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析一例多用教学法在高中政治课堂的运用
【作者】 李双丽
【机构】 云南省昭通市水富县第一中学
【摘要】新课程改革和昭通内涵式发展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强调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培养学生合作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近几年高考政治试题也随之发生变化,如何适应变化的高考试题,这就需要学生不仅有最基础的能力,更需要学生具有提取材料信息、高度概括、表达和思维的发散能力。因此,一例多用教学法不仅能提高课堂效率,而且能培养学生从一个材料中多层次、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关键词】一例多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哲学与生活
【正文】
随着新课程改革和昭通内涵式发展的推进,高考政治也发生着悄然的变化。在高考政治试题坚持突出基础知识考查的同时,更坚持立意,体现开放性,在体验、感悟和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学会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考试中对材料的运用也是多层次和多角度的,力求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分析,找准与课本的结合点,从而概括出本质。这就对课堂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一例多用”的教学方法刚好适应这种情况下的高中政治课堂。
高中政治课“一例多用”用一例来创设多个教学情境,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有如下作用
一、 “一例多用”教学法的作用
第一,“一例多用”教学法提高课堂效率。一节课,老师引用多个案例会使学生抓不住重点,分散其注意。同时,情境频繁变换,容易造成知识点之间衔接生硬。如果以一个案例为主,能将整节课课贯穿始终,是教学有条理,能大大提高课堂效率;第二;促进知识迁移,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促进知识迁移,力求与高考接轨。一例多用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其由被动式学习向探究性学习转变,接下来笔者的教学实例财政的作用就体现该作用。创设连贯、完整的情境,有利于学生运用比较、推理、归纳等方法,构建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顺利实现迁移。
二、 教学实例
(一) 教学案例选择贴近学生生活,辐射40分钟课堂教学,提升学生兴趣和提高课堂效率
笔者认为选择案例一个很重要的原则是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特点、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现有的情感认同。
案例设计一:经济生活—影响价格的因素
2010年以来,大蒜、绿豆、辣椒、玉米等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如生姜最高曾达8元一斤左右,极个别城市最高卖过12元一斤,农产品价格一路飙升,一次又一次挑战消费者神经,于是网友们讽刺地给这些农产品取了一些好听的名字:“豆你玩”、“姜你军”、“蒜你狠”、“辣翻天”、“糖高宗”、“苹什么”、“气死你”。[1]
设问:总结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原因
首先该案例一出,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兴趣。又可顺利引出影响价格最直接的因素是供求关系,某些农产品因为炒作、囤积等原因导致供不应求,所以价格上涨;但大蒜虽然出现了“蒜你狠”但不会高过人参的价格,因为影响价格根本因素是价值——价值决定价格,顺利引出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等概念和关系。
案列设计二:经济生活——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们两一起出门,你去买苹果六代(iphone),我去买六袋苹果
设问: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因为2014年下半年网络流行词语是卖肾买苹果六,大众流行神曲小苹果,笔者刚导入完学生就笑了,而且马上反应说这是收入差距问题,顺利引出社会公平,以及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第一,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第二、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同步。
第三、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2]
还可以顺利过渡到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及如何 处理二者的关系。
案例三:文化生活——文化对人的影响
视频播放《舌尖上的中国》片花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火了,部被誉为“吃货指南”的大型美食纪录片,自5月14日起在央视开播以来,以震撼视觉的细腻画面呈现大江南北的特色美食,刺激了人们的味蕾,更唤醒了人们的美食记忆,于是有人说,口水和泪水齐飞,有人说,才下舌头,却上心头。
看完这部充满温情的纪录片,有人想起了小时候“妈妈的味道”,有人体会到了“粒粒皆辛苦”的不易,也有人升华到了“爱国主义”的境界,还有人上升到了“文化输出”的高度……一部介绍饮食的记录片,竟让许多人流下感动的泪水。一部作品为何能在不经意间获得超越话题的巨大影响?
