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论小学数学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作者】 付绍林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东城小学
【摘要】正确计算问题,一直伴随着我们的生活.在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所以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计算问题, 特别是双语班的孩子更是如此,他们在计算能力方面总是不能集中精力,经常有把加法看成减法算式列完不写横式结果的比比皆是……出现这些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因为数学中有些概年引入需要通过计算来进行,数学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由此可见学生的计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关键词】习惯;训练;算理;分析;运用
【正文】
小学数学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对计算教学的价值要重新进行定位,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实施教学,让学生深刻体会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但是,在实践教学中我们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怎样才能正确处理计算在数学中的运用呢?如何加强计算教学,提高计算能力呢?
一、计算教学要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1、养成良好审题习惯
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这是计算正确、迅速的前提。其方法如下:一对抄题,二对竖式,三对计算,四对得数。审题的方法可以是两看两思:先看一看整个算式,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按一般法则应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别的条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学生按照这些方法去做,就能使计算有了初步的保证。
2、养成良好书写习惯
书写不规范也会造成计算上的错误。书写算式时要求学生认真按格式书写阿拉伯数字和运算符号,字迹要端正,这样能有效地避免“看错”毛病的发生。对于书写差的学生还可以让他们去练字,最终使他们的书写令人“看得懂”,做到少抄错题、不抄错题。教师的垂范作用也是不可少的,教师要注重自己的书写,无论是板书还是学生作业上的批语书写要规范,尽可能以美的形式呈现该学生,使学生产生神往,促其认真书写或下功夫练习书写。教师给学生设计作业也要精心,避免学生产生应付的心理。
3、养成良好检验习惯
检验不仅能保证计算正确无误,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对学习一丝不苟的态度,我们要培养学生善于检查、验算的意识,指导学生检查、验算的方法,帮助学生养成检查、验算的习惯。如,用估算可判断运算结果的合理性;在加法运算中和应大于每一个加数;在减法中,差和减数应都小于被减数;运用四则混合运算的关系来检验四则混合运算;方程的检验则可用代入法等等。还可以编成顺口溜以提醒学生检查:抄题写数立即查;计算时反复查;脱式时上下查;计算完毕整体查,上面的方法对于减少学生计算中的错误以及养成学生良好检验习惯也是有益的:作业中的错误,若是共性的,可集体纠正;若是个别的,要让学生自己改正过来,并认真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以免今后再出同类错误。还可以让学生收集错题,做成一本错题集,经常复习察看,以防出现类似的错误。
4、培养学生口算能力,打好计算的基础。
口算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所以要重视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口算练习中要养成学生的口算技巧:运用数的组成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用凑十法,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做减法,想加法;转化为整十数加减一位数;转化成20?以内的加减法;把两位数加减整十数转化成一位数减一位数;先把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转化成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然后再转化成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用乘法口诀直接求积、求商;根据乘法分配律进行口算等。口算的训练可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低年级可以采用游戏的形式:如“开火车”、“找朋友”、“找门牌号”、“送信”、“对口令”、“夺红旗”、“闯关”等;中年级可以采用口算板、口算表、卡片、幻灯片或游戏进行训练;高年级训练的方式可以是指名答、抢答、齐答、听算、视算等;以上不同形式的训练方法,在可能的情况下,坚持每节数学课前进行适当的练习。相信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加强口算能力的训练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我们学校每学期都会发一本口算册,老师要把这本口算册充分的利用起来,低年级的教学内容相对来说少一些,老师可在课堂上给孩子计时让孩子们做,这个时候学生的注意力很集中,也会很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口算不仅要计时,更重要的是要给孩子看出对、错,对那些能在规定时间内考满分的要及时给予一定的奖励,引起学生对口算的重视,另外要注意口算是家庭作业中必做的一项,平时把这样一项工作坚持下来。这样才把口算这项能力提高起来。
三、讲清算理是关键
算理和法则是计算的依据。正确的运算必须建筑在透彻地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生的头脑中算理清楚,法则记得牢固,做四则计算题时,就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
小学生遇到的算理如: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凑十法和破十法,相同数连加的概念,十进制计数法,有关数位的概念,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积、商的变化规律,分数的意义与性质,分数单位的概念,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约分与通分等概念。
以上这些基础知识,都应讲解得很清楚,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便在学习新知识时,能发挥知识的正迁移作用。如,“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这部分知识就很重要。在讲解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小数、百分数互化时,就要用到它。分数单位的概念,在讲解分数加、减、乘、除的计算法则时也离不开它。这两部分知识,学生如能掌握得很熟练,学习小数、分数四则计算才能顺利进行。
四、重视错题分析
面对学生学习中的错题,我们不能无奈地、被动地采取“错题——改正”这样单一循环的方式,而应该以研究者的角色,以积极的态度,因势利导,让错题成为引导学生进行再度探究的学习资源,成为教师反思自己教学得失的载体。积累的错题多数是学习的重、难点,经过反复出现和多次变式训练及错题重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都比较扎实,错误得到了比较彻底的纠正。这样做既避免了题海战术,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学习效率。整理错题就是整理学习资源,但关键是要找到一种持续有效的方法。
首先要搞清楚整理错题的要求,哪些错题是需要整理的?怎样整理?怎样利用错题集?怎样进行阶段性总结?
