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我的课堂

【作者】 王学强

【机构】 山东省济阳县曲堤镇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在教学中,我注意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让他们得到全面、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
  一、诗化课堂,让学生的心田绽放诗意的蓓蕾
  语文是炫目的先秦繁星,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千古绝唱的诗词曲赋,是功垂青史的《四库全书》……作为语文老师,我力求激起学生智慧的诗花,唤起他们澎湃的诗情,拨动他们心中的诗弦,让课堂成为师生诗意栖息的乐园。
  1.导入——激起学生智慧的诗花
  “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的思维火花,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教学《清平乐.村居》时,我这样导入:“告别了都市的喧嚣繁华,告别了城市的高楼大厦,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到古时的乡村,去感受美丽静谧的田园风光,好吗?”“未成曲调先有情”,在课堂的源头追寻诗意,顺利铺就了通往文本的情感之路。
  2.造境——唤起学生澎湃的诗情
  优美的情境有助于使人形成良好的心境,产生表达和创作的冲动。教学《水乡歌》时,我播放课件《水乡美景》,边描述边让学生观看,之后问:一趟水乡之行后,你有什么发现?有的说:“我看到了水乡的河水非常清澈,小鱼小虾还在水草间自由自在地嬉戏呢!”有的说:“阳光下的河面波光粼粼,可美啦!”…… 舒缓的音乐、优美的画面和动情的语言,把学生带入了如诗如画的情境。
  3.创作——拨动学生心中的诗弦
  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在他们的脑袋里,永远盛开着诗的花朵。教学《假如》时,我问:“假如你有一枝神笔,会做什么呢?请当一回小诗人,把你的想法写出来。”学生听后,激情昂扬,一篇篇动人的小诗跃然纸上。“假如我有一枝神笔,我要给世界上每个动物,画一部手机,和我们愉快地交流。”;“假如我有一枝神笔,我要给无家可归的人画一个温暖的家,让他们冬天不会寒冷,雨天不会淋湿。”……“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引导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便会有诗意的花蕾在心头绽放。
  二、智慧阅读 ,将书页的花朵洒落童年的阡陌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为了让学生感受阅读乐趣,享受阅读过程,提高语文素养,我在阅读材料的选择、阅读方法的指导方面采取了以下做法。
  1.正确引导,以趣择书
  结合学生身心发展和教育教学需要,我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择书。
  (1)趣味性。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阅读兴趣有所不同。推荐读物时,我把趣味性放在首位,提倡“无为”读书、快乐读书。
  (2)思想性。“读好书就像同以往许多世界最有教养的人交谈。”我注重向学生推荐《可爱的中国》、《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闪耀着高尚人物思想光辉的读物。
  (3)关联性。我把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在内容上有机地联系起来。如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推荐读《安徒生童话》;学了《只有一个地球》,推荐读《人与自然》。
  2.讲究策略,以法导读
  有效的阅读指导是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根本保证。促使学生获得阅读成功的方法很多,我首选以下几种:
  (1)教师引领读。首先是共同阅读。推荐给学生的必读书目,教师要先读。其次是共同感悟。第三是共同打造班级“阅读文化”。如在班级建成“小书屋”,辑录关于读书的名言张贴上墙,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
  (2)储备内化读。我引导学生阅读合适的优美词句、名言警句、格言歇后语、诗文佳作等,有意识地熟读成诵,在诵读中积累语言。
  (3)探究问题读。让学生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外阅读。
  “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 教师要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必须引导学生走进课外阅读的缤纷世界。
  三、快乐合作,在友好和谐的氛围中共同进步
  合作学习适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他们喜欢在一起交流和讨论问题,用共同的视角观察事物,用共同的方式探究新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
  1.巧动心思激兴趣
  划分好学习小组后,我让四人开动脑筋,起一个固定的组名,如“学海无涯”、“敏而好学”、“群芳吐艳”等,充满活力的组名激发了他们的热情,组员们都为着共同的荣誉奋斗,懂得了要为“组”争光。
  2.互帮互学促发展
  学生在合作中取长补短,促进了知识、技能的迅速掌握。我班“学海无涯”小组的组长,在作文中写道:这次考试杜慧媛竟然考了满分,不仅为班级争了光,而且还让我们组得了第一,我们都夸杜慧媛进步大,而她却谦虚地回答:“要谢就谢我同桌,是她帮我加紧复习的呀!”
