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语言文字规范化

【作者】 鲁忠科

【机构】 甘肃省合作市藏族小学

【摘要】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字,语言文字规范化是我国政府在语言文字方面坚持的重要决策。搞好这项工作意义重大。
【关键词】规范汉字;识字;写字;朗读;普及
【正文】 
  文字—作为记录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自从人类发明文字以来,它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汉字—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它是汉族人的祖先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它先后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五种正式字体。它是中华民族和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字是我国政府在语言文字方面一贯坚持的重要政策。何为规范汉字?规范汉字最大的特点是汉字简化和整理异体字。这反映了文字自身发展演变中求简的趋势。规范汉字在扫除文盲、普及教育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目前,规范汉字已经在我国得到普及,已经成为今天社会用字的主流。推行规范汉字对提高中华民族综合素质功不可没。
  何为普通话?以北京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早在上世纪50年代,国家就确定了“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的推广普通话的方针。改革开放以后,根据推广普通话形势发展的需要,这个方针调整为“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建国六十年来,我国的普通话推广工作得到了很大成绩。普通话的流通范围越来越大。作为唯一能跨越汉语言隔阂,沟通各兄弟民族交际的语言。普通话已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共同语。
  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基本功的呼声渐高。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使命,我认为关键要抓住三点:
  1.识字、写字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学生在接受启蒙教育时,识字数量的多少对他以后的学习是何等的重要。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不但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各科作业,而且对于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民族文化传统教育,也很有重要的价值。写字教学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感,培养审美能力,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文化的理解。写好汉子是我们中国人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在识字与写字教学中应注意: 
  (1)教师要以认真,正确的书写作学生的表率。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做到,自己首先要做到。教师要设计出高质量的板书。练好字,写出工整、飘逸、优雅、得体的粉笔字。给学生树立榜样。这对于善于模仿的学生是一种十分有效和现实的手段。
  (3)1—2年级要多认少写。识字与写字是难易不同的两种能力。在心理能力与书写能力上都有不同。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现行教材充分体现了培养学生主动学的意图。在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大量采用“我会读”“我会写”“我会说”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识字的自信心,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笔顺展示法:汉字笔顺的一般规则有七条,①先横后竖  ②先撇后捺 ③从上到下 ④从左到右 ⑤从外到内 ⑥先里头后封口 ⑦先中间后两边
  图示法:如“休”——农夫倚树小憩图。
  演示法:如“笔”——毛笔的竹和毛。
  推理法:如“人”——“从”——“众“
  “木”——“林”——“森”
  猜谜法:如“田”——一块地四方方,十字路在中央。
  (3)3—4年级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引导其养成主动识字习惯。引导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重视对写字姿势的指导。 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4)5—6年级有较高的独立识字能力,用硬笔毛笔熟练的书写楷书,做到规范、端正、整洁。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形象美。激发对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深厚感情,从而使学生逐步提高师资能力,扩大识字范围。
  2. 朗读 
  朗读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朗读是把无声的文字化作有声的语言。把单纯的视觉活动转换为各种感觉的综合活动。从而加强对书面语言的感知和理解。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时注意力稳定性大多较差,而大声朗读能使他们保持注意力的稳定。通过朗读课文,学生可以积累语言材料,把握各种句式,学到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会促进说话,作文能力的提高。
  针对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可根据年级、学生情况、教材特点,安排每节课的朗读时间。
  对朗读的基本要求:①用普通话,做到语音和语调的规范化。语音包括读音正确,停顿恰当,音质自然,音量适中。语调包括高低适度,强弱适中,快慢适宜。②流畅,做到语音连贯,不漏字、不落字、不改字、不颠倒、不重复。③有感情,做到感情充沛,节凑鲜明,恰当的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对朗读训练的常用方式:①教师范读。这是最好的指导方式,教师在范读过程中应抓住朗读的三点基本要求,用普通话,流利的,有感情的把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语言,小学生的模仿能力特强,教师的示范会起到比较好的效果。②学生单读。选出普通话好的学生上讲台做示范。③学生齐读。这种方法适用于诗歌等音韵感和节奏感较强的作品。④学生分角色读。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分组对读,男女对读,同桌对读和指导对读来进行。教师在正确引导学生朗读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纠正那些不正确的朗读方法,如:唱读,念经式,演戏式等。
  教师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讲一些生动的故事。开展一些猜谜游戏,朗读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这样不但让他们体会到中国语言文字的优美,而且增长了知识。
  3.口头语言
  口头语言这一最基本,最便捷的交际工具,更经常地担负着每个人社会交际成败的重任。作为培养未来社会人才的小学语文教学,理应注重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的进行口语交流。
  口语交际中教师应当做到①对学生语言规范,听说习惯,交际方式与态度进行指点。②点拨语言表达使学生口语交际真正实现现实化。
  作为小学教师应该还要知道,小学生喜欢听赞扬的话,表演欲、求知欲、表现欲特强。总爱把自己好的一面展示给同学和老师,从而得到满足感。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为学生创造机会,创建展示自己的平台。比一比谁认识的字最多,谁朗读的最有感情,谁的普通话最标准。
  着力构建语言文字规范化书香校园,学校应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经典浸润人生,雅言传承文明”诵读中华经典诗词吟唱。以年级组为单位,开展大型季节性书法比赛。学校创造性的开展每周一首古诗文吟唱。每月一次古诗诵读活动。让语言文字规范化在校园蔚然成风。
  学生的发展必须依靠专业教师给学生提供优质教学。教师在学生的发展中,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也要发展自己。要给学生一瓢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且教师必须是一汪泉水,而不能是一桶死水。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向规范化、科学化、艺术化、和谐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方法论》第71页,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
  [2]《汉语水平词汇和汉字等级大纲》第12页,北京语言文化  大学出版社
  [3]夸美纽斯著《大教学论》第12页,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