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指导小学生自主修改作文之我见
【作者】 吴幸杰
【机构】 广西隆林民族实验小学
【摘要】一直以来,小学生的作文都是教师批改,学生只是写完作文就完事大吉。老师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去精心修改了,学生有时也不去看看也不明白老师的用意,即使学生能看懂教师的批改说明,未必就能转化为学生作文的能力,这次作文出现的毛病,下次作文又重犯了,教师还得这样改。所以我认为,要提高学生作文能力,还得发动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必须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会修改作文,只有学会自己动脑思考,动手修改,才能切实提升文章的质量,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关键词】小学生、作文、自主修改、教师指导
【正文】
在小学语文课的教学中,习作学生学习中是一个比较头疼的课题,要上好课并且让学生写好作文,还得让学生学会自己修改才行,作文批改同样是一个很头痛的问题,它总困扰着我们语文教。那我们应该怎样去解决这个难题呢。在多年的中我也在不断的探索,目前我处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 首先得让小学生认识到修改自己修改作文的必要性
⒈ 让学生知道必须通过精心的修改才能得出好的文章
简单的说,我们住的房屋不通过装修就不成啥样子,要是通过精心的设计 并认真进行装修以后,就会给人带来的视觉美感,人住在里面就会感觉到告别的舒服。写文章同样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劳动,自然更不例外。“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在作文课上,多为学生讲一些著名作家不断修改自己文章的故事,用名人修改文章的实例教育学生。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里的“绿”字,贾岛 “推敲”的由来……都是我国关于文章修改的典型事例。还有外国的许多作家也是通过无数次的修改最后才得出一些精美的作品给世人阅读。把这些故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明白: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认识修改作文的必要性。
2.让学生认识到修改文章是自己的事,是提高自己语文能力必须要做的
语文新课标中要求:三四年级的学生,要“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五六年级的学生,要“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在四年级下册的作文要求里,就有5次让学生“写完后互相改一改”、“认真改一改”的字样,由此可以看出,修改作文,不仅是老师的事,更是学生自己的事,学生只有学会自己修改作文,提高修改作文能力,养成自觉修改的习惯,才能写好作文,提高语文能力。
二、 引导学学会自主修改作文的方法
所有的人包括学生都不是天生就会修改的,因此要求我们老师首先得教给学生修改的步骤和方法。要引导学生修改作文,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使学生在修改作文的训练过程中,逐步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形成能力,提高作文素质。
1. 首先让学生明白修改的基本任务
(1)适合题意
作文的初稿完成后,首先应检查作文的内容是否完全符合题目规定的要求。如果写《我的老师》,就不能写成自己和同学间发生的事,而应写这个老师的特点,所写事例也须是反映这个老师的特征或品质,还可用我和老师之间的事来说明这个老师的好。
(2)明确这章的中心思想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老师都会这样要求的:“作文都要能具体明确、利用文字顺利地表述自己的意思。”也就是说写出的文章必须要有明确的思想和自己的主见。所以写一篇文章,都得让人明白自己想说的意思,要说的是高兴的事还是伤心的事,是郁闷的事还是愤怒的事?因此,修改时就要检查:所选内容是不是自己想表达的意思,自己想表达的意思是否说清楚了。
(3)修改文章的程次让文章条理清楚
