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与青春期学生建立有效的沟通
【作者】 蒙 娟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茅箭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青春期的学生正处于人生最困惑的时候,他们需要别人的支持、鼓励和保护,父母老师的支持和鼓励是促使他们继续探索和体验的动力。
和青春期的学生进行沟通的方式与青春期前的交流方式不同。和青春期以前的学生进行沟通时,父母老师大多采用了你告诉我、我回答你,或我问你你回答这种简单直接的交流方式。因为青春期以前的学生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父母和老师在他们心目中是无所不能的权威。进入青春期后,中学生的内心世界越发丰富,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常常将很多心智用于内省,过于闭锁,不善于交流是中学生最明显的心理特征。
青春期的学生自我评价,最重要的支持因素转变为朋友、同学和老师。因此,老师这一角色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学阶段正是学生青春叛逆期,老师在与学生沟通时,要以公平、民主的方式,多用肯定语言,支持鼓励学生。切忌训斥、说教、强制等方式,这样更容易引发学生的逆反,效果也是最差。
那么,老师们如何有效地与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进行沟通呢?
在这里我结合一个典型案例来谈几点实际操作方法。我校初三学生余某,学习不努力,不写作业,经常违纪,长期与老师对立,不听家长的话,经常发脾气。对于这样的学生,我把他归为特别叛逆的一类。
首先,师生要与学生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的关系,消除学生与老师之间的隔阂。这是有效沟通的前提。我们可以让学生先找自身的优点,尽量多的找出来,最好能写下来。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最主要最显著的效果体现在,要使一个人开始思考自己是怎样的人,自己身上有哪些优点。如果不引导学生观察自己,思考自己的命运,再好的教育方式也是毫无用途的。”对于学生余某,他的学习成绩不好,长期挨批评,自己也深深地陷入了自责中,因此很难看到自己身上的优点,他已不是简单地自卑,而是彻底没有自信了。所以,要先启发他发现自己的优点。刚开始他觉得自己没有优点,一无是处,而且很不自在,于是,我就让他换个角度说说老师的优点。他马上就指出老师很温和,很有耐心,我就鼓励他说:“很好,你能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真不错!”这样的言辞一定要发自内心的赞美。这时,谈话气氛就变得轻松了。接着,他就慢慢说出了自己有唱歌的爱好,有时候烦恼的时候就会自编自唱。我立刻投去赞许的目光,并鼓励他课外把自己编的歌词写一份赠送给我,他爽快的答应了。经过这一次沟通,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融洽起来,学生心中产生了对老师的信任感,自己也能找到自身的优点,这就为下一次的沟通打下了基础。
其次,师生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还在于掌握一些语言的技巧。
我们想一想,如果师生谈话时,老师长篇大论,大道理轮番轰炸,而且内容空洞,学生容易接受吗?或者老师用一种权威者式的咄咄逼问,学生是不是感到有压迫感,不愿敞开心扉?再或者老师过多使用负性评价词,如“你又是”、“你总是”、“不可救药”、“没有用”、“学习倒数”等一连串的否定词语,把学生放到敌对面,师生之间的谈话能顺利进行吗?诸如此类不当的方法,老师首先应该改变得就是说话的方式。特别面对青春期的学生,说话更要讲究策略。第一,进入话题的语气要缓和,如老师可以说“我相信你有你的原因”、“老师很理解你此时的心情”等。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老师要学会包容,平心静气来面对。第二,谈话前或谈话中细心观察学生,掌握更多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归纳和判断,这样你的谈话会有针对性,盲目的、跑题的谈话会降低你在学生面前的威信,学生难以信服。第三,老师在引导学生时,可利用开放性提问,比如,问学生“怎么样”、“何时何地”或“谁”等,让学生描述事情的经过,谈谈自己的感受。这样可以了解学生的意图和动机,老师可以寻找更有效的解决办法。第四,要真诚的倾听,语言要透露出关爱之情。即使再难沟通的学生,他们都具备基本的情感需求,老师在与青春期学生的沟通中要注意用真情来感化,让学生在关爱的氛围中发现自身的问题,这样他们才会愿意配合老师进行改变。
青春期是人一生中的黄金时期,但也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心理上的成熟感与幼稚性相矛盾的时期。老师要抓住思想教育的契机,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用春风化雨般的语言来滋润他们懵懂的心田,这将是他们健康向上的动力源。
和青春期的学生进行沟通的方式与青春期前的交流方式不同。和青春期以前的学生进行沟通时,父母老师大多采用了你告诉我、我回答你,或我问你你回答这种简单直接的交流方式。因为青春期以前的学生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父母和老师在他们心目中是无所不能的权威。进入青春期后,中学生的内心世界越发丰富,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常常将很多心智用于内省,过于闭锁,不善于交流是中学生最明显的心理特征。
青春期的学生自我评价,最重要的支持因素转变为朋友、同学和老师。因此,老师这一角色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学阶段正是学生青春叛逆期,老师在与学生沟通时,要以公平、民主的方式,多用肯定语言,支持鼓励学生。切忌训斥、说教、强制等方式,这样更容易引发学生的逆反,效果也是最差。
那么,老师们如何有效地与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进行沟通呢?
