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强化安全意识,提升自护能力——小学生意外事故自护能力培养初探

【作者】 刘洪飞

【机构】 山东省郯城县高峰头镇中心小学

【摘要】近年来,小学生缺乏安全保护意识所引发的伤害呈上升趋势,是造成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的主要原因,意外伤害成为威胁学生安全的头号隐患。对小学生进行安全自护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更是小学生自我生存的需求本文对这一问题做深入探讨。
【关键词】小学生;意外事故;安全自护能力
【正文】 

  校园安全教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学生在校期间的生命安全,是学校工作第一位的责任。确保学校安全,是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的需要,也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那么教师如何培养小学生在意外事故中的安全自护能力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安全育人环境——安全自护能力的重要基础   
  安全环境包括物质和精神环境。首先,要精心创设相应的物质环境,学校的大部分用品都要从安全适用出发,减少不安全因素;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引导学生讨论、设计标记贴在显眼处以警告学生遵守规则,注意安全,如在楼梯口贴上靠右行的标记,转角处贴上标记提醒学生不要跑等。
  其次,要创设安全的心理环境。由于小学生敏感于成人的言行,他们会因为成人担忧焦虑而产生一种不安全感,所以教师要经常给孩子以拥抱、微笑或身体接触等,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给孩子以情绪情感上的安全经验。当孩子出现一些危险行为时,不能一味训斥、制止,而是和孩子一起讨论可能存在的危险以及如何避免危险发生的经验等,自己总结基本的安全行为规则,增强安全自护意识。
  二 、建立规章制度——安全自护能力的内部保障
  完善学校的安全工作规章制度,明确教师安全职责,监护措施,制定户外活动组织安全制度、课间操安全制度、午睡管理制度、用药安全制度、门卫安全制度、家长接送孩子安全须知、上下学安全须知等,以提高教师、家长安全责任意识;成立安全管理小组,每周定期检查安全工作,消除隐患,确保安全。同时,让孩子轮流当安全员以监督同伴活动中的安全行为。
  三 、家校互动配合——安全自护能力的外部因素
  在培养孩子安全自护意识的过程中,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才能取得成效。因为相当一部分“自我保护”于家庭中,教师不便直接指导。因此,要通过召开家长会,向家长详细介绍培养孩子自我保护能力的意义,需要配合的事项。同时,结合学生安全教育主题,学校、学生网站,有计划地向家长宣传培养孩子自我保护能力的相关知识、方法,如异物塞进口鼻怎么办等。此外,还可有效利用家长资源,通过医院、公安局、消防队等家长提供一些图片或实例,让学生懂得生命的宝贵及安全的重要。
  四 、安全教育活动——安全自护能力的提升途径
  1.下载图片画面
  网络资源非常丰富,我们可以根据主题需要,下载一些图片或画面,学生通过网上查询、小组讨论总结出自救自护的常识包括:自然灾害防范知识、生存自救知识、紧急避险常识等。
  如在防地震安全主题活动中我们从网上下载地震发生时的画面,引导学生观看并讨论,图片上发生了什么灾难,从哪里看出来的,为什么有的人在地震中能勇敢地生存下来?地震发生时应该怎样做才能逃生等。在防火灾主题中,我们也利用以上方法,让学生深切感受火灾带来的危害,以及消防队员勇敢救火的场面,增强自救意识,主动学习防范的知识及自救的方法,提高生存能力。组织开展一系列自救自护的演习活动,在活动中创设情境,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在演习过程中加以运用,从而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给学生一双“电子眼”尝试操作体验
  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捕捉在不同活动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创设情境用摄像机拍下来自制成DV剧播放,组织学生讨论:这样做对吗?为什么?可能会发生怎样的危险?应该怎么做?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安全自护能力。成立校园安全意外调查组,分四组对学校意外伤害事件进行调查,调查步骤为:班内调查——采访校医——采访体育教师——采访小卫士——校内观察,并汇总成一份完整的调查报告和一份演示文稿。成立校园安全隐患调查组,分四组对校内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调查,将调查结果(文字、图片)做成电子作品(网页、电子幻灯片)并在课题堂上进行汇报展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调查亲身感受并发现不安全因素,从而提高防范能力。
  3.结合案例对学生进行教育
  在我们的身边,常常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安全事故,有的甚至是血的教训、生命的代价。结合安全教育主题,把身边发生的活生生的安全案例讲述给学生听,由于它们的真实性,容易引起孩子的情感共鸣,教育的效果则更好。
  4.创编课本剧表演
  儿童文学作品对学生有很大的感染性,根据主题的需要,我们选择或创编一些具有相关安全教育意义的故事,并根据学生喜欢动画的特点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表演,加深印象。如自编故事《它为什么肚子疼》,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小兔肚子疼是因为吃了过期变质的食物,从而引出问题:怎样知道食物是否过期变质?通过讨论,学生知道了观察新鲜食物是否变质可以从色泽、气味去辨别,对于加工过的食品,如超市上的各种食品要检查它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增强了食品卫生方面的安全知识。
  5.设计模拟演练
  为了巩固学生在主题教育中获得的相关安全知识,我们设计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模拟演练,以提高学生的自护技能。如为了强化学生在火灾中的逃生技能,我们设计了消防逃生演练,在演练中教师扮演救火队员,练习怎样使用器火器材,学生扮演逃离火灾现场的人,练习一些自救技能,如假装滚灭身上的火苗,用湿手巾捂住口鼻弯腰蹲走前进等。在防拐骗的主题中,我们设计了陌生人敲门的模拟演练,其他班的教师扮演陌生人,让学生在演练中练习应对陌生人的技巧,并懂得坚决不给陌生人开门的道理。在防震演练中,我们也练习了一些自救技能,使学生在演练中学会防震的知识。
  无论是教师、父母、社会,都不可能给任何孩子一生的安全承诺和保护,只有学生自身具备了安全意识和自护能力,方可确保一生平安。因此,安全教育的落脚点应是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形成自救自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