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让生活之花在高中数学课堂有效绽放
【作者】 杜海龙
【机构】 山东省宁阳县第一高级中学
【摘要】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华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应用性的精辟叙述。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坚持“依托生活,返回生活,实践第一”,生活是教育发生的场所,也是教育意义得以建构的场所,教育只有向生活世界回归才能体现教育意义的真谛。【关键词】高中数学;生活化;有效引领,实效精彩
【正文】
新课标强调: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教师应引导组织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和经验紧密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感悟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让数学生活化,让生活数学化。
一、源于生活,创设轻松有趣的学习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地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营造一种轻松有趣的情境,使学生乐此不疲地致力于学习内容。
如在教学“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时,给出材料。澳大利亚兔子数“爆炸”。在教科书第三章的章头图中,有一大群喝水。嬉戏的兔子,但是这群兔子曾使澳大利亚伤透了脑筋。1859年,有人从欧洲带几只兔子进澳洲,由于澳洲有茂盛的牧草,而且没有兔子的天敌,兔子数量不断增加,不到100年,兔子们占领了整个澳大利亚,数量达到75亿只。可爱的兔子变得可恶起来,75亿只兔子吃掉了相当于75亿只羊所吃的牧草,草原的载畜率大大降低,而牛羊是澳大利亚的主要牲口。这使澳大利亚头痛不已,他们采用各种方法消灭这些兔子,直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科学家采用载液瘤病毒杀死了90%的野兔,澳大利亚人才算松了一口气。提出问题?几只兔子怎么会变成75亿只,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科学家没有采用载液瘤病毒杀死90%的野兔,现在澳大利亚的兔子数是多少?
现实的学习情境,可以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其产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二、寓于生活,引导利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
数学课本中进行思维实践的生活场景很多,教学时应尽量根据实际情况,模拟一些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生活环境,设计一些生活场景中的数学问题,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加以理解,既能体会出数学知识的真正价值,又能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在介绍完前面提到的澳大利亚兔子数“爆炸”材料后,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共同完成下面这个问题:
假设你有一笔资金用于投资,现有3种投资方案供你选择,这3种方案的回报如下:
方案一:每天回报40元;
方案二:第一天回报10元,以后每天比前一天多回报10元;
方案三:第一天回报0.4元,以后每天的回报比前一天翻一番
请问,你会选择哪种投资方案?
探究:
1)在本例中涉及哪些数量关系?如何用函数描述这些数量关系?
2)分析解答
3)根据(课本P96)例1表格中所提供的数据,你对3种方案分别表现出的回报资金的增长差异有什么认识?
4)你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作出函数图象,并通过图象描述一下3种方案的特点吗?
5)根据以上分析,你将如何选择?
将上述问题分为几个小问题逐个提出,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试着解决问题,同时交流自己的发现,老师适时引导学生,逐步解决问题。从最基础的函数知识出发,不仅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内容,同时也能试着综合解决函数间的关系。让学生在经历生活历程中感悟数学,实现了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自主建构的目的,培养了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的意识,提高了学生以生活经验理解数学的能力。
三、用于生活,培养学生应用及处理问题能力
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月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数学只有回到生活中,才会显示其价值和魅力,学生只有回到生活中运用数学,才能真实地显现其数学学习水平。
如在学习“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后,学生可以初步运用函数思想解决现实生活中人口增长。投资方案的选择等一些简单问题。
又如在学习了“统计与概率”后,问学生生活中哪些问题需要借助统计与概率来解决。答案有年度预算、竞选活动、预测销售量、解释自然规律、掷骰子、玩扑克牌等。通过概率统计的学习,学生能用统计思想,随机观念等来解决现实问题;通过概率统计过程性的教学,还有利于学生建立自信心,提高学生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体会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学乐趣。
前几年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中就有这么一首观残花的小诗:“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一片,飞入草丛都不见?”这首小诗先是平淡无味的数数,产生悬念,后来笔法急转,突出佳句,使全诗妙趣横生,好诗。好对子来源于生活,精心提炼加工以后高于生活,可以从中体会到语言的优美。数字,图形和数学题同样来自生活,通过科学的抽象与概括,揭示生活中的内在规律,蕴涵着一种和谐的数学美。
数学教学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是实现“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的有效途径,在经历现实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实现“数学地思维”,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同时,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数学需要生活化,但不可盲目生活化,只有将“生活化”与“数学化”有机地整合,和谐统一,才能让生活之花在高中数学课堂有效绽放。
参考文献:
[1]刘成刚.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探析[J].新教师,2014(11).