顺利引出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表现—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还可复习上节课所学的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二) 教学案例贴合教学内容,多角度深入,增强学生探究能力
一例多用教学法要充分挖掘情境中与教学相关的内容,选取的案例要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既要针对教材又要注意设问方式的科学性,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引导学生探究、发现。
案例一:经济生活——国家财政
2014年8月3日昭通鲁甸地震发生后,中央财政部紧急下拨云南应急救灾综合补助资金6亿元,用于灾区抢险救灾,受灾群众转移安置,遇难人员家属抚慰以及卫生防疫,学校复课等方面
运用财政的相关知识,材料是如何体现财政的巨大作用的?
学生会去了解财政支出等内容,由材料概括出财政的三大作用: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除此之外引导学生总结出:凡是涉及社会保障类的材料,一般答财政的第一个作用;凡是工程建设类的材料,一般答财政的第二个作用;凡是增加或减少支出,扩大国债规模等材料,一般可以认为财政的第三个作用。
案例二:文化生活——文化建设
截止2013年1月12日,《人再囧途之泰囧》上映四周,在同档大片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仍能保持单日票房500万以上。上映一个月,累计票房收入12.03亿,观影人数冲向4000万,电影局通气会议对此提出特别表彰,称“观影人数超《变形金刚3》和《阿凡达》,票房刷新了国产影片新纪录,这种情况实属罕见”。
《经济日报》这样评价:作为一部喜剧,《泰囧》并未止步于通过搞笑来让观众宣泄心情,其对现实的关注,价值的平衡,以及与现实和解的努力,都让观众在更深层次上舒缓了神经。
设问:有网友认为,要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就要大力发展《泰囧》这种搞笑的喜剧大众文化。评析该观点[3]
引导学生层层深入:该观点片面,合理地方在于:首先该剧票房收入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其次面向广大广大人民,反映人民呼声与利益,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所倡导的的大众文化之一;
不合理地方:第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仅发展这种大众喜剧文化是不能满足人们多层次文化需求的;其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应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包括经典的和流行的,高雅的和通俗的。
(三) 案例选取具有综合性,培养学生知识迁移、高度概括和表达能力,与高考接轨
案例一:时间都去哪儿了?2014年央视春晚,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在让人们感动于父母之爱的同时,也激起人们对青春的反思和对生活的追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以朴实细腻的歌词、深情舒缓的旋律,配以网友30年与父母的合影作为背景,深深触动着亿万观众的心,在对亲情的表述和对时光的感叹中传递着正能量,也折射出对“空巢家庭”和老人“精神赡养”等社会热门话题的思考。有评论认为,是央视春晚的舞台成就了这首歌曲,更是亿万公众的共鸣使歌曲爆红。
“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是奥斯特洛夫斯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作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
如何“养老”,怎样安享一个有质量有尊严的晚年,一直是全世界都在面临的问题。2013年9月1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主要内容是明确提出要以政府为主导,发展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医养结合等多种养老服务模式。一是办好公办保障性养老机构。二是完善农村养老服务托底的措施。三是完善公共财政补贴支持政策。
(1) 你认为该歌曲走红的原因是什么?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进行简要分析。
①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歌曲在对亲情的表述和对时光的感叹中传递着正能量,提醒人们珍惜亲情,关爱父母。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歌曲立足实践,反映现实,关注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③大众传媒是当前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歌曲借助央视春晚舞台,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并得以迅速广泛传播。
(2) 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说明我们怎样才能拥有一个无悔的青春。
①要在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指导下,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和生活方式。②要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自觉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自身素质,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3)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谈谈我国应如何破解养老困局。
①政府具有组织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政府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建设政府为主导的养老服务体系。②农村村民委员会和城市居民委员会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自治组织。应充分发挥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在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作用,为社会和谐做贡献。③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每个公民都必须承担赡养老人的义务;公民要积极参与民主决策,通过多种方式为政府发展养老事业出谋划策;积极参与民主管理,参加社区尊老、敬老行动,共建祥和文明社区;正确行使民主监督的权利,监督政府落实养老措施和老人权益保护,对侵犯老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举行举报;积极支持政府履行职能,配合政府发展养老事业的工作。
