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作文教学激“趣”、追“鲜”、求“活”

【作者】 张海峰

【机构】 山东省济阳县曲堤镇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也是语文教学的一大目的。虽然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作文教学,但许多高年级的学生却难以拿出一篇像样的习作,而且,多数学生对作文畏难发愁、不感兴趣。究其原因,除学生对素材的掌握少之又少之外,主要原因还是学生的兴趣问题。如何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欲望,是语文教师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积我九年的作文教学经验,作文教学中做到训练技巧、提高兴趣、开辟新路、激活全体是至关重要的。
  一、 激发兴趣,各显神通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积累。语文课中有很多经典名著,更有许多精彩的语段,教师要把握住这一关键,引领学生将精彩的语句逐字疏通,做到要摘抄记录,并力求背诵。另外,教师可从一些报纸和刊物上选出精彩语段,采用教师朗读,学生记录的方法,记在笔记本上,隔一段时间后,选学生复述摘录内容(学生中代表优、中、差的都包含其中)。日积月累,学生不仅扩大了知识面,更能积累写作素材。有了素材,学生写作时也就不愁没得写了,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写作兴趣。调动学生写作兴趣的方式还有许多,例如,我曾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写一写本地景物——闻韶台,目的在于通过对此景的描写,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我采用了“图画式”指导法。借助学生的介绍和大量图片全面了解:闻韶台的正面有何特点,侧面有何景物,重点是顶部有哪些古迹。学生一边看图片,一边听老师介绍,讲到尽兴处,接着刹住,提问:你认为有什么可写的?学生正听得入迷,充分调动起了积极性,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写,于是提笔作文,一挥而就,虽水平有高低,但都能写出真情实感。
  二、 突出“鲜”字,大胆创新
  作文指导中,我特别提倡和主导的就是不落俗套,不千篇一律,要写出新鲜的东西。既不要有顾虑,更不要怕失败。
  各个节日是写作的必选题材,一年一度的校春运会,教师大都是以“运动场上”为题要求写作,同学们都会写运动员在场上如何拼搏,如何得冠军等等。我在指导时就提出了鲜明的要求:题材一定要“鲜”,写运动员很好,但写出的文章一定要打动读者,要有感召力,要新颖活泼。经过讨论,学生第二次提笔时,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学生有的写到了失败者的失落,有的写到了裁判员的忙碌,更有的写到了服务人员的热情。有位同学这样写道:“运动场上,我看到了最忙碌的一个人,他就是教体育的周老师。周老师是这次运动会的总裁判长,你看,他一会儿到检录处督促检录情况,一会儿到跑道上查看路况,一会儿又到田径场上排查安全隐患,个个场地他都要兼顾,唯恐出一点差错。看到周老师忙碌的身影,我的心里酸酸的,在我们欢腾的背后,不知道周老师撒了多少汗水,也不知道有多少师生像周老师一样为此默默付出!他们构成了运动场上的另一道风景线!”
  三、 突显“活”字,不拘一格
  我把写作中的“活”比喻成人体中的血液,血液是流动的,是鲜活的。写作也是一样,大路话,大路事谁也能写,谁也会写,可要体现“活”字就不那么容易了。有一节作文指导课,我从报纸上剪下了一段报道,文段的大致内容是:“某中学生放学回家的路上,看见一名小学生落水了,中学生连衣服也没脱,就跳进了水中,成功救起了小学生,但他自己身上却多处受伤。学校知道后,对该同学提出了表彰,被救学生家长也拿出了1千元钱感谢他……”刻印出来,人手一份,让学生认真读、逐字逐句的读,要求学生拟题目,有的提出以“向李某某学习”、“他给我们树起了学习的模范”等为题目,可谓呆板不“活”,而其中有几位同学起了这样的题目:“救人精神金不换”、“明知救人险、偏向险中行”,这样的题目就鲜活了。我们由此提议选一个切入点拟题,要新颖、响亮,学生思路打开,拟题目的水平大有上升。
  还有一次,我指导学生以“我的同桌”为题写一篇小作文。多数学生先写同桌叫什么名字、长的什么样、学习如何、家庭状况及个人爱好,这样的作文不仅写不出新意,更不能体现作文的“活”。我进行了二次辅导,让每个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多想想同桌最突出的特点。写作时不受拘束,追求不拘一格,争取一听就知是谁。在这一倡议下,不少学生写出了鲜活的内容,其中一位同学这样写道:“同学们,你知道我最恨的人是谁吗?我告诉你,我最恨的人就是我的同桌!”文章开头开门见山,充分调动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大有不看不行的感觉!这样的开头不仅活,还能引人思考:他为什么恨他的同桌?一直读下去,谜底层层揭开:原因是他的同桌学习非常刻苦,历次考试总是最优秀的一个。文章通过写“恨”,实则更加佩服他的同桌,更加尊敬他的同桌,要以同桌为榜样努力拼搏,力争超越他的同桌。至此,读者才大悟他的“恨”是为突现出“爱、敬、服”,文章戛然收笔:“这就是我的同桌,就是我最“恨”的同桌!”这样的习作“活”字突现的多好!感情表达得多酣畅!
  实践告诉我,只要教师平日里精心指导,细化训练,学生们一定会写出有趣的习作、新鲜的习作、活力的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