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如何培养初中生英语课外阅读能力
【作者】 黄运美
【机构】 山东省平邑县保太镇初级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针对初中生目前的英语课外阅读现状,笔者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尝试从以下几方面浅谈如何培养初中生英语课外阅读能力。
一、改进课堂阅读教学
(一)激发阅读兴趣,使学生“乐读”
“阅读首先是为了得到乐趣,为了获得信息。学生只有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愉快的情绪,认识到阅读并非空洞乏味的活动,而是一种能带来快乐的活动”,才会真正做到“乐读”,“为读所乐”。兴趣就是动力。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选择一些趣味性强、适合初中生心理特点、符合初中生年龄特征和日常生活的英文读物,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渐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到愉快的情绪。这样,学生就能克服阅读过程中不良因素的影响,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从而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1. 精选阅读材料,培养阅读兴趣
笔者根据初中生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些短小精悍、妙趣横生,且生词率较低,学生易理解的幽默故事、人物传记、学生心目中的青春偶像的相关材料,如歌星Jay Chou, Jolin Tsai,球星Beckham, Yao Ming的介绍或有趣故事,让学生在课堂上限定时间进行阅读。这样,学生容易理解,也急于获取更多感兴趣的信息,慢慢地对阅读产生兴趣并自觉坚持下来。另外,还鼓励学生寻找自己比较感兴趣的文章来交流阅读,不但培养了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与习惯,无形中促使他们更积极主动地进行英语课外阅读。
2. 合理利用多媒体,激发阅读乐趣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好之”、“乐之”强调的就是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心理活动的规律告诉我们:新的刺激容易引起主体的兴趣,并被作为重点对象去感知。多媒体就擅长发挥这种新异的刺激作用,对学生产生较强的吸引力,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笔者抓住初中生这一心理特点,紧扣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软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中来。
比如,《英语综合教程》第二册第7单元,在引导学生阅读“A monkey”的故事时,笔者下载修改了一个flash 动画,打乱图片的正确顺序,让学生阅读完材料后依故事情节将图片按正确顺序编排,再播放flash 动画,看一遍完整故事。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读了一遍又一遍,这样的阅读课深受学生欢迎。此外,学生还脱离教材的限制,依据动画图片,按自己的想法编了不同版本的“A monkey”的故事。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享受到了阅读的快乐。
(二)介绍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消除阅读障碍
如果学生不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阅读文章就会受到极大限制,进而影响对阅读内容的正确理解。因此,笔者在实际教学中不断介绍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社交礼仪、生活习俗、道德规范、传统节日、幽默、禁忌等文化背景及与中国文化背景之间的差异。这样能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文章大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其阅读时的理解障碍,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比如,在阅读材料中:
A: What do you think of this kind of car?
B: Oh, it is a Dead Sea apple.
告诉学生其中的“a Dead Sea apple”来自《圣经》,传说死海沿岸出产一种苹果,外表鲜艳可爱,可是吃后满口涩味,后来“a Dead Sea apple”就被用来形容那些虚有其表、败絮其中的东西。学生了解了这一文化背景知识,便能准确理解这一句话的含义了。
(三)从阅读技巧入手,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曾经说过:“未来的文盲不是不会阅读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英国教育家洛克认为,“习惯的力量比理智更加永恒,更加简便”。如果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能促进其智力发展,提高成绩;反之,就会成为智力发展的障碍。
俗语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教版初中英语新教材在每个单元后增设了阅读课,设计了各种形式的阅读练习以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突出实际功能。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从阅读技巧入手,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1. 通过视觉器官去感知文字、符号的阅读方法比出声阅读快得多,还能培养用眼和脑“联诀”快速扫视的阅读习惯。
2. 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要过多依赖词典,学会利用派生词、合成词等构词法来猜词。比如:“enjoy”加后缀“-able”就成了形容词“enjoyable”;“unimportant”中“un-”的意思是“not”,“housework”就是“house”与“work”两词构成的合成词,这样学生就不难猜出其词义了。
3. 养成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词义的良好习惯。至于文章中的非关键性生词,可以不予理会。比如:“The major points of your plan are clear to me, but the details are still hazy.”这个句子,“hazy”对学生而言是生词,根据上文的“clear”和“but”提供的信息可以推知“hazy” 的意思是“not clear”。
4.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锻炼推理能力。字面的理解只不过是阅读的一个初级层次,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阅读推理能力,即在对文章的细节、主旨、大意等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逻辑思(下转第42页)(上接第43页)维的分析能力。所以,笔者在布置阅读练习时,注意设题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
