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怎样识别语病
【作者】 吴朝凤
【机构】 贵州省普安县第一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辨析并修改病句是高考每年必考的难点内容.在对这一考点的复习备考中,大多按照“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这六种语病分别讲解、练习,其实效果不明显。我们应独具慧眼,上窥天,下俯地,可使语病无处藏身。
一、看并列短语
并列短语使得句子结构复杂化,也最易导致语病。有时,会出现搭配不当;有时交叉关系或种属关系不合逻辑;有时造成对应关系混乱。如:①芙蓉镇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窝藏坏人坏事,对她这个外来干部欺生。(“坏事”与“窝藏”搭配不当。)②采风小组搜集了近七百万字的民间故事、七百余首情歌和少量民歌。(“民歌”与“情歌”系种属关系。)③围绕“农民增收”这一目标,该信用社大力支持农村特色经济的发展,重点向技术化、特色化、优质化农户发放贷款。(应为“特色化、优质化、技术化”,语序不当。)
二、看数量短语
句中出现数字,可先考查是否存在以下误用情况:降低、减少、缩短等词后用倍数,约数后重复表述,修饰两可,搭配不当等。如:①这个炼铜车间,由十天开一炉,变为五天开一炉,时间缩短了一倍。(“缩短”不能用倍数。)②这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据有关人士保守估计,直接损失至少在六千元以上。(“至少”与“以上”重复。)③厂长采纳了两个工人的合理化建议,这大大激发了全厂职工出谋划策的积极性。(“两个”有歧义。)
三、看否定词
句中出现两个以上的否定词(包括含有否定意味的词语)时,应注意揣摩是否有多重否定(包括与反问句连用)造成表意不符,是否有否定副词与具有否定意味的动词、形容词等连用造成表意相反等语病出现。如:①学校周围开网吧,毒害青少年,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学校附近的网吧。(“禁止”与“取缔”都会有否定,与表意不符。)②他对这个问题剖析非常准确、透彻,谁又能否认他说错了? (“否认”与反问句构成双重否定,把语义弄反了。)③我们如果把自己国内的事情不努力搞好,那么在国际上就很难有发言权了。(“把”字句中有否定词,应放在“把”之前。)
四、看关联词语
有些复句的病因,往往出现在关联词语上,关联词语的误用主要表现在搭配不当、位置不当、关联词错用、赘余或残缺、不合逻辑等方面。如:①不管他地位高和权力多大,执法人员仍然坚决严肃查清他贪污犯罪事实。(“不管”改“尽管”,转折关系误用条件关系关联词。)②翻译的作品日渐增多,一方面这些作品提高了中国的学术文化的素养,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的书面语言的发展。(闪一个“一方面”应移到“这些作品”之后,关联语位置不当。)③参加这次探险活动前他已写下遗嘱,万一若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子女都能从他的巨额遗产中按月领取固定的生活费。(“万一”与“若”重复。)
五、看介词
介词造成的语病主要有: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造成主客体颠倒,介词残缺或搭配不当等。①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对于大多数中学生是比较熟悉的,重大的历史事件都能说得一清二楚。(“对于”前后主客体倒置。)②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以后,中国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大大改变了样子。(将“自从”移至“中国人民”之后。介词位置不当,造成前后主语不一致。)③自从他回家看了病危的父亲后,一直闷闷不乐,不说一句话,不吃一点东西。(删去“自从”。滥用介词,掩盖了主语。)
六、看两面词
一个句子若出现“能否”“是否”“有没有”“成败”“好坏”“优劣”之类的两面词或短语应仔细审查是否有“一面对两面”或“两面对一面”的语病。如:①我校能不能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是关系到我校的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我校教育的根本任务。(“能不能”两面词与“根本任务”一面词不对应。)②他明年能考上名牌大学,关键在于他高三这年努力不努力。(“能考上”一面词与“努不努力”两面词不对应。)
七、看代词
病句考题中出现代词,往往有指代不明的语病。一般情况下,文中涉及两个以上的对象,而使用的代词称代其中之一,就易造成歧义;另外远指与近指错用的情况也是存在的。如:①欣赏一首好诗不容易,创作一首好诗更不是简单的事,小王对诗歌情有独钟,因此,他平时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努力。(“这方面”指代不明。)②远处山上的灯塔,这应是夜行者的希望。(将“这”改为“那”,将远指代词误用为近指代词。)
八、看多义词
有些词语因其意义具有多义性或词性具有多样性,出现在句子中往往会造成表意不明。如:①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看不上”表意不明。)②他背着父母和哥哥悄悄地跑到后山捣鸟窝去了。(歧义,因将“和”理解为“连词”或“介词”,语义也不一样。)③校长办公室通知说,让李老师本周星期五前去一中拿资料。(歧义,可理解为“星期五前”,也可理解为“前去”。)
九、看主干成分
用语法分析的手段,先将句子中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紧缩出主干,再查找主干有无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语病。如:①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卫生大检查运动,要在这次运动中建立和加强卫生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建立和加强”与“工作”搭配不当。)②这个节目表达同学们要以实际行动向高考冲刺,以优异的成绩向父母汇报。(谓语“表达”缺宾语“决心”。)
十、看枝叶成分
审附加成份,看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修饰语内部是否有毛病。如:①我们要下大决心,花大力气,争取在本世纪末把我国的教育事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状语“把我国教育事业”不能修饰谓语“达到”。)②现在因为各方面照顾得周到,差不多根本就没有死去的犯人。(状语“差不多”、“根本”自相矛盾。)③走进新建的师范学校的实验大楼,我很受鼓舞,很想上这儿学习。(将“新建的师范学校的”改为“师范学校新建的”,多重定语位置不当。)
