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立德树人,提升综合育人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研究

【作者】 段文云 王春梅

【机构】 甘肃省古浪县城关第三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人以德立,邦以德兴。党的精神明确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而教育部关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也是深入落实立德树人的要求,进一步明细目标。坚持立德树人,就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从少年儿童抓起,主要是要做到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要把我国历史文化和国情教育摆在青少年教育的突出位置,引导青少年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坚持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学校作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必须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关键词:立德树人   教育   践行   全面发展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华。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坚持立德树人,就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从少年儿童抓起,在少年儿童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适应少年儿童的年龄和特点,主要是要做到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要把我国历史文化和国情教育摆在青少年教育的突出位置,引导青少年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坚持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

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小学阶段教学是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起始培养。小学阶段教育不仅要塑造学生素养、培养学生能力,更要通过教育教学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做好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努力弘扬“科学育人,立德树人”的精神,提升综合育人水平,把崇高的师德播撒在教书育人的各个环节,以爱心传道授业解惑,让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我校教职工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相关文件精神,坚决按照总书记关于“好干部五条标准”和“四有教师”要求,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结合实际,开展体验式德育活动设计评比活动、现场会经验交流活动等,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切实提升德育实效性;大力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深化生态文明建设与德育工作的有机融合,打造德育活动特色品牌。围绕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辉煌成就,广泛发动学生讲述自己亲历亲见的“中国梦”,用文章记录和表达爱国之心、强国之愿、报国之志,强化对自身责任和使命的认识,树立以实干兴邦精神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梦想。具体做法如下:

一、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他们理解、宽容、谦让、诚实待人的态度和庄重大方、热情友好、礼貌待人的文明行为举止;加强环保意识、提高生态文明意识;积极传播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建设健康、有序的校园文化,构筑良好的育人环境,更好地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教学中。教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是一个对学生进行祖国文化知识学习的同时进行的心灵净化的过程。学校通过晨会开展诵读活动,征文比赛,课堂教学,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小百灵广播,校报三叶草,身边小英雄事迹,翰墨诗社,武术、足球、腰鼓、双人舞、朗诵、计算机、美术、音乐、舞蹈等多种教育方式,结合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无声的深入学生的心田,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逐步地、不断地提高学生道德行为规范的意识,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学生行为规范了,教师在管理学生时就会更得心应手。利用身边教育渗透德育,学校整体风貌也会是健康阳光、积极向上的。就学生个体而言,在一个充满正能量、互相关爱、和谐的环境中成长,也会自然地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学生会自觉约束个人的行为,并且会去主动关心帮助他人,努力成为一个真正的合格社会人。

三、心理健康教育。从多方面引导青少年学会感恩祖国、感恩党、感恩社会、感恩自然、感恩父母、感恩师长。通过“感恩教育主题班会”、“志愿者活动”等形式,鼓励和动员学生开展为父母多做事,对父母多说知心话,为父母过生日,为父母揉揉肩、捶捶背、洗洗脚,帮父母做饭洗衣等,使学生懂得父母的艰辛和不易,培养学生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情。

四、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开展“确立积极人生”主题教育,立足“树立远大志向形成健康心态”,结合重大节日,进行感恩和励志教育,培育公民意识;开展“共建健康家庭”主题教育,围绕家庭生活中公民意识和职责承担的培养,开展做一天“家长”等活动,共育合格公民;开展“履行公民责任”主题教育,提升公民知识、技能;开展“致力贡献社会”主题教育,培育现代“社会人”。

五、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体验。充分利用社区、政府机构、环保教育等场所,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主体验与感悟中,拓展公民知识,强化公民意识。

六、班主任们认真完成学校德育的各项工作,并用心思考和总结撰写育德案例:有的案例教育心路历程,情真意切;有的案例在教育中有所思悟,积累心得;还有的案例提炼出方式方法,形成经验。学校进行总结的同时,也不断激励班主任们继续同心协力,用心创思,全员育德,全程育德,争做优秀的育德者和学生的引路人。深化学校德育常规管理,狠抓养成教育。联系社会家庭,发挥整合优势。深入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教师育德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发展的、动态的过程。教师修养是育德能力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教师的思想境界是促进德育有效渗透的持续力量。以学生为主体,以养成教育、班级管理、特色教育为主线,通过课堂教育熏陶良好品德,通过常规管理促进养成教育,通过丰富活动体验教育、寓教于乐、培养能力。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立德树人”提升综合育人水平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怀玉;;教书育人“德”为先--有感于教育部长周济,谈“立德树人”[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C];2007

2.王玲琴;;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光明的未来[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二--教苑撷英[C];2002

3.姚华芳;;让校园成为教师生命成长的乐园[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三--“陶花”绽放江南岸[C];2002

4.曹小勇;朱丽清;;让学生、教师、学校在课程改革实验中共同成长[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二--教苑撷英[C];2002

5.陈叶华;张景才;;新课程呼唤智慧型教师[A];全国第二届智慧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3)[C];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