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一张绘画改变了他
【作者】 唐乃梅
【机构】 山东省潍坊新华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进入初三,关于10班的消息不断传来。
之一,校长信箱接到了学生投诉:学生刘林上语文课,因为肚子不舒服,要去厕所,被语文老师拒绝了,刘林投诉语文老师无视他的生理需求,要求学校给个说法。
之二,有一天上午大课间,10班学生赵杰气呼呼地冲进了分管校领导的办公室,投诉物理老师体罚他。
之三,学校安保处主任反映,最近10班有5、6个男生在上学、放学的时间段经常聚在一起,这些男生都是在学习、品行方面对自我要求不严的学生。
作为初三年级的分管领导,听到这些消息,我的心里是有些无奈和焦急的。对于这个班级,我非常了解,因为在初二时,由于班主任生病和更换,这个班级动荡过一段时间,为此我去上过几次班会课。进入初三,学校为了提振10班班风,更换了新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本期望10班从此走上正轨,却没料到负面的信息还是不断传来。
这次10班发生这些事后,我没有着急介入,我想给新上任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自己处理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一周后,应急矛盾基本得到处理。两周后,我进一步了解情况,发现以刘林为首的小团伙课堂表现依然不佳,因为丧失学习兴趣,他们还是会找借口离开课堂。
集体的训诫不是一次了,从目前状况看,几无效果。该采取什么办法才有效呢?一番怅然中我猛然想起了我最近参加过的一个心理学工作坊中的一个环节——绘画。
在工作坊里,一张简简单单的房、树、人的绘画让我看见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对家庭、对事业、对人生的追求与渴望跃然纸上,那张画给了我很大的震撼,也就是从那天开始,我开始自学绘画的心理疗法。
对,用绘画!用绘画撬开孩子的心灵!
第二天大课间,我首先请10班影响力最大的刘林来到了我的办公室。刘林曾是班级中游偏上的学生,脑子灵活,聪明,在他上初二时父母开始闹离婚,因此导致他成绩跌落严重,目前听不进任何人的劝告。
刘林来到我办公室,并没有胆怯之意,反而主动问我:“老师,找我什么事?”
我笑着招呼他:“没什么事,找你来画幅画。”
“老师,我不太会画画,我没学过。”
“哦,这个跟绘画技巧没关系。”
我递给他一张A4纸和笔,对他说:“你在这张纸上画幅画,这幅画需要含有房子、树、人三个元素,其他的可以随意添加,注意人不要画成火柴人和动漫人。”
刘林画的很快,几分钟就画好了,拿过他的画,我一眼就注意到了他画的人。他画了一个男孩坐在一颗大树下安静地看书,男孩的前面蹲着一条狗。
我指着刘林画的人问:“刘林,这是画的你吗?”
刘林点点头。
“刘林,通过你画的这幅图,我看见你内心深处住着一个热爱读书的小男孩。”
刘林听了我说的话,视线立马转向了我,我知道这话触动了他。
我接着说:“刘林,你现在的表现是在压抑你内心读书的愿望,这样过的也不开心吧?”刘林默然不语,但我感觉他听得入心了。
“刘林,画中的你前面画了一条狗,能告诉我为什么吗?”
“老师,这样我觉得舒服。”
“是很安全的感觉,对吗?”
“是。”
“哦,你画的房子周围有一圈栅栏,也是为了安全,对吗?”
“嗯!”
房子代表家,因为刘林的父母闹离婚,这个家让他产生了很大的不安全感,所以刘林画的房子周围是一圈栅栏。画面准确投射出了刘林的状态。
“刘林,你画的房子门和窗都是关着的,显示你的内心和外表很不一样,非常的封闭,不愿意让人走近你啊!”
刘林又是一番沉默,过了一会儿,刘林说:
“老师,你说的对,我平时对着同学们模仿赵四,逗他们开心,但我自己并不开心。”
“那你有没有想过,能让你开心的是什么?”
刘林默默地说:“我想考高中,我想学习。”
“刘林,听你这样讲,老师很高兴。——那要考高中、要学习该从哪儿做起呢?”
“老师,从今天开始我要好好听课,不再找理由离开课堂了。在课下我也不天天模仿赵四逗同学们玩了,我要把精力放在学习上。”
“太好了,刘林。从你画的树看,你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孩子,根据老师对你的了解,你也是一个有能力赶上去的学生,老师相信你!”
此时,刘林的精神状态已完全不一样了,看得出,一张画撬开了他的心灵。
一周后,我特意向10班历史老师询问班级情况,她很高兴地对我说:“现在10班很好了,特别是挑头的刘林,上课不再捣乱,开始回答问题了,我很惊讶,是你给他做咨询了吧!”
