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和实践

【作者】 谢跃进

【机构】 贵州省毕节市第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一、“分层次教学”的概述
  本文所述的分层教学, 是指在班级内部实行与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动性相适应的, 着眼于学生分层提高的教学策略。具体地说就是通过协调教学目标和要求, 使教学置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中, 同时调动学生学习可能性中的易变因素, 使教学要求与学生学习的可能性相适应, 通过对学生实行编组实施分层教学, 分层练习, 分层辅导, 分层评价, 以达到各类学生产生共振效应, 使各类学生的素质达到分层目标的教学方法。
  二、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施方案
  1、学生层次化——学生自愿,因能划类。
  对学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原有知识与能力差异”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将全班学生分为高、中、低即A、B、C三个层次,比例分别占15%、70%、15%,C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能在教师和A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A层同学请教;A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C层的难点。分层次教学的主体是班级教学为主,按层次教学为辅,层次分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分层次教学”的成功与否。为此,学生分层可根据情况采取显性分层或隐性分层。为了减少显性分层的负面心理效应,老师可与每个学生个别联系,不予公布。学生分层由学生自择、师生协商、动态分层。隐性分层则只由教师掌握,作为划分合作学习小组、课堂实施针对性分层教学的依据。
  2、分层备课、分层授课
  对学生进行分组后,教师在备课时便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对A、B、C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这必须在备课时体现出来。这样在实际的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至于使分层教学流于形式。哪些内容对每个组是必须掌握的,哪些内容是只作了解的,对不同小组在作业上有些什么不同的要求等,这些都必须在备课时充分考虑。进行分层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便是对学生实行分层授课。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有点像复式教学。限于客观条件,不可能在同一堂课里将不同组的学生在不同的教室上课,因此,课堂教学时如何进行便是一个问题。我在课堂教学中是这样处理教材的:我对不同小组的同学提出了如下不同的要求,我对全班同学说:“在今天的例子中,例1是什么方面的例题,例2是什么方面的例题,对C组的同学必须做出要求,也就是C组的同学对例1,例2必须切实掌握”; 对于B组的同学除了例1,例2外还要掌握其他一些知识点; 对于A组的同学除了以上要求还需要一些综合能力的提高。
  3、布置作业层次化。
  在教完一个概念、一节内容后,学生要通过做练习来巩固和提高,因此课后布置多层次习题是分层次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学习能力,教师分层次选编基本巩固性练习、拓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对C、B层学生要求紧扣课本,C层学生能完成课本上大部分练习和A组作业题,会做其中基础题;B层学生能完成书上全部练习和A组作业题,选做B组题;A层学生另外增加变式题和综合题。练习、作业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全体学生都做,选做题由B层学生选做,A层学生全做。学生完成各层次相应练习和作业后选做高一层次练习、作业。这样可解决以往统一习题、作业时,高层学生“吃不饱”、中层学生“吃不好”、低层学生“吃不了”的矛盾。
  4、课外辅导层次化。
  教师要做补缺、提高工作,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因材施教。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辅导是学生巩固和掌握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课堂上我对学生实行分层授课后,在课外的辅导方面我采用了让学生之间相互辅导的办法进行学习辅导,即通过“对口扶贫”的方式进行辅导,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的办法是,我课外直接对C组的同学进行辅导,B组的同学由C组的同学进行辅导,A组的同学由B组的同学进行辅导,这样,将全体同学的积极性都调动了起来。
  三、“分层次教学”的认识和思考
  1、实践证明分层教学对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落实素质教育具有可操作性。教学越贴近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最近发展区”,效果越显著,分层有“度”,递进有“量”。
  2、面对两极分化严重、人数过多的班,实施分层教学确实有一定困难。运用多媒体手段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容量,调整教学节奏和进程,突破因分层教学而导致的时空的紧张及不足;能够优化教学环境,促进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率。
  至于怎样完善现代化教学设备,在为学生减负的同时也为教师减负;作为教师应怎样强化与提高自身基本素质,更好地实施分层教学,这些都有待继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