总之,只要我们独具慧眼,多角度、多层次察验,句子中的语病就会暴露无遗,就会将病句题化难为易、迎刃而解。
一、看并列短语
并列短语使得句子结构复杂化,也最易导致语病。有时,会出现搭配不当;有时交叉关系或种属关系不合逻辑;有时造成对应关系混乱。如:①芙蓉镇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窝藏坏人坏事,对她这个外来干部欺生。(“坏事”与“窝藏”搭配不当。)②采风小组搜集了近七百万字的民间故事、七百余首情歌和少量民歌。(“民歌”与“情歌”系种属关系。)③围绕“农民增收”这一目标,该信用社大力支持农村特色经济的发展,重点向技术化、特色化、优质化农户发放贷款。(应为“特色化、优质化、技术化”,语序不当。)
二、看数量短语
句中出现数字,可先考查是否存在以下误用情况:降低、减少、缩短等词后用倍数,约数后重复表述,修饰两可,搭配不当等。如:①这个炼铜车间,由十天开一炉,变为五天开一炉,时间缩短了一倍。(“缩短”不能用倍数。)②这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据有关人士保守估计,直接损失至少在六千元以上。(“至少”与“以上”重复。)③厂长采纳了两个工人的合理化建议,这大大激发了全厂职工出谋划策的积极性。(“两个”有歧义。)
三、看否定词
句中出现两个以上的否定词(包括含有否定意味的词语)时,应注意揣摩是否有多重否定(包括与反问句连用)造成表意不符,是否有否定副词与具有否定意味的动词、形容词等连用造成表意相反等语病出现。如:①学校周围开网吧,毒害青少年,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学校附近的网吧。(“禁止”与“取缔”都会有否定,与表意不符。)②他对这个问题剖析非常准确、透彻,谁又能否认他说错了? (“否认”与反问句构成双重否定,把语义弄反了。)③我们如果把自己国内的事情不努力搞好,那么在国际上就很难有发言权了。(“把”字句中有否定词,应放在“把”之前。)
四、看关联词语
有些复句的病因,往往出现在关联词语上,关联词语的误用主要表现在搭配不当、位置不当、关联词错用、赘余或残缺、不合逻辑等方面。如:①不管他地位高和权力多大,执法人员仍然坚决严肃查清他贪污犯罪事实。(“不管”改“尽管”,转折关系误用条件关系关联词。)②翻译的作品日渐增多,一方面这些作品提高了中国的学术文化的素养,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的书面语言的发展。(闪一个“一方面”应移到“这些作品”之后,关联语位置不当。)③参加这次探险活动前他已写下遗嘱,万一若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子女都能从他的巨额遗产中按月领取固定的生活费。(“万一”与“若”重复。)
五、看介词
介词造成的语病主要有: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造成主客体颠倒,介词残缺或搭配不当等。①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对于大多数中学生是比较熟悉的,重大的历史事件都能说得一清二楚。(“对于”前后主客体倒置。)②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以后,中国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大大改变了样子。(将“自从”移至“中国人民”之后。介词位置不当,造成前后主语不一致。)③自从他回家看了病危的父亲后,一直闷闷不乐,不说一句话,不吃一点东西。(删去“自从”。滥用介词,掩盖了主语。)
六、看两面词
一个句子若出现“能否”“是否”“有没有”“成败”“好坏”“优劣”之类的两面词或短语应仔细审查是否有“一面对两面”或“两面对一面”的语病。如:①我校能不能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是关系到我校的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我校教育的根本任务。(“能不能”两面词与“根本任务”一面词不对应。)②他明年能考上名牌大学,关键在于他高三这年努力不努力。(“能考上”一面词与“努不努力”两面词不对应。)
七、看代词
病句考题中出现代词,往往有指代不明的语病。一般情况下,文中涉及两个以上的对象,而使用的代词称代其中之一,就易造成歧义;另外远指与近指错用的情况也是存在的。如:①欣赏一首好诗不容易,创作一首好诗更不是简单的事,小王对诗歌情有独钟,因此,他平时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努力。(“这方面”指代不明。)②远处山上的灯塔,这应是夜行者的希望。(将“这”改为“那”,将远指代词误用为近指代词。)
八、看多义词
有些词语因其意义具有多义性或词性具有多样性,出现在句子中往往会造成表意不明。如:①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看不上”表意不明。)②他背着父母和哥哥悄悄地跑到后山捣鸟窝去了。(歧义,因将“和”理解为“连词”或“介词”,语义也不一样。)③校长办公室通知说,让李老师本周星期五前去一中拿资料。(歧义,可理解为“星期五前”,也可理解为“前去”。)
九、看主干成分
用语法分析的手段,先将句子中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紧缩出主干,再查找主干有无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语病。如:①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卫生大检查运动,要在这次运动中建立和加强卫生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建立和加强”与“工作”搭配不当。)②这个节目表达同学们要以实际行动向高考冲刺,以优异的成绩向父母汇报。(谓语“表达”缺宾语“决心”。)
十、看枝叶成分
审附加成份,看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修饰语内部是否有毛病。如:①我们要下大决心,花大力气,争取在本世纪末把我国的教育事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状语“把我国教育事业”不能修饰谓语“达到”。)②现在因为各方面照顾得周到,差不多根本就没有死去的犯人。(状语“差不多”、“根本”自相矛盾。)③走进新建的师范学校的实验大楼,我很受鼓舞,很想上这儿学习。(将“新建的师范学校的”改为“师范学校新建的”,多重定语位置不当。)
总之,只要我们独具慧眼,多角度、多层次察验,句子中的语病就会暴露无遗,就会将病句题化难为易、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