推敲文章的结构安排,是作文修改的重点,也是难点。对这方面的修改,首先求“通”,再求“巧”。求通即作文时要求做到思路通畅、条理清楚、重点突出。修改时检查:整篇作文有没有一定条理,有没有颠三倒四的地方,有没有前言不搭后语、不连贯的地方。在“通”的基础上,还可“求巧”,即要求结构巧妙,行文讲究一定技巧。在小学阶段常用的写作技巧有:前后照应、开篇点题、结尾点明中心、倒叙法、对比法等。修改作文时可让学生试着运用这些写作方法,使文章更活泼生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4)检查文章的文理通顺,正确使用标点,格式正确
写文章主要就是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的。中国的汉字,数目多,笔画多,难认难写。在写文章时,学生的注意力大部分集中在思考内容上,加上小学 生所积累的词语词汇还不多。因此,对文字、语句、标点和格式难免有疏忽,留下或大或小的错误。特别是小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还不强,这些方面出现毛病的可能性就更大。所以,小学生作文的自我修改,就更应重视这方面的问题。
2.让学和学会修改的基本方法
(1)检查格式是否正确。内容写得不具体的要增加,写到具体;
(2)找出错别字。将错字在原文处打下标记,在后面写上正确的字。
(3)找出病句。挑出病句划上横线,修改正确。
(4)标点符号。强调句号、引号、叹号、问号的使用。
(5)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集中。
(6)学会使用修改符号来标记修改作文。
3.教给学生修改的方式与步骤
一般地说,作文的修改是先从大的方面着手,然后再看字词句。如果从字词句入手,改后才发现在选材、结构方面有大问题,那么前面的修改就白做了。也就是说:必须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进行。
(1)考查、深化立意。因此修改文章,首先应抓住这个“意”字。指导学生修改作文首先要考查、评改立意,看“意”是否立得对,立得明。
(2)审核、取舍材料。小学生由于阅历肤浅,观察不仔细,头脑中储藏的材料贫乏,作文常常是套话连篇,假话吓人。写好事,只局限在“让座”“拾金不昧”的虚构中;写人物面貌,千人一面;写人物语言、万人一腔。这是极不可取的,对材料的审核,一是求“实”,二是求“新”。材料必须真实,否则,更谈不上新颖。
(3)审查、调整结构。小学生由于构思技巧不成熟,写作时常常想到什么写什么,即使列了提纲,也常常不顺着既定的思路去写。因此他们的作文初稿往往条理紊乱,详略不分,街接不紧,结构松散。所以,推敲文章的结构安排,是作文修改的重点,也是难点。对这方面的修改,首先求“通”,再求“巧”。
(4)推敲、润色语言。写作是一种特殊的、高度紧张的精神劳动。为了保持思路的畅通,行文往往讲究快,意随笔转,一气呵成。因而语言文字的加工润色较多地要由修改阶段完成。就小学生的作文来说,语言的修改先得求“顺”,然后再求“美”。
三、 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训练步骤
(1)检查格式是否正确。打开作文一看正确,拿出红笔,写上批语,格式正确;不正确的要批语指出,并修改出正确格式。比如:书信、建议书等等格式。格式不正确扣2分。
(2)页面是否整洁。希望学生批改别人作文指出书面不整洁或书写不工整时,下次自己写作文也要注意,达到自己教育自己的目的。酌情扣2—3分。
(3)修改错别字。将错字在原文处打下标记,写上正确的字。这样使粗心的同学也认真起来,批改的时候,手里抱着大字典,唯恐漏掉了错别字。发现错别字,每两个扣1分,最多扣5分。10个以上也不再多扣。
(4)修改病句或语句不通。挑出病句划上横线,写出病因在何处,再在文中进行修改,每处病句减1分,减至5分,不再多减。
(5)标点符号有明显错误。强调句号、引号、叹号、问号的使用。明显错误的地方,有一处扣1分,超过5分不再多扣。
以上五条在组内时基本就解决完成,小组互换后只是再次检查并作扣分处理,一般经过第一次组内处理都比较好。熟练掌握之后,再过渡到后五条要求:
(6)结合本次作文的要求,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集中。
(7)看文章的选材。包括三点:是否围绕中心,是否符合生活实际,是否具有典型性。
(8)看文章结构。包括三点:层次段落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
(9)看表达方式。主要是看其是否符合作文指导时提的要求。
(10)看语言是否简炼、流畅、深刻。语言简练就是不重复、罗嗦、简要、精炼。流畅是指文章读起来很顺口,不疙里疙瘩。深刻是指文章的见解精辟,能抓住事情或问题的本质。
四、 教师指导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操作程序
我是这样操作的:
第一步:学生自改作文
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完自己的作文后,自己阅读、修改自己的作文。
第二步:小组内互改作文
