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微课”让高中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作者】 李 玲

【机构】 新疆乌鲁木齐第十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渐渐不能满足现代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教师要想方设法发挥出现代教学工具的实用价值,科学合理地创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情境,有效避免了学生由于知识储备不足带来的不便,主动去学习、探究,缩短主体感知与文字的距离,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微课具有篇幅小、重点突出且画面直观生动等特点,也符合高效课堂构建的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主题相关的微课时,要把知识的重难点借助微课呈现出来,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知识,快乐地享受整个学习过程。?
  一、“微课”的优势及特点
  ㈠教学时间短
  从本质上说,所谓“微课”就是指微型的课程,其核心在于“微”。具体地说,“微课”的时间通常不超过10分钟,以5-8分钟最为适宜。相比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微课”的教学时间更短,这是“微课”最为突出的特点及优势。
  ㈡教学内容少且集中
  更进一步说,“微课”教学时间较短的主要原因在于其教学内容少并且集中。简单地说,“微课”通常具有一个明确直接的主题,其主要是为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
  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填充大量的教学内容应对45分钟的课堂,这就导致教学内容分散,也需要学生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理解和记忆。“微课”教学主题鲜明也成为其突出的优势及特点。
  二、微课教学对高中语文课程的质量提升
  微课教学打破了传统语文教学的常规模式,只要运用得当,便可以为提升高中语文课程的质量,结合具体的教学要求,将重点充分集中,利用微课来升华语文教育价值。
  ㈠明晰的教学线索
  采用易于接受的线性化思维,不断让教学过程以明晰的方式体现,这是微课提升语文课程质量的关键途径之一。传统语文教学极易陷入面面俱到的困境,教师总是希望在有限的课程时间里为学生讲授更多的知识,这样便导致了语文教育内容呈蛛网状扩散,每一个分支所延伸出的知识无穷无尽,容易偏离教学核心。而微课严格按照事先所完成的教学设计,尽可能让教学线索清晰通透,在微课录制开始之前画好一份线性结构图,例如对古诗词的教学,确定以哪几首诗为实例,引伸出这几首诗所代表的写作手法,让其表达的不同思想逐一向下延伸,如“追思往事”——“借物喻人”——“感慨蹉跎”,“兵荒马乱”——“颠沛流离”——“思念故乡”等,将具体诗词各自分析后,尝试让写作手法及“情景相生”产生交叉,帮助学生寻找到这些诗词中存在的共同点,以这些写作手法及思想的体现方式作为知识延伸的桥梁,带领学生举一反三,以现有语文知识去开拓新的领域。
  ㈡知识点化抽象为具体
  基于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中知识点较为繁琐复杂、题型较为广泛的特点,可通过微课来对不同知识点进行分解与细化,并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实现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的良好结合。微课在高中语文中的运用类型主要可分为两种:①PPT式微课。这种类型主要由文字、图片及音乐等因素构成,设置相对便捷,可通过设计PPT自动播放功能来将教学内容转换为时长约5分钟左右的视频;②讲课式微课。这种类型主要是由讲师根据实际微课要求以模块的分类来进行授课拍摄,并通过后期的剪辑操作来将其转换为时长约5~10分钟左右的微课。在微课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可将上述两种微课类型进行结合使用。就“诗歌鉴赏中的表达技巧”这一考点而谈,由于所涉及的知识点相对较多,在没有得到正确归纳的情况下极易出现知识点混淆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可将知识点进行总结、分类后,通过PPT或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例如,在教学《送杜十四之江南》一文时,可通过视频的形式将作者孟浩然送别朋友的大致情景进行播放,以帮助学生理解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这种化抽象为具体的教学方式,不仅可大大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消化能力,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也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
  ㈢简洁的回顾收尾
  微课教学同样需要收尾,而有效的课堂收尾,能带给学生余音绕梁之感,这对于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同样具有意义。微课的收尾工作,可以看作是画龙点睛之笔,突出课程重点,将不易理解的部分重新强调,从而完成知识的归纳。因此在微课进行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合理设置一些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将一到两个问题布置在微课教学中,发挥出提问的作用。但不宜立即点明问题的解决方法,让教学继续向前推进,在决定收尾时带领学生回顾问题,与学生的思维进行对接,并结合之前的教学内容给出问题的答案。相比程序化归纳,在教学中途埋下提问的伏笔,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微课,收尾时予以点明,不但能够完成课程归纳,还可以充分提高微课给学生带来的乐趣。
  ㈣扩展了语文教学空间
  与语文相关的一些教学活动离不开课堂,故会受特定时空的限制,学校往往要安排一定的空间与时间,而微课则是一个既独立又可与课堂融合的手段,它可使课堂教学的部分知识细致化、经典化,很好地解决了时空的问题,让教学变得更加游刃有余,如每年寒暑假,都可以给学生制作一些微课,可以随时让学生进行学习,温故而知新。
  高中三年语文教学的主要形态是:高一、高二主要是新授课,而高三主要是复习课。在这些阶段中,微课都有其使用价值,高一、高二阶段新授课,有很多古文的讲授,我们可以将这些古文进行归纳总结,然后分单元制成一些微课,如诸子百家的思想,可以选取一些典型内容作为材料进行制作,如孔子、孟子、荀子作为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比较他们学说的异同,让学生对儒家思想有更全面的认识。
  “微课”为高中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也促使更多教师端正自身的认识,并有意识的将“微课”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能够实践不断完善“微课”的应用,推动高中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心怡. “微课”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的价值探寻[J]. 语文教学通讯,2014(01).
  [2]李翔清. “微课”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影响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