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情感教育在高中德育工作中的运用——以罗森塔尔效应为例

【作者】 杨 悦

【机构】 甘肃兰州新区舟曲中学

【摘要】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情感教育在学生的德育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也不断凸现出来。罗森塔尔效应是多种教育和教学中的重要了理论依据。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我们也可以对这一理论进行深入剖析,以更好的服务于学校德育工作,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好地学习、生活和成长环境。在德育工作中运用语言、情感、行为等方式达到转变学生心态的目的。
【关键词】罗森塔尔效应;德育;运用
【正文】 

  1. 引言
  教育活动是人的活动,情感教育也不例外,因此研究人的心理特点,掌握人的心理规律,对增强教育效果。提高教育艺术有很大的帮助。古往今来,教师被比作蜡烛、春蚕,诚然,这些都是事实,因为教师这一职业肩负着一项重任就是要做心育工程。
  驻足于此,回首自己走过的短短两年的教师路,渐渐发现,在日常德育工作中,如果教师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尊、自强、自爱、自信品质,那么学生就会在各个方面取得异常的进步,这种教育的效果要远远强于简单的说教式教育的效果。所以我们就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变得自尊、自强、自爱、自信,并将这些优秀的品质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来促进自身的成长。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我们就有必要学习运用“罗森塔尔效应”,进而在实际德育工作中指导我们以一种情感为导向,选择一种正确的语言、心态,以正确的情感导向、语言、心态来指导实际教育工作中的行动。
  2. 罗森塔尔效应概述
  罗森塔尔效应(Robert Rosenthal Effect)又被称作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皮格马利翁效应来自于古希腊的一个神话故事:古代塞浦路斯有一个名叫皮格马利翁的国王,他非常喜欢雕塑。一天,他以极大的热情和期望,成功塑造了一个美少女的雕像。他对其爱不释手,每天用深情的目光观赏。最终使这尊美少女雕像奇迹般的复活了。这也正应了“心诚则灵”的古话。根据这一神话故事的寓意,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R·Rosenthal)和雅各布森(F·Jacobson)在美国加州旧金山奥克学校(Oak School)做了一次心理实验研究。他们从一年级至六年级各选了3个班级共18个教学班的学生,对其进行关于“未来发展趋势测验”。测验之后罗森塔尔以赞许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千万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效果。8个月后,他们又来到这所学校进行复试,结果名单上的学生学习成绩都有了明显的进步,而且性格更为开朗,求知欲望强,敢于发表意见,与教师的关系也十分融洽。然而事实是他们提供的名单是随机抽取的,罗森塔尔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
  显然,从这个实验可以看出:罗森塔尔的谎言产生了效果,他通过“权威性谎言”暗示教师,坚定教师对名单上学生的信心,虽然教师始终把这名单未公布,但内心对这些学生的热情仍然通过眼神、笑貌、音调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了影响。后来,罗森塔尔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效应理论,他指出:“教师如果能对学生热情相待,寄予较高的期望,学生就会朝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和水平发展。”教育人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雕塑的过程,按照培养人才的目标和要求对学生精雕细琢,并在此过程中付出全部的仁青和期望,使学生朝着教育目标设定的方向发展并最终实现之。其实,每一位教师都可以成为罗森塔尔,因为在学生眼中,教师即是权威。
  3. 罗森塔尔效应在德育工作中的分析及应用
  3.1通过权威性谎言达到信任
  作为一名基层的德育工作者,显然没有“罗森塔尔”式的权威,但在学生的思想意识中,教师,尤其是心理教师必须是无所不能的。在他们眼中,教师既是万能的,那边成为他们心中的权威。这是教师要扮演好育人工作者与演员的双重角色,将日常行为渗透到德育工作中去。在这里,教师既是罗森塔尔又是一名普通教师。通过眼神、语言、行为等方面的交流,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一种信任关系。要知道教师爱的力量是伟大是的,如果没有对学生的爱就没有期望,没有期望就不会出现那些细致入微的行为,也不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更谈不上信任关系的建立了。信任关系的建立也德育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基础。
  3.2 在德育工作中多运用激励性的语言
  我们总是在想象:如果我的学生在学习上积极向上、努力进取;在生活中乐观开朗、活泼热情;在每一次考试中能够勇得佳绩;进入社会后能够炙手可热。那么,根据罗森塔尔理论,我们就要对学生有相应的期望,相信他们能够做到、做好。具体到工作中,就要运用一种合适的语言与学生交流。特别是作为一所多民族高中,学校少数民族学生大多来自偏远的山区,知识水平起点低,在同龄人中也就明显多了一份自卑。这样的现状无形中也加大了我们的工作难度。在实际工作中,作为一线的德育工作者,与学生交流时语言一定要有亲和力,简单的说教师教育可能提不起学生的兴趣,但没有一个孩子会拒绝讲故事吧?所以,在工作中要尽量优化自己的语言,使自己的语言恰当、有激励性。尽量使自己的每一句话都有针对性,达到激励学生,鼓励学生,让学生朝着我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目的。
  3.3依据学生能力,给出适当评价
  “罗森塔尔效应”要求教师对学生寄予很高的期望,来鼓励学生向期望的目标发展。毋庸置疑,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也给予学生很大的发展空间。但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对学生寄予期望之前要先考察学生的个人能力。虽然每一位学生都有无限的潜力等待我们去挖掘,但这也必须以先天有限的个人能力为基础。对能力较差的学生给予较高的期望,只会适得其反。在给予期望的同时,要适时给学生反馈与评价。这种师生交流必须是双向的、积极的、肯定的情感交流,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4. 启示
  4.1 深入开展情感交流,构建和谐、信任的师生关系
  牢固、可信的师生关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课堂互动、情感交流慢慢积累起来的。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德育工作者,积极与学生交流情感,了解其思想动态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十分有利于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4.2 及时传递期望,促使“罗森塔尔效应”的实现
  罗森塔尔效应的实现过程主要包括四个基本环节:教师形成期望→教师传递期望→学生对教师期望的觉察并内化教师期望→教师得到学生信息的反馈,维持或调整期望。这四个环节是循环往复的环状结构,四者缺一不可,其中,“教师期望”的传递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教师向学生传递了适当的期望,不同层次的学生才有可能将期望内化为自身的信息反馈给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根据学生能力的参差不齐,把握好期望值的度。
  总之,只要将罗森塔尔效应合理的运用到德育工作中势必会产生积极地影响。但是运用这一效应并非简单的、孤立的过程,而是一种多方面的教育形式相结合的结果。当然,理论知识服务于时间的,我们应在众多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做好德育工作。在罗森塔尔效应理论的指导下,让学生在我们的期望中变得更加自信、自强、自尊,为其自身的成长、成才、成功开辟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王红.浅谈“皮格马利翁效应”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
  [2]陈竹.心理效应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4.3.
  [3]徐洪基,尚蔚.试谈皮格马利翁效应在学生教育中的应用.山东电大学报,2008.2.
  [4]吕兵.浅析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教学中的作用及应用.科教导刊,2010.7.
  [5]程壁鸿.“罗森塔尔效应”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程教育研究,2013.3.
  [6]白音.爱的教育——罗森塔尔效应在德育工作中的应用.林区教学,2010.12.
  [7]齐海妹.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罗森塔尔效应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研究.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