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强化习惯培养,夯实成长基础
【作者】 孙爱妮
【机构】 山东省龙口市南山双语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的确,好的习惯会让学生终生受益。其中,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持之以恒、强化训练的结果,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为此,我校十分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具体做法如下。
一、营造氛围,创设环境,让习惯培养润物无声。
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学校教务处制定了《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实施细则和评价办法》, 要求教师做到:教研要研究解决习惯培养问题、备课要备写习惯培养方法、上课要落实习惯培养要求、听评课要验收习惯培养成果。接着,我校通过多种形式的赛课活动,推进细则的实施,树立典型,推广经验,提升认识,明确方向。同时,我们利用主题班会、学生级部会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培养教育,通过树立榜样、奖励先进等措施,激发了全体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提升学习能力的热望。
2、丰富途径,营造氛围。
为使学校的环境会说话,使学校的墙壁有生气,学校教学楼内悬挂了多块关于习惯培养的宣传版,让学生在行走间就可以获得潜移默化的学习影响。如:“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萨克雷。”“我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全看我们重复做什么样的事。——亚里士多德。”“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他可以主宰人生。——培根。”等。其次,我们每层教学楼内还设有一块学科园地展版,分别展出语数英艺各学科的优秀作业、作品,使学生们学有目标,赶有方向。另外,我们还利用班级黑板报、学习园地、办手抄报、校园之声广播等形式进行主题宣传教育,使学习习惯培养观念不断深入人心。
3、家校联手,形成合力。
为调动家长也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活动中来,我校时常以发放《致家长一封信》的形式,向家长印发有关资料,力争使孩子的习惯培养能够在家庭教育中得以巩固和延伸,并请家教好的家长在学期家长会上介绍经验。其次,我们实施了“学习习惯培养家校联系卡”制度,即每周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将孩子一周来在校的表现写在卡上,周末带回家,家长也在卡上反馈孩子双休日在家的表现。另外,我校每月末都举行一个学科的学习成果展示,每次活动,我们都邀请家长参加,以期及时了解学校的教育培养成果。这样,家校相互了解,形成了教育合力。
二、明确要求,强化训练,让习惯培养扎实有效。
1、常规习惯。
要求:课前,学生每人将自己的课桌按地板砖线摆放整齐,将上课所用课本、练习本、文具盒摆放在课桌的左右上角,将书写用的铅笔削好,钢笔水打好,自觉读书或预习新课,预备铃一响就安静下来,端正地坐好等待上课。上课时,眼睛要睁大,凝神,专注,表情要全神贯注,嘴唇微闭,下颌稍抬。坐姿要头正,颈直,身体正直,双手叠放在胸前,平放于桌面,双腿自然弯曲,双脚平放地面并拢或与肩同宽。举右手,与桌面垂直成90度角,五指并拢,向上伸直。站姿要身体笔直,不摇晃,双足并齐,踏地要稳,双手自然下垂或捧书阅读,眼睛目视前方。行走要抬头,挺胸,脚步稳健,不跑,不跳,速度适中,声音轻。
做法:先由学科领导、年级主任、教研组长出示示范课,重点关注学生常规学习习惯的养成情况,使全体教师明确训练标准,再由各任课教师在每节课上督查评价,逐渐养成习惯。
2、自学习惯。
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自学方法,会自主预习。如低年级语文学科学生要学会自已读课文,将课文读通读顺,会圈画生字、词组,会标记自然段。中高年级则要求学生课前能搜集相关的信息资料,会通览教材,圈画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扫清词语理解障碍,并依据课后思考练习题在教材上圈点勾画、批注自已的理解或疑问,真正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和准备。
做法:各任课教师依据自已学科的特点提出明细的预习步骤和规范,在课上坚持不懈地进行强化训练,以逐步养成习惯,并通过学校的赛课活动检验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
3、听讲习惯。
