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数学“三自主”六步教学法
【作者】 李向进;田 华
【机构】 山东省寿光市古城街道北洛初中;山东省寿光市古城街道北洛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解决的主要问题:
实施“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和“345高效课堂”以来,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教师一手拿着学案,两眼盯着分数,全身心追着考核,不能走进“惟学”和“惟生”的师生关系,剥夺学生的学习经历,剥夺学生的精神成长和创新实践,学习没有真正发生在学生身上,大部分学生被动学习,苦学厌学;教师缺乏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教学评价不是立足学生学的如何,更不关注学生的课堂生命。因而学生在学习中缺乏自主、缺乏探究、缺乏合作和交流、缺乏学习的乐趣、缺乏生命的流淌。为了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我创设了“三自主”六步教学法。
主要创新点:
1、以数学智力背景、生活现实问题为先导,以用促学,以数学课堂生活化为特色。
2、“三自主”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自主评价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变“惟教”、“惟师”为“惟学”和“惟生”。
3、让学生经历探索,热爱探索,乐于思考,体验创造,感受生命的存在,实现在动中生能,动中生趣,变苦学为乐学为创学,体验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4、分层教学,分类训练,因人施教,因材施教,达到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5、学生自主构建“数学树”,实现学生对知识的内在把握。
6、数学日记的填写,帮助师生主动反思学习过程,激励学生自我评价,实现学生、家长、教师评教相结合。
主要内容:
初中数学“三自主” 六步教学法的“三自主”是指:“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合作交流” ,“三自主”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六步是指:感受“用数学”→感悟“探数学”→生成“新数学”→体验“说数学”→ 领会“做数学”→ 构建“数学树”,自主评价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
具体操作过程:
第一步:创设情境 感受“用数学”
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结构,精心创设“三个服务”(服务学生需要、服务教学内容、服务教学目标)的数学情境,引起学生的认识冲突,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进而提出问题,明确学习任务,使学生产生为达到目的而努力学习的心理倾向。
第二步:自主探究 感悟“探数学”
根据问题设计的“五性”(实际性、针对性、重点性、递进性、整体性)原则,科学设计探究性问题,让学生感悟数学的探索,热爱探索。
具体说来设计的问题要结合学生实际、结合教材实际,要针对知识的重难点、关键点、易错点、易混点、易疏忽点、易漏点、增长点、拐点,要注意问题之间的递进性,要整合学习内容,设计几个思维含金量大的问题,对探究的问题要有较大整体性的时间限制,还学生思维的时空,使学生在思维的同时深化对知识的认识。让学生根据设计的问题及要求,通过圈、点、勾、画、读、写、想、做等学习手段,自“悟”学习内容,整理重点,凝神思索发现问题,归纳方法,经历数学探索,变苦学为创学。
第三步:自主合作 生成“新数学”
由于学生间原有的认识特点、经验水平不同,对事物理解存在差异,因此学生自主探究遇到的问题,可求助于其他同学,也可在小组内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或是好的方法、经验、题目、发现均由组长整理汇总准备在班内自主展示。合作方法可以“互查”、 “互助”、“互通”,充分利用学生,发展学生,实现学生教学生、学生引导学生、学生启迪学生、学生考查学生、学生影响学生。教师要教给学生合作的时机和方法,让学生学会合作什么?怎样合作?为什么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中初步把握知识的内涵。
第四步:自主交流 体验“说数学”
搭建展示平台,重点展示探索过程(我是从哪里想的?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想的?)。重点展示剖析:出了什么错?为什么出错?怎样预防?矫正效果?引导学生比较、概括、抽象,形成新知。展示过程中,教师要有意鼓励学生“多讲”,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引导学生“会听”,耐心倾听别人的心声。同时适当补充、延伸、拓宽,指导学生探究与积累。注重让学生展示思维过程、探索过程、应用过程,让数学课堂焕发鲜活的生命力。
第五步:分类训练 体验“做数学”
学生分为A、B、C三层,6人小组内设AA、BB、CC;问题分层设计分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以保证优生“吃饱”,后进生“吃好”,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分类训练形式多样化,难易层次梯度化,可设计基础练习、变式练习、开放练习等形式,由学生自主命题、自主达标、自主讲评。
第六步: 引领总结 构建“数学树”
通过数学日记填写交流,把零散的知识纳入科学的知识结构之中,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达到结构化、网络化和系统化;教师注重总结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努力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主动的反思学习过程,提升数学学习能力;把学习评价贯穿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做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课堂小组学习相结合,小组评价与学生个体学习评价相结合,学生评教、家长评教、教师评教相结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取得的成效:
1、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效益。课堂上充分利用学生发展了学生,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在动中生能,动中生趣,变苦学为乐学为创学,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此法多次为全市出示示范课,得到广大教师的一致好评,被市教科研中心推广。
2、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种教法学生既要动脑又要动手,通过思考实践必然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充分的锻炼、发展和发挥。全国数学奥赛辅导连年列全市第一,多次获得全国数学竞赛优秀教练员称号。
3、开放了时空,互动了过程,生成了问题,从而产生了学生学习方法的个性化和多样性,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长足的长进。在寿光市推广的20条教学经验中,被寿光市教育局推崇为李向进教学法。
