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协调关系 抓好管理
【作者】 彭宁秋
【机构】 广西桂林市恭城县民族职业教育中心
【摘要】【关键词】
【正文】 人际关系和处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社会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沟通思想,协调行动,更有利于班集体建设。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班级与学校、家庭、社会之间以及班级内部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班级管理的核心人物——班主任,充分调动他们的力量,沟通、协调他们的关系,精心构建素质教育的立交桥,达到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育目的。
一、 协调好与学校的关系,做到勇挑重担,勇于创“先”,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学校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这个整体只有每部分工作做好了,才能使工作取得“部分之和大于整体”的效果。这就要求每位班主任木勇于观察,勇挑重担,创造性的做好本职工作,推动学校工作向前迈进,为班级争得荣誉,为上级领导分忧。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日常千头万绪的工作中,学校难免有决策失误之处,指挥不利之时,作为班级的领头羊应自觉维护上级领导的威信,坦然相待,切不可自恃高明,乱加指责,尽量服从学校统一安排,先执行,再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树立学校形象,才能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二、 要处理好与任课教师的关系,做到彼此尊重、融洽感情,互通信息,交流思想。
每位班主任要想搞好本职工作,离不开其他教师的配合与支持,而想获得其他老师的帮助,就要充分认识自己在教师群体中的地位、角色。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关系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这一点班主任必须认识清楚。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关系是平等的,这种关系如何,直接影响到班级管理效果。所以班主任对不同性格的任课教师要努力融洽关系,要有精诚合作的意愿和容人的气度,不论是对经验丰富的教师,还是对初上讲台的青年教师,要做到谦虚待人,彼此尊重,相互谅解,切不能互相吹棒,互相拆台,要看到他人的长处,虚心向他人学习。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班主任与其他教师要团结友爱,形成战斗的集体,经常互通信息,交流思想,是十分必要的,彼此之间互不了解,各自为政,是搞不好班级工作的。班主任木定期召开全体科主任教师参加的教研会和主题班会,利用茶余饭后,彼此沟通思想,加深理解,充分调动任课教师加强班级管理意识,形成教育合力,让学生学好每一科,让教师上好每一课。实践证明,一个班级管理质量的好坏,同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协作的好坏有着紧密联系。
三、 协调好与学生的关系,注重情感投资,公正客观,循循善诱。
既是老师,又是朋友,这是许多班主任带班所希望达到的境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必须注重情感投资。情感投资不仅能缩短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改变师生的心理环境,激发学生进取心,而且也能满足学生自我实现和自我尊重的心理需要。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道德就成了只培养伪君子的枯燥无味的语言。教师只有爱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理解和支持。“亲其师,而信其道”,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班主任对待学生要把建立融洽的感情作为重要的方法加以运用,以爱护教育学生为前提,达到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情景交融。学生体验了被尊重、理解、关心、信赖的积极情感,就会把你当成可敬、可亲的师长朋友;反之,就会损害师生之间的感情,轻者造成师生关系紧张,敌视,使班级管理难走上正常轨道。在班级工作中,班主任还要注意公正客观地处理问题,对学生不论成绩好差,一视同仁,教育经验告诉我们,偏爱好学生,被偏爱者不但体会不到你的爱,还会推动很多群众。班主任要把爱洒向每一位学生,尤其在处理问题时不能带感情色彩,要公正无私,这样才能赢得全体学生信任,班级管理得心应手。另外,一个人的思想、观点、行为、习惯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我们要给学生自我教育的机会,当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时,我们抓住契机适当点拨,便能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要坚决反对那种以势压人的做法,压只能压而不服,从而使班级管理陷入困境。
四、 协调好与学生家长的关系,谋求共同一致的教育立场,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家庭教育能否与学校目标一致,这是班主任必须考虑的。班主任要通过家长座谈会,家访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生在农行中的表现,通报学生在校情况,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争取家长的配合。在座谈和家访中,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一味向家长“告状”,也不要一味地说好,要从实际出发,采取灵活的方式,调动家长的参与意识,指导家长正确地教育子女,使家庭教育发挥积极的辅助作用,以便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五、 协调好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正面引导,防患于未然。
班级是由学生组成的集体,在这个集体中同学之间有亲疏之分,男女之别,时而“反目成仇”,时而和好如初。这就需要班主任多留神,勤观察,早疏导,防患于未然。对同学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的,要注意引导,防止出现坏的小团伙;男女同学之间交往频繁的,要防止早恋现象的发生。对同学之间的矛盾和摩擦,要本着公正、公平、合理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如果是一般的小问题,则正面引导、教育他们各自多做自我批评,切不可小题大作,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对发生冲突且情切严重的,则要进行严肃批评,必要时可给予适当的处分。
六、 协调好与社会有关方面的关系,共同创设教育环境,对学生进行良好、有益的教育。
社会是个大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具有复杂性、广泛性、深刻性和持久性。因此,班主任要争取校外教育环境。如组织学生参观科技展览,观看有教育意义的影视剧,阅读健康书刊等,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培育良好的人生理想。