要求:学会用心倾听教师讲课,注意观察演示过程、板书内容、教师动作及表情等。同时,会认真倾听同伴的发言,会分辨正误,并注意积累别人言语中的闪光点。另外,还要边听边思,边听边记,深入理解。
做法:教师有意识地在课堂上培养学生专注听讲的习惯,及时进行当堂评价,并通过随机提问、断句接读、重复答案等形式检测学生的听讲情况。
4、合作习惯。
要求: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积极动脑,认真探究,踊跃发言,学习有效。
做法:首先将学生按能力情况搭配分组,各教师对组长进行专项培养,然后给每生编号。合作学习时,探究内容必须是相对比较繁琐的,或希望得到延伸拓展的学习内容,以此来保证学生合作的必要性,提升合作兴趣。学习中,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到小组内交流,中游学生先发言,再由较差学生发言,最后由组长总结发言,并对组员进行评价。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指导者。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时,要以平等的身份参与进去,对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习策略、人际交往、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指导,并在每节课上评出优胜团队。
5、质疑习惯。
要求:善于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逐步提高质疑质量。
做法: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学生不懂就问的良好习惯,教师要采取尊重、鼓励、诱导、启发等方法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对学有所长的学生,还要鼓励他们提出不同见解。如果学生不会质疑,教师则要设疑。长期训练,学生就会从无疑到有疑,从不会质疑到学会质疑。
6、写字习惯。
要求: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身正、背直、臂张、足稳,眼离书本一尺,胸离书桌一拳,手离笔尖一寸。其次,字迹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整洁、方正、有力,并有一定的速度。
做法:首先,为使教师的板书要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以身示范作用,学校要求每名教师每周写一张田字方格正楷钢笔字,并贴于教师专版展览,每周写八个正楷田字格粉笔字,在教师练字大黑板上进行统一评比。其次,每天下午预备钟前的配乐金笔杆练字时间,各班均由语文教师负责指导学生书写全校统一的长方形顿笔字,语文学科定期组织字帖本展览活动。另外,学校教务处每月进行一次学科作业检查,每次测查试卷均设置书写分,对学生的各科书写质量进行监控。
7、说话习惯。
要求:说话声音清脆响亮,吐字清楚,言语流畅,不重复,不顿卡,尽量用书面语,无语病,能说明白自己的见解,会反驳。读书时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有音调起伏变化,不唱读,不指读,不读破句,会断句,会轻音,会重读。要说完整的话,会争辩。
做法:各学科教师在课内学习中提出明细的课堂常规用语,如“我认为”“我不同意的意见”“老师,我是这样理解的”“我们小组的结论是”“我来评价你的朗读”等等,再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强化运用。同时,各科教师注重培养学生说算理,讲想法,谈辩论,遣词造句等能力,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交际氛围。另外,我校还通过演讲赛、朗诵赛、讲故事比赛、校园广播、学生主持活动等形式,锻炼学生想说、敢说、爱说、会说的能力。
8、阅读习惯。
要求:运用朗读、默读、浏览等方式阅读教材及课外读物,并积累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喜欢读书,广泛阅读。
做法:课内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引导学生三读书:一是循着知识脉络初读,重感知;二是围绕知识重点精读,求理解;三是斟词酌句推敲读,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发现。阅读课上,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读好书,如何进行读书记录。为了课余时间也实践大量阅读,我校为每个班级赠送了几十本图书,建立了班级图书角,供学生们在课间阅读。同时,学校阅览室还为每位学生办理了借阅证,可随时借书阅读。另外,我们还在住宿生的晚活动课上安排了阅读课外书和数学报的四节课,并鼓励学生充分利用早七点起床前和晚八时半入睡前及周三晚洗澡后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同时,语文活动课上,教师组织的阅读交流阵地活动促进了知识的传递,使学生体验到了读书的乐趣。
