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数学课外作业活动化的设计

【作者】 杜丽华

【机构】 湖北省房县东城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外作业活动化的设计,是相对于传统作业而提出的一种观念,它重在培养所有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态度,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体验智力活动的欢乐,感受数学学科的趣味,走出一条适合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的新道路。
  一、作业现状的解剖:
  就当前的作业现状而言,关注作业内容与形式变革的有很多,而关注学生需要以体现作业的价值却很少。因此对学生和家长就作业的看法进行了一次调查分析。
  (一)、问卷调查的数据结果
  1、有很多家长认为自己的子女“不喜欢”做数学作业,也有很多学生回答“不喜欢”做数学作业。
  2、六成多人每天碰到难的作业会选择一个人解决;一成多人选择和同学合作完成;选择放弃的有三成多的人。
  3、应教师、家长要求而做作业的学生占了绝大部分;而感兴趣的只有少数一部分人。
  (二)对调查结果的反思  
  1、学生对于作业,总是处于被动接受任务的境地。学生必须严格地按照教师所作的规定完成作业,没有选择权。而在这样单调乏味的作业面前,学生很容易产生疲劳,并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和反感,从而使作业成为了一种呆板的机械训练。
  2、家长们对于孩子的期望是越来越高,对孩子机械的背诵口诀,默写,做大量的口算作业等等这样原本常规的作业,大多持的是反对票。家长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这样单一形式的作业中扼杀了学生的灵性和思维,不利于孩子自我认识,自我潜能的发展。
  3、教师在作业中迷茫,自己布置大量的作业也是为了强化教学效果,但学生怎么反而不接受呢?那到底怎样的作业是适合他们,怎样才能让学生主动的完成作业,又能达到巩固基础知识与学生能力的发展,而这样的作业存在吗?
  反思以往的教学过程,学生的数学作业形式总是很单一,书面笔算作业占大部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类作业所占比例微乎其微,这单一的形式使学生厌烦,教师头痛,应试训练色彩浓厚,失去了作业发挥创造性、探究性的作用。据此,我觉得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传统作业型式已不适合学生的需求,而必须对作业设计的方式和方法作改革,使它成为学生张扬个性又一个舞台。
  二、 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础:课外作业活动化的设计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的活动化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能够自主选择喜欢的作业,丰富他们的生活,展示他们的个性,使学生在学习的舞台上,都能成为一个出色的表演者。
  (一)设计作业要注意:
  1、多样性。作业在设时应采用多样的形式如图片、游戏、卡通、表格、文字等,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2、开放性。在布置作业时,、承认学生间存在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3、激励性。作业的过程是不断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时刻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4、合作性。针对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作业,激活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情感,引领学生互动学习。
  5、人文性。要使学生感到作业是自己的需要,不是教师强加给他的作业。
  (二)课外作业的布置形式
  课外作业的布置,不能毫无选择地照搬课本的课后练习,教师要有目的、有选择、有改变、创造性地使用。、
  1、趣味性作业——增加作业的趣味性,使学生乐学乐做。作业设计时,我们在新鲜、有趣、轻松的练习活动中,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探索、创新,使学生成为一个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
  学习“24时计时法”后,教师布置学生以下作业:晚上自己从睡下看一下时间到起床时看一下总共睡了多长时间;上学前,看一看钟表是几点,中午回到家再看看是几点,然后说一说自己离开家多长时间;寒暑间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了各具特色的作息时间表。
  2、操作性作业——在自己积极、主动的操作活动中提升思考,获得发展。
  操作性作业,我认为有二种类型:一种是通过动手操作,如测量一下你睡的床约几米、你的身高和家里人的身高并把他制成表格等相对应的课外作业。二是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到生活中就含有很多的数学规律,如学习重量计量单位后,可建议学生回家称称一千克苹果大约有几个,再掂一掂食盐,还可以让学生上市场去先估一估某些物体的重量,然后亲自动手称一称或看卖主称一称,验证一下,这样的作业需要父母的协助下才能完成。
  3、综合性作业——注意新旧知识的综合运用,做到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使作业成为沟通书本知识和学生实际生活的桥梁。如:学习统计图知识后,让学生自主组成学习调查小组,把学校门前经过车辆分类记录,有的根据数据画成表格,填上具体的数据,然后根据收集的数据制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最后小组成员一起分析制成环保情况调查的统计图,排列出污染程度,提出合理化建议,并且写出分析报告,从中发现汽车的行驶对玉环县道路、空气污染情况以及改进的发展情况。
  4、开放性作业——开拓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灵活性、创造性。让学生在“多种解法”或“多种答案”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1)方法不确定,答案不唯一,算法多样。只要正确、合理,老师都应给予鼓励。
  (2)个人无法完成,需要小组合作完成。除独立完成的作业外,教师也可以适当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
  (3)学生通过调查或结合自己生活的实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这样的开放性作业,既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又闪烁着学生独特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完成作业中体验到思考的快乐。
  (三)课外作业活动化的组织形式
  课外作业的组织形式要有的放矢。对布置的课外作业,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自己选择伙伴合作进行,学生可以先进行同伴讨论,然后再独立完成;也可以先独立思考,再与同伴交流探讨。还可以在父母的帮助下完成。具体有以下几种组织形式:
  1、 个人自主型作业:
  学生一个人可以独自完成,不需要他人帮助来完成。
  2、 小组合作型作业:
  一些操作性强,需要同伴的帮助才能完成的活动内容,适合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分组时可以按照作业不同而分组,有按照家庭的远近的差异分组的,有按照能力差异不同分组的等等。
  3、 家庭协助型作业:
  一些作业学生不能独立完成,可以让家长参与其中,可以增强孩子和父母的交流,对提高家庭素质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也使作业具有浓厚的亲情感。
  诚然,我们的作业多一点趣味性,多一点开放性,多一点实践操作,的确能让学生以更大的热情去对代它,学生也会多途径、积极地去探索。作为教师,让学生在实践运用中张开智慧的翅膀,尽情展示自己的个性和才能,使数学作业成为他们放飞潜能的天空,从而赋予数学作业生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