我听了孙老师的话,内心也是充满了喜悦与成就。
绘画疗法是让绘画者通过绘画的创作过程,利用非言语工具,将潜意识内压抑的感情与冲突呈现出来,并且在绘画的过程中获得抒解与满足,从而达到诊断与治疗的良好效果。
作为心理诊疗的一个有效工具,真可谓“此处无声胜有声,述说不清能看清”——用绘画的方法进行诊断和治疗,其功效是巨大独特的。
一张绘画,让刘林看清了自己,给他指明了人生的方向,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用它服务更多的学生,也希望有更多的老师掌握这一方法,初中阶段走向封闭的学生需要我们去开启他们的心灵。
作者简介:山东省潍坊新华中学党支部书记,心理咨询师。
之一,校长信箱接到了学生投诉:学生刘林上语文课,因为肚子不舒服,要去厕所,被语文老师拒绝了,刘林投诉语文老师无视他的生理需求,要求学校给个说法。
之二,有一天上午大课间,10班学生赵杰气呼呼地冲进了分管校领导的办公室,投诉物理老师体罚他。
之三,学校安保处主任反映,最近10班有5、6个男生在上学、放学的时间段经常聚在一起,这些男生都是在学习、品行方面对自我要求不严的学生。
作为初三年级的分管领导,听到这些消息,我的心里是有些无奈和焦急的。对于这个班级,我非常了解,因为在初二时,由于班主任生病和更换,这个班级动荡过一段时间,为此我去上过几次班会课。进入初三,学校为了提振10班班风,更换了新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本期望10班从此走上正轨,却没料到负面的信息还是不断传来。
这次10班发生这些事后,我没有着急介入,我想给新上任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自己处理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一周后,应急矛盾基本得到处理。两周后,我进一步了解情况,发现以刘林为首的小团伙课堂表现依然不佳,因为丧失学习兴趣,他们还是会找借口离开课堂。
集体的训诫不是一次了,从目前状况看,几无效果。该采取什么办法才有效呢?一番怅然中我猛然想起了我最近参加过的一个心理学工作坊中的一个环节——绘画。
在工作坊里,一张简简单单的房、树、人的绘画让我看见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对家庭、对事业、对人生的追求与渴望跃然纸上,那张画给了我很大的震撼,也就是从那天开始,我开始自学绘画的心理疗法。
对,用绘画!用绘画撬开孩子的心灵!
第二天大课间,我首先请10班影响力最大的刘林来到了我的办公室。刘林曾是班级中游偏上的学生,脑子灵活,聪明,在他上初二时父母开始闹离婚,因此导致他成绩跌落严重,目前听不进任何人的劝告。
刘林来到我办公室,并没有胆怯之意,反而主动问我:“老师,找我什么事?”
我笑着招呼他:“没什么事,找你来画幅画。”
“老师,我不太会画画,我没学过。”
“哦,这个跟绘画技巧没关系。”
我递给他一张A4纸和笔,对他说:“你在这张纸上画幅画,这幅画需要含有房子、树、人三个元素,其他的可以随意添加,注意人不要画成火柴人和动漫人。”
刘林画的很快,几分钟就画好了,拿过他的画,我一眼就注意到了他画的人。他画了一个男孩坐在一颗大树下安静地看书,男孩的前面蹲着一条狗。
我指着刘林画的人问:“刘林,这是画的你吗?”
刘林点点头。
“刘林,通过你画的这幅图,我看见你内心深处住着一个热爱读书的小男孩。”
刘林听了我说的话,视线立马转向了我,我知道这话触动了他。
我接着说:“刘林,你现在的表现是在压抑你内心读书的愿望,这样过的也不开心吧?”刘林默然不语,但我感觉他听得入心了。
“刘林,画中的你前面画了一条狗,能告诉我为什么吗?”
“老师,这样我觉得舒服。”
“是很安全的感觉,对吗?”
“是。”
“哦,你画的房子周围有一圈栅栏,也是为了安全,对吗?”
“嗯!”
房子代表家,因为刘林的父母闹离婚,这个家让他产生了很大的不安全感,所以刘林画的房子周围是一圈栅栏。画面准确投射出了刘林的状态。
“刘林,你画的房子门和窗都是关着的,显示你的内心和外表很不一样,非常的封闭,不愿意让人走近你啊!”
刘林又是一番沉默,过了一会儿,刘林说:
“老师,你说的对,我平时对着同学们模仿赵四,逗他们开心,但我自己并不开心。”
“那你有没有想过,能让你开心的是什么?”
刘林默默地说:“我想考高中,我想学习。”
“刘林,听你这样讲,老师很高兴。——那要考高中、要学习该从哪儿做起呢?”
“老师,从今天开始我要好好听课,不再找理由离开课堂了。在课下我也不天天模仿赵四逗同学们玩了,我要把精力放在学习上。”
“太好了,刘林。从你画的树看,你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孩子,根据老师对你的了解,你也是一个有能力赶上去的学生,老师相信你!”
此时,刘林的精神状态已完全不一样了,看得出,一张画撬开了他的心灵。
一周后,我特意向10班历史老师询问班级情况,她很高兴地对我说:“现在10班很好了,特别是挑头的刘林,上课不再捣乱,开始回答问题了,我很惊讶,是你给他做咨询了吧!”
我听了孙老师的话,内心也是充满了喜悦与成就。
绘画疗法是让绘画者通过绘画的创作过程,利用非言语工具,将潜意识内压抑的感情与冲突呈现出来,并且在绘画的过程中获得抒解与满足,从而达到诊断与治疗的良好效果。
作为心理诊疗的一个有效工具,真可谓“此处无声胜有声,述说不清能看清”——用绘画的方法进行诊断和治疗,其功效是巨大独特的。
一张绘画,让刘林看清了自己,给他指明了人生的方向,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用它服务更多的学生,也希望有更多的老师掌握这一方法,初中阶段走向封闭的学生需要我们去开启他们的心灵。
作者简介:山东省潍坊新华中学党支部书记,心理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