三、大胆创新,推进评价,让习惯培养丰富多彩。
学校自09年开始,在全校范围内实施《学生团队发展性评价》实验课题的研究,所做的工作有:一是健全组织,包括划分大队、竞选队长、商讨队名、聘任队长、建立园地。二是评价导行,主要包括课堂学习、课间自由活动、大队独立活动、班级集体活动、学生在家表现五方面内容,而且配合有日公布、周小结、月总结,并制作魅力风云榜。三是常聘常新,每月重聘一次大小队长,让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四是实施学生三级谈话制度,即在团队竞争中难免会出现问题学生,解决方案是先由小组长找其谈话,再由小组长和大队长共同与其谈话,最后由班主任与问题学生面对面谈话。五是各班级大小队长还参与到了网络教育短信平台的撰写评语工作当中,除教师每周与家长的沟通之外,学生们还能及时了解到身边的伙伴给予自己的更真实具体的评价
为强化上述评价的及时性、公开性和连续性,同时建立以下三种评价办法:一是日公布。每天上午预备钟后,由各大队长当众公布前一天的课堂评价加分情况及加分的理由(每个同学每次加分最小为1分,最多为5分);二是周小结。每周周末,由各大队长汇总本队本周加分情况,并按本大队队员得分总数的10倍记绩,作为本大队本周评价总分。在此基础上产生本周15名“魅力之星”,其中10名“魅力之星”为累计总分的前10名,其余5名为进步大的学生;三是月总结。将本月各大队每个同学得分累计按累计总分产生15名魅力之星(方法与周小结相同),同时大张旗鼓地召开表彰大会,对优胜大队、优胜小队和魅力之星予以表彰并建立校级“魅力风云榜”
在学校统一要求的基础上,各级部又根据学科特点和年级特点积极推进了学生评价工作的研究,其中一年级级部建立了《我成长我快乐》的评价体系。二年级构建的是《学生评价档案册》,主要针对学生课堂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三、四、五年级构建了相似的“分块评价、小组竞赛”评价体系,将学生习惯培养推向了深入。
如今,不管是语文课堂、数学课堂还是英语课堂,团队评价都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了,而且形式新颖,不拘一格,课堂教学因评价而更加精彩,课堂因精彩而更加充满着人文色彩。如今,当我们走进小学各个班级,教室门上写有“书香阁”、“兰亭轩”、“智慧苑”等名字,这是老师们带领学生们设计的“创意班名”,我们希望通过这项活动促进评价改革更加深入地开展。
著名教育家曼恩说,“习惯仿佛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在习惯培养中,我们持之以恒并严格训练,在训练中讲清道理,导之以行,长此以往,必然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营造氛围,创设环境,让习惯培养润物无声。
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学校教务处制定了《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实施细则和评价办法》, 要求教师做到:教研要研究解决习惯培养问题、备课要备写习惯培养方法、上课要落实习惯培养要求、听评课要验收习惯培养成果。接着,我校通过多种形式的赛课活动,推进细则的实施,树立典型,推广经验,提升认识,明确方向。同时,我们利用主题班会、学生级部会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培养教育,通过树立榜样、奖励先进等措施,激发了全体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提升学习能力的热望。
2、丰富途径,营造氛围。
为使学校的环境会说话,使学校的墙壁有生气,学校教学楼内悬挂了多块关于习惯培养的宣传版,让学生在行走间就可以获得潜移默化的学习影响。如:“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萨克雷。”“我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全看我们重复做什么样的事。——亚里士多德。”“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他可以主宰人生。——培根。”等。其次,我们每层教学楼内还设有一块学科园地展版,分别展出语数英艺各学科的优秀作业、作品,使学生们学有目标,赶有方向。另外,我们还利用班级黑板报、学习园地、办手抄报、校园之声广播等形式进行主题宣传教育,使学习习惯培养观念不断深入人心。
3、家校联手,形成合力。