参考文献:
[1]百度文库
[2]余静、陈友芳:《思想政治—经济生活》,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6版。
[3]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试验教材编写组:《最新5年高考试题》,西藏人民出版社。
随着新课程改革和昭通内涵式发展的推进,高考政治也发生着悄然的变化。在高考政治试题坚持突出基础知识考查的同时,更坚持立意,体现开放性,在体验、感悟和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学会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考试中对材料的运用也是多层次和多角度的,力求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分析,找准与课本的结合点,从而概括出本质。这就对课堂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一例多用”的教学方法刚好适应这种情况下的高中政治课堂。
高中政治课“一例多用”用一例来创设多个教学情境,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有如下作用
一、 “一例多用”教学法的作用
第一,“一例多用”教学法提高课堂效率。一节课,老师引用多个案例会使学生抓不住重点,分散其注意。同时,情境频繁变换,容易造成知识点之间衔接生硬。如果以一个案例为主,能将整节课课贯穿始终,是教学有条理,能大大提高课堂效率;第二;促进知识迁移,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促进知识迁移,力求与高考接轨。一例多用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其由被动式学习向探究性学习转变,接下来笔者的教学实例财政的作用就体现该作用。创设连贯、完整的情境,有利于学生运用比较、推理、归纳等方法,构建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顺利实现迁移。
二、 教学实例
(一) 教学案例选择贴近学生生活,辐射40分钟课堂教学,提升学生兴趣和提高课堂效率
笔者认为选择案例一个很重要的原则是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特点、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现有的情感认同。
案例设计一:经济生活—影响价格的因素
2010年以来,大蒜、绿豆、辣椒、玉米等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如生姜最高曾达8元一斤左右,极个别城市最高卖过12元一斤,农产品价格一路飙升,一次又一次挑战消费者神经,于是网友们讽刺地给这些农产品取了一些好听的名字:“豆你玩”、“姜你军”、“蒜你狠”、“辣翻天”、“糖高宗”、“苹什么”、“气死你”。[1]
设问:总结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原因
首先该案例一出,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兴趣。又可顺利引出影响价格最直接的因素是供求关系,某些农产品因为炒作、囤积等原因导致供不应求,所以价格上涨;但大蒜虽然出现了“蒜你狠”但不会高过人参的价格,因为影响价格根本因素是价值——价值决定价格,顺利引出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等概念和关系。
案列设计二:经济生活——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们两一起出门,你去买苹果六代(iphone),我去买六袋苹果
设问: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因为2014年下半年网络流行词语是卖肾买苹果六,大众流行神曲小苹果,笔者刚导入完学生就笑了,而且马上反应说这是收入差距问题,顺利引出社会公平,以及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第一,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第二、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同步。
第三、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2]
还可以顺利过渡到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及如何 处理二者的关系。
案例三:文化生活——文化对人的影响
视频播放《舌尖上的中国》片花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火了,部被誉为“吃货指南”的大型美食纪录片,自5月14日起在央视开播以来,以震撼视觉的细腻画面呈现大江南北的特色美食,刺激了人们的味蕾,更唤醒了人们的美食记忆,于是有人说,口水和泪水齐飞,有人说,才下舌头,却上心头。
看完这部充满温情的纪录片,有人想起了小时候“妈妈的味道”,有人体会到了“粒粒皆辛苦”的不易,也有人升华到了“爱国主义”的境界,还有人上升到了“文化输出”的高度……一部介绍饮食的记录片,竟让许多人流下感动的泪水。一部作品为何能在不经意间获得超越话题的巨大影响?
顺利引出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表现—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还可复习上节课所学的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二) 教学案例贴合教学内容,多角度深入,增强学生探究能力
一例多用教学法要充分挖掘情境中与教学相关的内容,选取的案例要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既要针对教材又要注意设问方式的科学性,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引导学生探究、发现。
案例一:经济生活——国家财政
2014年8月3日昭通鲁甸地震发生后,中央财政部紧急下拨云南应急救灾综合补助资金6亿元,用于灾区抢险救灾,受灾群众转移安置,遇难人员家属抚慰以及卫生防疫,学校复课等方面
运用财政的相关知识,材料是如何体现财政的巨大作用的?
