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政治教学与人格培养
【作者】 王小兵
【机构】 四川营山小桥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一、当代青年人格现状
已在农村中学从事政治教学工作十几年,使我深刻认识到农村中学生人格培养的必要性,农村的孩子长期没有和父母在一起,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没有宽广的人际交往平台,也得不到高质量的文化教育,造就了他们自私,孤僻,畸形独立,缺乏长远目标和政治信仰。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很少和父母交流,其实现在交流的方式很多,但他们没有共同的语言,前不久看过一则笑话,孩子写给爸爸的信,三个字,称呼是“爸”正文是“钱”落款是“儿”。据调查孩子和父母通电话吵架的几率达一半以上。他们一般不和老师交往,朋友较少,没有同情心,不关心外界的事,社会责任感不强。人格有待健全。在城市,近一段时期以来,除却各种负面的拼爹、炫富报道“,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接送”“、中国式旅游”已经在社会上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反思潮流,中央电视台热播的《变形记》深刻的反应了当代中国农村和城市青年的成长环境,城市孩子的孤傲和农村孩子的谦卑折射出当代青年的人格的缺失。
如果这是对我国国民素质的一次集体反思。可以看出我国青年的思想缺失,人格急需健全。作为在校的中学生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是培养其良好人品,提高思想道德水平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通过政治课教育能使道德意识在学生的青春期就深深的扎根于内心深处,并引导他们在实际生活中严格遵循,能够促进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利用政治课教学对学生人格培养进行有效引导,对学生将来的平衡发展有着十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高中的思想政治教学中,通过对我国国情的介绍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在现代化建设中所担负的重要使命,从而树立起强烈的自尊心、自信心以及坚定的信仰,从而使其对校园文化建设、环境建设发挥自己积极作用,并将这种责任意识一直延续下去,为社会承担必要的责任,也为其一生提供重要导向。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是新形势下,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现实理论指导,广大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创新教学方式,加强情感教育在课堂中的影响,为学生创建更加科学的学习模式,使他们在与时俱进的氛围中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应有力量。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格的创新探究
(一)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式,改变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潜力
当前社会环境复杂,网络正能量传递力量不够,加上学生认知肤浅,所以高中教育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便是“读书无意义”的盛行。在传统的政治教学中,教师主要是对教材内容的复述,课堂教学的模式主要是老师按照教学计划复述教学内容,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模式下,很多学生对教学内容缺乏深入的理解和领会,在记忆背诵的时候基本是死记硬背,背诵效果较极差,尤其是一些哲学知识,有些句子较为拗口,很容易导致学生的厌倦心理,即使勉强背诵下来,也难以灵活地应用。这不仅违背了教育部教材编写委员会的强运用重生活突德育的理念,也不利于学生的高考,当今高考在向重能力重社会责任和道德建设方向转变,基础知识固然重要但更加强调知识的运用和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及时的扭转这种不良发展趋势,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地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通过采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式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间的合作交流、利用情景教学的有效课堂导入等方式,将枯燥、繁琐的理论知识用感观、直接、生活中常见的例子进行形象的展现,避免照本宣科、填鸭式的授课方式,抛弃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鼓励学生提问和独立思考,使学生能够更为深刻地理解教学知识。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对其人格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学生认识到“知识的巨大力量”,通过对它的有效学习,能够真正地帮助他们解决现实问题,培育健全的人格,从而扭转学习态度,积极进行知识、理论学习,加强生活实践,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关注实政热点,充实教学内容,完美体现政治课时代特征。
思想政治课的最大特征在于紧密联系实际,用理论知识分析时政热点,从热点中总结出新的理论,而人格的缺失,道德的滑坡正是中国社会最大的现实热点之一。思想政治教学无法取得既定目标的一大原因便是教师固守课本,不注意对时事案例的有效应用,为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时代感,教师在具体授课过程中,应该积极地引用近一阶段发生的关注度较高的事件,进行课堂教学,使学生对近期热门事件加深理解的前提下,确定自己的思想道德取向,如近期出现的“最美妈妈”、“最美护士”“、最美司机”、“最美路人”等社会正能量的最好诠释,教师应该及时的将其纳入到自己的授课过程中,使学生在现实感强烈的学习中,积极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培育健全的人格。
(三)学以致用,培育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抽象思维的水平。
高中政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指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指导人们的生活,以基本理论去分析时政热点,促使学生客观全面地了解社会,培养学生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当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指导学生将抽象、概括的理论与具体的材料结合起来,通过对具体材料的分析更好地理解基本理论[。如以经济改革为案例组织材料,对事物存在的矛盾进行分析,指导学生认识到矛盾的客观性,指导其在生活中正确对待困难和失败,梦想与现实。以改革开放后所取得的成就对“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进行阐述,揭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并让学生就所举的案例,从不同角度和方面,利用不同的基本理论对其进行分析,从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指导其在生活中积极阳光的应对一切。
三、结语
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培养健全的人,所以培养学生怎样做人很重要,也就是人格教育的重要性,健全的人格能让孩子受益终身,能让孩子真正体会到幸福,能让孩子自尊自爱和受人尊敬。完整的人格是孩子今后发展的真正基础。人格的健全还将影响着祖国的发展,少年强则国家强,在全面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期,加强对高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他们的健全人格,对于学生未来发展以及“中国梦”的早日实现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政治教师必须高度重视人格健全,情感培养与政治教学的结合,真正发挥好政治课的本质作用。