4、教师本人的教育教学、科研素养显著提升。被评为潍坊市首届创新性教师、潍坊市优秀教师、潍坊市教学能手、寿光市首届名师、寿光市学科带头人,获得山东省优质课奖励,山东省数学学会会员。参与主编了《高材生》、《中华一题》、《高效训练法》等著作。在《发展性教学评价研究》、《中学生创新教育实验与研究》等多个国家级科研课题研究中任行动研究组长,其中有3项业已结题。该教学法发表在《有效教研》上,获市金点子案例评选一等奖,获山东省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实施“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和“345高效课堂”以来,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教师一手拿着学案,两眼盯着分数,全身心追着考核,不能走进“惟学”和“惟生”的师生关系,剥夺学生的学习经历,剥夺学生的精神成长和创新实践,学习没有真正发生在学生身上,大部分学生被动学习,苦学厌学;教师缺乏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教学评价不是立足学生学的如何,更不关注学生的课堂生命。因而学生在学习中缺乏自主、缺乏探究、缺乏合作和交流、缺乏学习的乐趣、缺乏生命的流淌。为了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我创设了“三自主”六步教学法。
主要创新点:
1、以数学智力背景、生活现实问题为先导,以用促学,以数学课堂生活化为特色。
2、“三自主”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自主评价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变“惟教”、“惟师”为“惟学”和“惟生”。
3、让学生经历探索,热爱探索,乐于思考,体验创造,感受生命的存在,实现在动中生能,动中生趣,变苦学为乐学为创学,体验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4、分层教学,分类训练,因人施教,因材施教,达到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5、学生自主构建“数学树”,实现学生对知识的内在把握。
6、数学日记的填写,帮助师生主动反思学习过程,激励学生自我评价,实现学生、家长、教师评教相结合。
主要内容:
初中数学“三自主” 六步教学法的“三自主”是指:“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合作交流” ,“三自主”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六步是指:感受“用数学”→感悟“探数学”→生成“新数学”→体验“说数学”→ 领会“做数学”→ 构建“数学树”,自主评价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
具体操作过程:
第一步:创设情境 感受“用数学”
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结构,精心创设“三个服务”(服务学生需要、服务教学内容、服务教学目标)的数学情境,引起学生的认识冲突,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进而提出问题,明确学习任务,使学生产生为达到目的而努力学习的心理倾向。
第二步:自主探究 感悟“探数学”
根据问题设计的“五性”(实际性、针对性、重点性、递进性、整体性)原则,科学设计探究性问题,让学生感悟数学的探索,热爱探索。
具体说来设计的问题要结合学生实际、结合教材实际,要针对知识的重难点、关键点、易错点、易混点、易疏忽点、易漏点、增长点、拐点,要注意问题之间的递进性,要整合学习内容,设计几个思维含金量大的问题,对探究的问题要有较大整体性的时间限制,还学生思维的时空,使学生在思维的同时深化对知识的认识。让学生根据设计的问题及要求,通过圈、点、勾、画、读、写、想、做等学习手段,自“悟”学习内容,整理重点,凝神思索发现问题,归纳方法,经历数学探索,变苦学为创学。
第三步:自主合作 生成“新数学”
由于学生间原有的认识特点、经验水平不同,对事物理解存在差异,因此学生自主探究遇到的问题,可求助于其他同学,也可在小组内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或是好的方法、经验、题目、发现均由组长整理汇总准备在班内自主展示。合作方法可以“互查”、 “互助”、“互通”,充分利用学生,发展学生,实现学生教学生、学生引导学生、学生启迪学生、学生考查学生、学生影响学生。教师要教给学生合作的时机和方法,让学生学会合作什么?怎样合作?为什么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中初步把握知识的内涵。
第四步:自主交流 体验“说数学”
搭建展示平台,重点展示探索过程(我是从哪里想的?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想的?)。重点展示剖析:出了什么错?为什么出错?怎样预防?矫正效果?引导学生比较、概括、抽象,形成新知。展示过程中,教师要有意鼓励学生“多讲”,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引导学生“会听”,耐心倾听别人的心声。同时适当补充、延伸、拓宽,指导学生探究与积累。注重让学生展示思维过程、探索过程、应用过程,让数学课堂焕发鲜活的生命力。
第五步:分类训练 体验“做数学”
学生分为A、B、C三层,6人小组内设AA、BB、CC;问题分层设计分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以保证优生“吃饱”,后进生“吃好”,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分类训练形式多样化,难易层次梯度化,可设计基础练习、变式练习、开放练习等形式,由学生自主命题、自主达标、自主讲评。
第六步: 引领总结 构建“数学树”
通过数学日记填写交流,把零散的知识纳入科学的知识结构之中,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达到结构化、网络化和系统化;教师注重总结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努力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主动的反思学习过程,提升数学学习能力;把学习评价贯穿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做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课堂小组学习相结合,小组评价与学生个体学习评价相结合,学生评教、家长评教、教师评教相结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取得的成效:
1、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效益。课堂上充分利用学生发展了学生,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在动中生能,动中生趣,变苦学为乐学为创学,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此法多次为全市出示示范课,得到广大教师的一致好评,被市教科研中心推广。
2、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种教法学生既要动脑又要动手,通过思考实践必然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充分的锻炼、发展和发挥。全国数学奥赛辅导连年列全市第一,多次获得全国数学竞赛优秀教练员称号。
3、开放了时空,互动了过程,生成了问题,从而产生了学生学习方法的个性化和多样性,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长足的长进。在寿光市推广的20条教学经验中,被寿光市教育局推崇为李向进教学法。
4、教师本人的教育教学、科研素养显著提升。被评为潍坊市首届创新性教师、潍坊市优秀教师、潍坊市教学能手、寿光市首届名师、寿光市学科带头人,获得山东省优质课奖励,山东省数学学会会员。参与主编了《高材生》、《中华一题》、《高效训练法》等著作。在《发展性教学评价研究》、《中学生创新教育实验与研究》等多个国家级科研课题研究中任行动研究组长,其中有3项业已结题。该教学法发表在《有效教研》上,获市金点子案例评选一等奖,获山东省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