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认识自我感受关怀

【作者】 王 凡

【机构】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第一中学

【摘要】新课程的目标不只是使学生更富有知识,而且更应该使他们更聪明,思想更开阔,明辨是非,认识自我;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学会关怀别人,关怀自己。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认识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不仅仅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更是帮助别人学习的助手,提高学习的效率,营造温暖的集体关怀。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自我;关怀;自主意识;集体;课堂氛围
【正文】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如何进行教学活动,如何扎实的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核心问题。信息技术课程在中学开展从新兴阶段进入了成长阶段。新兴技术课程设置的表彰、内容也随着课程改革起着变化。让我感受最深的:信息技术教学必须培养学生的认识自我,感受关怀。如何做到呢?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未来的建设者,然而在近几十年的教育改革中,我们的花朵被园丁修剪成了个什么样子,是否真的像我们所期望的那样向着美好的方向发展呢?怎么让学生做学习的真正主人呢?不是堆积成山的题海,不是秉灯夜读,不是应试教育考上重点名牌。而是认识自我,用自我去学习,感受关怀,与人关怀,提高自身素质,带动社会素质提高。
  一、放诸怀抱,认识自我
  越是握紧拳头,手心就越是什么都没有;松开手,你才觉得拥有一切。在现在高压力的学业中,学生已经忙碌得让自己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总结自己学习成果的时间,意识都没了,长此以往,学生身心疲惫对学习成绩必然会带来很严重的负面影响。而他们在信息技术这样的动手课上,他们也都忙于思考,而忘记了有些知识只需要动手练习几遍就完全能掌握的。所以,我们的学生需要放松自我,刚刚沉浸在科学理性里的学生,正饥渴着有效率的逻辑知识,其实是不容易体会这种「做」的功夫,特别是将放松等同于效率的吊诡思考。一种模糊而自我保护的惰性;一种习气深重像石头般的顽冥不灵,这种情况下,很难让学生放松下来休息一下,不要再将时间和精力消耗在紧张焦虑的奋斗上,消耗在讲求速度和打拼的漩涡中,消耗在竞争、执取、拥有和成就上,永远以身外的活动和先入为主的偏见让自己喘不过气来。人的一切就像海绵,只有越挤压出的水才越多,但是,我们别忘记一件事情,每一块海绵的储水量是有限的,不可能永无止境的挤压出水,需要放松一下,让海绵恢复原来的形态,这样才能吸取更多的水来供挤压。恢复到原来学生本初的形态,最聚活力的形态,最佳的形态,这个形态就是自我——这个过程就是认识自我!
  二、以动制静,发挥自我最大潜力
  第一,放松全身,仿佛自己被撕裂成碎片的所有部分,或许以往的焦虑会一直都和你处在战争之中,现在则因放松渐渐平静下来,而溶化,和焦虑变成朋友。在那放松之中,我们开始了解自己,焦虑也渐渐消失于无形。
  第二,放松全身,可以纾缓学生长期以来所累积的负面心态、侵略性和混乱情绪。这时候,不是压抑或沉入情绪之中,而是尽可能以开放旷达的宽容来观察情绪、念头和一切生起的东西。心理学家说,这种睿智的宽容如同无边的虚空,它温暖而舒畅地包裹保护着你,仿佛是阳光的毯子。最有效的心理治疗和自我诊疗的方式。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在安定下来的心里,现在该让身体活动一下,但是又不需要动得很剧烈,让学生到机房把当堂学到的知识,实际操作一遍,不仅能达到事半功倍,而且也能让学生从紧张的环境里解脱出来。这样无形中就提高了信息技术学习的效率,让学生在电脑虚拟工具应用,和现实应用之间的差别并更充分的挖掘电脑系统的潜在应用能力,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渴望,从而发挥学生自我最大潜力。
  三、信息技术教学中让学生更多的感受关怀
  第一,课堂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播的地方,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的场所,人是社会中的人,学生在学校,班级这个小社会里,但不能让他们因为这样而放弃人在社会中的角色与相互交流的能力,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不仅是自己学习,也需要在交流,而这种课堂上的交流更多是一种关怀,让学生在交流中不断成长,共同成长,这种交流中就是一种关怀的传递,只有主动传递这份关怀,才能得到更多的关怀——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关怀。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这份交流是很多的,在新知识的接受程度不同的学生中,相邻的同学之间,按组编排的学生间,甚至是在游戏中的同学都可以相互传递这份关怀。
  第二,创新“教法”与“学法”,督促学生传递关怀成自然。信息技术在机房的课堂上,老师应该充分利用这里的便利,让学生动起来,把关怀传递出去。让他们知道他们不是孤立的个人,而是一个整体。在感受关怀的时候学会把自己的关怀传递给别人,在传递关怀的同时展现自我,加深同学之间的了解。加强小组活动,让学生能更好的认识并感受自我在集体中的角色,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自我,改进自我,相互学习,相互进步。“你有一个意见,我有一个意见,我们一交换,那我就有了两个意见。”在关怀传递的同时加深了学生的知识,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意见,意见的交换中,学生的信息鉴别能力,使学生具有进出信息世界的驾驭能力,在社会中的信息鉴别驾驭能,而终身受益!
  总之,认识自我培养学生有自我独立个性的人,而且能让学生时常处于精力充沛状态,应对各种学习的压力,“磨刀不误砍柴工”就是这个道理,而且想让学生更多的挤压出时间,那就得让学生有更多的存储空间,海绵被挤压过分也会变形的!认识自我,这是孤立的自我,当认识集体、团队中的自我,这才是教育的目的,而这目的的实现,就在于关怀——感受关怀,传递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