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用实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作者】 贾春芳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二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自然就如一个巨大的、开放式的实验室,每天都在发生变化,人们受到启发产生的思想和看法犹如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在后来不断的验证和创造中凝结成精华之作化学,化学诞生于实验,成长于创造。化学实验是化学认识的源泉,是启迪学生思维、培养能力的有效途径。化学老师如何才能让化学实验充分发挥上述的作用呢? 
  一、让学生参与实验方案设计,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创新精神。
  高中学生有了一定的化学基础,但对于实验设计还是感到有困难,困难在于学生过惯了“衣来伸手”的化学实验课,忽然让自己来,还不习惯;基础知识比较薄弱,不熟悉化学基本实验方法,仪器的使用方法,化学实验设计的原则;对实验的全局通盘考虑不够周全。我在学生上高一的第一节《化学实验方法》的时候就告诉同学们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四个基本要求:1.科学性原则。2.可行性原则。所运用的实验原理在实施时切实可行,而且所选用的化学药品、仪器、设备、实验方法等在现行的条件下能够满足。3.简约性原则。是指化学实验的设计要尽可能地采用简单的装置或方法,用较少的步骤及实验药品,在较短的时间内来完成实验的原则。4.安全性原则。这是指实验设计时应尽量避免使用有毒药品或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操作。
  实验设计对学生来说有困难但我们老师应该让学生迎难而上,不吃点苦就不知道甜的滋味。当然不是盲目的让学生去做,实验设计原则就是指针,尽管学生不能马上全部领悟,在不断的实践中学生会慢慢体会,最终可能形成习惯,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学生。不是所有的演示实验方案都让学生去设计,也不是所有的演示方案都让学生去验证探究,时间有限,教学任务繁重,让学生只参与方案的设计,由老师来评点,分析其合理性,这样学生就免去了复杂的实验过程,又做了一次思维体操,既能保证教学进度,又能充分发挥化学实验作用。如我在上《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这节课时,我并没有按书本按排的那样去做,而是根据日常生活经验让学生总结出影响反应速率的外界主要因素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接触面、光等,让学生根据已经学过的化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证明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学生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不再是看客了,根据学过的化学知识,学生很快设计了几个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的方案,从反应类型来看,置换反应中可选,镁片与浓盐酸和稀盐酸;从复分解来看可选:氢氧化钠酚酞混合液与浓盐酸和稀盐酸;化合反应可选,硫粉在空气中和纯氧中燃烧;从分解反应来看可选:不同浓度的双氧水在40度温水中分解,我从设计4个原则作了点评,分析了实验方案实施的可能性,然后做书上的演示实验,让学生看现象,并让学生对书中实验依照4原则作出自己的评价,让学生不只是有设计实验的能力还具有评价别人设计实验优劣的能力,通过化学实验让学生能力得到成长这才是我们老师乐见的。
  二、强化学生实验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对实验方案的设计思路可能会多种多样,实验方案相应也会很多,老师要帮学生筛选在现有实验条件允许的,最有可能的实验方案来验证。在学习《氯气》的时候,我将氯气的化学性质授课模式改为问题解决和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创设问题情景:向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的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边滴边振荡,红色慢慢褪去,把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分析红色消失的原因:
  1.氯气与水反应产生的酸中和了氢氧化钠所致
  2.氯气与水反应产生的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将酚酞氧化成无色物质。
  讨论交流:两派争论的焦点是酚酞还在不在的问题,只要确定酚酞还在,说明1对,酚酞不在,说明2对。
  实验探究:向上述刚好褪色的溶液中再滴入一些氢氧化钠溶液,若红色重现,则是因为酸中和所致;若红色不再重现,则是因为次氯酸的强氧化性所致。
  通过这样让学生参与的探究实验模式,强化学生实验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利用实验设计习题,培养学生的实验创造思维能力。
  实验设计有时要耗较多时间去思考,若将实验设计都放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这样会降低课堂容量和效率,我们老师可以布置一些实验设计习题让学生在课下完成,来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如在学习钠的化学性质之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课外设计实验,让学生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钠和水反应产生的氢气。学生要收集氢气必须要解决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钠在水面上是迅速游动的,钠会熔化,位置具有不确定性,人不可能跟着它跑啊。学生只有充分开动脑筋,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才能想出办法,有同学想出了用带小孔的铝箔将钠包裹起来,用镊子来固定铝箔从而固定钠,这样才能完成了收集氢气的任务;有人也想出了用橡胶塞盖在有支管的蒸馏瓶口上,然后再收集。这样让学生先想再做既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蒸馏烧瓶新用,本来是分离沸点不同液体用的仪器,现在用来作产生气体的反应容器,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总之,只要老师教学方法运用得当,高中化学实验既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同时又能上升到理性认识,既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只要老师引导得好,化学实验在提高学生能力方面就会变得如金子般的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