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

【作者】 李慧卿

【机构】 甘肃省临夏市建国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人的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过程中不断培养形成的。兴趣是刺激学生主动学习最活跃的因素,当学生某门学科产生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强大的动力,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以实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主要依赖教师教学的丰富有趣和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心理学研究表明,恰当、适宜的环境能有效激发人们的热烈情绪,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小学生一般记忆力较好,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相对要差一些。数学则是一个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如果让学生陷入一个他们所认为无休止的计算中,他们则会产生厌恶情绪。而教育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要让主体积极参与其中,获得一种成功的体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爱好,都需要尊重、信任和关怀。老师要抓住他们的闪光点,分享他们每次取得的一点一滴的进步时的喜悦的感受,使他们感到成功的喜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和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提供给学生主动参与的条件,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2、课尾时学生感到疲惫,注意容易分散,为了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提高学习效率,可以设计游戏,让学生从游戏中巩固知识,激发兴趣。例如,在教学“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一节课时,我设计了一组“报数起立”与“离开教室”的游戏:(1)学号是2的倍数的同学请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报数并起立;(2) 学号是能被5整除的同学请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报数并起立;(3) 学号是既有约数2又有约数5的同学,请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报数并起立; (4) 学号是奇数的同学,请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报数并走出教室; (5) 学号是偶数的同学,请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报数并走出教室。这样的结尾,不仅巩固了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而且对后面的知识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作为教师加强与学生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非常重要的,由于任课教师与学生接触的较少,一周几节课的见面也是被教学内容塞的满满的,但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我想这个问题是不难解决的。
  1.熟记班级每个同学的名字。当代中学生表现欲、尊严欲十分强烈,他们渴望与他接触的每一个人熟悉他、了解他、注意他。尤其是受他尊重、崇拜的老师。所以,当我们担任某个班任课老师时,首先要做的就是熟记每一个同学的名字,并能在课堂上一一对号入座。认识、熟悉我们的每一名同学不仅能拉近师生的距离,而且对于我们灵活开展教学,有针对性的教育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2.与班主任常沟通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他们与学生交往最频,走的最近、了解最多,任课教师要想走进学生的心灵,班主任是桥梁。与班主任常沟通、了解学生的自然状况,如家庭经济条件、性格特点、学习程度等对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因人而异的与学生处理好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3.充分利用课间十分钟。
  任课教师与学生交流如果特意安排一则耽误学生学习时间,二是拘谨不自然。课间十分钟恰是学生放松休息的时间,为师生交流提供了一个和谐宽松的谈话氛围,每次下课后,我都有意的留下来,遇到学生有问题就给他们讲讲,没问题就与他们聊点别的。如对语文课的感觉、老师的教学方法、课堂状况等。刚开始学生对我敬而远之,问则答不问则无语。时间长了、熟悉了,许多心里话也就往外掏了。通过这样的沟通不仅与学生的感情拉近了,而且从他们的谈话中还能获得许多有意义的帮助。
  三、加强实践操作,激发学习兴趣
  动手操作活动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有利于理解知识。它需要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并需要学生独立、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既发展学生的思维,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一节时,为了让学生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更为深刻,我让学生四人成一小组,每人画一个三角形(任意三角形),然后,各人拿出量角器来测量自己画的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是多少,把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进行比较,大家会发现,测量的结果都是180度。接着,我又让学生先把画好的三角形剪下来,再把剪好的三角形纸片的三个角分别撕下来,拼在一块,大家会发现三个角都正好组成了一个平角,还是180度。此时,大家都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已确信无疑了。教学实践证明,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教学,比看教师拼、摆,听教师讲解获得的知识牢固得多,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潜能。
  四、作业批改,引入评语,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往的数学作业的批改,人们习惯于用单纯的“√”和“×”来评价学习思维和学习成绩,这影响了师生之间思想、情感的交流,并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因此,我将评语引入数学作业的批改中,指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绩,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批改作业时,对经常由于粗心而出错的学生,我总是首先肯定其长处,增强自信,再提出殷励希望,改正缺点,如:“和细心交朋友!”“方法要灵活计算也要精确!”“注意:错误的结论,是由错误的计算造成的!”“老师看你的字是种享受,要是能提高正确率,那肯定是最棒的!”或者“老师相信你能把字写工整,加油吧!”对学习困难的学生作业有进步时,我就会在作业的评语中这样写到:“你进步啦!送你一朵大红花吧!”“老师祝贺你的进步!”并在旁边画上一个笑脸。或写到:“近阶段,你真的有了很大的进步,继续努力吧!”“看到你在进步,我万分高兴,希望你更上一层楼。”如果他再进步了,我就会写到:“你越来越优秀啦!”这种带感情色彩的评语使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爱,充满了希望。从而会使学生逐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总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牢固地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处处为学生着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学生才能不断独立、不断自主地学习新知,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不仅要满足学生心灵深处的那种强烈的欲望,而且还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体验成功的愉悦。促进学生一次又一次探究新天地,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源泉。
  参考资料:
  [1]王堆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激发学习兴趣》
  [2]崔婷:《小学数学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