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音乐戏曲教学叙事——教我戏曲 还你精彩

【作者】 王晓晔

【机构】 江苏省滨海县永宁路实验学校

【摘要】戏曲是经典的音乐,是艺术的灵魂。我在教学戏曲的实践中,虽然辛苦,但很幸福,因为我在“情感递进实践体验”“还唱于生 回归本真”的戏曲教学叙事中,得到自己辛苦的回报,享受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唱演淮剧的精彩。
【关键词】戏曲教学;传承经典;主动唱演;实践体验
【正文】 
  引言:教学叙事不是理想化、文学化的物质,而是现实化、真实化的物境;是教师、学生别无选择地自我感悟和共同经历体验的平凡故事。不信你瞧:近年来,我在坚持教学戏曲的课堂活动中,和孩子们尽情地享受着戏曲教学“唱我戏曲 为你出彩”的教育幸福。 
  追梦的我不相信命运,但相信坚持;不相信缘分,但相信勤奋。也许就是这坚持,就是这勤奋。使我这位从事23年教育工作的小学音乐教师,有了和家乡淮剧的特殊情结。 回首近年来戏曲教学研究工作,永宁路实验学校领导的积极支持,全体老师的热情帮助;使我对传承经典,教学戏曲,信心倍增,勇气更足;总是有一种享受戏曲教学的幸福感和自豪感。前行路上,我踏实地工作着,欣喜地收获着,激情地感动着。在永宁路实验学校日进日新的幸福校园里,在我执教的音乐课堂上,每天都会发生纯美的教学叙事,时刻在打动着我的心灵,荡涤着我的灵魂……
  叙事一:情感递进,实践体验——情绪出彩 
  《向着春天飞》这节课选自小学音乐校本教材《走进淮剧》,旨在通过淮剧常用曲调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戏曲的兴趣,激发学生“唱淮剧,爱家乡,做主人”的豪情 ,为学生终身爱好淮剧艺术,培养人文素养奠定基础,这既是设计与教学本课最基本的出发点,也是体现生命音乐的教育理念。本课采用情感递进四步曲的有效流程,让学生快乐地走进淮剧曲调,开心地享受淮剧艺术!
  一是自主选择,欣赏入情。音乐教学若只是教会学生唱歌,过分强调学生掌握音乐的理论知识,就会降低学生感受音乐的乐趣和魅力的兴趣。我觉得,学生学习音乐就象学习语文一样,在学习课文之前就应该让学生充分感受完整的文章和精美的句子。同样在学习音乐之前,就应该让学生有充分倾听感受音乐的权利。常常听到音乐老师这样对学生说:“这首歌曲表达的音乐情绪是欢快的!”“这是一首优美、抒情的乐曲。”然后感情怎么可以强加给学生?要求学生如何如何去表现,如何如何去演唱只能是空话。只有让学生真正感悟音乐,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表现音乐。尤其是戏曲,首先要让学生有听觉上的享受。因此,我在这节课的课前就安排学生自主收集戏曲信息,课始让学生自主选择欣赏戏曲名段,叩开学生心扉“用心”感悟音乐,学生听得入神、听出感受、听出情趣,进而产生对学唱戏曲的兴趣。
  二是学唱淮调,入境激情。学生整体感知体验戏曲作品后,教师帮助他们由相对独立的隐性对话交流(学生与作品的对话),走向多边合作的显性对话交流(生生对话、师生对话),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去体验戏曲音乐,主动提出问题,积极地通过音乐去探求淮调的思路,通过和同学、教师交流欣赏感受,使学生能充分表现自己,发展自己。学唱淮剧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交谈,而是意味着曲调与学生双方和多方彼此敞开心扉,相互接纳。教师不是简单的教学管理者,也不是单纯的音乐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平等中的首席”。本课淮剧柳叶子调《向着春天飞》,通过让学生欣赏音像媒体声情并茂的范唱,来整体感知淮剧旋律,初步体验淮剧曲调醇美的韵味,激发学生学习演唱淮剧的激情。本课中《向着春天飞》作为学唱的作品是音乐学习的凭借,因此学生不可避免地要与之进行交流和对话。在这里,音乐作品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被感知、被体验、被理解的对象,而是与学生积极对话的另一个主体、另一种意识,它与学生进行着意义的交融,成为课堂上多功能学习的载体。
  三是实践演唱,引趣抒情。新课程改革使学生们对音乐的灵性在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和展现,为我们的音乐教育带来了勃勃生机。音乐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情感陶冶及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而对学生的生活情感、文化素养和科学认识等具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音乐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同时还要求培养学生的整合创新、开拓贯通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音乐学科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学生可以通过唱歌、跳舞、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来表现自己的个性发展。