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谈新课标下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 陈 丽
【机构】 贵州省六盘水市第八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英语新课程标准》把学习策略列为课程目标之一,同时明确指出: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策略。教师在传授英语知识、技能的同时传授学习策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校学习,知识的掌握是手段,而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策略、进而生成自己的学习策略才是目的。学习者一旦掌握并生成自己的学习策略,学习过程就变成一个积极的、主动的求索过程。如果学生能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不仅将有利于他们把握学习的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古人云:“授人以鱼,足以饱一日之饥;授人以渔,足食终生之鱼。”这充分说明了学法指导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赋予学生一种获取知识的基本应变能力,同时也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教是为了不教。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作为新课程改革直接的执行者,教育者教育理念的更新,树立新的教师观、学生观、教材观、课堂观就变得尤为重要。
一、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1、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个体的关注是有限的,因此,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如果学生主体原则得不到很好的落实,那些由于学生人数多而得不到教师足够关注的学生,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有可能得不到充分调动,可能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就可能掉队,“面向全体学生”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其次,语言学习的特殊性本身也要求学习者要成为学习的主体和中心。有效的语言教学应当满足学习者的需要,教师应从关注“如何教”转变到关注学生“如何学”,不能让学生去适应教师和教材,而应让教师和教材来适应学生。这就要求在进行教学时,教师除了精心准备教学内容外,更重要的是要分析学生的层次和需要。在安排教学程序时,一定要充分预测各个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了解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帮助和点拨。只有这样才能对教学过程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准备。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的英语水平,还要了解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情况;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和他们所采取的不同的学习方法,还要了解他们的性格特征、学习动机、智力水平、意志品质、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等。总之,对学生的了解越全面越细致越好,只有了解充分才能提高针对性,这是实现学生主体原则的基本前提。
传统的教学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学生的接受和掌握,冷落和忽视了学生的发现和探究,即: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仅仅是死记硬背书本知识,学生学习成了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方式扼杀了学生的思维和智慧,兴趣和动机。这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障碍。转变传统的教学观首先要转变的就是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认识活动体现出来,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更多地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人。这也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充分体现。用北京十一中化学教师张素兰老师的话来概括,即:知识是学会的, 不是教会的;能力是练会的, 不是讲会的;应该重教更重学, 以学定教;以学为圆心设计教。 例如, 在讲授必修5 module 2 时,题目为a job worth doing。从课堂的导入部分, 教师就可以设计brainstorm 练习, 让学生们集思广益,列出他们所知的工作种类,并谈论自己对某项工作的看法或自己的理想职业。然后, 在阅读过程中, 学生们体验了推测主题, 判断段意,猜测词义等练习, 并从中总结出推测主题的常用策略, 判断段意的方法,猜测词义的窍门等。 正是由于学生的主动参与,亲身体验,才使他们获得了实用的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的培养也是英语教学目标之一。如果教师能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减少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并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相信这些做法足以弥补课堂空间的不足。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
2、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产生“亲其师,信其道”效应
师生关系作为教学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最经常、最活跃的人际关系,直接对教学活动的进程和效果产生深刻影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对教学有着不可轻视的作用。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师生互动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它要求教师即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又要专注师生平等的根本点;也要尊重和关爱学生;营造自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如何与学生融洽相处,做一个学生喜爱的好老师呢?除了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更要重视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教师为学生所收获的幸福与成功高兴,也为他们所遇到的挫折和痛苦担心,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学生只有真正地相信老师、喜欢老师,才能无形中喜欢老师教的这一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交往分为师生之间的交往和生生之间的交往。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特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完全是平等的。因此,我们教师应该放下架子,蹲下身子,与学生一起去探求真理,发现真理,开创教师和学生真正平等的对话平台。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可以使学生体验到平等、民主、尊重、理解、亲情与关爱,同时让学生受到激励、鼓舞、感化,形成积极的丰富人生的态度与情感体验。