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化学素质教育初探
【作者】 黄明英
【机构】 广西宾阳县邹圩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教育,必须贯彻“三个面向”的方针,通过对学生进行部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等化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基础,然而,怎样结合化学知识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呢?笔者与同行们共同来探讨下列问题:
一、初中化学教学应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
所谓应试教育是脱离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育,其主要特征是:1、少数性,即面向少数成绩好的学生、忽视大部分;2、片面性,即偏重智育、偏重知识传授、偏重分数,忽视德、体、美、劳的教育,忽视能力的培养;3、机械性,即按一个模式培养人,学生机械发展,而不是依据学生的个性与差异因材施教,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而素质教育则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侧重于人的素质的优化与提高,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其主要特征是:1、全面性,即面向全体学生;2、基础性,即培养基本素质和各项能力;3、发展性,即开展潜能,发展个性特长。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片面追求”与“全面发展”,从本质上讲,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教育目标和教育指向的不同,反映了不同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而初中化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初级中学的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级,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素质,以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这就告诉我们:初中化学教学不只是为了少数学生的升学教育,更应搞好全体公民的素质教育,这也是我国国情所决定的,也就决定了素质教育必然要代替应试教育。
二、初中化学素质教育的内容和要求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1>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崇高的品德,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推动力。在化学教学中大力宣传我国古代在化学工艺方面对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贡献,介绍新中国在化学工业,科学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如课本第4页介绍我国是世界上具有悠久文明的国家之一;111页介绍我国1800多年前,就发现了石油,118页介绍我国1992年的钢产量居世界第四位,172页介绍我国著名化学家俟德榜的制碱法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2>国情教育。在化学中让学生了解我国虽是世界悠久文明古国,但解放前连煤油、火柴、烧碱等都要从外国进口。解放后,我国石油、化学工业和科技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结合介绍本地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前景,使学生树立了繁荣祖国科技,发展经济而刻苦学习的信心。
<3>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辩正唯物主义是研究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我们要结合化学中燃烧、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的异同点,运用物理、化学变化、质量守恒定律等知识;让学生了解量变和质变,对立统一规律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4>环境保护意识教育。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方面改善了人类的物质生活条件,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对环境的污染,学习化学的目的之一,是要用化学知识进行环境治理,在教学中,可以结合空气、水的污染和防治,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及防止污染的知识。在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中,教育学生节约用水和正确处理废水、废气、废渣,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同时应让学生走出课堂,了解我们生活的环境状况和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另外,结合化学反应的现象,反应的本质等知识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破除迷信的教育,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
2、全面培养学生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初中化学教学中要处理好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关系。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形成能力的基础,而能力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和必要条件,是提高学生科学文化水平的重要因素。在教学中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教学中,要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如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要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引导学习一些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能让学生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现象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劳动技能素质。
九义教材中编有演示实验85个,学生分组实验10个和13个家庭小实验。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运用实验教学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实验中,要操作规范、科学、合理、注意安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学习方法。
三、素质教育方法和途径
1、提高教师对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必要性的认识,转变教育观念,自觉解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把教育坚持“三个面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良好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2、研究教学大纲,用好化学教材。教学中,依据《大纲》要求,把知识列为“常识性介绍”、“了解”、“理解”和“掌握”四个层次,明确和掌握教学内容的深广度,使之难易适度,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负担,真正用好教材,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提高民族素质奠定良好的基础。
3、改革教学方法,发挥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教育的出路在教改,只有借鉴一些先进、行之有效的国内外中学化学教学经验,才能彻底改变“满堂灌”、“黑板上做实验”等落后的教学方法。如,笔者在讲质量守恒定律时,可从三个问题即可完成教学任务,即,1、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化学反应)时,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增加了还是减小了呢?或是不变?然后带着问题师生共做有关实验而得出结论(定律)。2、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为何相等?带着问题请学生阅读课本,找出答案,即从宏观引向微观,3、举例应用即可完成教学任务。这样就走了学习—思考—实践—总结的新络,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实验教学,开展课外活动,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教师除做好演示实验外,还要认真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家庭小实验和举办化学专题讲座,改进、设计化学实验,开展化学游艺等活动,开阔视野,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总之,如何有效地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转轨,这是每一个化学教育工作者需要共同探讨的重大课题,也是历史赋于我们这一代教学工作者的责任,我们将为此而努力奋斗。
