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舞蹈与青少年的素质培养
【作者】 吴 娟
【机构】 云南省罗平县小明星艺术培训学校
【摘要】舞蹈是一种视觉艺术,也是一种人体艺术,在旋律的映衬下以灵活多变的舞姿吸引观众的注意,以有机的舞姿将情感传递给观众。这样就可以使观众能够理解舞蹈的内涵,然后才会融入舞蹈,才能真正体会舞蹈艺术的魅力,从而产生丰富的联想。舞蹈在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等方面的提升均有重要意义,特别在宿主教育的背景下,如何提升青少年的素质就显得相当重要,因而本文从舞蹈及青少年素质理论梳理的基础上,对舞蹈在青少年素质培养中的作用进行了剖析,并在此基础上从青少年主体地位、青少年舞蹈实践、青少年舞蹈理论知识学习等方面提出了发挥舞蹈功能的建议。【关键词】舞蹈;青少年;素质培养
【正文】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是各类艺术中历史最久远的门类之一,是人们表达情感的最古老也是最直接的好形式,舞蹈作为教育的内容和手段不仅可以培养教育对象具有健美的身体姿态,增强其动作的协调性、节奏感,而且可以抒发和表达感情,加强交往,美化生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极好地克服了中学生人际关系紧张、情绪不稳定和学习不适应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舞蹈教育在整个素质教育中占有这么多的优势,我们教育者该如何实施才能真正达到预期的目的呢?笔者就自己的心得谈谈体会。
一、舞蹈在青少年素质培养中的作用分析
1、培养青少年高尚的道德追求
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决定了必须培养青少年高尚的道德情操,使青少年立志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然而舞蹈对于培养青少年高尚的道德追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舞蹈的特征来看,舞蹈是一门综合型艺术,主要是反映生活方式及生活情感,其内涵基本都是来源于生活的。简单说舞蹈就是对生活的艺术升华。那么通过舞蹈可以将社会美好的一面以优美的舞姿展现出来,对于社会不良现象以丑恶形象展现给青少年,让青少年从灵动的舞蹈中认识到社会的美好一面,并在其内心筑造美好的意识形态,并促进青少年道德情操的树立。与此同时,舞蹈形象是以一定的情感为基础塑造的,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与生动性,因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在满足学生审美需求的基础上提升其道德情操。舞蹈对于青少年的审美培养也是具有积极作用的,舞蹈本身就是一种优美的艺术,是以追求美好的事物为前提的,如各个民族的祭祀舞蹈大多就是表达对现有生活的满足与对美好未来生活的期望,这种期望在舞蹈的表现中就是一种美好的意象,是一种崇高的形象。或者在舞蹈中表现其英雄气概,如《霸王别姬》中的项羽形象就生动的展现出一副铮铮傲骨,成功塑造一个男子汉的形象,这些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青少年的审美态度。舞蹈是集教学、排练、创新、表演为一体的艺术,在舞蹈的表演整个过程中必须有坚忍不拔的毅力才能够实现优美舞蹈的呈现,因而在舞蹈排练过程中必定经过严格的排练,这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学生团队协作意识与不屈的性格的塑造。
2、有利于开发青少年的智力
前文已经述及舞蹈是一门综合型艺术,其包括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因而其在开发青少年智力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根据生理学相关理论显示,鉴赏优美的线性结构能在某种程度上提升形象思维能力,这种思维能力为创新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在舞蹈教学中首先进行课程常规内容的教学,使青少年了解舞蹈专业知识,专业知识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青少年的实践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帮助左右大脑实现均衡发展,进而实现青少年感知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青少年在舞蹈实践中能不断强化对事物的理解能力或想象能力,因为优美舞姿总是在不断理解与想象中完成的,对舞蹈音乐、作品等进行深刻的理解,最终达到智力有效开发的目的。