营造了自主学习的氛围,就点燃了学生求知的火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只有产生强烈的探求新知的兴趣,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得到发展。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多数学生在开始学习英语时都有一定兴趣,但随着学习进程的发展,学习兴趣逐渐丧失,其中原因有很多。这就要求教师做到心中有数,提前给学生打预防针,尽量避免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及信心。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构思教学设计,增加课堂教学活动的魅力。在课下,结合课上所学的英语知识,布置如写海报、广告、菜谱等一些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并将学生的成果加以展示。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请学生们来搜集某一个话题的所有材料,让学生们主动参与到英语教学中来,营造班机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教师还有必要带动学生多渠道拓展教学资源,例如充分利用录音机让学生模仿真实、地道、自然的英语;建立小型英语图书阅览室;课外利用报刊杂志、广播影视节目、多媒体光盘资料等进行学习;此外,组织经常性的课外活动也是弥补课堂教学的好办法,如英语角、手抄报、阅读小组、演讲比赛等,创造英语语言环境,把课堂延伸到课外,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和空间。课堂是训练学习掌握和运用学习策略的重要场所。教师应注重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学习策略的培养,鼓励和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策略。教师还应根据每个学生的身心特点,探索共性,尊重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确立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二、教师应培养学生具备以下能力:
1、学会认真预习、复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能力。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要教会学生思考。
高中阅读课文长,词汇量大, 难度大, 语法现象较复杂。因此, 对学生来说, 认真预习是及其重要的。预习看起来是学生的事情, 但教师的精心指导是十分关键的。实际操作中要求学生多听,熟读,思考,划疑。
多听:要求学生在阅读前先全神贯注地听录音,运用耳朵来了解课文内容,既锻炼听力,又为阅读的进一步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础。熟读:在听力的基础上, 学生仔细阅读新课。在读过程中, 要求学生第一遍,通读,基本了解课文中心内容。第二遍,如遇到不认识或不理解的词汇和短语甚至长难句,联系上下文语境或构词法等策略培养猜测词义的能力和根据语境的推断能力。第三,在熟悉课文的过程中, 学生肯定会有疑问,这时,要求学生记下自己经过反复阅读仍然疑惑不解的词和句,上课可特别留意老师的讲解,增强听课的针对性。如果学生没任何准备走进课堂,那么学习肯定是被动的。如预习外研版必修1 module 2 my new teachers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课前准备一些描写人物的词语,熟读课文并划出疑问。 课前, 老师将这些问题搜集起来。这样, 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进入课堂, 学习就能由被动变主动。另外, 在学习过程中养成正常的、持久的、良好的预习习惯,也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独立地、创造性地参与到课上各种学习活动中来;并培 养他们认真听课、积极思考的好习惯。
课后复习是预习和课堂的延续, 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一环。子曰: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及时复习, 不仅是巩固旧知识的必须, 也是获得新知识的前提。 最后, 我们还应要求学生养成先复习后做作业的习惯, 及时复习巩固当日所学内容。
2、学会使用工具书等教学资源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
资源策略是学生合理并有效利用多种媒体进行学习和运用英语的策略。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通过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等资源获得更广泛的英语信息,扩展所学知识。课上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将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训练渗透于学生课外学习之中,争取“课内打基础,课外出人才”。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和延伸,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规律,包括打好基础,循序渐进,温故知新;加强课外学习,包括主动进行课外阅读,掌握正确的课外学习方法;上网查询资料;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扩大学生知识面和丰富学生知识, 如: 引导学生定时观看cctv 10 和cctv 9的英语节目。
3、学会进行自我评价,不断调整学习策略的能力
训练学生评价他们自己进步和训练有效性的方法,必须要从“管理策略”入手,调动学生的自主意识。不懂得使用管理策略的学生, 从本质上说就是没有方向或机会回顾自己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也没有机会思考未来的目标(o’malley, 1985) 。英语学习具有动态性。 就是说, 学习者应根据自己英语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学习内容的不断变化而不断对学习策略进行调整。学习策略对成绩有明显的影响;有意识地调控学习策略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学习有法,学无定法,策略因人而异,因时而变。教师应给学生提供机会,评价他们自己使用学习策略的情况,其中包括个人能力、理解程度、学习过程与性质、学习风格与缺陷等。教师根据学生自我评价的结果,帮助学生不断调整改进自己的学习策略。
4、学会与他人沟通、合作、探究能力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认为,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提供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学习的主要目的不是要记住教师和教科书上所讲的内容,而是要学生参与建立该学科的知识体系的过程。所以,布鲁纳强调的是,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究者。心理学家也研究表明,人生来具有一种好奇的倾向,这种本能的倾向会使人们在面对陌生的现象时尽力找出其发生的原因。小组活动、对子活动、组内合作、小组竞争是课堂活动的几种常用形式。 它能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 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 促进学生的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欲望。 合作学习是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有助于形成积极有效的学习氛围, 从而激励学生学习。 同时, 把学生个体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竞争, 有利于保护学生自尊, 培养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和团队精神。 另外, 小组活动可以较好地解决教学中单个学生学习和活动机会较少的矛盾。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教学形式, 更是一种教学理念, 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一些传统的教学形式, 如听写、集体朗读、分组朗读、背诵等, 这些实践证明有效的方式在英语教学中也应继承下来。
