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从班级管理角度谈谈学困生转化问题
【作者】 张前龙
【机构】 安徽省六安市新安中学
【摘要】学困生转化具有重要的实现意义,但部分班主任在学困生转化问题上片面强调学习,试图在短期内提高他们的成绩,有些班主任却无视学困生的存在,采取高压政策,以免影响其他学生学习。这两种做法最终都影响到学困生的健康成长。【关键词】班级管理;学困生;转化
【正文】
学困生转化事关他们的进步与发展,事关教学秩序的维护和班级的稳定,事关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受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有些班主任从功利角度出发不断地给学困生施压,试图在短期内提高学习成绩,还有些班主任从维稳角度出发对学困生采取高压政策,以不影响其他学生学习。这两种做法最终都影响到学困生成长、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班主任应遵循学困生成长的特殊规律,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稳妥地促成学困生转化。
一、充分认识学困生转化的实现性
尽管学困生在学习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到班级整体成绩的提高,但他们仍然是班级成员,同样是为了获取知识和接受教育,因此班主任应充分认识学困生转化的实现性。
有利于学困生的健康成长。学生健康成长离不开班主任的倾心教育和精心培育,学困生更是如此。如果班主任忽视和冷落了学困生,那么他们很可能会演变为问题学生。如果问题学生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转化,那么他们今后很可能会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相反,如果班主任能够关爱学困生,给他们的学习和成长以切实的指导和帮助,那么班主任的倾心付出就能够为他们实现自我转化增添决心和勇气。若如此,即使学困生成绩得不到较大幅度提高,但他们也能如其他学生一样健康成长。
有利于班主任实现教育理想。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班主任要充分实现教育理想和教育追求,就必须在学生中树立较高的威信。为此班主任应抛弃世俗的偏见,加强师德修养,提高人文素养,爱岗敬业,全身心地投入到班级管理之中,爱生如子,平等地善待学生,给学困生以特别的关爱和呵护。这样做不仅能够充分体现出班主任爱岗敬业精神和崇高的道德境界,而且能够赢得学困生及其家长的信赖以及班级学生的信任和敬佩。这样班主任在学生中就能够树立起较高的威信,拥有较大的教育影响力,从而为充分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和教育追求创造条件,铺平道路。
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班级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取决于全体学生素质和成绩的整体提高。学困生虽然在素质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欠缺,在学习成绩方面存在差距,但并不意味着他们是多余的不可雕的朽木。如果班主任能够耐心教育和切实指导学困生,那么假以时日学困生进取意识一旦觉醒,就能够克服困难,顽强拼搏,其素质和成绩就能够不同程度地得到提高。因此班主任应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满腔热情地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以促进班级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二、弄清楚每个学困生的具体成因
任何结果都是由一定原因造成的,不存在无因之果。学困生形成往往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且不同学困生的成因又各有千秋,加剧了班主任查明学困生成因的艰巨性。正因如此,很多班主任不愿意做深入细致的调研工作,从而影响到学困生的成功转化。
为弄清学困生的成因,教育理论家们进行了深入研究。日本教育学者北尾伦彦的研究表明,造成学业不良的因素可分为三个层级:一次性因素是直接相关因素,二次性和三次性因素是间接因素。一次性因素分为教师方面的因素和学生方面的因素,它们是相互关联的。二次因素包括智力、性格、兴趣、动机等心理因素。三次因素是环境方面的条件,包括学校、班级和家庭等诸多因素。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对学业不良的原因进行了大规模调查研究,指出造成学业不良的主要原因:基本学习技能掌握差,认知过程发展中的缺陷,家庭的不良影响,身体方面的因素,不良的学习态度,大纲所规定的知识上的缺陷,意志、修养水平低,缺乏纪律性等。理论家们揭示了学困生的共性成因和形成的一般规律,为班主任进一步查明学困生具体成因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方法指导。
查明具体成因是班主任有效转化学困生的先决条件。为此班主任应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全面了解学困生境况。学困生在师生心目中被视为最卑微的弱势群体,学校领导不重视他们,教师看不起他们,学生轻视他们。学困生深知自己的尴尬处境和生存环境,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很少主动与他人交往,在学习和活动过程中总是竭力避免与班主任正面接触,很少主动地敞开心扉与班主任推心置腹地交流谈心。因此班主任要了解和掌握学困生情况就得运用迂回的策略,采用隐蔽的方式,多渠道全方位地深入了解他们的境况。如走访学困生初中班主任和授课教师,与学困生初中同学交流,从班级学生那里了解情况,阅读学生日记和学生所写的班级同学传记以及阶段性总结材料,暗中观察学困生的行为表现,或者与学困生家长私下面谈等。二是弄清学困生的具体成因。班主任在全面了解学困生境况的基础上,本着对学困生高度负责的精神,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在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已拥有的纷繁复杂的感性材料进行梳理整合,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揭示现象背后的本质,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从而查明学困生的具体成因。
班主任只有做好深入细致的调研工作,才能准确把握学困生成因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才能在充分认识和深刻理解学困生的基础上找到转化的有效办法,从而破解学困生转化的难题。
三、运用多种方法促成学困生转化
班主任既要充分认识到学困生转化的实现意义,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又要认识到学困生成因的复杂性,做好打持久战和攻坚战的思想准备,更要灵活运用多种策略与方法,创造性地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
