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小学数学练习设计中的六个“特性”

【作者】 张贵强

【机构】 山东省兰陵县矿坑镇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指出:“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因之而少教,学生而多学,让校园内充满欢乐。”实施素质教育,主阵地无疑在课堂。要真正提高四十分钟课堂教学效率,教师不仅要正确地传授知识,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设计,为学生创设巩固知识,应用知识地最佳途径,让学生真正会学、会作。教学实践反复证明: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在设计数学练习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六个方面的特性:
  一、目标性
  教学目标是指导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一种规范。无论是从目标的导向功能、反馈功能、激励功能还是评价功能分析:练习的设计都应制约于教学目标,都应紧紧地服务于教学目标这个中心。因此,在教学中要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安排练习。
  首先,在设计为讲授新知识而进行的铺垫性练习时,应有明确的针对性,要有利于减少教学难度,解决本课的重点、难点;有利于数学知识的跟踪发展。如在教学除数是三位数除法一章“笔算除法:商一位数”时,教师可设计如下练习:
  (1)口算:
  800÷200       900÷300     3700÷100
  (2)下面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200×()<640     400×()<1700
  (3)笔算:
  945÷31       1176÷19
  同时提问: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是怎样的?这两题怎样试商?
  上面各题都与新授知识密切相关,都为解决“如何根据除数特点正确试商”这一重点、难点服务,为顺利实现知识迁移,完成本课教学目标奠定扎实的基础。
  其次,在讲授新知识时,要为突破教学重点,分散难点设计练习。如讲解两步计算应用题时,学生从没接触过两步计算应用题,感到十分困惑。老师可设计一些分散难点的练习,可采用将例题拆成两个一步计算应用题的方法。解答后,让学生把两个一步计算应用题合并成一个两步计算应用题,自然地过渡到例题。同时引导学生找出中间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这样的设计同样的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再次,教师在讲完例题后,设计的练习更应有明确的目的。要对课后练习的机构特点进行认真、具体的分析。对例题而言:哪些题目是模仿性的基本题;哪些是为提高分析、鉴别能力的变式题;哪些是难度较大的综合题。然后根据由简到繁、由基本到综合、由模仿到运用的原则,找准时机有序的进行。
  二、层次性
  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规律,在设计练习时同样要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以便于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把已学的知识和新拓展的知识沟通,让知识转化为技能、智能。
  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时,按学生认知规律,按层次设计如下练习:
  第一层次:三角形的底是3.5分米,高0.5分米,求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第二层次:一个三角形的底是4米,高比底多2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第三层次:量出红领巾、硬纸板三角形的底和高,然后分别算出它们的面积。
  第四层次:有一块长5米,宽1.5米的布,要剪成底为1米,高为0.6米的三角形,最多能剪多少块?怎样剪比较合理?
  上述设计,有层次、有坡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步地想只是的高峰攀登。每做完一次练习,就体会到一次成功的喜悦。由于练习具有层次性,降低了难度,分散了难点,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达到教师所期望的高度。
  三、系统性
  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知识间的逻辑联系相当强。要让学生学好数学这门课,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好每个知识点,而且教师要帮助学生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不能仅仅着眼于当堂所教的内容,单独、孤立的设计练习,而要考虑前后知识的相互联系,让学生把新知识纳入到已掌握的知识技能的体系中,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得扎实,所学知识经久不忘。
  如讲完“梯形的面积”后,可设计如下练习题:
  (1)有一个平行四边形,底是2.4米,高是1.5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有一个三角形,底是2.4米,高是1.5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有一个梯形,下底是2.4米,高是1.5米,当它的上底是1.8米时,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它的上底是2.4米时,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假设它的上底为0,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通过上面一组练习,让学生懂得:当梯形的上下底相等,就是求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如果上底为0,梯形变为一个三角形,把求三种图形面积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
  四、多样性
  曾听过许多青年教师的课,毛病之一就是练习形式单一,缺少应有的变化。一位教师在教学“乘数是两位数乘多位数”的试题,学生枯燥的练,教师苦口婆心的讲,而效果却适得其反。因此,我们在设计练习时,应根据所教知识,从不同角度,以新学知识为中心组织多样性的练习,通过举一反三的练习达到巩固、运用知识的目的。这样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兴趣盎然时掌握知识,而且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
  如在学习了“商不变的性质”后,设计如下练习:
  1、说说下面各组题的商是否一样,为什么?
  49÷7     1040÷80      24÷6
  490÷70    104÷8       48÷12/2
  2、填空
  (1)如果被除数扩大5倍,除数也扩大5倍,商()
  (2)如果被除数缩小10倍,除数也缩小10倍,商()
  (3)如果被除数乘100,要使商不变,除数应当()
  (4)如果除数扩大4倍,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应当()
  (5)两个数相除的商是20,如果被除数和除数都除以4,商是(  )
  在练习形式的多样化外,还要善于运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可以是口头练习、板演、实际操作等形式。
  五、灵活性
  注重练习的灵活性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教师设计的课堂练习,不能是单一的形式,但也要防止为了练习的多样化而在每一堂课把各种形式都用上去。一是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练习。如在进行式题教学时,就应该多让学生口算,进行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率方面的练习。在教几何知识时,让学生多动手在量一量、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在应用题教学时,可侧重对学生进行分析思路的训练,让学生通过替换条件、补充问题、编题、说说数量关系等多种形式掌握解答应用题的方法。在概念教学时,则应让学生多辨析、填空、选择、真正搞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而是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设计练习,照顾到优生、后进生和中等生。让优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中等生跟得上。可以进行分层次教学,设计必做题、选做题、思考题等,设计一些具有弹性的题目,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六、教育性
  小学数学新课标明确指出:“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和克服困难的精神。”教师要收集好有教育意义的数据、材料,充分挖掘教材的内在联系,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教学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后,教师可出示下面的应用题:矿坑镇在1978年共拥有电视机100台,到1997年全镇共有电视机6000台,问1997年全镇的电视机台数是1978年电视机台数的多少倍?再如教学圆周率时,教师可以介绍祖冲之的事迹,让学生懂得我国古代文明是何等的辉煌灿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诚然,数学练习设计无固定模式可循,它取决于课堂教学目标。根本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只要我们在数学练习设计中勤于钻研,多花功夫,精心设计,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佳的学习效率,那么,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将指日可待,素质教育将得到全面的实施。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赵来群主编,《新编教学理论》哲学社会出版社 2006第二版
  [3]李剑萍等主编《现代教育理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