结语: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学生自学自励”。教育的目的就是要造就终生爱好学习的自主学习者。让学生爱学、会学、学好,并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这是新世纪新型人才的需要,也是中学英语教师必须担负的责任。
一、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1、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个体的关注是有限的,因此,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如果学生主体原则得不到很好的落实,那些由于学生人数多而得不到教师足够关注的学生,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有可能得不到充分调动,可能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就可能掉队,“面向全体学生”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其次,语言学习的特殊性本身也要求学习者要成为学习的主体和中心。有效的语言教学应当满足学习者的需要,教师应从关注“如何教”转变到关注学生“如何学”,不能让学生去适应教师和教材,而应让教师和教材来适应学生。这就要求在进行教学时,教师除了精心准备教学内容外,更重要的是要分析学生的层次和需要。在安排教学程序时,一定要充分预测各个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了解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帮助和点拨。只有这样才能对教学过程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准备。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的英语水平,还要了解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情况;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和他们所采取的不同的学习方法,还要了解他们的性格特征、学习动机、智力水平、意志品质、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等。总之,对学生的了解越全面越细致越好,只有了解充分才能提高针对性,这是实现学生主体原则的基本前提。
传统的教学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学生的接受和掌握,冷落和忽视了学生的发现和探究,即: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仅仅是死记硬背书本知识,学生学习成了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方式扼杀了学生的思维和智慧,兴趣和动机。这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障碍。转变传统的教学观首先要转变的就是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认识活动体现出来,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更多地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人。这也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充分体现。用北京十一中化学教师张素兰老师的话来概括,即:知识是学会的, 不是教会的;能力是练会的, 不是讲会的;应该重教更重学, 以学定教;以学为圆心设计教。 例如, 在讲授必修5 module 2 时,题目为a job worth doing。从课堂的导入部分, 教师就可以设计brainstorm 练习, 让学生们集思广益,列出他们所知的工作种类,并谈论自己对某项工作的看法或自己的理想职业。然后, 在阅读过程中, 学生们体验了推测主题, 判断段意,猜测词义等练习, 并从中总结出推测主题的常用策略, 判断段意的方法,猜测词义的窍门等。 正是由于学生的主动参与,亲身体验,才使他们获得了实用的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的培养也是英语教学目标之一。如果教师能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减少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并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相信这些做法足以弥补课堂空间的不足。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
2、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产生“亲其师,信其道”效应
师生关系作为教学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最经常、最活跃的人际关系,直接对教学活动的进程和效果产生深刻影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对教学有着不可轻视的作用。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师生互动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它要求教师即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又要专注师生平等的根本点;也要尊重和关爱学生;营造自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如何与学生融洽相处,做一个学生喜爱的好老师呢?除了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更要重视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教师为学生所收获的幸福与成功高兴,也为他们所遇到的挫折和痛苦担心,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学生只有真正地相信老师、喜欢老师,才能无形中喜欢老师教的这一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交往分为师生之间的交往和生生之间的交往。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特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完全是平等的。因此,我们教师应该放下架子,蹲下身子,与学生一起去探求真理,发现真理,开创教师和学生真正平等的对话平台。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可以使学生体验到平等、民主、尊重、理解、亲情与关爱,同时让学生受到激励、鼓舞、感化,形成积极的丰富人生的态度与情感体验。营造了自主学习的氛围,就点燃了学生求知的火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只有产生强烈的探求新知的兴趣,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得到发展。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多数学生在开始学习英语时都有一定兴趣,但随着学习进程的发展,学习兴趣逐渐丧失,其中原因有很多。这就要求教师做到心中有数,提前给学生打预防针,尽量避免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及信心。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构思教学设计,增加课堂教学活动的魅力。