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渗透生本理念 打造高效课堂
【作者】 朱静静
【机构】 山东省郯城县庙山镇初级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提高觉悟的主渠道,没有高效的课堂教学,就没有学生的高端发展。打造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一直是老师们的追求。目前,思想品德课不受学生欢迎的原因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存在着低效行为。当下,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高效、精致课堂,整个教育界都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自主构建,提高学生交流、感悟、体验与合作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成功感,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学习压力,增强学习效果。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高效构建也应该遵循以上原则。那么究竟怎样做才能使思品课堂真正走上高效之路呢?
一、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的学习有的放矢
教师在教学前必须对学生学习的目标精心研究和规划,研究了“学”,知道了学生学习要达到的目标,才能在“教”上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法,才能从学生的需要设计教学流程。不研究、不懂得学生学的目标,教师的教就会是一厢情愿,就会是“自作多情”,就会远离学生的需要,教学自然也是低效或无效的。一节高效的思品课应制定明确、可测的学习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实施,从而培养学生的目标意识。教师在上课初就要让学生知道这节课的重点难点在哪里,提高哪一方面的能力,初步养成什么样的习惯,提升哪一方面的觉悟,规范哪一方面的行为,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听课的时候就会有的放矢,学习活动才会有针对性,才能避免“胡子眉毛一把抓”的“泛学”、“滥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成功的大门,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潜能就会被激发,积极性就会被调动,思维就会被激活,自然会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和途径多种多样,其中,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质疑问难能力是重要方法。初中生的好奇心特别强烈,这是他们学习不断前进的动力。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好奇心。爱因斯坦曾说:“我没有特别的天才,只有强烈的好奇心。永远保持好奇心的人是永远进步的人。”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设疑、探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疑惑,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欲望和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教学不是“糖衣”胜似“糖衣”粘住学生,使他们学得有滋有味,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激发学生思品课学习兴趣的方法和途径还很多,如巧讲故事,以奇引趣;编演小品,以境牵趣;欣赏歌曲,以歌导趣;组织辩论,以辩激趣;穿插游戏,以戏调趣;播放视频,以情生趣等,只要经过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就能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思品课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听课的时候才不会分神,才不会感到枯燥乏味,才会兴趣盎然地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实现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巧学的教学境界,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会提高。
三、删繁就简,精致学习内容
在教学中,教师要简化教学流程,摒弃不必要的“花哨”,使教学流程精致而实用。精讲精练是简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体现和要求。精讲,教师要以简洁、明确、具体、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最丰富的内容,画龙点睛,直截了当,不绕圈子,不说废话,做到“辞切”而“意明”。其实有些问题学生是可以自己看书解决的,教师就不要越俎代庖了。教师要做到“三不讲”,即学生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讨论自学能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教师也不必担心学生不会解决问题,应该学会放手,把机会留给学生,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要教会学生用最简单的程序来解决问题,回答问题思路清晰,简明扼要,要点全面,不拖泥带水,从而使学生形成最有效、最直接的解决问题的思维逻辑,这是学生吸收和消化知识的重要途径。三是要合理控制练的时间,以保证学生练的热情、激情。练的内容过多,练的时间过长,就会挫伤学生练的积极性,降低练的质量。
四、芝麻开门,渗透学法指导
在思品课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紧扣文本线索,弄清知识间的逻辑关系,搞清文本中材料的用意,教会学生学会使用教材。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抓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引导学生学习,这样就会使复杂的内容条理清晰,直观形象,易学、易懂、易掌握。在教学中,要教给学生解题、答题的方法技巧,规范学生的答题行为,提高学生的答题成功率,使教、学、考有机统一。不仅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掌握学习规律,探求学习方法,使学生善学、乐学、巧学。老师教会的东西在学生的印象中保留的痕迹浅而短,学生自己学会的东西才会成为他们永久的知识,教师教会的不算真会。
所以,我们在研究教法的同时,必须下功夫研究学法,渗透学法指导,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矫正学生不良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高效的学习技巧、记忆方法、答题方法,使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和幸福。
五、学以致用,及时检测学习效果
学会和会学都不是终极目的,会用才是最终目的,才是最理想的效果和境界,不会用就不算是真会。重过程也要重结果。学生只有会用所学对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才能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学生对知识是否学会,是否会用,必须通过一定的练习才能得以检测。学以致用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课堂上要留出不少于1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练习,对学生进行达标检测,让学生独立完成本堂课的练习和作业。通过科学有效的检测,不仅可以巩固、强化所学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学生所学的知识激活。练习的内容是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适度地与旧知识相联系。练习的方式是让学生独立进行,教师不提供任何形式的指导,学生之间也不允许交流讨论,待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给予矫正、评价。试题的编制要兼顾三维目标,不可仅仅注重知识点的练习。设问要小、巧、活,要注重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这对于巩固学生的所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减轻学生过重的课外负担,都是极为有利的。通过当堂检测,可以使学生知道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知识还不清楚,以便查漏补缺,充实完善,提高学习效率。