3、舞蹈具有提升青少年审美能力的作用
舞蹈在提升青少年审美能力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作用。舞蹈是艺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舞蹈美主要通过舞姿传递给观众,观众通过对舞蹈的审美感知其艺术性与情感,并由此引起观众的共鸣,引发其想象,进而形成积极的审美观念及乐观的审美态度。在青少年素质培养中,舞蹈表演中动听的歌声、优美的旋律、绚丽的舞姿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陶冶青少年心理的作用,使青少年心灵受到美好事物的洗涤,并开发青少年的审美能力。同时舞蹈的美学价值具有直观性,对于抽象美学观念还未形成的青少年来讲舞蹈美学是适合其美学观念建立的,并在舞蹈中构建自我意识下的美学形态。
4、有利于青少年创新能力的提升
舞蹈贯穿于青少年素质的培养中的主要目的是促进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与生活观,促进青少年创新能力的提升。在传统青少年舞蹈教育模式下,青少年主要通过舞蹈的模仿实现对舞蹈基本要素的掌握,这种模式下青少年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舞蹈技能的提升,但是这种简单的模仿并不能促进青少年创新能力的提升。根据心理学理论被动的舞蹈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青少年产生抵触情绪,很难真正融入舞蹈的创造过程中去。但是舞蹈的模仿训练是实现创新的基础,因而在提倡创新之前必须做好基础训练工作。但是舞蹈模仿训练的时间不能太长,因为长时间的训练会导致青少年思维模式的固定,青少年也养成偷懒的习惯,放弃创新思维。这就需要在实践工作中,舞蹈教育者能以现有舞蹈为基础,使青少年能够真正融入舞蹈的排练之中,激发青少年的创新热情,以此不断推动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巩固与提升。
5、有利于青少年鉴赏能力的提升
从前文分析可以看出舞蹈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而青少年鉴赏能力的提升必须以生活为基础,这就决定了舞蹈在提升青少年鉴赏能力中的重要作用。舞蹈是生活的体现,那么舞蹈爱好者必定是热爱生活的,在舞蹈中能够看到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那么促使青少年积极参与到舞蹈中来,能够让他们体会到生活美好的一面,对生活中的美好形象进行传播,同时对社会丑恶的一面进行揭露,丑恶的形象与善良的形象的对比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提升青少年对事物的鉴赏能力。当然,对舞蹈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是提升青少年鉴赏力的重要保障,因为立足于理论知识,青少年才能够真正体会到舞蹈美学价值所在,体会到舞蹈中的生活意象,并进一步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
二、发挥舞蹈在青少年素质培养作用的策略分析
1、建立以青少年为主体的舞蹈教育模式
兴趣是青少年素质培养最好的老师,是青少年探索未知领域的动力,那么在发挥舞蹈对青少年素质培养作用中必须坚持以青少年为主体的教育模式。根据现代教育理念,青少年总是选择具有浓厚兴趣的知识进行学习,对缺乏兴趣的知识则难以入门,在缺乏兴趣知识的学习中会自动的形成一种屏障。那么在舞蹈教学中,应该以生动的舞蹈形式、灵活的教育方式帮助青少年积极参与到舞蹈学习中去,以条理明晰的教学内容使青少年迅速进入到舞蹈学习的最佳状态,促使青少年从被动的舞蹈学习转化为主动的舞蹈专研。
2、发挥青少年的舞蹈创新精神
舞蹈不是单纯的学科艺术,而是包括多学科的艺术总和。那么不同的个体对于舞蹈的理解可能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就是舞蹈创新的潜能,在舞蹈作用发挥中必须高度重视青少年潜能的开发,根据青少年的个性开展个性化教学,使青少年在舞蹈学习过程中能够施展才华。这就需要在实际的舞蹈教学中不仅仅要给予青少年适当的引导,还应该给予一定的鼓励,在肯定其成果及付出努力的基础上给予一定支持,然他们能够在攻克一个难关以后,有勇气去克服另一个高峰。对于青少年舞蹈创新精神的培养当让离不开理论知识的学习,只有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才能真正体会到舞蹈的真谛,才能够理解舞蹈中的思想情感,这对于促进青少年实现舞蹈创新及对舞蹈的二度创作。
3、由简入深开展舞蹈教学