寻求教师和家长的支持。从心理需求角度上讲,学困生更希望自己能够得到授课教师的关爱,对此他们有着强烈的期盼,但出于尊严上的考虑,只能消极地等待着奇迹的发生,希望授课教师的关爱能够早日降临。为此班主任应主动出击,向授课教师介绍学困生的具体成因及其表现情况,以及自己在转化学困生方面的构想和努力,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以争取授课教师的积极支持和主动配合。从家庭角度上讲,学困生的形成往往与家庭状况有着密切关系。有些家长忙于生计而无暇教育子女,有些家长对子女学习持无所谓态度,还有些家长对子女学习提出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致使他们无力实现目标而放弃学习等。对此,班主任应针对性地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寻求他们的配合和支持。
动员学生参与学困生转化。学生参与是促成学困生转化的有效途径。为此班主任在动员学生时应做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私下动员。班主任在私下动员班级学生时要全面分析学困生转化的实现意义和社会价值,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改变他们对学困生的立场和态度,尊重和善待学困生。二是交往指导。为转变学困生,班主任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更为具体的交往指导,让他们掌握与学困生打交道的策略、方法和技巧,以便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有意识地接近学困生,主动与他们接触。三是提供帮助。学困生在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遇到的困难会更多。为此,班主任应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困生切实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样做能够使学困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同学的情谊,从而激发学困生自我转化的热情。
运用多种方法转化学困生。班主任在查明学困生成因,做好授课教师、学困生家长和班级学生工作的同时,还应采取更为具体的措施,运用多种方法,以促成学困生转化。为此班主任应做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分类转化。学困生成因虽然各有千秋,但有其共性的一面,因此班主任应按照共性的成因将学困生分为若干个类型,区别对待,分类转化。二是个别帮助。班主任在分类转化基础上对于因特殊原因形成的学困生应采用个性化的教育和转化方法,对症下药,帮助他们逐步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三是学习指导。班主任在逐步解决学困生存在的制约成绩提高的诸多问题过程中应依据“门槛效应”,适当降低学困生的学习要求,指导和督促他们在强基固本上下功夫,狠抓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础性题目的训练,同时给学困生学习以策略和方法上的指导,让他们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提高学困生学习能力。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本着对学困生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好深入细致的调研工作,查明学困生的具体成因。在此基础上,班主任应依据学困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策略与方法,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合力,促成学困生自我转化。
学困生转化事关他们的进步与发展,事关教学秩序的维护和班级的稳定,事关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受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有些班主任从功利角度出发不断地给学困生施压,试图在短期内提高学习成绩,还有些班主任从维稳角度出发对学困生采取高压政策,以不影响其他学生学习。这两种做法最终都影响到学困生成长、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班主任应遵循学困生成长的特殊规律,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稳妥地促成学困生转化。
一、充分认识学困生转化的实现性
尽管学困生在学习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到班级整体成绩的提高,但他们仍然是班级成员,同样是为了获取知识和接受教育,因此班主任应充分认识学困生转化的实现性。
有利于学困生的健康成长。学生健康成长离不开班主任的倾心教育和精心培育,学困生更是如此。如果班主任忽视和冷落了学困生,那么他们很可能会演变为问题学生。如果问题学生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转化,那么他们今后很可能会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相反,如果班主任能够关爱学困生,给他们的学习和成长以切实的指导和帮助,那么班主任的倾心付出就能够为他们实现自我转化增添决心和勇气。若如此,即使学困生成绩得不到较大幅度提高,但他们也能如其他学生一样健康成长。
有利于班主任实现教育理想。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班主任要充分实现教育理想和教育追求,就必须在学生中树立较高的威信。为此班主任应抛弃世俗的偏见,加强师德修养,提高人文素养,爱岗敬业,全身心地投入到班级管理之中,爱生如子,平等地善待学生,给学困生以特别的关爱和呵护。这样做不仅能够充分体现出班主任爱岗敬业精神和崇高的道德境界,而且能够赢得学困生及其家长的信赖以及班级学生的信任和敬佩。这样班主任在学生中就能够树立起较高的威信,拥有较大的教育影响力,从而为充分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和教育追求创造条件,铺平道路。
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班级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取决于全体学生素质和成绩的整体提高。学困生虽然在素质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欠缺,在学习成绩方面存在差距,但并不意味着他们是多余的不可雕的朽木。如果班主任能够耐心教育和切实指导学困生,那么假以时日学困生进取意识一旦觉醒,就能够克服困难,顽强拼搏,其素质和成绩就能够不同程度地得到提高。因此班主任应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满腔热情地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以促进班级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二、弄清楚每个学困生的具体成因
