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分析问题学生的不良表现及探究其转化策略

【作者】 禄 娇

【机构】 贵州省威宁县第九中学

【摘要】 “问题学生”的教育和转化工作,是一项耐心细致而又持久的工作,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素质教育过程中面临的课题。如何对这些“问题学生”进行教育转化,成了一道摆在学校和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
【关键词】问题学生;不良表现;转化策略
【正文】 

  关于“问题学生”的转化,我相信,我们只要思想上不歧视,感情上不厌恶,态度上不粗暴,方法上不随意,把一颗真诚的心扎根于“问题学生”的心灵深处,全心投入,全力奉献,就一定能把“问题学生”身上的“问题”处理好。下面笔者将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及平时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的经验谈谈对此问题的看法。
  一、我校问题学生的现状:
  我校是一所新办才三年的城镇寄宿制高中学校。生源结构比较复杂,我校一半以上的学生家长都是外出打工的,家庭教育缺失情况严重。由于父母长年累月不在家,没有对孩子进行及时教育,就由成绩差变为品行也差的状况。有的家庭冲突不断,甚至妻离子散,孩子没有一个安全稳定的家。有的家长家庭经营得“很好”,有权有钱,多了金钱少了时间,多了财富少了亲情,多了物质少了精神,在众多问题学生中,条件较好家庭中产生问题学生的比例不在少数。也由于教育和其它因素的影响,导致一部分学生成为了问题生。有的学生成绩分化也很大,在英语、数学学科上表现尤为突出,若得不到及时帮助引导,这些学生会因学习成绩越来越差而导致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急剧下降,甚至产生厌学情绪成为问题生。又因大多数教师都是把精力放在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上,对“问题学生”缺乏信心,甚至采取放弃的态度,缺少对“问题学生”教育问题的思考和相应的对策研究。
  总之,问题学生的存在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并且长期以来困扰着广大教育工作者,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问题学生的表现:
  1、学习表现。学习差是问题学生的突出表现。素质教育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但在实际教学中,单一的教学评价体系,不仅限制了教师,更使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在无人关爱的氛围中逐渐失去对学校学习生活的乐趣。学习差是问题学生的突出表现。逃课、旷课是问题学生逃避学校学习生活的一种方式,学习差的学生是“问题学生”的高危人群。?
  2、品德表现。高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如果在生活中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加上缺乏正确的道德认识,这些学生很容易产生品德问题。问题学生在行动中自我调控能力差,随意性比较大,容易受主观意识支配,缺乏理性,甚至经常故意违反正常的学校、班级规章制度,而且屡教不改。具体表现在上网成瘾、厌学、早恋、打架、离家出走、心理异常、性格抑郁、自闭、暴力倾向、叛逆、经常惹事等现象的学生。
  3、交往表现。问题学生常常表现为感情淡漠、孤僻、自暴自弃、逃避集体活动,他们通常不能很好处理人际关系,表现出较多的人际交往障碍。一些学生遇到挫折时,会因不满而产生愤怒情绪,并进行攻击以发泄怨气,有时将攻击的矛头指向认为造成挫折的人和物。有些学生遇到挫折后,不能正视而采取心理防卫,寻找各种理由为自己辩解,自我安慰,甚至产生反常心态。有些不服从老师教诲,与老师顶撞,在同学中造成了极不好的影响,并且屡教不改,成为老师的难题。
  三、问题学生的改进策略: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做好问题学生的教育行为矫正工作,必须对症下药,摒弃对问题学生的偏见。
  1、和“问题学生”交朋友。不抛弃、不放弃,以心换心。这是最感人至深的一种精神。“问题学生”因为常常位于后进,一般来说,他们得不到关爱,任课老师不愿理,成绩好的学生厌恶,家长动不动就会斥责,所以他们容易走上厌学、孤僻、叛逆与反抗的道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认为首先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给予他们全心的呵护、理解、信任和关爱,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及他们的过去,主动和他们交朋友,多与他们谈话,帮他们剖析自暴自弃的原因和后果,用爱心去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掌握问题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气质类型,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扬长避短,不歧视、不抛弃、不放弃他们,用爱心感化他们,使之主动接受教育。
  2、挖掘“问题学生”的积极因素。“问题学生”虽然是后进生,但他们身上也有长处和积极因素。有些“问题学生”放任自己的行为,满不在乎的欺侮弱小者,一味胡来,不讲道理。但是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他们具有一种优秀的能力。他们勇敢、有决断力,并拥有统帅部下的领导能力。运动能力也很优秀,还富有冒险精神,老师们往往忽视了这些优点,而只注意到其表面上的问题行为。要想解决问题,就一定要找出这些优点来,使之得到很好的发展。
  3、给予“问题学生”表扬和肯定。“亲其师,信其道”,老师对问题学生的指导,应是从抚慰学生的心灵、了解并理解其不满和要求开始的。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由衷的赞语,一下轻柔的抚摸,关爱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教师体谅学生,理解他们的苦衷,把严声厉色的批评换成和风细雨的说教,把当众的指责,换成事后的促膝谈心,肯定中蕴涵着批语和引导,鼓励中充溢着期待和希望。在教育学生时,一定要多用正面激励,少批评,要特别注意学生的感受。善于发掘和放大问题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增强其信心,鼓励他们自强、自尊,努力帮助他们走向成功。
  4、消除问题学生的逆反心理。在某一方面表现出叛逆的学生,必然是在某一方面受到过严厉的指责与嘲笑,因而“心虚”、“敏感”、“有戒心”、“有敌意”。久而久之,便认为老师轻视自己,厌弃自己,使自己在同学面前总是很没有面子。只有真正了解叛逆学生形成的原因,才能寻找到解决的方法,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引导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稳步前进。
  5、与学生家长建立联系。学生不光在学校中受教育,在学校外,在家庭里,在社会上,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受教育。问题学生问题的形成,与家庭教育、社会环境息息相关。“问题学生”的问题成因有许多与家庭情况有关。因此,对于“问题学生”,要善于把握学生家庭情况,与家庭保持沟通,共同帮助“问题学生”排除心理障碍,有针对性地对“问题学生”对症下药,扭转“问题学生”的被动局面。学校要通过家长会、电话等形式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式,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与学生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目标和方法上协调统一。
  6、引导问题学生做好自评积极转化自己。让问题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己找出自己的优点和问题。给那些冒冒失失的、对自己缺乏控制力及感情、欲望过于冲动的问题学生以适当的机会,让他们能够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的行为。比如,让他们自己给自己写信,就是一种教育效果很好的方法。因为让学生自己注意、发现自己的问题,要比老师从正面要求学生做出检查,作用更大、更深。也可以让他们的好朋友对他进行评价,让他了解自己的好朋友是怎么看自己的。但是教师必须做好指导,首先要创造出一种坦率、诚实、认真地直抒自己看法的气氛,这样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才是有意义的。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问题学生的教育任重道远、贵在坚持,不管问题学生有怎样的问题,我们都要理性地分析其中的原因,并采取切实有效地方法,用我们的爱心、智慧、责任善待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有潜力的,也许有些学生是暂时的问题生,需要我们用心把自己变成“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锁,以心换心,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希望,使每一个问题学生健康成长。爱是教育的灵魂,让我们用爱和赏识真诚地对待每一个“问题学生”,对他们多一分理解、多一分爱心、多一分宽容、多一分信赖、多一分鼓励,多一分等待,相信奇迹一定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