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中国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

【作者】 彭林松

【机构】 贵州省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体育系

【摘要】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下的背景下,中国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也会发生相应的变革。因为经济全球化促进了技术、经济、文化全球一体化的步伐,而在全球化发展过程中,高科技、新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在加快。我们必须对我国教育发展的趋势做出正确的选择,让教育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适。使得我国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必须以夯实基础教育、普及职业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等方面来改革。
【关键词】趋势;科技;创新;未来教育
【正文】 

  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知识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人才培养与储备成为各国在竞争与合作中占据制高点的重要手段。结合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和中国的基本现状。我对我国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作出了以下构想,希望它能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乃至整个现代化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一、夯实基础教育,实现基础教育完全免费,其中包括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但以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表现在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所以我认为我国夯实基础教育对国家来说有着重要意义。
  (一)、国家的基础教育是提高整个民族素质的基础。
  国民素质是现代化的基石,而观念则是国民素质的核心。一个国家要人民文化素质、道德素质、身体素质等等都提高了,国家的整个民族才能够提高。社会才和谐友好国家才繁荣富强。但国民素质的提高是一个伟大而长期的工程,需要国家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
  (二)、国家基础教育为每个人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每个人的终身发展要坚实基础文化知识,当你的基础教育扎实了,才能接受更多更全面更广泛的知识。帮助我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学会交往、接受新的事物,促进自己素的质提高和社会的发展。
  (三)、基础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础。
  有了基础教育才能够更好的发展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到2020年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要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搞高,也是精神生活的丰富,更要整个国民教育体系的完善。这样才能够把我国建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二、普及职业教育。
  在夯实基础教育的基础上,普及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一)职业教育的定义和种类。
  职业教育是按照职业或劳动岗位对劳动者的要求,以开发和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为目的的教育和训练教育活动。是非学历性的短期职业教育。我国职业学校教育是学历性的职业教育,它可分为初等、中等、高等职业学校教育[1]。
  (二)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受教育的阶段当中完成了础教育教育后可能有的人要进一步的到大学去学习深造,而另一部分人要到职业技术学校去学习技术,这样可以培养技术性人才又可以扩大就业的机会。会让社会的每一个人要么学习好科学文化知识要么撑握一项生存和发展的技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职业教育能够推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义市场多和变复杂的经济条件下,我们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我们既要综合性人才也要技术性人才。因为技术性人才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日益重要,中国经济的发展需要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但是,科学技术又要靠人才来学习和掌握并运用于社会实践当中转化为生产力,满足人民物质生活的需要。最终来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教育方式的多样化。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受教育的方式变得更加的多样化。学校教育方式不能够满足文化生活的需求,这就必然要求人们去寻找更多种类的学习方式。从而产生了不同的教育方式。以下是中国未来教育方式必然选择:
  (一)教育远程化和多媒体化学习。
  随着国际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学习方式不再只是在教室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学习。学校不再是学生的惟一信息源,传统的教材、传统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以及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式信息传递方式的教学不能满足学员的需求,这就促进了教育远程化和多媒体化在教学中的地位逐步提高。这样中国教育远程化和多媒体化是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2]。
  (二)人们相互交流学习的教育方式。
  在社会生活中,一些知识不一定要在从学校老师教育或课本中获得,而是直接从人际交往得到某种知识和技能。这类知识来得比较直观并且通俗易懂。人们可以通过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很快地把知识传授出去,并且时间快范围广,是人们在生活中最基本的教育方式。例如:人们可以通过面对面的讲述传授某项技能。
  (三)更加注重实践性教育。
  实践性教育是在教育过程中指导学生实践性学习的过程。我国在教育改革中提倡素质教育,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方式也随之改变,更注重实践性教育,是我们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需要,同时也是国家培养高科技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四、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离不开教育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及科技的(下转第38页)(上接第116页)创新,更离不开全民族思想道德的不断提高。在一个国家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往往精神生活跟不上来,是因为在国家发展过程中只经济的发展而忽视整个民族思想道德提高而出一些拜金主义思想和一些一切向钱看的思想。这样严重阻碍了国家的和谐发展。例如美国发达国家当20世纪80到90年代经济飞速发展。但是90年代后发现整个民族思想道德出现滑坡现象。所以从90年代到现在一直不断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让整个民族思想道德同社会发展相适应。为了吸取起美国发展的经验教训,我们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不断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我提出如下建议:
  (一)我们要以孔子“仁爱”的思想体系核心来引领我们的思想道德的发展。
  (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身观和价值观。
  (二)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不断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五、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和培养创新型人才。
  在当今世界上,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竟竭动力,科技创新已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是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驱动力。又因为经济实力的较量最终取决于一个国家科技文化水平的高低的比较。科技文化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展高等教育发展和创新。所以我们要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和培养创新型人才。只要有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创新型人才的自主创新,国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才能占据主动地位,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为把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但最终还是要靠人才,所以,发展和壮大教育事业就成为了我国当前一项长期的任务。
  总之,中国未来教育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国家一定会走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事业。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
  作者简介:彭林松(1977-),男,贵州锦屏县人,中学二级教师。
  参考文献:
  [1]马和民,吴瑞君.网络社会与学校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330)
  [2]刘敏娜.我国网络教育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J].科技信息,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