一、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的学习有的放矢
教师在教学前必须对学生学习的目标精心研究和规划,研究了“学”,知道了学生学习要达到的目标,才能在“教”上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法,才能从学生的需要设计教学流程。不研究、不懂得学生学的目标,教师的教就会是一厢情愿,就会是“自作多情”,就会远离学生的需要,教学自然也是低效或无效的。一节高效的思品课应制定明确、可测的学习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实施,从而培养学生的目标意识。教师在上课初就要让学生知道这节课的重点难点在哪里,提高哪一方面的能力,初步养成什么样的习惯,提升哪一方面的觉悟,规范哪一方面的行为,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听课的时候就会有的放矢,学习活动才会有针对性,才能避免“胡子眉毛一把抓”的“泛学”、“滥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成功的大门,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潜能就会被激发,积极性就会被调动,思维就会被激活,自然会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和途径多种多样,其中,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质疑问难能力是重要方法。初中生的好奇心特别强烈,这是他们学习不断前进的动力。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好奇心。爱因斯坦曾说:“我没有特别的天才,只有强烈的好奇心。永远保持好奇心的人是永远进步的人。”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设疑、探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疑惑,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欲望和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教学不是“糖衣”胜似“糖衣”粘住学生,使他们学得有滋有味,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激发学生思品课学习兴趣的方法和途径还很多,如巧讲故事,以奇引趣;编演小品,以境牵趣;欣赏歌曲,以歌导趣;组织辩论,以辩激趣;穿插游戏,以戏调趣;播放视频,以情生趣等,只要经过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就能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思品课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听课的时候才不会分神,才不会感到枯燥乏味,才会兴趣盎然地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实现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巧学的教学境界,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会提高。
三、删繁就简,精致学习内容
在教学中,教师要简化教学流程,摒弃不必要的“花哨”,使教学流程精致而实用。精讲精练是简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体现和要求。精讲,教师要以简洁、明确、具体、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最丰富的内容,画龙点睛,直截了当,不绕圈子,不说废话,做到“辞切”而“意明”。其实有些问题学生是可以自己看书解决的,教师就不要越俎代庖了。教师要做到“三不讲”,即学生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讨论自学能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教师也不必担心学生不会解决问题,应该学会放手,把机会留给学生,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要教会学生用最简单的程序来解决问题,回答问题思路清晰,简明扼要,要点全面,不拖泥带水,从而使学生形成最有效、最直接的解决问题的思维逻辑,这是学生吸收和消化知识的重要途径。三是要合理控制练的时间,以保证学生练的热情、激情。练的内容过多,练的时间过长,就会挫伤学生练的积极性,降低练的质量。
四、芝麻开门,渗透学法指导
在思品课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紧扣文本线索,弄清知识间的逻辑关系,搞清文本中材料的用意,教会学生学会使用教材。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抓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引导学生学习,这样就会使复杂的内容条理清晰,直观形象,易学、易懂、易掌握。在教学中,要教给学生解题、答题的方法技巧,规范学生的答题行为,提高学生的答题成功率,使教、学、考有机统一。不仅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掌握学习规律,探求学习方法,使学生善学、乐学、巧学。老师教会的东西在学生的印象中保留的痕迹浅而短,学生自己学会的东西才会成为他们永久的知识,教师教会的不算真会。
所以,我们在研究教法的同时,必须下功夫研究学法,渗透学法指导,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矫正学生不良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高效的学习技巧、记忆方法、答题方法,使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和幸福。
五、学以致用,及时检测学习效果
学会和会学都不是终极目的,会用才是最终目的,才是最理想的效果和境界,不会用就不算是真会。重过程也要重结果。学生只有会用所学对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才能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学生对知识是否学会,是否会用,必须通过一定的练习才能得以检测。学以致用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课堂上要留出不少于1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练习,对学生进行达标检测,让学生独立完成本堂课的练习和作业。通过科学有效的检测,不仅可以巩固、强化所学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学生所学的知识激活。练习的内容是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适度地与旧知识相联系。练习的方式是让学生独立进行,教师不提供任何形式的指导,学生之间也不允许交流讨论,待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给予矫正、评价。试题的编制要兼顾三维目标,不可仅仅注重知识点的练习。设问要小、巧、活,要注重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这对于巩固学生的所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减轻学生过重的课外负担,都是极为有利的。通过当堂检测,可以使学生知道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知识还不清楚,以便查漏补缺,充实完善,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