  3.七嘴八舌出真知
  我在教学中,经常选取关键问题,启发学生合作探究,使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比如,在学《西门豹》时,我让学生讨论“西门豹是一个怎样的人”,各小组你一言我一语,总结出“西门豹是一个善于调查研究、有智慧、讲策略、为民着想、反对迷信的人”。你看,谈论后的理解是多么深入啊!
  小组合作,真正实现了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使孩子在友好和谐的氛围中共同进步。
  四、综合学习,在开放中领略语文的异彩纷呈
  综合性学习课堂,是展示语文魅力和培养学习兴趣的课堂。怎样上好综合性学习课?“正确选题”是成功的一半,我注重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识能力,兴趣爱好选定综合性学习的主题。
  1.以课文内容为立足点
  教材为综合性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学习《可贵的沉默》后,我开展了《走进父母》的学习活动:调查——查父母的生日;访问——访父母关爱自己的点滴;记录——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下来;倾诉——向父母表示感谢;行动——让父母感受爱的回报。整个活动将体验、感悟与行动、实践整合起来,使学生从真正意义上获得了语文素养和道德水平的提高。    
  2.与学生兴趣相结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开展研究,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如学生热衷于读《哈利·波特》《神探柯南》等小说,就干脆让学生围绕所喜爱的书籍展开研究性学习。
  3.以社会实践为背景
  社会生活,是语文学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中秋节时,我让学生围绕“中秋”话题自主展开学习,有的学生查询了中秋节的来历,有的以“月亮”为主题收集诗词歌赋,有的干脆来了个中秋对联大荟萃。
  4.从自然景象、社会生活中设计
  我让学生投入自然的怀抱,感受四季变化的脚步。安排学生分组查找与“春天”有关的诗文、歌曲,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歌唱。最后选择自己最棒的一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热爱之情,可写诗、作文、绘画、摄影、朗诵、演唱等。
  语文老师,不仅要引领学生研读书中的圣贤,更要引领学生聆听窗外的声音。只奥充分准备,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就会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五、多彩评价,营造进步的空间与成长的机缘
  评价,不仅在于评价学生对知识理解是否正确,更在于评出自信。我重视多方参与评价,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励学生自主发展,使他们感受到了评价的多姿多彩。
  1.学生——反思性评价
  “评价的最终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反思。”在评价时,我先让学生自我评价,对自己的学习有一个较为客观的认识。如在每次练习之后,我会提醒学生:“以后书写汉字时,应注意什么呢?给自己提个要求吧!”……由于评价的主体是学生个人,就使得他们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对照具体学习内容,进行自我检查、自我反馈,从而使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保持最活跃的状态。
  2.教师——发展性评价
  在批阅作业和测验的过程中,我会对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和进步给予及时评价。“如果你审题再认真些,一定是最棒的!”是充满点拨与期待的评语;“今天的你是最优秀的,祝贺你!”是洋溢着喜悦与祝福的评语;“你的答案很正确,但书写要认真才行啊!”是蕴含尊重与指导的评语……
  3.家长——参与性评价
  家长参与评价,能发现孩子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并及时给予纠正,对教师也有很大的启发性。例如,一位家长看到孩子的测验后,这样点评:“你在学习汉字方面,做得较好,会采用拆分、组合、猜谜语的方法来记忆汉字。但对于造型相近的字还容易混淆,要继续努力!”这样的参与性评价,不仅使家长了解了学生存在的问题,而且使交流与沟通更为自然、及时,形成了教育的合力。
  通过多方参与,对优点、创意充分肯定,对不足之处勉励改进,使学生人格得到尊重,心理得到满足,努力有了目标,给了学生进步的空间与成长的机缘。
  一直以来,我在课堂改革的道路上探索着,实践着,慢慢形成了“诗化课堂、智慧阅读、快乐合作、综合学习、多彩评价”这一模式,学生们的学习效果明显,学生们学习兴趣有了,习作能力提高上来了,他们的习作经常在各级组织的活动中获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坚信,在我的努力下,我的“诗化课堂”一定会“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