作为一门综合型学科,因而要全面掌握其内涵是需要一定过渡时期的,那么如何有效发挥舞蹈对青少年素质培养的作用呢?对于初始接受舞蹈教育的青少年来讲,舞蹈是不可琢磨的,舞蹈也是难以模仿的,因而对于初始学习舞蹈的青少年来讲必须给予相应的鼓励,如对于某一动作不能完全掌握,那么教学工作者就应该表示我学习这个动作的时候可花费了很大力气等等,使学生有勇气继续进行相同动作的联系。在教学中应该采取简单动作入门,组合动作置后的教学方法,使青少年在掌握舞蹈基础之后进行较高难度舞蹈动作的学习,这样青少年就能很好的实现舞蹈动作联系的过度,学习上也就不存在难度,进而在不知不觉的训练中起到培养青少年坚忍不拔的毅力及促进学生理解能力提升的作用。
4、以舞蹈理论知识提升青少年修养
知识是青少年素质提升的基础,因而我国提出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在发挥舞蹈对青少年素质培养作用的过程中,知识体系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健全的知识体系才能够帮助青少年理解善恶,明得失,明是非,明美丑等等。舞蹈与其他学科是紧密相连的,在舞蹈教学中应该高度重视各个学科的连接,以丰富的理论知识体系提升青少年的自身修养。
5、以舞蹈实践提升青少年素质
理论知识的学习归根结底是为实践工作做充分的准备,那么舞蹈教学中的实践教学环节与青少年自主实践环节就显得相当重要。在青少年对舞蹈理论知识进行充分把握的基础上,鼓励青少年积极参与到舞蹈的实践活动中去,如参加舞蹈竞赛,在竞赛的准备工作中,青少年能真正融入到舞蹈中去,并从自身对舞蹈的理解提出具有一定建设性的建议,同时对其建议给予充分的肯定,增加他们开展实践活动的信心。在这一过程中,青少年会将自己对舞蹈的理解与想象融入其中,长此以往将在提升青少年能力上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结束语
总之,舞蹈对青少年素质培养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道德情操的提升、智力开发、理解能力提升、创新能力提升、鉴赏能力提升等方面,舞蹈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在提升青少年素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此笔者从理论与实践角度提出了发挥舞蹈对青少年素质培养的建议,希望为进一步发挥舞蹈在青少年素质培养中的作用提供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于平著《高教舞蹈综论》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4
[2]王国宾主编《舞蹈教育战略与发展》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4
[3]胡一真《浅谈舞蹈艺术的情感表达》文学界(理论版),2011(06)
[4]陈慧军《浅谈舞蹈教育中学生的素质培养》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是各类艺术中历史最久远的门类之一,是人们表达情感的最古老也是最直接的好形式,舞蹈作为教育的内容和手段不仅可以培养教育对象具有健美的身体姿态,增强其动作的协调性、节奏感,而且可以抒发和表达感情,加强交往,美化生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极好地克服了中学生人际关系紧张、情绪不稳定和学习不适应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舞蹈教育在整个素质教育中占有这么多的优势,我们教育者该如何实施才能真正达到预期的目的呢?笔者就自己的心得谈谈体会。
一、舞蹈在青少年素质培养中的作用分析
1、培养青少年高尚的道德追求
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决定了必须培养青少年高尚的道德情操,使青少年立志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然而舞蹈对于培养青少年高尚的道德追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舞蹈的特征来看,舞蹈是一门综合型艺术,主要是反映生活方式及生活情感,其内涵基本都是来源于生活的。简单说舞蹈就是对生活的艺术升华。那么通过舞蹈可以将社会美好的一面以优美的舞姿展现出来,对于社会不良现象以丑恶形象展现给青少年,让青少年从灵动的舞蹈中认识到社会的美好一面,并在其内心筑造美好的意识形态,并促进青少年道德情操的树立。与此同时,舞蹈形象是以一定的情感为基础塑造的,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与生动性,因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在满足学生审美需求的基础上提升其道德情操。