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探讨引言

【作者】 买丽叶木姑丽·买买提

【机构】 新疆喀什深喀第一高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碳还原氧化铜实验在中学化学课中给学生讲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最主要的例子。通过反应方程式给学生又解释氧化剂是什么,还原剂是什么。实验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混浊,冷却试管后,将试管里的物质倒在纸上,可以看到红色的固体。反应方程式:
  C+2CuO ======= 2Cu+CO2
  但A 。H。通过足够的证明提出实际反应中的金属铜为金黄色的,红色的“铜”为氧化亚铜。
  实验部分药品和仪器
  活性木炭,氧化铜,澄清石灰水
  带有夹子的铁架台,改进的酒精灯,试管,橡胶塞子,玻璃导管,烧杯
  实验步骤
  为了获得快捷,清楚,准确的演示实验,我采取碳与氧化铜的质量比例化,观察反应温度,测定反应结束时间,进行实验。
  成绩分析
  1) 反应物的质量比( C :CuO )
  该反应中增加碳的质量分数有利于生成铜,反应过程中的一氧化碳的扩散和碳在空气中的燃烧都是需要在质量分数中的碳的质量,但是另一方面过量的碳跟于生成物混合,可能影响观察生成物的效率,故我将质量比按C:CuO= 1:6,1:7,1:8,1:9,1:10,1:10,1:10.6,1:10.8,1:11,1:11.5等比例进行实验。实验成绩证明,碳与氧化铜质量比处于1:10.6 ~1:108的范围,生成物很明确,即可以看到块状的铜,没有黑色的物质生成,还有少量的红色物质。
  2) 观察加热温度:
  温度对反应的发生和结束的影响很大,除了观察生成物的性质状态以外,还观察放热现象是否明显很重要,本实验中使用的是酒精灯(低温),改进的酒精灯(高温),酒精喷灯(最高温),从成绩可以发现,用酒精灯加热时,反应很难进行,不发生放热现象,而用改进的酒精灯和酒精喷灯加热时,反应一发生,明显地看到放热现象,试管内壁变红。当反应物最正确的比例化的条件下,可以得到金黄色的铜球和少量的红色的物质,不生成黑色物质。
  3) 测定反应结束的时间:
  当反应物质量比不适当,温度低时,反应从加热开始到结束需要很长时间。当碳与氧化铜的质量比1:10.6 ~1:108时,用改进的酒精灯加热时,该过程需要一分钟四十秒,如果使用酒精喷灯时,仅仅需要四十秒,这有利于反应在短时间完成课堂上演示。
  4) 在实验中需要注意事项及其测定生成物:
  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上(30。左右)为了防止试管炸裂,反应物应干燥,用作还原剂的木炭应一定完全碳化。
  反应后的金黄色的产物不与稀硫酸反应,它就是金属铜,将少量的红色的产物在盐酸中溶解生成蓝色的溶液,这表明该物质是氧化亚铜。
  5.)总结:干燥的木炭粉与氧化铜粉末按
  1:10.6~1:10.8比混合放入试管,试管口应向上用改进的酒精灯加热时,大概一分四十秒反应结束生成金黄色的铜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