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农村普通高中历史教学渗透成功教育的探索

【作者】 刘冠川

【机构】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宾阳县新桥中学

【摘要】农村普通高中新课改后如何把历史课堂真正转变到“以学生为本,以素质发展为本”,通过成功教育模式肯定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增强学生的自信力,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真正使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养成良好思想品德和历史修养,形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中新课改;农村普通高中;历史教学;成功教育
【正文】 

  普通高中教育的基本理念是培养高中生的健全的人格或者公民基本素养。长期以来,我国普通高中教育任务把升学作为衡量学校教育成效的指标,导致我们的教育趋于功利性。新课程改革从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都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根据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学的特点,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历史学科对培养学生的德育、智育、美育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和创新精神的工作显得非常重要。
  针对当前历史学科普遍受社会、学校、学生冷落的现状,农村普通高中历史教学必须找到改变现状的突破点,培养新的吸引点,从而改变不利的处境。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农村普通高中的历史课堂教学渗透成功教育是历史教育的新出路。
  一、农村普通高中历史教学渗透成功教育的必要性
  根据2015年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5年城市蓝皮书》指出:截止2014年底,我国的城镇化率是54.8%,由此可见,农村人口仍占有45.2%的比例,农村普通高中承担着来自农村绝大部分高中生的教育任务。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取得了让世界瞩目的成就。受改革的影响,农村普通高中学生也呈现出与他们的父辈迥然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他们思维活跃,接受信息能力强。但是由于受到商品经济急功近利的影响,受社会上重功利、重金钱思想的影响,他们变得崇尚自我,缺乏爱国主义精神、民族精神,缺乏团队精神,缺失道德的底线,是非善恶标准模糊,责任心不强,在学校学习的目的性不强,认为历史学科对未来找工作的帮助不大,导致学习兴趣不足,逐渐使历史学科变成了边沿学科。
  如何改变现状,使我们的学生重新燃起对历史学科的兴趣,笔者认为必须改革旧的历史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融入“三个相信”的成功教育信念: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愿望;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潜能;相信每个孩子都可以取得多方面的成功。通过在历史教学中深入浅出地讲授、学习历史,让学生认知人类历史灿烂的文明成果,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通过合理设置考试难度不断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体验学习的成功感。《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农村普通高中生是祖国未来建设的一支庞大的有生力量,在历史教育中必须要加强民族精神的教育,融入成功教育的理念,让学生认识历史,总结历史,反思历史,并在学习历史过程中获取成功的体验,成功感能推动学生求知欲望,进而形成源源不断向上动力,推动农村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改革不断向前迈进。
  二、农村普通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渗透成功教育的可行性
  课堂教学是农村普通高中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主要渠道。高中阶段,农村学生的自我意识加强,自我表现欲强烈,学生非常希望引起他人的注意,获得他人的认可,而他们获得他人好评认可的途径就是自我表现。根据成功教育的三个要素:积极的期望,成功的机会,鼓励性评价。如果我们教师正确引导,让学生通过分析历史人物和事件,透析社会热点,教会学生如何正确看待历史,如何学习历史,如何考好历史学科等方法,就能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而老师此时若能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使学生的表现欲得以实现,让学生在掌声、笑声中体验成功的自豪、满足、振奋等情感,那么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高一必修1第16课《抗日战争》一课,上课前一周,笔者就结合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本地的昆仑关战役,组织学生参观昆仑关战役古战场和纪念馆,让学生通过参观现场,观看纪念馆的实物展示和纪念馆的视频资料《铁血昆仑关》,体验当年中国军队和本地人民英勇抗战的历史。回到课堂中,我让学生采用分组讨论探究的形式完成本课的内容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学生从“被学”转变为“要学”,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接着让学生对中国落后挨打的惨痛历史教训让学生自主探究和深刻反思,分析中国落后的深刻历史根源,日本的扩张是建立在侵略和掠夺当时相对落后中国的基础上,找出根源后及时启发,我国现在还处在发展阶段,陆地和海洋边界的局部纠纷仍然存在,我们要保持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疆域稳定,必须从近代历史的耻辱中吸取教训,最后总结出国家的综合国力是维护民族地位和尊严的重要武器。这节课获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机会中走近历史,在老师的鼓励中培养了学习的兴趣,学生通过本课学习也认识到了现阶段只有努力学习才能为祖国的未来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另一方面,学生的学总要通过考来体现教学目标,我根据农村普通高中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历史科考试题目难度,而不是一味地追求高考题的难度,做到由易到难有梯度地递进,我称之为“梯度前进教学模式”先考基础知识,再在基础知识上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能力、总结能力,学生一步一个脚印,每一步都有收获,每一次小收获都是一种推动和肯定。学生就象上楼梯一样,通过每一步的小成功后变成大成功。学生的成绩上去了,学生才能在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成功感,树立起学习历史的自信心,进而对历史科产生兴趣,这才是农村普通高中历史学科成功教育的出路。
  三、农村普通高中通过本土历史教材的编写渗透成功教育
  本土历史由于发生在学生身边,它本身有可探索性、它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提起学生对历史认识的巨大兴趣。高中新课改后,学校可以根据本土历史编写校本课程,并安排专门的课时来授课,让学生在了解本土历史的过程中不断增强革命理想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结合本土历史,我校组织老师编写有关本地的历史校本课程,在编写课程中,我们潜心挖掘本土历史资源,力图呈现丰富多彩的感性材料,给学生都留出相应的思维空间和动手机会。我们通过向学生发放调查表,发动学生收集本土的古诗词、名言、歇后语、歌曲与民间名人故事等,积极发动学生回到自己的家乡向祖辈们了解有关事件来龙去脉,学生带来的资料为我们编写教材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在这过程中我们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及时的指导与表扬,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既了解了历史,也体验了收集材料的喜悦感和成功感,激起他们学习历史知识,探索历史问题的兴趣,又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本土历史崇高的精神和道德之美的感化,有利于学生逐渐成为积极向上的人,促使学生自我道德品格的再创造。通过成功教育的引领,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养成良好思想品德和历史修养,形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
  [2]刘京海 《刘京海成功教育随笔》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8年
  [3]傅兆麟 谢红霞 兰希秀 《成功教育教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9年
  [4]项家庆《教你开发校本课程》 中国出版集团 2013年 
  [5]范蔚  李宝庆《校本课程论:发展与创新》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