舞蹈对于青少年的审美培养也是具有积极作用的,舞蹈本身就是一种优美的艺术,是以追求美好的事物为前提的,如各个民族的祭祀舞蹈大多就是表达对现有生活的满足与对美好未来生活的期望,这种期望在舞蹈的表现中就是一种美好的意象,是一种崇高的形象。或者在舞蹈中表现其英雄气概,如《霸王别姬》中的项羽形象就生动的展现出一副铮铮傲骨,成功塑造一个男子汉的形象,这些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青少年的审美态度。舞蹈是集教学、排练、创新、表演为一体的艺术,在舞蹈的表演整个过程中必须有坚忍不拔的毅力才能够实现优美舞蹈的呈现,因而在舞蹈排练过程中必定经过严格的排练,这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学生团队协作意识与不屈的性格的塑造。
2、有利于开发青少年的智力
前文已经述及舞蹈是一门综合型艺术,其包括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因而其在开发青少年智力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根据生理学相关理论显示,鉴赏优美的线性结构能在某种程度上提升形象思维能力,这种思维能力为创新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在舞蹈教学中首先进行课程常规内容的教学,使青少年了解舞蹈专业知识,专业知识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青少年的实践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帮助左右大脑实现均衡发展,进而实现青少年感知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青少年在舞蹈实践中能不断强化对事物的理解能力或想象能力,因为优美舞姿总是在不断理解与想象中完成的,对舞蹈音乐、作品等进行深刻的理解,最终达到智力有效开发的目的。
3、舞蹈具有提升青少年审美能力的作用
舞蹈在提升青少年审美能力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作用。舞蹈是艺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舞蹈美主要通过舞姿传递给观众,观众通过对舞蹈的审美感知其艺术性与情感,并由此引起观众的共鸣,引发其想象,进而形成积极的审美观念及乐观的审美态度。在青少年素质培养中,舞蹈表演中动听的歌声、优美的旋律、绚丽的舞姿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陶冶青少年心理的作用,使青少年心灵受到美好事物的洗涤,并开发青少年的审美能力。同时舞蹈的美学价值具有直观性,对于抽象美学观念还未形成的青少年来讲舞蹈美学是适合其美学观念建立的,并在舞蹈中构建自我意识下的美学形态。
4、有利于青少年创新能力的提升
舞蹈贯穿于青少年素质的培养中的主要目的是促进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与生活观,促进青少年创新能力的提升。在传统青少年舞蹈教育模式下,青少年主要通过舞蹈的模仿实现对舞蹈基本要素的掌握,这种模式下青少年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舞蹈技能的提升,但是这种简单的模仿并不能促进青少年创新能力的提升。根据心理学理论被动的舞蹈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青少年产生抵触情绪,很难真正融入舞蹈的创造过程中去。但是舞蹈的模仿训练是实现创新的基础,因而在提倡创新之前必须做好基础训练工作。但是舞蹈模仿训练的时间不能太长,因为长时间的训练会导致青少年思维模式的固定,青少年也养成偷懒的习惯,放弃创新思维。这就需要在实践工作中,舞蹈教育者能以现有舞蹈为基础,使青少年能够真正融入舞蹈的排练之中,激发青少年的创新热情,以此不断推动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巩固与提升。
5、有利于青少年鉴赏能力的提升
从前文分析可以看出舞蹈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而青少年鉴赏能力的提升必须以生活为基础,这就决定了舞蹈在提升青少年鉴赏能力中的重要作用。舞蹈是生活的体现,那么舞蹈爱好者必定是热爱生活的,在舞蹈中能够看到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那么促使青少年积极参与到舞蹈中来,能够让他们体会到生活美好的一面,对生活中的美好形象进行传播,同时对社会丑恶的一面进行揭露,丑恶的形象与善良的形象的对比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提升青少年对事物的鉴赏能力。当然,对舞蹈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是提升青少年鉴赏力的重要保障,因为立足于理论知识,青少年才能够真正体会到舞蹈美学价值所在,体会到舞蹈中的生活意象,并进一步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