当然,捕捉孩子的特性,设计相应合理的课堂流程是教师上好课的重要前提之一。小学生热情好动爱表现,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个个都有成功的愿望,希望自己比别人强,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认可。这与人们追求至善至美的天性分不开的。许多情况下,正是由于学生的争强好胜才不断地取得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因此我在本课安排了实践演唱环节,把竞争意识引进课堂,让学生在竞争中实践创新获得成功,有一种成就感。成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成功可以提高儿童学习积极性。 黑格尔说过:“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使学生处在形象活泼的音乐氛围中,才能受到良好的音乐熏陶,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著名教育家杜威也提出:“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在实践唱演的过程中,我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共同创设适于实际的教学情境,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动脑、动口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让学生通过自己选择与练习的独唱、对唱、齐唱、舞蹈等表演形式巩固学习成果,分享成功快乐。音乐是一门最擅长表达情感的艺术,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当优美、健康的音乐与人的生理、心理的节奏、旋律产生共振协调并被陶醉时,使人产生一种高尚的、正义的、道德的、灵魂升华的情感,使人充满了对人生的希望和追求,对生活、生命和整个世界的挚爱,增强了奋斗的自信和力量。使每个学生都以为自己就是本课戏曲中和谐友爱的大雁,都有勇敢向前的奋飞精神,向着自己理想的目标奋力飞翔!
  四是总结拓展,励志移情。音乐是生命和情感的艺术,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内容的时代性、教育性、趣味性、实用性,不仅是着眼于学生掌握音乐知识的技能,更主要的是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积极思维、丰富想象和创新能力,音乐作品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创造力,教师首先要善于挖掘,巧妙设计,精心构思,才能带领学生去开启智慧的大门。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好奇心,这是一门技巧。如:利用美丽的画面,动听的歌声去看、去听,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器官,更形象直观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扩大音乐视野。教师随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善于摸索、分析学生心理,了解学生的心态,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我在音乐教学中努力营造音乐氛围,在课尾总结后有机推荐现代淮剧《十品村官》片段让学生欣赏,鼓励学生课后主动欣赏戏曲节目,引导学生抓住戏曲音乐特点,读懂戏曲音乐,感受戏曲音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和智慧,使他们获得直接的体验。情感教育是人格教育的核心,音乐就是情感的艺术,因此,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可以塑造孩子们的美好心灵,在实践中加深情感体验,进而产生对戏曲音乐的共鸣,使其灵魂得以净化、情感得以升华,最终实现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 
  叙事二:还唱于生,回归本真——情感出彩
  为了培养学生对戏曲的兴趣,让传统淮剧走进课堂,我组织四年级学生开展一次小学音乐戏曲 “淮剧娃哈哈” 综合实践课活动。创造机会让学生开心活动,同学、同乐、同创造。我采用的是“一说、二唱、三演” 的三维联动活动流程。