把所有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组内成员都完成作文后,在组长的带领下,针对每一个组员的作文进行一一的共同阅读,共同修改。互改互评课上,各小组间交换作文。同样,在组长的带领下,对几本作文进行一一阅读、批改。在以前的作文批改中,我首先对所有学生的作文通览一遍,找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在作文课上和学生一起进行批改。同时,注意向学生介绍规范性的批改符号,讲解具体的批改方法,从点到面,对典型作文进行全方位的改评。这样做,不但使学生学到了别人作文的长处,起到取长补短,互相促进的作用,而且也使学生学到了作文修改的方法。
第三步:各小组互改互评作文
互改互评课上,各小组间交换作文。同样,在组长的带领下,对四本作文进行一一阅读、批改。在以前的作文批改中,我首先对所有学生的作文通览一遍,找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在作文课上和学生一起进行批改。同时,注意向学生介绍规范性的批改符号,讲解具体的批改方法,从点到面,对典型作文进行全方位的改评。这样做,不但使学生学到了别人作文的长处,起到取长补短,互相促进的作用,而且也使学生学到了作文修改的方法。
第四步 全班汇报交流点评
作文的互改互评在作文本上完成后,还有一项就是全班汇报交流点评。教师要及时组织全班大范围地交流,对部分佳作进行精细地赏析,这样有利于推广好的评改经验和取得的成果,在更大范围内共享同学们的集体智慧的结晶。12个小组的汇报员,分别对以上在“小组讲评本”上评价记录下来的小组作文情况要一一进行全班汇报交流。
第五步 审阅检测,教师做到心中有数。
当然,在小组批改和讲评活动中,老师不能完全放手不管。学生完成本次作文的互改互评后,作文本交上来后,教师既看原文,又看批语,还看评价;并随时做审阅记录。看原文以了解学生写作;看批语,以掌握互评情况;阅评价,以发现学生收益。检测的方式大致有:1、全班交流;2、抽样检查;3、个别交谈;4、再次训练。以免个别组或个别学生投机取巧,不认真负责,确保合作互改互评的实效性。
实践证明,修改文章,需要有耐心,有毅力,需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修改作文不能以完成一次作业为目的,而应以提高自己的认识和写作水平为最终目的。作文反复修改的过程,也是学生一次次重新认识自我的过程。作文修改不能只求遍数,更要求修改的质量。
如果真能长期坚持训练,不仅能让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快,而且能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养成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习惯。既利于学生自我修改作文习惯的养成,又利于教师从繁重的作文批改中解脱出来,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
在小学语文课的教学中,习作学生学习中是一个比较头疼的课题,要上好课并且让学生写好作文,还得让学生学会自己修改才行,作文批改同样是一个很头痛的问题,它总困扰着我们语文教。那我们应该怎样去解决这个难题呢。在多年的中我也在不断的探索,目前我处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 首先得让小学生认识到修改自己修改作文的必要性
⒈ 让学生知道必须通过精心的修改才能得出好的文章
简单的说,我们住的房屋不通过装修就不成啥样子,要是通过精心的设计 并认真进行装修以后,就会给人带来的视觉美感,人住在里面就会感觉到告别的舒服。写文章同样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劳动,自然更不例外。“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在作文课上,多为学生讲一些著名作家不断修改自己文章的故事,用名人修改文章的实例教育学生。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里的“绿”字,贾岛 “推敲”的由来……都是我国关于文章修改的典型事例。还有外国的许多作家也是通过无数次的修改最后才得出一些精美的作品给世人阅读。把这些故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明白: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认识修改作文的必要性。
2.让学生认识到修改文章是自己的事,是提高自己语文能力必须要做的
