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简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作者】 冯昌明
【机构】 贵州省石阡县汤山镇初级中学
【摘要】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笔者肤浅认为:首先要掌握初中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内容和途径。【关键词】初中数学;素质教育
【正文】
在教改过程中,把素质教育于数学教学之中,使数学教学能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服务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中心议题,是摆在我们广大数学教师面前的一项极为迫切的任务。本文以就中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 更新观念,树立数学教学的素质观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转变人才观念质量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转变观念的关键在于努力构建学生的主体求地位,促成学生主动,全面而且各个不同的发展,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健体,学会创造。中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不仅培养他们的数学素质他们的数学素养,更要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之成为具有一定创造性的人。由于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方面的发展和志趣,特长不尽相同,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要创设重要条件,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其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觉地把素质教育融于教学之中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的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智慧潜能等得到开发,学生的素质,要主体发挥的过程中得到提高。这就是数学教学的素质观。
二、 初中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内容的途径
各学科都有本学科特定的科学知识体系和特点。中学数学具有内容的抽象性应用的广泛性、推理的严谨性和结论的明确性等特点。我们在实施中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同时,应根据数学本身的特点在传授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积极探索数学知识与素质教育的最佳结合点,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据此,笔者认为,素质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内容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思想素质的教育大纲提出:“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数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数学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主要有以下几点:
1、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教材中的有关内容编拟既联系实际又有思想性的数学题目,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优越性,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等有关内容,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国情,激发他们为四个现代建,为祖国繁荣昌盛而献身的精神。
2、 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主要是对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是物质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运动变化的观点,量变到质变的观点,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观点等辩证唯物主义因素,自觉地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术教学内容,就能更深刻地让学生领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学好数学知识,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为逐渐形成共产主义世界观打下基础。
3、 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教育。
数学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学习和实践,使学生逐步掌握良好的生为方式(正确的学习目的,浓厚的学习兴趣,顽强的学习毅立、实事求事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并把这些良好的行为方式转化为他们的习惯,终身受用之。所以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也是数学教学工作的一项基本任务和重要目标。
(二)应用数学能力的培养
数学是一种语言,是认识世界必不可少的方法,运用数学的能力是未来公民应当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质之一。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用数学的意识”。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 的能力:
1、 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大多是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来的,因而在进行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的教学中,我们不应当只是单纯地向学生讲授这些数学知识,而忽视对其原型的分析和抽象。我们应当从实际事例或学生已有知识出发,逐步引导学生对原型加以抽象,概括弄清知识的抽象过程,了解它们的用途和适用范围,从而使学生形成对学数学、用数学所必须遵循的途径的认识。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对激发学生对学好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大有裨益。
2、 加强建模训练,培养学生建立数模型的能力。
建立数学模型,是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是运用数学能力的关键一步。解应用题,特别是解综合性较强的应用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建造一个数学模型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可根据教学内容选编一些应用问题对学生进行建模训练,也可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科技和当前商品经济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利息,股票、利润、人口等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
3、 创造条件,让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的环境,引导学生亲手操作,如测量,市场调查和分析、企业成本和利润的核算等。把学数学和利用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用数学的快乐,学会用数学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达到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的目的。
(三)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总称。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与方法形成的规律性的理性认识,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策略。数学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和工具。数学思想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和工具。数学思想方法也应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现行教材中蕴含了多种数学思想,在教学时,我们应充分挖掘由数学基础知识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谅,设计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反复强化、及时总结,用数学思想方法武装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的主人。
在教改过程中,把素质教育于数学教学之中,使数学教学能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服务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中心议题,是摆在我们广大数学教师面前的一项极为迫切的任务。本文以就中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 更新观念,树立数学教学的素质观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转变人才观念质量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转变观念的关键在于努力构建学生的主体求地位,促成学生主动,全面而且各个不同的发展,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健体,学会创造。中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不仅培养他们的数学素质他们的数学素养,更要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之成为具有一定创造性的人。由于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方面的发展和志趣,特长不尽相同,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要创设重要条件,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其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觉地把素质教育融于教学之中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的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智慧潜能等得到开发,学生的素质,要主体发挥的过程中得到提高。这就是数学教学的素质观。
二、 初中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内容的途径
各学科都有本学科特定的科学知识体系和特点。中学数学具有内容的抽象性应用的广泛性、推理的严谨性和结论的明确性等特点。我们在实施中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同时,应根据数学本身的特点在传授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积极探索数学知识与素质教育的最佳结合点,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据此,笔者认为,素质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内容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思想素质的教育大纲提出:“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数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数学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主要有以下几点:
1、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教材中的有关内容编拟既联系实际又有思想性的数学题目,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优越性,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等有关内容,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国情,激发他们为四个现代建,为祖国繁荣昌盛而献身的精神。
2、 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主要是对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是物质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运动变化的观点,量变到质变的观点,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观点等辩证唯物主义因素,自觉地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术教学内容,就能更深刻地让学生领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学好数学知识,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为逐渐形成共产主义世界观打下基础。
3、 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教育。
数学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学习和实践,使学生逐步掌握良好的生为方式(正确的学习目的,浓厚的学习兴趣,顽强的学习毅立、实事求事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并把这些良好的行为方式转化为他们的习惯,终身受用之。所以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也是数学教学工作的一项基本任务和重要目标。
(二)应用数学能力的培养
数学是一种语言,是认识世界必不可少的方法,运用数学的能力是未来公民应当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质之一。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用数学的意识”。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 的能力:
1、 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大多是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来的,因而在进行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的教学中,我们不应当只是单纯地向学生讲授这些数学知识,而忽视对其原型的分析和抽象。我们应当从实际事例或学生已有知识出发,逐步引导学生对原型加以抽象,概括弄清知识的抽象过程,了解它们的用途和适用范围,从而使学生形成对学数学、用数学所必须遵循的途径的认识。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对激发学生对学好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大有裨益。
2、 加强建模训练,培养学生建立数模型的能力。
建立数学模型,是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是运用数学能力的关键一步。解应用题,特别是解综合性较强的应用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建造一个数学模型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可根据教学内容选编一些应用问题对学生进行建模训练,也可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科技和当前商品经济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利息,股票、利润、人口等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
3、 创造条件,让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的环境,引导学生亲手操作,如测量,市场调查和分析、企业成本和利润的核算等。把学数学和利用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用数学的快乐,学会用数学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达到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的目的。
(三)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总称。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与方法形成的规律性的理性认识,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策略。数学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和工具。数学思想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和工具。数学思想方法也应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现行教材中蕴含了多种数学思想,在教学时,我们应充分挖掘由数学基础知识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谅,设计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反复强化、及时总结,用数学思想方法武装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