为调动家长也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活动中来,我校时常以发放《致家长一封信》的形式,向家长印发有关资料,力争使孩子的习惯培养能够在家庭教育中得以巩固和延伸,并请家教好的家长在学期家长会上介绍经验。其次,我们实施了“学习习惯培养家校联系卡”制度,即每周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将孩子一周来在校的表现写在卡上,周末带回家,家长也在卡上反馈孩子双休日在家的表现。另外,我校每月末都举行一个学科的学习成果展示,每次活动,我们都邀请家长参加,以期及时了解学校的教育培养成果。这样,家校相互了解,形成了教育合力。
二、明确要求,强化训练,让习惯培养扎实有效。
1、常规习惯。
要求:课前,学生每人将自己的课桌按地板砖线摆放整齐,将上课所用课本、练习本、文具盒摆放在课桌的左右上角,将书写用的铅笔削好,钢笔水打好,自觉读书或预习新课,预备铃一响就安静下来,端正地坐好等待上课。上课时,眼睛要睁大,凝神,专注,表情要全神贯注,嘴唇微闭,下颌稍抬。坐姿要头正,颈直,身体正直,双手叠放在胸前,平放于桌面,双腿自然弯曲,双脚平放地面并拢或与肩同宽。举右手,与桌面垂直成90度角,五指并拢,向上伸直。站姿要身体笔直,不摇晃,双足并齐,踏地要稳,双手自然下垂或捧书阅读,眼睛目视前方。行走要抬头,挺胸,脚步稳健,不跑,不跳,速度适中,声音轻。
做法:先由学科领导、年级主任、教研组长出示示范课,重点关注学生常规学习习惯的养成情况,使全体教师明确训练标准,再由各任课教师在每节课上督查评价,逐渐养成习惯。
2、自学习惯。
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自学方法,会自主预习。如低年级语文学科学生要学会自已读课文,将课文读通读顺,会圈画生字、词组,会标记自然段。中高年级则要求学生课前能搜集相关的信息资料,会通览教材,圈画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扫清词语理解障碍,并依据课后思考练习题在教材上圈点勾画、批注自已的理解或疑问,真正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和准备。
做法:各任课教师依据自已学科的特点提出明细的预习步骤和规范,在课上坚持不懈地进行强化训练,以逐步养成习惯,并通过学校的赛课活动检验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
3、听讲习惯。
要求:学会用心倾听教师讲课,注意观察演示过程、板书内容、教师动作及表情等。同时,会认真倾听同伴的发言,会分辨正误,并注意积累别人言语中的闪光点。另外,还要边听边思,边听边记,深入理解。
做法:教师有意识地在课堂上培养学生专注听讲的习惯,及时进行当堂评价,并通过随机提问、断句接读、重复答案等形式检测学生的听讲情况。
4、合作习惯。
要求: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积极动脑,认真探究,踊跃发言,学习有效。
做法:首先将学生按能力情况搭配分组,各教师对组长进行专项培养,然后给每生编号。合作学习时,探究内容必须是相对比较繁琐的,或希望得到延伸拓展的学习内容,以此来保证学生合作的必要性,提升合作兴趣。学习中,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到小组内交流,中游学生先发言,再由较差学生发言,最后由组长总结发言,并对组员进行评价。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指导者。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时,要以平等的身份参与进去,对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习策略、人际交往、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指导,并在每节课上评出优胜团队。
5、质疑习惯。
要求:善于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逐步提高质疑质量。
做法: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学生不懂就问的良好习惯,教师要采取尊重、鼓励、诱导、启发等方法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对学有所长的学生,还要鼓励他们提出不同见解。如果学生不会质疑,教师则要设疑。长期训练,学生就会从无疑到有疑,从不会质疑到学会质疑。
6、写字习惯。
要求: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身正、背直、臂张、足稳,眼离书本一尺,胸离书桌一拳,手离笔尖一寸。其次,字迹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整洁、方正、有力,并有一定的速度。
做法:首先,为使教师的板书要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以身示范作用,学校要求每名教师每周写一张田字方格正楷钢笔字,并贴于教师专版展览,每周写八个正楷田字格粉笔字,在教师练字大黑板上进行统一评比。其次,每天下午预备钟前的配乐金笔杆练字时间,各班均由语文教师负责指导学生书写全校统一的长方形顿笔字,语文学科定期组织字帖本展览活动。另外,学校教务处每月进行一次学科作业检查,每次测查试卷均设置书写分,对学生的各科书写质量进行监控。