语文新课标中要求:三四年级的学生,要“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五六年级的学生,要“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在四年级下册的作文要求里,就有5次让学生“写完后互相改一改”、“认真改一改”的字样,由此可以看出,修改作文,不仅是老师的事,更是学生自己的事,学生只有学会自己修改作文,提高修改作文能力,养成自觉修改的习惯,才能写好作文,提高语文能力。
二、 引导学学会自主修改作文的方法
所有的人包括学生都不是天生就会修改的,因此要求我们老师首先得教给学生修改的步骤和方法。要引导学生修改作文,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使学生在修改作文的训练过程中,逐步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形成能力,提高作文素质。
1. 首先让学生明白修改的基本任务
(1)适合题意
作文的初稿完成后,首先应检查作文的内容是否完全符合题目规定的要求。如果写《我的老师》,就不能写成自己和同学间发生的事,而应写这个老师的特点,所写事例也须是反映这个老师的特征或品质,还可用我和老师之间的事来说明这个老师的好。
(2)明确这章的中心思想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老师都会这样要求的:“作文都要能具体明确、利用文字顺利地表述自己的意思。”也就是说写出的文章必须要有明确的思想和自己的主见。所以写一篇文章,都得让人明白自己想说的意思,要说的是高兴的事还是伤心的事,是郁闷的事还是愤怒的事?因此,修改时就要检查:所选内容是不是自己想表达的意思,自己想表达的意思是否说清楚了。
(3)修改文章的程次让文章条理清楚
推敲文章的结构安排,是作文修改的重点,也是难点。对这方面的修改,首先求“通”,再求“巧”。求通即作文时要求做到思路通畅、条理清楚、重点突出。修改时检查:整篇作文有没有一定条理,有没有颠三倒四的地方,有没有前言不搭后语、不连贯的地方。在“通”的基础上,还可“求巧”,即要求结构巧妙,行文讲究一定技巧。在小学阶段常用的写作技巧有:前后照应、开篇点题、结尾点明中心、倒叙法、对比法等。修改作文时可让学生试着运用这些写作方法,使文章更活泼生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4)检查文章的文理通顺,正确使用标点,格式正确
写文章主要就是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的。中国的汉字,数目多,笔画多,难认难写。在写文章时,学生的注意力大部分集中在思考内容上,加上小学 生所积累的词语词汇还不多。因此,对文字、语句、标点和格式难免有疏忽,留下或大或小的错误。特别是小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还不强,这些方面出现毛病的可能性就更大。所以,小学生作文的自我修改,就更应重视这方面的问题。
2.让学和学会修改的基本方法
(1)检查格式是否正确。内容写得不具体的要增加,写到具体;
(2)找出错别字。将错字在原文处打下标记,在后面写上正确的字。
(3)找出病句。挑出病句划上横线,修改正确。
(4)标点符号。强调句号、引号、叹号、问号的使用。
(5)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集中。
(6)学会使用修改符号来标记修改作文。
3.教给学生修改的方式与步骤
一般地说,作文的修改是先从大的方面着手,然后再看字词句。如果从字词句入手,改后才发现在选材、结构方面有大问题,那么前面的修改就白做了。也就是说:必须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进行。
(1)考查、深化立意。因此修改文章,首先应抓住这个“意”字。指导学生修改作文首先要考查、评改立意,看“意”是否立得对,立得明。
(2)审核、取舍材料。小学生由于阅历肤浅,观察不仔细,头脑中储藏的材料贫乏,作文常常是套话连篇,假话吓人。写好事,只局限在“让座”“拾金不昧”的虚构中;写人物面貌,千人一面;写人物语言、万人一腔。这是极不可取的,对材料的审核,一是求“实”,二是求“新”。材料必须真实,否则,更谈不上新颖。
(3)审查、调整结构。小学生由于构思技巧不成熟,写作时常常想到什么写什么,即使列了提纲,也常常不顺着既定的思路去写。因此他们的作文初稿往往条理紊乱,详略不分,街接不紧,结构松散。所以,推敲文章的结构安排,是作文修改的重点,也是难点。对这方面的修改,首先求“通”,再求“巧”。
(4)推敲、润色语言。写作是一种特殊的、高度紧张的精神劳动。为了保持思路的畅通,行文往往讲究快,意随笔转,一气呵成。因而语言文字的加工润色较多地要由修改阶段完成。就小学生的作文来说,语言的修改先得求“顺”,然后再求“美”。
三、 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训练步骤
(1)检查格式是否正确。打开作文一看正确,拿出红笔,写上批语,格式正确;不正确的要批语指出,并修改出正确格式。比如:书信、建议书等等格式。格式不正确扣2分。