5. 紧抓主题句,快速理解全文。阅读文章主要要抓住中心主旨,它是文章的概括,也是我们理解语意的深层发掘地。无论读书还是看报,标题总是文章中心的高度浓缩,是文章的纲。读懂标题,就基本把握了文章阅读理解的方向,了解了作者意图。如果没有标题,就从研究文章的主题句入手,根据主题句识别文体,从而抓住文章的中心,推测出全文的主要内容。
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必须课内外相结合。进行课外泛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巩固所学的语言基础知识和阅读技能,而且还能使学生熟悉各种文章体裁和风格,拓宽知识面,提高他们对阅读各种文章的适应能力。
二、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深化阅读意识
课外阅读是学生自己阅读,但这不等于教师可以撒手不管,放任自流,在读物选择、阅读方法等方面,教师应给予指导,做到有布置、有指导、有检查。以下结合教学实际,浅谈几点做法。
1. 营造英语阅读氛围
教师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造英语阅读的机会,创设英语阅读的环境。笔者在班级内放置一个小书架,放上一些难度适中、适于初中生阅读的英文报刊、杂志,如《21世纪报》、《学英语》、英语简易读本等,还指定英语图书代办员每周到校图书馆为同学们办理英语图书借阅,积极营造阅读氛围,保证学生的阅读量。
2. 发挥监督机制
建立阅读档案,以此来推动学生课外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笔者设计了一张阅读反馈表,要求学生将平时阅读过的精品及阅读情况进行整理和记录,并放入自己的学习档案中,以便教师随时检查。通过这样的记录指导,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通过阅读反馈表进一步指导学生阅读技巧,帮助学生学会找主题句和关键词,学会归纳文章中心思想,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 不断完善评价方式
刚开始进行课外阅读时,有的学生不会主动去阅读,所以笔者就尝试用各种方法激励他们,如开展小组竞赛、故事大王评比、好书推荐会、最佳读者评比、名言佳句大荟萃等一系列活动,引进评价机制,增强竞争意识。让学生有阅读的成就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同时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可谓一举多得。
在指导课外阅读中,笔者尽量做到泛读与精读相结合、欣赏与分析相结合、阅读技巧训练与实践相结合、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短篇阅读材料与长篇阅读材料相结合、与生活中的阅读材料相结合。通过阅读大量生动有趣的英语读物,让学生在提高阅读水平的同时,增加词汇量,扩大阅读面,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同时还为其写作能力的提高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一、改进课堂阅读教学
(一)激发阅读兴趣,使学生“乐读”
“阅读首先是为了得到乐趣,为了获得信息。学生只有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愉快的情绪,认识到阅读并非空洞乏味的活动,而是一种能带来快乐的活动”,才会真正做到“乐读”,“为读所乐”。兴趣就是动力。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选择一些趣味性强、适合初中生心理特点、符合初中生年龄特征和日常生活的英文读物,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渐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到愉快的情绪。这样,学生就能克服阅读过程中不良因素的影响,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从而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1. 精选阅读材料,培养阅读兴趣
笔者根据初中生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些短小精悍、妙趣横生,且生词率较低,学生易理解的幽默故事、人物传记、学生心目中的青春偶像的相关材料,如歌星Jay Chou, Jolin Tsai,球星Beckham, Yao Ming的介绍或有趣故事,让学生在课堂上限定时间进行阅读。这样,学生容易理解,也急于获取更多感兴趣的信息,慢慢地对阅读产生兴趣并自觉坚持下来。另外,还鼓励学生寻找自己比较感兴趣的文章来交流阅读,不但培养了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与习惯,无形中促使他们更积极主动地进行英语课外阅读。
2. 合理利用多媒体,激发阅读乐趣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好之”、“乐之”强调的就是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心理活动的规律告诉我们:新的刺激容易引起主体的兴趣,并被作为重点对象去感知。多媒体就擅长发挥这种新异的刺激作用,对学生产生较强的吸引力,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笔者抓住初中生这一心理特点,紧扣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软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中来。
比如,《英语综合教程》第二册第7单元,在引导学生阅读“A monkey”的故事时,笔者下载修改了一个flash 动画,打乱图片的正确顺序,让学生阅读完材料后依故事情节将图片按正确顺序编排,再播放flash 动画,看一遍完整故事。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读了一遍又一遍,这样的阅读课深受学生欢迎。此外,学生还脱离教材的限制,依据动画图片,按自己的想法编了不同版本的“A monkey”的故事。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享受到了阅读的快乐。
(二)介绍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消除阅读障碍
如果学生不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阅读文章就会受到极大限制,进而影响对阅读内容的正确理解。因此,笔者在实际教学中不断介绍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社交礼仪、生活习俗、道德规范、传统节日、幽默、禁忌等文化背景及与中国文化背景之间的差异。这样能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文章大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其阅读时的理解障碍,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比如,在阅读材料中:
A: What do you think of this kind of car?