学生会去了解财政支出等内容,由材料概括出财政的三大作用: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除此之外引导学生总结出:凡是涉及社会保障类的材料,一般答财政的第一个作用;凡是工程建设类的材料,一般答财政的第二个作用;凡是增加或减少支出,扩大国债规模等材料,一般可以认为财政的第三个作用。
案例二:文化生活——文化建设
截止2013年1月12日,《人再囧途之泰囧》上映四周,在同档大片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仍能保持单日票房500万以上。上映一个月,累计票房收入12.03亿,观影人数冲向4000万,电影局通气会议对此提出特别表彰,称“观影人数超《变形金刚3》和《阿凡达》,票房刷新了国产影片新纪录,这种情况实属罕见”。
《经济日报》这样评价:作为一部喜剧,《泰囧》并未止步于通过搞笑来让观众宣泄心情,其对现实的关注,价值的平衡,以及与现实和解的努力,都让观众在更深层次上舒缓了神经。
设问:有网友认为,要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就要大力发展《泰囧》这种搞笑的喜剧大众文化。评析该观点[3]
引导学生层层深入:该观点片面,合理地方在于:首先该剧票房收入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其次面向广大广大人民,反映人民呼声与利益,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所倡导的的大众文化之一;
不合理地方:第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仅发展这种大众喜剧文化是不能满足人们多层次文化需求的;其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应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包括经典的和流行的,高雅的和通俗的。
(三) 案例选取具有综合性,培养学生知识迁移、高度概括和表达能力,与高考接轨
案例一:时间都去哪儿了?2014年央视春晚,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在让人们感动于父母之爱的同时,也激起人们对青春的反思和对生活的追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以朴实细腻的歌词、深情舒缓的旋律,配以网友30年与父母的合影作为背景,深深触动着亿万观众的心,在对亲情的表述和对时光的感叹中传递着正能量,也折射出对“空巢家庭”和老人“精神赡养”等社会热门话题的思考。有评论认为,是央视春晚的舞台成就了这首歌曲,更是亿万公众的共鸣使歌曲爆红。
“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是奥斯特洛夫斯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作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
如何“养老”,怎样安享一个有质量有尊严的晚年,一直是全世界都在面临的问题。2013年9月1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主要内容是明确提出要以政府为主导,发展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医养结合等多种养老服务模式。一是办好公办保障性养老机构。二是完善农村养老服务托底的措施。三是完善公共财政补贴支持政策。
(1) 你认为该歌曲走红的原因是什么?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进行简要分析。
①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歌曲在对亲情的表述和对时光的感叹中传递着正能量,提醒人们珍惜亲情,关爱父母。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歌曲立足实践,反映现实,关注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③大众传媒是当前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歌曲借助央视春晚舞台,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并得以迅速广泛传播。
(2) 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说明我们怎样才能拥有一个无悔的青春。
①要在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指导下,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和生活方式。②要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自觉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自身素质,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3)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谈谈我国应如何破解养老困局。
①政府具有组织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政府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建设政府为主导的养老服务体系。②农村村民委员会和城市居民委员会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自治组织。应充分发挥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在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作用,为社会和谐做贡献。③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每个公民都必须承担赡养老人的义务;公民要积极参与民主决策,通过多种方式为政府发展养老事业出谋划策;积极参与民主管理,参加社区尊老、敬老行动,共建祥和文明社区;正确行使民主监督的权利,监督政府落实养老措施和老人权益保护,对侵犯老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举行举报;积极支持政府履行职能,配合政府发展养老事业的工作。
参考文献:
[1]百度文库
[2]余静、陈友芳:《思想政治—经济生活》,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6版。
[3]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试验教材编写组:《最新5年高考试题》,西藏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