(2)页面是否整洁。希望学生批改别人作文指出书面不整洁或书写不工整时,下次自己写作文也要注意,达到自己教育自己的目的。酌情扣2—3分。
(3)修改错别字。将错字在原文处打下标记,写上正确的字。这样使粗心的同学也认真起来,批改的时候,手里抱着大字典,唯恐漏掉了错别字。发现错别字,每两个扣1分,最多扣5分。10个以上也不再多扣。
(4)修改病句或语句不通。挑出病句划上横线,写出病因在何处,再在文中进行修改,每处病句减1分,减至5分,不再多减。
(5)标点符号有明显错误。强调句号、引号、叹号、问号的使用。明显错误的地方,有一处扣1分,超过5分不再多扣。
以上五条在组内时基本就解决完成,小组互换后只是再次检查并作扣分处理,一般经过第一次组内处理都比较好。熟练掌握之后,再过渡到后五条要求:
(6)结合本次作文的要求,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集中。
(7)看文章的选材。包括三点:是否围绕中心,是否符合生活实际,是否具有典型性。
(8)看文章结构。包括三点:层次段落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
(9)看表达方式。主要是看其是否符合作文指导时提的要求。
(10)看语言是否简炼、流畅、深刻。语言简练就是不重复、罗嗦、简要、精炼。流畅是指文章读起来很顺口,不疙里疙瘩。深刻是指文章的见解精辟,能抓住事情或问题的本质。
四、 教师指导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操作程序
我是这样操作的:
第一步:学生自改作文
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完自己的作文后,自己阅读、修改自己的作文。
第二步:小组内互改作文
把所有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组内成员都完成作文后,在组长的带领下,针对每一个组员的作文进行一一的共同阅读,共同修改。互改互评课上,各小组间交换作文。同样,在组长的带领下,对几本作文进行一一阅读、批改。在以前的作文批改中,我首先对所有学生的作文通览一遍,找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在作文课上和学生一起进行批改。同时,注意向学生介绍规范性的批改符号,讲解具体的批改方法,从点到面,对典型作文进行全方位的改评。这样做,不但使学生学到了别人作文的长处,起到取长补短,互相促进的作用,而且也使学生学到了作文修改的方法。
第三步:各小组互改互评作文
互改互评课上,各小组间交换作文。同样,在组长的带领下,对四本作文进行一一阅读、批改。在以前的作文批改中,我首先对所有学生的作文通览一遍,找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在作文课上和学生一起进行批改。同时,注意向学生介绍规范性的批改符号,讲解具体的批改方法,从点到面,对典型作文进行全方位的改评。这样做,不但使学生学到了别人作文的长处,起到取长补短,互相促进的作用,而且也使学生学到了作文修改的方法。
第四步 全班汇报交流点评
作文的互改互评在作文本上完成后,还有一项就是全班汇报交流点评。教师要及时组织全班大范围地交流,对部分佳作进行精细地赏析,这样有利于推广好的评改经验和取得的成果,在更大范围内共享同学们的集体智慧的结晶。12个小组的汇报员,分别对以上在“小组讲评本”上评价记录下来的小组作文情况要一一进行全班汇报交流。
第五步 审阅检测,教师做到心中有数。
当然,在小组批改和讲评活动中,老师不能完全放手不管。学生完成本次作文的互改互评后,作文本交上来后,教师既看原文,又看批语,还看评价;并随时做审阅记录。看原文以了解学生写作;看批语,以掌握互评情况;阅评价,以发现学生收益。检测的方式大致有:1、全班交流;2、抽样检查;3、个别交谈;4、再次训练。以免个别组或个别学生投机取巧,不认真负责,确保合作互改互评的实效性。
实践证明,修改文章,需要有耐心,有毅力,需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修改作文不能以完成一次作业为目的,而应以提高自己的认识和写作水平为最终目的。作文反复修改的过程,也是学生一次次重新认识自我的过程。作文修改不能只求遍数,更要求修改的质量。
如果真能长期坚持训练,不仅能让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快,而且能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养成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习惯。既利于学生自我修改作文习惯的养成,又利于教师从繁重的作文批改中解脱出来,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