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说当下语文教学
【作者】 王 飞
【机构】 贵州省兴义市第八中学附属小学
【摘要】当下语文的教育教学不应该只通过考试看成绩,从成绩中去衡量语文教学质量的好坏,思想教育的升华更是教育的重点。要让学生在繁重的知识中掌握学习的方法,主动地去快乐学习并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做人的道理。学生能力、道德的培养才是关键。家长思想的转变,对教师工作的支持与配合,在教育教学环节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因素。【关键词】能力;责任;思想升华;素质教育
【正文】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课题。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科教学的落实。语文学科,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乃至学生各种素质上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素质教育主张学生自主地、生动活泼地学习语文,它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方法,使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作为一个新时期的年轻教师,在这几年的教育教学中,我始终以素质教育为前提,把素质教育融入于教学中。在实践与失败中去总结;在大胆的尝试中体会教育的成果。但在真正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面对更多是“分数”。
一、成绩不能光看分数,不要为考试而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是基础性的学科,它也是各学科之间的一条纽带。教师一定要走出为考而教学的误区,教学死板、生硬。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所谓的标准答案。上星期我刚在一次单元测试中发现,学生在完成阅读短文中的最后一个题——读完短文后你最喜欢谁?为什么?短文的大概意思讲小熊、小兔、小鹿、小猫在面对共同的劳动成果——大苹果。小猫、小兔、小鹿在相互说出自己的付出,想独自获得大苹果,小熊却把大苹果分成了六分,两块大的给了爸爸妈妈。大部分的小朋友都写了喜欢小熊,说明他们赞同小熊的做法。但在答为什么时?答案就各不相同了。真正能够答出“尊敬长辈、学会分享”等等的学生太少。那我能不给满分吗?不,我给满分了,因为我觉得他们是读懂短文了的,但是在考试的答案上却得不了满分,答案不全面。有某些教师就会只看答案,有的甚至把此类题归纳统一答案。让学生下去死记硬背,为了应付考试。语文教学不能以分数来评价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学习语文成绩的好坏。不应为考而教,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掌握方法积极地学习。试卷上的内容也不能全部考验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因为语文教学并只局限于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包括思想教育的升华、生活实践的教育。而我们在一线工作的教师,不得不面对家长在看到分数时的疑问,不得不承认家长对分数的重视给我们的压力。所以,如何让家长明白自己的孩子是否有进步,分数的高低并不能代表进步与否。是我们在观念上对学生家长的一种传递。从而得到他们的支持与配合。学生的学习应该是多方面的成长与发展,而不是对分数的渴望。但我想这是一项并不容易的事。
二、思想教育,责任更大。
应试教育的影子似乎还在牵引不少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不少“恨铁不成钢”的教师和“望子成龙”的父母心目中“好学生”、“好孩子”的衡量标准只有学习成绩。但我却认为成绩的表现是阶段性、短暂性的。学生的成长要面临考试不是一次、两次,太多的考验在他们面前。学习的目的最终是要走出学校,走入社会,学以致用。而大多数家长的关注的重点仍然是分数。然而,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意志、行为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内心世界的塑造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能力的培养。再加上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对学生的影响,让他们只想到自己,很少考虑到他人和集体,对父母长辈没有礼貌、对同学没有热情、对班组集体漠不关心。勤劳节俭表现差,穿的用的要求是名牌、新潮、互相攀比,全然不顾家中的经济状况;值日和大扫除变成了一件苦差,能逃则逃,能混则混,课堂、书包乱得一团糟。责任感差,事不关已,高高挂起,……这种种状况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这样的素质,这样的结果,真的是教育所要的吗?我们教师工作还有意义吗??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要摆脱应试教育的牵引,在思想教育中始终贯穿“学会做人”。我们不求学生都能成才,但求他们成仁。
三、从多方面教育学生,培养能力。
1、挫折教育。在语文实践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面对挫折,正视失败。正视错误。现在的学生,对自己的过错有太多的理由与说法。如果教师没有足够理由说服他们时,他们会变得得意起来,当你指出他们的错误时,他们又显得太懦弱,甚至不想、不敢承认。所以,必须引导学生从正确的方向去面对并解决。
2、责任教育。在集体、小组中体现个人的重要性,及其个人在集体、小组当中必要性,从上课教学到班级的琐事等,让他们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承担责任,学会控制自己的性情,并给予表扬及批评。点点滴滴积累、丁丁点点渗透。
3、爱的教育。让学生学会自制与互助,这些方面不但要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的教育,还应在生活实践中让学生在和老师、同学等相处时学习如何作到最好,比如:课堂上的相互讨论;节日里的相互问候;教学活动中的合作等等。让他们能感受到老师、家长的关爱;同学的友谊。再把这份爱传递到学习、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当中,从而让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
4、拓展思维,创新教育。在教育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积极思维,敢想、敢问,勇于寻求真理。对学生某些“异想天开”的想法要先予以肯定和鼓励,后共同探讨。不要怕学生提出你认为莫名其妙的问题,其实那是他们思考后的结果。有想法、敢想会使教学变得有趣,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教学才会有意义。教师的语言、行为也要跟上时代的脚步,要融入到学生中去教育,去引导学生,切记站在个人的角度去指挥学生。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发挥。