在这里我结合一个典型案例来谈几点实际操作方法。我校初三学生余某,学习不努力,不写作业,经常违纪,长期与老师对立,不听家长的话,经常发脾气。对于这样的学生,我把他归为特别叛逆的一类。
首先,师生要与学生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的关系,消除学生与老师之间的隔阂。这是有效沟通的前提。我们可以让学生先找自身的优点,尽量多的找出来,最好能写下来。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最主要最显著的效果体现在,要使一个人开始思考自己是怎样的人,自己身上有哪些优点。如果不引导学生观察自己,思考自己的命运,再好的教育方式也是毫无用途的。”对于学生余某,他的学习成绩不好,长期挨批评,自己也深深地陷入了自责中,因此很难看到自己身上的优点,他已不是简单地自卑,而是彻底没有自信了。所以,要先启发他发现自己的优点。刚开始他觉得自己没有优点,一无是处,而且很不自在,于是,我就让他换个角度说说老师的优点。他马上就指出老师很温和,很有耐心,我就鼓励他说:“很好,你能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真不错!”这样的言辞一定要发自内心的赞美。这时,谈话气氛就变得轻松了。接着,他就慢慢说出了自己有唱歌的爱好,有时候烦恼的时候就会自编自唱。我立刻投去赞许的目光,并鼓励他课外把自己编的歌词写一份赠送给我,他爽快的答应了。经过这一次沟通,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融洽起来,学生心中产生了对老师的信任感,自己也能找到自身的优点,这就为下一次的沟通打下了基础。
其次,师生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还在于掌握一些语言的技巧。
我们想一想,如果师生谈话时,老师长篇大论,大道理轮番轰炸,而且内容空洞,学生容易接受吗?或者老师用一种权威者式的咄咄逼问,学生是不是感到有压迫感,不愿敞开心扉?再或者老师过多使用负性评价词,如“你又是”、“你总是”、“不可救药”、“没有用”、“学习倒数”等一连串的否定词语,把学生放到敌对面,师生之间的谈话能顺利进行吗?诸如此类不当的方法,老师首先应该改变得就是说话的方式。特别面对青春期的学生,说话更要讲究策略。第一,进入话题的语气要缓和,如老师可以说“我相信你有你的原因”、“老师很理解你此时的心情”等。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老师要学会包容,平心静气来面对。第二,谈话前或谈话中细心观察学生,掌握更多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归纳和判断,这样你的谈话会有针对性,盲目的、跑题的谈话会降低你在学生面前的威信,学生难以信服。第三,老师在引导学生时,可利用开放性提问,比如,问学生“怎么样”、“何时何地”或“谁”等,让学生描述事情的经过,谈谈自己的感受。这样可以了解学生的意图和动机,老师可以寻找更有效的解决办法。第四,要真诚的倾听,语言要透露出关爱之情。即使再难沟通的学生,他们都具备基本的情感需求,老师在与青春期学生的沟通中要注意用真情来感化,让学生在关爱的氛围中发现自身的问题,这样他们才会愿意配合老师进行改变。
青春期是人一生中的黄金时期,但也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心理上的成熟感与幼稚性相矛盾的时期。老师要抓住思想教育的契机,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用春风化雨般的语言来滋润他们懵懂的心田,这将是他们健康向上的动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