在课下,结合课上所学的英语知识,布置如写海报、广告、菜谱等一些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并将学生的成果加以展示。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请学生们来搜集某一个话题的所有材料,让学生们主动参与到英语教学中来,营造班机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教师还有必要带动学生多渠道拓展教学资源,例如充分利用录音机让学生模仿真实、地道、自然的英语;建立小型英语图书阅览室;课外利用报刊杂志、广播影视节目、多媒体光盘资料等进行学习;此外,组织经常性的课外活动也是弥补课堂教学的好办法,如英语角、手抄报、阅读小组、演讲比赛等,创造英语语言环境,把课堂延伸到课外,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和空间。课堂是训练学习掌握和运用学习策略的重要场所。教师应注重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学习策略的培养,鼓励和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策略。教师还应根据每个学生的身心特点,探索共性,尊重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确立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二、教师应培养学生具备以下能力:
1、学会认真预习、复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能力。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要教会学生思考。
高中阅读课文长,词汇量大, 难度大, 语法现象较复杂。因此, 对学生来说, 认真预习是及其重要的。预习看起来是学生的事情, 但教师的精心指导是十分关键的。实际操作中要求学生多听,熟读,思考,划疑。
多听:要求学生在阅读前先全神贯注地听录音,运用耳朵来了解课文内容,既锻炼听力,又为阅读的进一步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础。熟读:在听力的基础上, 学生仔细阅读新课。在读过程中, 要求学生第一遍,通读,基本了解课文中心内容。第二遍,如遇到不认识或不理解的词汇和短语甚至长难句,联系上下文语境或构词法等策略培养猜测词义的能力和根据语境的推断能力。第三,在熟悉课文的过程中, 学生肯定会有疑问,这时,要求学生记下自己经过反复阅读仍然疑惑不解的词和句,上课可特别留意老师的讲解,增强听课的针对性。如果学生没任何准备走进课堂,那么学习肯定是被动的。如预习外研版必修1 module 2 my new teachers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课前准备一些描写人物的词语,熟读课文并划出疑问。 课前, 老师将这些问题搜集起来。这样, 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进入课堂, 学习就能由被动变主动。另外, 在学习过程中养成正常的、持久的、良好的预习习惯,也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独立地、创造性地参与到课上各种学习活动中来;并培 养他们认真听课、积极思考的好习惯。
课后复习是预习和课堂的延续, 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一环。子曰: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及时复习, 不仅是巩固旧知识的必须, 也是获得新知识的前提。 最后, 我们还应要求学生养成先复习后做作业的习惯, 及时复习巩固当日所学内容。
2、学会使用工具书等教学资源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
资源策略是学生合理并有效利用多种媒体进行学习和运用英语的策略。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通过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等资源获得更广泛的英语信息,扩展所学知识。课上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将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训练渗透于学生课外学习之中,争取“课内打基础,课外出人才”。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和延伸,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规律,包括打好基础,循序渐进,温故知新;加强课外学习,包括主动进行课外阅读,掌握正确的课外学习方法;上网查询资料;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扩大学生知识面和丰富学生知识, 如: 引导学生定时观看cctv 10 和cctv 9的英语节目。
3、学会进行自我评价,不断调整学习策略的能力
训练学生评价他们自己进步和训练有效性的方法,必须要从“管理策略”入手,调动学生的自主意识。不懂得使用管理策略的学生, 从本质上说就是没有方向或机会回顾自己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也没有机会思考未来的目标(o’malley, 1985) 。英语学习具有动态性。 就是说, 学习者应根据自己英语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学习内容的不断变化而不断对学习策略进行调整。学习策略对成绩有明显的影响;有意识地调控学习策略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学习有法,学无定法,策略因人而异,因时而变。教师应给学生提供机会,评价他们自己使用学习策略的情况,其中包括个人能力、理解程度、学习过程与性质、学习风格与缺陷等。教师根据学生自我评价的结果,帮助学生不断调整改进自己的学习策略。
4、学会与他人沟通、合作、探究能力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认为,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提供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学习的主要目的不是要记住教师和教科书上所讲的内容,而是要学生参与建立该学科的知识体系的过程。所以,布鲁纳强调的是,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究者。心理学家也研究表明,人生来具有一种好奇的倾向,这种本能的倾向会使人们在面对陌生的现象时尽力找出其发生的原因。小组活动、对子活动、组内合作、小组竞争是课堂活动的几种常用形式。 它能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 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 促进学生的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欲望。 合作学习是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有助于形成积极有效的学习氛围, 从而激励学生学习。 同时, 把学生个体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竞争, 有利于保护学生自尊, 培养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和团队精神。 另外, 小组活动可以较好地解决教学中单个学生学习和活动机会较少的矛盾。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教学形式, 更是一种教学理念, 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一些传统的教学形式, 如听写、集体朗读、分组朗读、背诵等, 这些实践证明有效的方式在英语教学中也应继承下来。
结语: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学生自学自励”。教育的目的就是要造就终生爱好学习的自主学习者。让学生爱学、会学、学好,并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这是新世纪新型人才的需要,也是中学英语教师必须担负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