一、初中化学教学应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
所谓应试教育是脱离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育,其主要特征是:1、少数性,即面向少数成绩好的学生、忽视大部分;2、片面性,即偏重智育、偏重知识传授、偏重分数,忽视德、体、美、劳的教育,忽视能力的培养;3、机械性,即按一个模式培养人,学生机械发展,而不是依据学生的个性与差异因材施教,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而素质教育则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侧重于人的素质的优化与提高,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其主要特征是:1、全面性,即面向全体学生;2、基础性,即培养基本素质和各项能力;3、发展性,即开展潜能,发展个性特长。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片面追求”与“全面发展”,从本质上讲,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教育目标和教育指向的不同,反映了不同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而初中化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初级中学的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级,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素质,以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这就告诉我们:初中化学教学不只是为了少数学生的升学教育,更应搞好全体公民的素质教育,这也是我国国情所决定的,也就决定了素质教育必然要代替应试教育。
二、初中化学素质教育的内容和要求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1>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崇高的品德,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推动力。在化学教学中大力宣传我国古代在化学工艺方面对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贡献,介绍新中国在化学工业,科学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如课本第4页介绍我国是世界上具有悠久文明的国家之一;111页介绍我国1800多年前,就发现了石油,118页介绍我国1992年的钢产量居世界第四位,172页介绍我国著名化学家俟德榜的制碱法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2>国情教育。在化学中让学生了解我国虽是世界悠久文明古国,但解放前连煤油、火柴、烧碱等都要从外国进口。解放后,我国石油、化学工业和科技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结合介绍本地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前景,使学生树立了繁荣祖国科技,发展经济而刻苦学习的信心。
<3>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辩正唯物主义是研究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我们要结合化学中燃烧、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的异同点,运用物理、化学变化、质量守恒定律等知识;让学生了解量变和质变,对立统一规律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4>环境保护意识教育。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方面改善了人类的物质生活条件,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对环境的污染,学习化学的目的之一,是要用化学知识进行环境治理,在教学中,可以结合空气、水的污染和防治,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及防止污染的知识。在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中,教育学生节约用水和正确处理废水、废气、废渣,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同时应让学生走出课堂,了解我们生活的环境状况和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另外,结合化学反应的现象,反应的本质等知识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破除迷信的教育,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
2、全面培养学生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初中化学教学中要处理好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关系。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形成能力的基础,而能力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和必要条件,是提高学生科学文化水平的重要因素。在教学中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教学中,要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如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要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引导学习一些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能让学生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现象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劳动技能素质。
九义教材中编有演示实验85个,学生分组实验10个和13个家庭小实验。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运用实验教学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实验中,要操作规范、科学、合理、注意安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学习方法。
三、素质教育方法和途径
1、提高教师对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必要性的认识,转变教育观念,自觉解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把教育坚持“三个面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良好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2、研究教学大纲,用好化学教材。教学中,依据《大纲》要求,把知识列为“常识性介绍”、“了解”、“理解”和“掌握”四个层次,明确和掌握教学内容的深广度,使之难易适度,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负担,真正用好教材,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提高民族素质奠定良好的基础。
3、改革教学方法,发挥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教育的出路在教改,只有借鉴一些先进、行之有效的国内外中学化学教学经验,才能彻底改变“满堂灌”、“黑板上做实验”等落后的教学方法。如,笔者在讲质量守恒定律时,可从三个问题即可完成教学任务,即,1、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化学反应)时,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增加了还是减小了呢?或是不变?然后带着问题师生共做有关实验而得出结论(定律)。2、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为何相等?带着问题请学生阅读课本,找出答案,即从宏观引向微观,3、举例应用即可完成教学任务。这样就走了学习—思考—实践—总结的新络,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实验教学,开展课外活动,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教师除做好演示实验外,还要认真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家庭小实验和举办化学专题讲座,改进、设计化学实验,开展化学游艺等活动,开阔视野,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总之,如何有效地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转轨,这是每一个化学教育工作者需要共同探讨的重大课题,也是历史赋于我们这一代教学工作者的责任,我们将为此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