[2]唐昌万.贴近生活 精彩教学——论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J].江西教育,2015(09).
新课标强调: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教师应引导组织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和经验紧密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感悟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让数学生活化,让生活数学化。
一、源于生活,创设轻松有趣的学习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地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营造一种轻松有趣的情境,使学生乐此不疲地致力于学习内容。
如在教学“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时,给出材料。澳大利亚兔子数“爆炸”。在教科书第三章的章头图中,有一大群喝水。嬉戏的兔子,但是这群兔子曾使澳大利亚伤透了脑筋。1859年,有人从欧洲带几只兔子进澳洲,由于澳洲有茂盛的牧草,而且没有兔子的天敌,兔子数量不断增加,不到100年,兔子们占领了整个澳大利亚,数量达到75亿只。可爱的兔子变得可恶起来,75亿只兔子吃掉了相当于75亿只羊所吃的牧草,草原的载畜率大大降低,而牛羊是澳大利亚的主要牲口。这使澳大利亚头痛不已,他们采用各种方法消灭这些兔子,直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科学家采用载液瘤病毒杀死了90%的野兔,澳大利亚人才算松了一口气。提出问题?几只兔子怎么会变成75亿只,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科学家没有采用载液瘤病毒杀死90%的野兔,现在澳大利亚的兔子数是多少?
现实的学习情境,可以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其产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二、寓于生活,引导利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
数学课本中进行思维实践的生活场景很多,教学时应尽量根据实际情况,模拟一些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生活环境,设计一些生活场景中的数学问题,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加以理解,既能体会出数学知识的真正价值,又能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在介绍完前面提到的澳大利亚兔子数“爆炸”材料后,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共同完成下面这个问题:
假设你有一笔资金用于投资,现有3种投资方案供你选择,这3种方案的回报如下:
方案一:每天回报40元;
方案二:第一天回报10元,以后每天比前一天多回报10元;
方案三:第一天回报0.4元,以后每天的回报比前一天翻一番
请问,你会选择哪种投资方案?
探究:
1)在本例中涉及哪些数量关系?如何用函数描述这些数量关系?
2)分析解答
3)根据(课本P96)例1表格中所提供的数据,你对3种方案分别表现出的回报资金的增长差异有什么认识?
4)你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作出函数图象,并通过图象描述一下3种方案的特点吗?
5)根据以上分析,你将如何选择?
将上述问题分为几个小问题逐个提出,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试着解决问题,同时交流自己的发现,老师适时引导学生,逐步解决问题。从最基础的函数知识出发,不仅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内容,同时也能试着综合解决函数间的关系。让学生在经历生活历程中感悟数学,实现了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自主建构的目的,培养了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的意识,提高了学生以生活经验理解数学的能力。
三、用于生活,培养学生应用及处理问题能力
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月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数学只有回到生活中,才会显示其价值和魅力,学生只有回到生活中运用数学,才能真实地显现其数学学习水平。
如在学习“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后,学生可以初步运用函数思想解决现实生活中人口增长。投资方案的选择等一些简单问题。
又如在学习了“统计与概率”后,问学生生活中哪些问题需要借助统计与概率来解决。答案有年度预算、竞选活动、预测销售量、解释自然规律、掷骰子、玩扑克牌等。通过概率统计的学习,学生能用统计思想,随机观念等来解决现实问题;通过概率统计过程性的教学,还有利于学生建立自信心,提高学生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体会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学乐趣。
前几年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中就有这么一首观残花的小诗:“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一片,飞入草丛都不见?”这首小诗先是平淡无味的数数,产生悬念,后来笔法急转,突出佳句,使全诗妙趣横生,好诗。好对子来源于生活,精心提炼加工以后高于生活,可以从中体会到语言的优美。数字,图形和数学题同样来自生活,通过科学的抽象与概括,揭示生活中的内在规律,蕴涵着一种和谐的数学美。
数学教学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是实现“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的有效途径,在经历现实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实现“数学地思维”,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同时,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数学需要生活化,但不可盲目生活化,只有将“生活化”与“数学化”有机地整合,和谐统一,才能让生活之花在高中数学课堂有效绽放。
参考文献:
[1]刘成刚.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探析[J].新教师,2014(11).
[2]唐昌万.贴近生活 精彩教学——论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J].江西教育,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