7、说话习惯。
要求:说话声音清脆响亮,吐字清楚,言语流畅,不重复,不顿卡,尽量用书面语,无语病,能说明白自己的见解,会反驳。读书时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有音调起伏变化,不唱读,不指读,不读破句,会断句,会轻音,会重读。要说完整的话,会争辩。
做法:各学科教师在课内学习中提出明细的课堂常规用语,如“我认为”“我不同意的意见”“老师,我是这样理解的”“我们小组的结论是”“我来评价你的朗读”等等,再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强化运用。同时,各科教师注重培养学生说算理,讲想法,谈辩论,遣词造句等能力,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交际氛围。另外,我校还通过演讲赛、朗诵赛、讲故事比赛、校园广播、学生主持活动等形式,锻炼学生想说、敢说、爱说、会说的能力。
8、阅读习惯。
要求:运用朗读、默读、浏览等方式阅读教材及课外读物,并积累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喜欢读书,广泛阅读。
做法:课内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引导学生三读书:一是循着知识脉络初读,重感知;二是围绕知识重点精读,求理解;三是斟词酌句推敲读,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发现。阅读课上,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读好书,如何进行读书记录。为了课余时间也实践大量阅读,我校为每个班级赠送了几十本图书,建立了班级图书角,供学生们在课间阅读。同时,学校阅览室还为每位学生办理了借阅证,可随时借书阅读。另外,我们还在住宿生的晚活动课上安排了阅读课外书和数学报的四节课,并鼓励学生充分利用早七点起床前和晚八时半入睡前及周三晚洗澡后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同时,语文活动课上,教师组织的阅读交流阵地活动促进了知识的传递,使学生体验到了读书的乐趣。
三、大胆创新,推进评价,让习惯培养丰富多彩。
学校自09年开始,在全校范围内实施《学生团队发展性评价》实验课题的研究,所做的工作有:一是健全组织,包括划分大队、竞选队长、商讨队名、聘任队长、建立园地。二是评价导行,主要包括课堂学习、课间自由活动、大队独立活动、班级集体活动、学生在家表现五方面内容,而且配合有日公布、周小结、月总结,并制作魅力风云榜。三是常聘常新,每月重聘一次大小队长,让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四是实施学生三级谈话制度,即在团队竞争中难免会出现问题学生,解决方案是先由小组长找其谈话,再由小组长和大队长共同与其谈话,最后由班主任与问题学生面对面谈话。五是各班级大小队长还参与到了网络教育短信平台的撰写评语工作当中,除教师每周与家长的沟通之外,学生们还能及时了解到身边的伙伴给予自己的更真实具体的评价
为强化上述评价的及时性、公开性和连续性,同时建立以下三种评价办法:一是日公布。每天上午预备钟后,由各大队长当众公布前一天的课堂评价加分情况及加分的理由(每个同学每次加分最小为1分,最多为5分);二是周小结。每周周末,由各大队长汇总本队本周加分情况,并按本大队队员得分总数的10倍记绩,作为本大队本周评价总分。在此基础上产生本周15名“魅力之星”,其中10名“魅力之星”为累计总分的前10名,其余5名为进步大的学生;三是月总结。将本月各大队每个同学得分累计按累计总分产生15名魅力之星(方法与周小结相同),同时大张旗鼓地召开表彰大会,对优胜大队、优胜小队和魅力之星予以表彰并建立校级“魅力风云榜”
在学校统一要求的基础上,各级部又根据学科特点和年级特点积极推进了学生评价工作的研究,其中一年级级部建立了《我成长我快乐》的评价体系。二年级构建的是《学生评价档案册》,主要针对学生课堂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三、四、五年级构建了相似的“分块评价、小组竞赛”评价体系,将学生习惯培养推向了深入。
如今,不管是语文课堂、数学课堂还是英语课堂,团队评价都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了,而且形式新颖,不拘一格,课堂教学因评价而更加精彩,课堂因精彩而更加充满着人文色彩。如今,当我们走进小学各个班级,教室门上写有“书香阁”、“兰亭轩”、“智慧苑”等名字,这是老师们带领学生们设计的“创意班名”,我们希望通过这项活动促进评价改革更加深入地开展。
著名教育家曼恩说,“习惯仿佛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在习惯培养中,我们持之以恒并严格训练,在训练中讲清道理,导之以行,长此以往,必然会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