B: Oh, it is a Dead Sea apple.
告诉学生其中的“a Dead Sea apple”来自《圣经》,传说死海沿岸出产一种苹果,外表鲜艳可爱,可是吃后满口涩味,后来“a Dead Sea apple”就被用来形容那些虚有其表、败絮其中的东西。学生了解了这一文化背景知识,便能准确理解这一句话的含义了。
(三)从阅读技巧入手,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曾经说过:“未来的文盲不是不会阅读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英国教育家洛克认为,“习惯的力量比理智更加永恒,更加简便”。如果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能促进其智力发展,提高成绩;反之,就会成为智力发展的障碍。
俗语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教版初中英语新教材在每个单元后增设了阅读课,设计了各种形式的阅读练习以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突出实际功能。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从阅读技巧入手,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1. 通过视觉器官去感知文字、符号的阅读方法比出声阅读快得多,还能培养用眼和脑“联诀”快速扫视的阅读习惯。
2. 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要过多依赖词典,学会利用派生词、合成词等构词法来猜词。比如:“enjoy”加后缀“-able”就成了形容词“enjoyable”;“unimportant”中“un-”的意思是“not”,“housework”就是“house”与“work”两词构成的合成词,这样学生就不难猜出其词义了。
3. 养成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词义的良好习惯。至于文章中的非关键性生词,可以不予理会。比如:“The major points of your plan are clear to me, but the details are still hazy.”这个句子,“hazy”对学生而言是生词,根据上文的“clear”和“but”提供的信息可以推知“hazy” 的意思是“not clear”。
4.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锻炼推理能力。字面的理解只不过是阅读的一个初级层次,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阅读推理能力,即在对文章的细节、主旨、大意等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逻辑思(下转第42页)(上接第43页)维的分析能力。所以,笔者在布置阅读练习时,注意设题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
5. 紧抓主题句,快速理解全文。阅读文章主要要抓住中心主旨,它是文章的概括,也是我们理解语意的深层发掘地。无论读书还是看报,标题总是文章中心的高度浓缩,是文章的纲。读懂标题,就基本把握了文章阅读理解的方向,了解了作者意图。如果没有标题,就从研究文章的主题句入手,根据主题句识别文体,从而抓住文章的中心,推测出全文的主要内容。
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必须课内外相结合。进行课外泛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巩固所学的语言基础知识和阅读技能,而且还能使学生熟悉各种文章体裁和风格,拓宽知识面,提高他们对阅读各种文章的适应能力。
二、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深化阅读意识
课外阅读是学生自己阅读,但这不等于教师可以撒手不管,放任自流,在读物选择、阅读方法等方面,教师应给予指导,做到有布置、有指导、有检查。以下结合教学实际,浅谈几点做法。
1. 营造英语阅读氛围
教师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造英语阅读的机会,创设英语阅读的环境。笔者在班级内放置一个小书架,放上一些难度适中、适于初中生阅读的英文报刊、杂志,如《21世纪报》、《学英语》、英语简易读本等,还指定英语图书代办员每周到校图书馆为同学们办理英语图书借阅,积极营造阅读氛围,保证学生的阅读量。
2. 发挥监督机制
建立阅读档案,以此来推动学生课外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笔者设计了一张阅读反馈表,要求学生将平时阅读过的精品及阅读情况进行整理和记录,并放入自己的学习档案中,以便教师随时检查。通过这样的记录指导,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通过阅读反馈表进一步指导学生阅读技巧,帮助学生学会找主题句和关键词,学会归纳文章中心思想,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 不断完善评价方式
刚开始进行课外阅读时,有的学生不会主动去阅读,所以笔者就尝试用各种方法激励他们,如开展小组竞赛、故事大王评比、好书推荐会、最佳读者评比、名言佳句大荟萃等一系列活动,引进评价机制,增强竞争意识。让学生有阅读的成就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同时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可谓一举多得。
在指导课外阅读中,笔者尽量做到泛读与精读相结合、欣赏与分析相结合、阅读技巧训练与实践相结合、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短篇阅读材料与长篇阅读材料相结合、与生活中的阅读材料相结合。通过阅读大量生动有趣的英语读物,让学生在提高阅读水平的同时,增加词汇量,扩大阅读面,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同时还为其写作能力的提高打下了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