二、发挥舞蹈在青少年素质培养作用的策略分析
1、建立以青少年为主体的舞蹈教育模式
兴趣是青少年素质培养最好的老师,是青少年探索未知领域的动力,那么在发挥舞蹈对青少年素质培养作用中必须坚持以青少年为主体的教育模式。根据现代教育理念,青少年总是选择具有浓厚兴趣的知识进行学习,对缺乏兴趣的知识则难以入门,在缺乏兴趣知识的学习中会自动的形成一种屏障。那么在舞蹈教学中,应该以生动的舞蹈形式、灵活的教育方式帮助青少年积极参与到舞蹈学习中去,以条理明晰的教学内容使青少年迅速进入到舞蹈学习的最佳状态,促使青少年从被动的舞蹈学习转化为主动的舞蹈专研。
2、发挥青少年的舞蹈创新精神
舞蹈不是单纯的学科艺术,而是包括多学科的艺术总和。那么不同的个体对于舞蹈的理解可能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就是舞蹈创新的潜能,在舞蹈作用发挥中必须高度重视青少年潜能的开发,根据青少年的个性开展个性化教学,使青少年在舞蹈学习过程中能够施展才华。这就需要在实际的舞蹈教学中不仅仅要给予青少年适当的引导,还应该给予一定的鼓励,在肯定其成果及付出努力的基础上给予一定支持,然他们能够在攻克一个难关以后,有勇气去克服另一个高峰。对于青少年舞蹈创新精神的培养当让离不开理论知识的学习,只有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才能真正体会到舞蹈的真谛,才能够理解舞蹈中的思想情感,这对于促进青少年实现舞蹈创新及对舞蹈的二度创作。
3、由简入深开展舞蹈教学
作为一门综合型学科,因而要全面掌握其内涵是需要一定过渡时期的,那么如何有效发挥舞蹈对青少年素质培养的作用呢?对于初始接受舞蹈教育的青少年来讲,舞蹈是不可琢磨的,舞蹈也是难以模仿的,因而对于初始学习舞蹈的青少年来讲必须给予相应的鼓励,如对于某一动作不能完全掌握,那么教学工作者就应该表示我学习这个动作的时候可花费了很大力气等等,使学生有勇气继续进行相同动作的联系。在教学中应该采取简单动作入门,组合动作置后的教学方法,使青少年在掌握舞蹈基础之后进行较高难度舞蹈动作的学习,这样青少年就能很好的实现舞蹈动作联系的过度,学习上也就不存在难度,进而在不知不觉的训练中起到培养青少年坚忍不拔的毅力及促进学生理解能力提升的作用。
4、以舞蹈理论知识提升青少年修养
知识是青少年素质提升的基础,因而我国提出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在发挥舞蹈对青少年素质培养作用的过程中,知识体系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健全的知识体系才能够帮助青少年理解善恶,明得失,明是非,明美丑等等。舞蹈与其他学科是紧密相连的,在舞蹈教学中应该高度重视各个学科的连接,以丰富的理论知识体系提升青少年的自身修养。
5、以舞蹈实践提升青少年素质
理论知识的学习归根结底是为实践工作做充分的准备,那么舞蹈教学中的实践教学环节与青少年自主实践环节就显得相当重要。在青少年对舞蹈理论知识进行充分把握的基础上,鼓励青少年积极参与到舞蹈的实践活动中去,如参加舞蹈竞赛,在竞赛的准备工作中,青少年能真正融入到舞蹈中去,并从自身对舞蹈的理解提出具有一定建设性的建议,同时对其建议给予充分的肯定,增加他们开展实践活动的信心。在这一过程中,青少年会将自己对舞蹈的理解与想象融入其中,长此以往将在提升青少年能力上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结束语
总之,舞蹈对青少年素质培养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道德情操的提升、智力开发、理解能力提升、创新能力提升、鉴赏能力提升等方面,舞蹈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在提升青少年素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此笔者从理论与实践角度提出了发挥舞蹈对青少年素质培养的建议,希望为进一步发挥舞蹈在青少年素质培养中的作用提供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于平著《高教舞蹈综论》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4
[2]王国宾主编《舞蹈教育战略与发展》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4
[3]胡一真《浅谈舞蹈艺术的情感表达》文学界(理论版),2011(06)
[4]陈慧军《浅谈舞蹈教育中学生的素质培养》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