整理错题一定不是目的,所以不能为了完成这个任务而去整理,那么怎样的错题是需要整理的呢?通常而言,需要孩子自己去整理的内容有两类,一是平时作业中因为确实不会而错的题目,二是在考试中无论是不是粗心造成的所有错误。
整理错题,要准备一个很好的本子,按照学科、时间进行编号。准备好本子以后,就要将错题一一抄录下来,先将题目抄下来,然后将自己当时为什么做错的真正原因用红笔写上去,最后把正确的答案和步骤清楚地写出来。
数量的好题用笔再做一遍。最后把一学期一总结的成果抄录到另外一个“错题精华本”上去,每学期一个“错题精华本”,这个“精华本”一般不需一个学科一本,只要进行分类即可。如果培养了这个方法,那么复习就会变得很容易了,除了看课本,把知识串起来,就是看自己整理的“错题成果”了,这样的好方法如果可以一直延伸下去,那样学习就变得很简单很简单了。
总而言之,纵观目前的计算教学,我们既要继承传统计算教学的扎实有效和发扬课改初期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更要冷静思考计算教学对学生后继学习能力的培养,在传统教学和课改初期教学中总结经验,不断改善教学方法,使计算教学在算理,算法,技能这三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和提高,真正推崇扎实有效,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理性计算教学。
参考文献:
[1]吴建梅 《课外阅读》 论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湖南凤凰吉信完小
小学数学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对计算教学的价值要重新进行定位,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实施教学,让学生深刻体会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但是,在实践教学中我们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怎样才能正确处理计算在数学中的运用呢?如何加强计算教学,提高计算能力呢?
一、计算教学要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1、养成良好审题习惯
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这是计算正确、迅速的前提。其方法如下:一对抄题,二对竖式,三对计算,四对得数。审题的方法可以是两看两思:先看一看整个算式,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按一般法则应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别的条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学生按照这些方法去做,就能使计算有了初步的保证。
2、养成良好书写习惯
书写不规范也会造成计算上的错误。书写算式时要求学生认真按格式书写阿拉伯数字和运算符号,字迹要端正,这样能有效地避免“看错”毛病的发生。对于书写差的学生还可以让他们去练字,最终使他们的书写令人“看得懂”,做到少抄错题、不抄错题。教师的垂范作用也是不可少的,教师要注重自己的书写,无论是板书还是学生作业上的批语书写要规范,尽可能以美的形式呈现该学生,使学生产生神往,促其认真书写或下功夫练习书写。教师给学生设计作业也要精心,避免学生产生应付的心理。
3、养成良好检验习惯
检验不仅能保证计算正确无误,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对学习一丝不苟的态度,我们要培养学生善于检查、验算的意识,指导学生检查、验算的方法,帮助学生养成检查、验算的习惯。如,用估算可判断运算结果的合理性;在加法运算中和应大于每一个加数;在减法中,差和减数应都小于被减数;运用四则混合运算的关系来检验四则混合运算;方程的检验则可用代入法等等。还可以编成顺口溜以提醒学生检查:抄题写数立即查;计算时反复查;脱式时上下查;计算完毕整体查,上面的方法对于减少学生计算中的错误以及养成学生良好检验习惯也是有益的:作业中的错误,若是共性的,可集体纠正;若是个别的,要让学生自己改正过来,并认真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以免今后再出同类错误。还可以让学生收集错题,做成一本错题集,经常复习察看,以防出现类似的错误。
4、培养学生口算能力,打好计算的基础。
口算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所以要重视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口算练习中要养成学生的口算技巧:运用数的组成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用凑十法,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做减法,想加法;转化为整十数加减一位数;转化成20?以内的加减法;把两位数加减整十数转化成一位数减一位数;先把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转化成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然后再转化成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用乘法口诀直接求积、求商;根据乘法分配律进行口算等。