  说——你说我说大家说   活动课一开始,我让学生以小组自由讨论汇报的形式,让他们说说课前搜集有关淮剧文字、音像等方面的信息。顿时学生沸腾开了,他们竟相说出:“淮剧又称江淮戏,是江苏省主要的地方剧种之一。”“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生前对淮剧关怀备至,曾亲自向毛主席介绍淮剧‘这是我的家乡戏’。”“淮剧有淮调、拉调、自由调三大主调。”……还有些小戏迷们带来了优美的录像片断和精品淮剧磁带让大家共赏。在入情入境的欣赏中,学生的好奇心增强了,有的学生跟着摇头晃脑地哼唱起来,在不知不觉中学生接受了文字、音响、录像等淮剧信息的多维刺激。心与心的碰撞,情与情的交融,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从被动引导到主动倾听,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共享乡土文化淮剧音乐的资源。此时我适时总结“淮剧是前辈们在社会活动中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的汗水结晶,是家乡文化的精品。”让学生懂得继承和创新地方戏曲的必要性。这样,通过自由活泼地说,让学生学会自己搜集资料,交流信息,打开他们获取知识的课外通道和社会空间,培养学生获取和选择信息的能力,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通过充满情感的音乐形象和丰富多彩的旋律打动学生,动之以情,感之以形,晓之以理,有声有色,才会使学生思维更活跃,趣味更提高。学生“动”的欲望激发了,你说我说大家说,孩子们真正“动”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跃生动,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就主动积极了。
  唱——你唱我唱大家唱   通过说淮剧,学生在课始从文字、音像信息中体验到家乡淮剧的音乐美。为了产生说与唱的联动效应,为了鼓励学生活动并热衷于自娱自乐,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做学唱淮剧音乐的主人。为满足学生唱的欲望,在这一环节中,我激发学生个人唱、对唱,并展开小组间的竞赛,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有的同学演唱了校本教材中的淮剧唱腔,也有同学演唱了淮剧《河塘搬兵》《蝶恋花》中的精美片断。他们唱得非常投入,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对不熟悉的旋律通过别人的反复演唱,都可以惟妙惟肖地模仿出来。音乐是流动的艺术,是情感的艺术,活动中让学生不仅在于模仿,更要学会创造,用自己特有的思维和夸张的形象来表现。学生可以在原曲调中填进自编的歌词,语文课本中的诗歌,或是小组合作创作歌词填入淮剧曲调进行赛唱。让学生在创中学习,唱中感受,“创”中对淮剧产生丰富的情感,愉悦的心情,认识到淮剧可以与学习语文相联系,与赞美生活有关系。教者及时服务、调控、评价,与学生一起投身于活动中去想象,去创造。营造了一个轻松自主的你唱我唱大家唱氛围,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空间,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在活动中,我又伴奏,又放录音,又帮助参谋评价……虽然服务得很辛苦,但很开心。
  演——你演我演大家演   从“说”联动到“唱”,从“唱”联动到“演”。使活动的每一环节都让学生有创造的时间和机会。学生是活动的主人,在“演”的过程中加深和提高对家乡淮剧戏曲的理解和鉴赏能力,从而更加热爱具有浓郁地方气息的民间文化。随着活动开展得层层深入,学生跃跃欲试,产生表演的欲望。这时,我把学生的热情推向高潮,鼓励学生登台表演。学生可以根据录像自由组合模仿性表演,并鼓励他们仿创性地展示表演。由于学生个性各异,爱好不同,每个学生创编的动作不一样,所以他们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表达个人的情感。孩子们演出了校本课程《淮剧教材》中的“字典爷爷”“秋天到”“赠汪伦”等淮剧小节目。虽然淮味不浓,淮腔不准,但那份真情,那种纯真,让观摩的老师笑得开心,不停地鼓掌。戏曲音乐题材不能强制灌输,选择优化的课堂教学结构和方法,对于教学极为重要。音乐综合实践课的目的就是挖掘和发展人身潜在的音乐素质和能力,引领学生在愉悦的音乐环境中去感受美、享受美、创造美、表现美。“一说、二唱、三演”的三维联动综合活动,结构简洁,但功能很强,容量很大。“淮剧娃哈哈”这节综合实践活动课,让每一位学生得到积极参与,真情体验,主动发展,在充满浪漫色彩的音乐王国里尽情飞翔!
  教学有叙事,叙事有精彩。叙事是教育教学工作的结晶、经验的积累;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宝库,是令人鼓舞、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强大思想武器。也许我坚持戏曲教学的叙事平淡而并不精彩,但它让我们从平淡中品味出教学的甜美、品味出教育的幸福、品味出均衡教育的希望,品味出每个学生在生命音乐的享受中为你出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小学音乐课程标准·2009-05  
  [2]朱莉莉·加强民族音乐教育[J] ·音乐生活,1990-03 
  [3]王晓晔·《生命音乐》2010年6月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