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乐园

【作者】 司 华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东风教育分局第七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精彩的语文课堂是一首精巧的诗,而不是一壶平淡的酒。它的创设,需要教师有诗人般敏锐的眼睛和敏感的心灵。精彩的语文课堂看似简单,实际上是最不简单的,它充盈着教师的智慧,寻求简单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教学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如何才能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绽放出生命的光彩,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呢?我认为,语文教学应添点“油”,加点“醋”,让其“五味俱全”。这样,语文课堂才会独具魅力,充满生命活力,才真正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一、让语文课堂成为培养学生精神的阵地
  在人性化备受关注的今天,教育“以人为本”成为必然。因此,语文教师更应以人性化理念打造语文新课堂,给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健康成长、快乐学习、和谐发展的精神阵地。语文,就是要关注和挖掘课程中蕴含的美好的人性,让语文教学浸润人文的色彩,让语文教学负载精神的使命,让语文教学流溢生命的动感。具体地讲,就是语文教学要坚持用课文中饱含的真善美,帮助学生提高人生境界,丰富美好心灵,塑造健全人格。“文以载道”,教材无疑就做到了这一点。如《斑羚飞渡》,让我们在惊叹斑羚自救勇气的同时,又深深震惊于动物对生命的强烈渴望,可以让我们反思生命的意义和珍爱生命。再如,令人荡气回肠的《安塞腰鼓》,更让我们触及到陕北汉子在黄土地上所体现的民族精神的内核和生命中蕴含着的奔腾力量与那冲破束缚的强烈渴望,进而使我们体会到民族精神的阳刚之美,让我们受到昂扬向上精神的洗礼,教材中还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出发,刻意满足青少年的好奇、想象和嬉戏游乐的心理需求,设置了一系列的篇目。
  因此,教师把握教材中文本的人文精神,是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精神的第一步。语文教材并不缺少人文精神,关键是教师有没有善于发现人文所在的眼睛。为此,语文课堂上,教师要不断融入人文精神,使学生拥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展现“仰天大笑出门去”的豪情,树立“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的信念。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精神的阵地。
  二、让语文课堂成为培养学生情感的家园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与互动的过程,而教材也“不是无情物”是承载和传播情感的载体。教学中,只要教师能引导学生付出真情,使学生的情与文章的情融为一体,语文教学就会达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育情”境界。语文课堂上,教师注入“人情味”,引导学生与优秀的文化接触,与古今中外的高贵灵魂对话,充分挖掘和发掘课文的情愫,让学生始终涌动情感的生命源泉,培育热爱祖国、关爱社会、眷念故土、珍爱青春、感恩亲情和悲天悯人的情感。?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协调是以情感为纽带的,教师以丰富的情感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学生会从中受到熏陶、感染、启迪并有所感悟,潜能和创造性才得以充分发挥。例如,教师可以引领学生从《藤野先生》中感受异国之情,从《我的叔叔于勒》中体会金钱之情,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一篇完整独立的文章,“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每篇文章的内容都会形成一定的情境和气氛,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
  因此,在语文课堂中,就需要渲染课堂气氛,营造一种与文章内容相一致的情境,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仿佛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观其景,形成一定的情感基调,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体会文章内容,甚至不自觉地进入到文章的角色之中。让语文课堂成为培养学生情感的家园。
  三、让语文课堂成为培养学生文学的乐土
  当前,在中考指挥棒的引导下,语文课堂成了无硝烟的战场。课堂上到处是“拉网式”的知识点专项练习或“查漏补缺式”的专题技巧训练,教材中那些充满诗意,闪耀着作者思想与人格光辉的文本也被大多数教师异化成了传授阅读技巧和答题技巧的例子。由此可见,给语文课堂植入“文学味”,让语文教学实现“诗化”,真正成为学生乐土是多么重要。如我在上古诗文时就让学生把学过的名句整理归类写成排比句,然后用在作文上,这样可以让学生的作文更有文采。我在上小说时让学生充分了解人物形象,然后活用到作文中去,让作文更有文学味道。我在上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考虑到初一年级学生对自己童年玩耍的环境有深刻印象,对生活充满美好幻想的特点,根据课文内容以学生的兴趣点切入教学。我先引导学生以《我心中的乐园》为题,把自己记忆中最美好的画面用语言描述出来。学生心中的乐园有现实的美景,有幻想的世界。然后直接引入鲁迅先生描写的儿时的乐园——百草园这一重点文段。让学生通过分析生动、具体的描写,感受其中清新甜美的瓜果,奇妙可爱的动物透出的欢乐天真的稚气。体会描写中准确的形容、生动的修辞和清晰的层次。学生充分感受了作者儿童时代轻松自由,充满情趣的百草园生活,与三味书屋单调陈腐、枯燥无味的读书生活作对比,便很容易地理解了文章“批判封建教育,揭露私塾残害儿童身心健康发展”这一深刻主题。进而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丰富积累,体会生活无穷无尽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因此给语文课堂植入“文学味”,引领学生品味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性情,丰富他们的诗化语言,可以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文学的乐土
  精彩的语文课堂,教法简洁,并且精彩。教学永远没有一个固定的模样,真正的教学永远是多姿多样,异彩纷呈的。希望我们用自己的行动作彩笔潜心地来描绘这幅自己“画”,绘好新课程教学的独特“模样”给这幅画添加上自己精彩的一笔。让语文课堂“五味俱全”,充满活力,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