当下的语文教学,需要创新、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与配合。更是一项探究不完的工作,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课题。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科教学的落实。语文学科,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乃至学生各种素质上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素质教育主张学生自主地、生动活泼地学习语文,它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方法,使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作为一个新时期的年轻教师,在这几年的教育教学中,我始终以素质教育为前提,把素质教育融入于教学中。在实践与失败中去总结;在大胆的尝试中体会教育的成果。但在真正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面对更多是“分数”。
一、成绩不能光看分数,不要为考试而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是基础性的学科,它也是各学科之间的一条纽带。教师一定要走出为考而教学的误区,教学死板、生硬。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所谓的标准答案。上星期我刚在一次单元测试中发现,学生在完成阅读短文中的最后一个题——读完短文后你最喜欢谁?为什么?短文的大概意思讲小熊、小兔、小鹿、小猫在面对共同的劳动成果——大苹果。小猫、小兔、小鹿在相互说出自己的付出,想独自获得大苹果,小熊却把大苹果分成了六分,两块大的给了爸爸妈妈。大部分的小朋友都写了喜欢小熊,说明他们赞同小熊的做法。但在答为什么时?答案就各不相同了。真正能够答出“尊敬长辈、学会分享”等等的学生太少。那我能不给满分吗?不,我给满分了,因为我觉得他们是读懂短文了的,但是在考试的答案上却得不了满分,答案不全面。有某些教师就会只看答案,有的甚至把此类题归纳统一答案。让学生下去死记硬背,为了应付考试。语文教学不能以分数来评价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学习语文成绩的好坏。不应为考而教,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掌握方法积极地学习。试卷上的内容也不能全部考验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因为语文教学并只局限于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包括思想教育的升华、生活实践的教育。而我们在一线工作的教师,不得不面对家长在看到分数时的疑问,不得不承认家长对分数的重视给我们的压力。所以,如何让家长明白自己的孩子是否有进步,分数的高低并不能代表进步与否。是我们在观念上对学生家长的一种传递。从而得到他们的支持与配合。学生的学习应该是多方面的成长与发展,而不是对分数的渴望。但我想这是一项并不容易的事。
二、思想教育,责任更大。
应试教育的影子似乎还在牵引不少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不少“恨铁不成钢”的教师和“望子成龙”的父母心目中“好学生”、“好孩子”的衡量标准只有学习成绩。但我却认为成绩的表现是阶段性、短暂性的。学生的成长要面临考试不是一次、两次,太多的考验在他们面前。学习的目的最终是要走出学校,走入社会,学以致用。而大多数家长的关注的重点仍然是分数。然而,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意志、行为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内心世界的塑造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能力的培养。再加上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对学生的影响,让他们只想到自己,很少考虑到他人和集体,对父母长辈没有礼貌、对同学没有热情、对班组集体漠不关心。勤劳节俭表现差,穿的用的要求是名牌、新潮、互相攀比,全然不顾家中的经济状况;值日和大扫除变成了一件苦差,能逃则逃,能混则混,课堂、书包乱得一团糟。责任感差,事不关已,高高挂起,……这种种状况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这样的素质,这样的结果,真的是教育所要的吗?我们教师工作还有意义吗??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要摆脱应试教育的牵引,在思想教育中始终贯穿“学会做人”。我们不求学生都能成才,但求他们成仁。
三、从多方面教育学生,培养能力。
1、挫折教育。在语文实践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面对挫折,正视失败。正视错误。现在的学生,对自己的过错有太多的理由与说法。如果教师没有足够理由说服他们时,他们会变得得意起来,当你指出他们的错误时,他们又显得太懦弱,甚至不想、不敢承认。所以,必须引导学生从正确的方向去面对并解决。
2、责任教育。在集体、小组中体现个人的重要性,及其个人在集体、小组当中必要性,从上课教学到班级的琐事等,让他们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承担责任,学会控制自己的性情,并给予表扬及批评。点点滴滴积累、丁丁点点渗透。
3、爱的教育。让学生学会自制与互助,这些方面不但要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的教育,还应在生活实践中让学生在和老师、同学等相处时学习如何作到最好,比如:课堂上的相互讨论;节日里的相互问候;教学活动中的合作等等。让他们能感受到老师、家长的关爱;同学的友谊。再把这份爱传递到学习、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当中,从而让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
4、拓展思维,创新教育。在教育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积极思维,敢想、敢问,勇于寻求真理。对学生某些“异想天开”的想法要先予以肯定和鼓励,后共同探讨。不要怕学生提出你认为莫名其妙的问题,其实那是他们思考后的结果。有想法、敢想会使教学变得有趣,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教学才会有意义。教师的语言、行为也要跟上时代的脚步,要融入到学生中去教育,去引导学生,切记站在个人的角度去指挥学生。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发挥。
当下的语文教学,需要创新、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与配合。更是一项探究不完的工作,长期而艰巨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