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留白”艺术

【作者】 甘贵香

【机构】 贵州省罗甸县边阳中学校

【摘要】语文教学中适当的“留白”,能提升课堂教学的魅力,真正落实新课标,是一种行之有效,并具操作性的语文教学方法。本文主要从导语“留白”,激发学习兴趣;设疑“留白”,教会学生学习;巧妙“留白”,创建和谐课堂等三个方面来具体阐述了如何运用“留白”艺术。
【关键词】留白艺术学习兴趣;和谐课堂
【正文】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材应该为师生留有足够的空间。这种空间,我们称之为“留白”。所谓“留白”,是指作品未明确展示的部分,即作品给读者留下的联想和再创造的空间。如国画中的“计白当黑”,音乐中的“休止符”,诗文中的“无言之境”都是对“留白”艺术的运用。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同样可以运用“留白”艺术,教师在课堂上留有思维的余地,讲到适可,点到即止,留几处空白让学生去化虚为实、联想思索,去主动探知。
  语文教学中适当的“留白”,可引起学生心理上追求完美的倾向,这种对“完美”的追求一旦实现,便能带给学生以愉悦感,激发其积极性,发展其想象力、思维力,更好体会文中的妙境。唯有如此,才能提升课堂教学的魅力,才能真正落实新课标。
  一、导语“留白”,激发学习兴趣
  我们都知道,课堂导语是一堂课的“序言”,用它来创造课堂气氛,能帮助学生迅速进入课堂角色。叶圣陶先生指出:“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觉亲”,因此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引导学生进入意境,并在学生进入意境后运用好“留白艺术”,将“意境”久久留住。课前可以用一张有趣的图片,一个精彩的镜头或一组生动形象的语言做“引子”,将学生带入情境;也可以用一个小故事、一首诗、一个课本剧片段等导入,随后设置悬念,留下空白,等学生进入最佳思维状态和求知状态时自然引人课题。这时再讲新课,学生的注意力格外集中,使课堂一开始就出现良好的学习气氛和教学小高潮,表面上看起来整个课堂极为平静,而实质上学生们却正处于“心事浩茫连天宇”的心理状态之中。
  二、设疑“留白”,教会学生学习
  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留给读者许多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学生与文本对话,都需要一个思考分析的过程,需要留白。作为语文老师不应在作品和学生之间做一个说破道尽的媒婆,而应当运用一点留白艺术,及时恰当地给学生留下思维的“空隙”和自觉内化的机会,与学生一道去品味、感悟、探寻作品的艺术美。
  1、创造心理上的“留白”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还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2、创造知识上的“空白”
  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在笔墨未染处包含丰富而深刻的意蕴,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在这些似乎“无”的空白之中,渗透着极为丰富的“有”,我们对此应反复吟咏,细心体味。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讲课的时候,好像只是微微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东西有意地留下不讲”。这样就给学生造成了暂时性的知识“留白”。当学生发现从教师和教材上得不到所缺的知识时,那块“留白”就会使他们迫不及待地到广阔的知识海洋中去寻找。
  3、创造板面上的“留白”
  黑板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空间”,教师应该在这块“黑土地”上适当留些“空地”,让学生参与“间作”“套种”。
  三、巧妙“留白”,创建和谐课堂
  课堂教学讲究流畅性,但如果教师一味地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视学生为被动的接受者,那就扼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可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不仅要会讲,还要在讲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停顿,即巧妙留白。
  1、教师为组织教学而倡导“留白”
  学生的注意力不能持久,教师适时适当的调控课堂非常必要。“风流不在谈锋健,袖手无言味最长。”巧妙的运用讲授中语言的句逗间隙,故意给学生留下短暂的空白,稍稍等一等,辅之以一个期待的眼神、一种明了的表情、一个恰当的手势,一个肯定的点头这种突如其来的静让全体学生的注意力转向了学习活动中。师生双向交流尽在默契中进行,这样不仅可使教学正常进行,使大部分学生思维不被打断,而且可以体现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和尊重,从而达到和谐的教学效果。
  2、学生听课时可以出现“留白”
  允许那些已经学会的、成绩优秀的同学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出现“留白”,即他们可以不听课,不强迫他们去听他们已经学会的知识,而要根据他们的个人情况,布置更有深度、更有针对性的习题。这样做可以给学生留下发挥优势的余地,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智力潜能,真正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3、公布考试成绩要“留白”
  考试成绩公布之后,无论好差,学生都会片面地将自己定位。尤其是所谓的差生,失败的暗示多次被强化,自尊心一次又一次地受挫,使他们一蹶不振,使“转化后进生”成了一句空话。为了避免这种现象,考试分数出来以后,我只表扬成绩优异和进步明显的同学,不点名的批评成绩下降的学生,只是提醒他们注意,或请同学们注意,根据分数的满意程度,自己决定分数是否告诉别人。
  4、出现错误之后要“留白”
  在课堂上学生常常会出现某种错误,此时教师不要急于给学生纠正,要给学生留有一些“空白”,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在宁静的气氛中让学生去比较讨论、冷静三思、纠正错误、找到正解。这样学生掌握的知识要比教师讲解的牢固。苏格拉底就是在学生出现错误时不立即纠正,而是提出补充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接近正确结论,他把这种教学方法称之为“产婆术”。教师应该作为学生精神上的产婆而存在。
  实践证明,课堂教学运用留白艺术是培养学生多思创新的有效途径,可以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获得探究的乐趣,创新的乐趣,积极向上的乐趣,合乎新课改精神,确是一种行之有效,并具操作性的语文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4
  [3]李建文.把“布白”艺术引进课堂.教育文汇.2013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