任何结果都是由一定原因造成的,不存在无因之果。学困生形成往往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且不同学困生的成因又各有千秋,加剧了班主任查明学困生成因的艰巨性。正因如此,很多班主任不愿意做深入细致的调研工作,从而影响到学困生的成功转化。
为弄清学困生的成因,教育理论家们进行了深入研究。日本教育学者北尾伦彦的研究表明,造成学业不良的因素可分为三个层级:一次性因素是直接相关因素,二次性和三次性因素是间接因素。一次性因素分为教师方面的因素和学生方面的因素,它们是相互关联的。二次因素包括智力、性格、兴趣、动机等心理因素。三次因素是环境方面的条件,包括学校、班级和家庭等诸多因素。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对学业不良的原因进行了大规模调查研究,指出造成学业不良的主要原因:基本学习技能掌握差,认知过程发展中的缺陷,家庭的不良影响,身体方面的因素,不良的学习态度,大纲所规定的知识上的缺陷,意志、修养水平低,缺乏纪律性等。理论家们揭示了学困生的共性成因和形成的一般规律,为班主任进一步查明学困生具体成因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方法指导。
查明具体成因是班主任有效转化学困生的先决条件。为此班主任应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全面了解学困生境况。学困生在师生心目中被视为最卑微的弱势群体,学校领导不重视他们,教师看不起他们,学生轻视他们。学困生深知自己的尴尬处境和生存环境,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很少主动与他人交往,在学习和活动过程中总是竭力避免与班主任正面接触,很少主动地敞开心扉与班主任推心置腹地交流谈心。因此班主任要了解和掌握学困生情况就得运用迂回的策略,采用隐蔽的方式,多渠道全方位地深入了解他们的境况。如走访学困生初中班主任和授课教师,与学困生初中同学交流,从班级学生那里了解情况,阅读学生日记和学生所写的班级同学传记以及阶段性总结材料,暗中观察学困生的行为表现,或者与学困生家长私下面谈等。二是弄清学困生的具体成因。班主任在全面了解学困生境况的基础上,本着对学困生高度负责的精神,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在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已拥有的纷繁复杂的感性材料进行梳理整合,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揭示现象背后的本质,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从而查明学困生的具体成因。
班主任只有做好深入细致的调研工作,才能准确把握学困生成因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才能在充分认识和深刻理解学困生的基础上找到转化的有效办法,从而破解学困生转化的难题。
三、运用多种方法促成学困生转化
班主任既要充分认识到学困生转化的实现意义,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又要认识到学困生成因的复杂性,做好打持久战和攻坚战的思想准备,更要灵活运用多种策略与方法,创造性地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
寻求教师和家长的支持。从心理需求角度上讲,学困生更希望自己能够得到授课教师的关爱,对此他们有着强烈的期盼,但出于尊严上的考虑,只能消极地等待着奇迹的发生,希望授课教师的关爱能够早日降临。为此班主任应主动出击,向授课教师介绍学困生的具体成因及其表现情况,以及自己在转化学困生方面的构想和努力,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以争取授课教师的积极支持和主动配合。从家庭角度上讲,学困生的形成往往与家庭状况有着密切关系。有些家长忙于生计而无暇教育子女,有些家长对子女学习持无所谓态度,还有些家长对子女学习提出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致使他们无力实现目标而放弃学习等。对此,班主任应针对性地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寻求他们的配合和支持。
动员学生参与学困生转化。学生参与是促成学困生转化的有效途径。为此班主任在动员学生时应做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私下动员。班主任在私下动员班级学生时要全面分析学困生转化的实现意义和社会价值,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改变他们对学困生的立场和态度,尊重和善待学困生。二是交往指导。为转变学困生,班主任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更为具体的交往指导,让他们掌握与学困生打交道的策略、方法和技巧,以便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有意识地接近学困生,主动与他们接触。三是提供帮助。学困生在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遇到的困难会更多。为此,班主任应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困生切实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样做能够使学困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同学的情谊,从而激发学困生自我转化的热情。
运用多种方法转化学困生。班主任在查明学困生成因,做好授课教师、学困生家长和班级学生工作的同时,还应采取更为具体的措施,运用多种方法,以促成学困生转化。为此班主任应做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分类转化。学困生成因虽然各有千秋,但有其共性的一面,因此班主任应按照共性的成因将学困生分为若干个类型,区别对待,分类转化。二是个别帮助。班主任在分类转化基础上对于因特殊原因形成的学困生应采用个性化的教育和转化方法,对症下药,帮助他们逐步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三是学习指导。班主任在逐步解决学困生存在的制约成绩提高的诸多问题过程中应依据“门槛效应”,适当降低学困生的学习要求,指导和督促他们在强基固本上下功夫,狠抓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础性题目的训练,同时给学困生学习以策略和方法上的指导,让他们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提高学困生学习能力。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本着对学困生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好深入细致的调研工作,查明学困生的具体成因。在此基础上,班主任应依据学困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策略与方法,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合力,促成学困生自我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