已在农村中学从事政治教学工作十几年,使我深刻认识到农村中学生人格培养的必要性,农村的孩子长期没有和父母在一起,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没有宽广的人际交往平台,也得不到高质量的文化教育,造就了他们自私,孤僻,畸形独立,缺乏长远目标和政治信仰。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很少和父母交流,其实现在交流的方式很多,但他们没有共同的语言,前不久看过一则笑话,孩子写给爸爸的信,三个字,称呼是“爸”正文是“钱”落款是“儿”。据调查孩子和父母通电话吵架的几率达一半以上。他们一般不和老师交往,朋友较少,没有同情心,不关心外界的事,社会责任感不强。人格有待健全。在城市,近一段时期以来,除却各种负面的拼爹、炫富报道“,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接送”“、中国式旅游”已经在社会上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反思潮流,中央电视台热播的《变形记》深刻的反应了当代中国农村和城市青年的成长环境,城市孩子的孤傲和农村孩子的谦卑折射出当代青年的人格的缺失。
如果这是对我国国民素质的一次集体反思。可以看出我国青年的思想缺失,人格急需健全。作为在校的中学生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是培养其良好人品,提高思想道德水平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通过政治课教育能使道德意识在学生的青春期就深深的扎根于内心深处,并引导他们在实际生活中严格遵循,能够促进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利用政治课教学对学生人格培养进行有效引导,对学生将来的平衡发展有着十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高中的思想政治教学中,通过对我国国情的介绍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在现代化建设中所担负的重要使命,从而树立起强烈的自尊心、自信心以及坚定的信仰,从而使其对校园文化建设、环境建设发挥自己积极作用,并将这种责任意识一直延续下去,为社会承担必要的责任,也为其一生提供重要导向。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是新形势下,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现实理论指导,广大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创新教学方式,加强情感教育在课堂中的影响,为学生创建更加科学的学习模式,使他们在与时俱进的氛围中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应有力量。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格的创新探究
(一)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式,改变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潜力
当前社会环境复杂,网络正能量传递力量不够,加上学生认知肤浅,所以高中教育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便是“读书无意义”的盛行。在传统的政治教学中,教师主要是对教材内容的复述,课堂教学的模式主要是老师按照教学计划复述教学内容,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模式下,很多学生对教学内容缺乏深入的理解和领会,在记忆背诵的时候基本是死记硬背,背诵效果较极差,尤其是一些哲学知识,有些句子较为拗口,很容易导致学生的厌倦心理,即使勉强背诵下来,也难以灵活地应用。这不仅违背了教育部教材编写委员会的强运用重生活突德育的理念,也不利于学生的高考,当今高考在向重能力重社会责任和道德建设方向转变,基础知识固然重要但更加强调知识的运用和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及时的扭转这种不良发展趋势,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地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通过采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式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间的合作交流、利用情景教学的有效课堂导入等方式,将枯燥、繁琐的理论知识用感观、直接、生活中常见的例子进行形象的展现,避免照本宣科、填鸭式的授课方式,抛弃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鼓励学生提问和独立思考,使学生能够更为深刻地理解教学知识。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对其人格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学生认识到“知识的巨大力量”,通过对它的有效学习,能够真正地帮助他们解决现实问题,培育健全的人格,从而扭转学习态度,积极进行知识、理论学习,加强生活实践,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关注实政热点,充实教学内容,完美体现政治课时代特征。
思想政治课的最大特征在于紧密联系实际,用理论知识分析时政热点,从热点中总结出新的理论,而人格的缺失,道德的滑坡正是中国社会最大的现实热点之一。思想政治教学无法取得既定目标的一大原因便是教师固守课本,不注意对时事案例的有效应用,为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时代感,教师在具体授课过程中,应该积极地引用近一阶段发生的关注度较高的事件,进行课堂教学,使学生对近期热门事件加深理解的前提下,确定自己的思想道德取向,如近期出现的“最美妈妈”、“最美护士”“、最美司机”、“最美路人”等社会正能量的最好诠释,教师应该及时的将其纳入到自己的授课过程中,使学生在现实感强烈的学习中,积极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培育健全的人格。
(三)学以致用,培育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抽象思维的水平。
高中政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指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指导人们的生活,以基本理论去分析时政热点,促使学生客观全面地了解社会,培养学生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当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指导学生将抽象、概括的理论与具体的材料结合起来,通过对具体材料的分析更好地理解基本理论[。如以经济改革为案例组织材料,对事物存在的矛盾进行分析,指导学生认识到矛盾的客观性,指导其在生活中正确对待困难和失败,梦想与现实。以改革开放后所取得的成就对“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进行阐述,揭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并让学生就所举的案例,从不同角度和方面,利用不同的基本理论对其进行分析,从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指导其在生活中积极阳光的应对一切。
三、结语
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培养健全的人,所以培养学生怎样做人很重要,也就是人格教育的重要性,健全的人格能让孩子受益终身,能让孩子真正体会到幸福,能让孩子自尊自爱和受人尊敬。完整的人格是孩子今后发展的真正基础。人格的健全还将影响着祖国的发展,少年强则国家强,在全面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期,加强对高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他们的健全人格,对于学生未来发展以及“中国梦”的早日实现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政治教师必须高度重视人格健全,情感培养与政治教学的结合,真正发挥好政治课的本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