总之,“惟独从心里出发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班主任只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努力协调好各种关系,以心换心,以真诚换真诚,才能把班级管理好。
一、 协调好与学校的关系,做到勇挑重担,勇于创“先”,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学校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这个整体只有每部分工作做好了,才能使工作取得“部分之和大于整体”的效果。这就要求每位班主任木勇于观察,勇挑重担,创造性的做好本职工作,推动学校工作向前迈进,为班级争得荣誉,为上级领导分忧。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日常千头万绪的工作中,学校难免有决策失误之处,指挥不利之时,作为班级的领头羊应自觉维护上级领导的威信,坦然相待,切不可自恃高明,乱加指责,尽量服从学校统一安排,先执行,再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树立学校形象,才能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二、 要处理好与任课教师的关系,做到彼此尊重、融洽感情,互通信息,交流思想。
每位班主任要想搞好本职工作,离不开其他教师的配合与支持,而想获得其他老师的帮助,就要充分认识自己在教师群体中的地位、角色。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关系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这一点班主任必须认识清楚。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关系是平等的,这种关系如何,直接影响到班级管理效果。所以班主任对不同性格的任课教师要努力融洽关系,要有精诚合作的意愿和容人的气度,不论是对经验丰富的教师,还是对初上讲台的青年教师,要做到谦虚待人,彼此尊重,相互谅解,切不能互相吹棒,互相拆台,要看到他人的长处,虚心向他人学习。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班主任与其他教师要团结友爱,形成战斗的集体,经常互通信息,交流思想,是十分必要的,彼此之间互不了解,各自为政,是搞不好班级工作的。班主任木定期召开全体科主任教师参加的教研会和主题班会,利用茶余饭后,彼此沟通思想,加深理解,充分调动任课教师加强班级管理意识,形成教育合力,让学生学好每一科,让教师上好每一课。实践证明,一个班级管理质量的好坏,同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协作的好坏有着紧密联系。
三、 协调好与学生的关系,注重情感投资,公正客观,循循善诱。
既是老师,又是朋友,这是许多班主任带班所希望达到的境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必须注重情感投资。情感投资不仅能缩短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改变师生的心理环境,激发学生进取心,而且也能满足学生自我实现和自我尊重的心理需要。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道德就成了只培养伪君子的枯燥无味的语言。教师只有爱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理解和支持。“亲其师,而信其道”,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班主任对待学生要把建立融洽的感情作为重要的方法加以运用,以爱护教育学生为前提,达到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情景交融。学生体验了被尊重、理解、关心、信赖的积极情感,就会把你当成可敬、可亲的师长朋友;反之,就会损害师生之间的感情,轻者造成师生关系紧张,敌视,使班级管理难走上正常轨道。在班级工作中,班主任还要注意公正客观地处理问题,对学生不论成绩好差,一视同仁,教育经验告诉我们,偏爱好学生,被偏爱者不但体会不到你的爱,还会推动很多群众。班主任要把爱洒向每一位学生,尤其在处理问题时不能带感情色彩,要公正无私,这样才能赢得全体学生信任,班级管理得心应手。另外,一个人的思想、观点、行为、习惯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我们要给学生自我教育的机会,当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时,我们抓住契机适当点拨,便能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要坚决反对那种以势压人的做法,压只能压而不服,从而使班级管理陷入困境。
四、 协调好与学生家长的关系,谋求共同一致的教育立场,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家庭教育能否与学校目标一致,这是班主任必须考虑的。班主任要通过家长座谈会,家访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生在农行中的表现,通报学生在校情况,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争取家长的配合。在座谈和家访中,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一味向家长“告状”,也不要一味地说好,要从实际出发,采取灵活的方式,调动家长的参与意识,指导家长正确地教育子女,使家庭教育发挥积极的辅助作用,以便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五、 协调好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正面引导,防患于未然。
班级是由学生组成的集体,在这个集体中同学之间有亲疏之分,男女之别,时而“反目成仇”,时而和好如初。这就需要班主任多留神,勤观察,早疏导,防患于未然。对同学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的,要注意引导,防止出现坏的小团伙;男女同学之间交往频繁的,要防止早恋现象的发生。对同学之间的矛盾和摩擦,要本着公正、公平、合理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如果是一般的小问题,则正面引导、教育他们各自多做自我批评,切不可小题大作,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对发生冲突且情切严重的,则要进行严肃批评,必要时可给予适当的处分。
六、 协调好与社会有关方面的关系,共同创设教育环境,对学生进行良好、有益的教育。
社会是个大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具有复杂性、广泛性、深刻性和持久性。因此,班主任要争取校外教育环境。如组织学生参观科技展览,观看有教育意义的影视剧,阅读健康书刊等,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培育良好的人生理想。
总之,“惟独从心里出发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班主任只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努力协调好各种关系,以心换心,以真诚换真诚,才能把班级管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