口算的训练可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低年级可以采用游戏的形式:如“开火车”、“找朋友”、“找门牌号”、“送信”、“对口令”、“夺红旗”、“闯关”等;中年级可以采用口算板、口算表、卡片、幻灯片或游戏进行训练;高年级训练的方式可以是指名答、抢答、齐答、听算、视算等;以上不同形式的训练方法,在可能的情况下,坚持每节数学课前进行适当的练习。相信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加强口算能力的训练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我们学校每学期都会发一本口算册,老师要把这本口算册充分的利用起来,低年级的教学内容相对来说少一些,老师可在课堂上给孩子计时让孩子们做,这个时候学生的注意力很集中,也会很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口算不仅要计时,更重要的是要给孩子看出对、错,对那些能在规定时间内考满分的要及时给予一定的奖励,引起学生对口算的重视,另外要注意口算是家庭作业中必做的一项,平时把这样一项工作坚持下来。这样才把口算这项能力提高起来。
三、讲清算理是关键
算理和法则是计算的依据。正确的运算必须建筑在透彻地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生的头脑中算理清楚,法则记得牢固,做四则计算题时,就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
小学生遇到的算理如: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凑十法和破十法,相同数连加的概念,十进制计数法,有关数位的概念,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积、商的变化规律,分数的意义与性质,分数单位的概念,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约分与通分等概念。
以上这些基础知识,都应讲解得很清楚,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便在学习新知识时,能发挥知识的正迁移作用。如,“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这部分知识就很重要。在讲解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小数、百分数互化时,就要用到它。分数单位的概念,在讲解分数加、减、乘、除的计算法则时也离不开它。这两部分知识,学生如能掌握得很熟练,学习小数、分数四则计算才能顺利进行。
四、重视错题分析
面对学生学习中的错题,我们不能无奈地、被动地采取“错题——改正”这样单一循环的方式,而应该以研究者的角色,以积极的态度,因势利导,让错题成为引导学生进行再度探究的学习资源,成为教师反思自己教学得失的载体。积累的错题多数是学习的重、难点,经过反复出现和多次变式训练及错题重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都比较扎实,错误得到了比较彻底的纠正。这样做既避免了题海战术,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学习效率。整理错题就是整理学习资源,但关键是要找到一种持续有效的方法。
首先要搞清楚整理错题的要求,哪些错题是需要整理的?怎样整理?怎样利用错题集?怎样进行阶段性总结?
整理错题一定不是目的,所以不能为了完成这个任务而去整理,那么怎样的错题是需要整理的呢?通常而言,需要孩子自己去整理的内容有两类,一是平时作业中因为确实不会而错的题目,二是在考试中无论是不是粗心造成的所有错误。
整理错题,要准备一个很好的本子,按照学科、时间进行编号。准备好本子以后,就要将错题一一抄录下来,先将题目抄下来,然后将自己当时为什么做错的真正原因用红笔写上去,最后把正确的答案和步骤清楚地写出来。
数量的好题用笔再做一遍。最后把一学期一总结的成果抄录到另外一个“错题精华本”上去,每学期一个“错题精华本”,这个“精华本”一般不需一个学科一本,只要进行分类即可。如果培养了这个方法,那么复习就会变得很容易了,除了看课本,把知识串起来,就是看自己整理的“错题成果”了,这样的好方法如果可以一直延伸下去,那样学习就变得很简单很简单了。
总而言之,纵观目前的计算教学,我们既要继承传统计算教学的扎实有效和发扬课改初期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更要冷静思考计算教学对学生后继学习能力的培养,在传统教学和课改初期教学中总结经验,不断改善教学方法,使计算教学在算理,算法,技能这三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和提高,真正推崇扎实有效,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理性计算教学。
参考文献:
[1]吴建梅 《课外阅读》 论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湖南凤凰吉信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