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浅谈
【作者】 陈昌武
【机构】 贵州省玉屏县大龙中学
【摘要】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倡导的要求,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首先要理解自主学习的内涵;还要进一步理解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关键词】思想政治;自主学习;教学方法
【正文】
一、自主学习的内涵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西方各学校和我国学者对自主学习的内涵主要有如下几种表述:以维果斯基为代表的维列鲁学派认为,自主学习本质上是一种言语自我指导过程,是个体利用内部语言主动调节自己学习的过程:以斯金纳为代表的操作主义学派认为,自主学习本质上是一种操作性行为,它基于外部奖赏或惩罚而付出的一种应学性反映。自主学习包括三个过程: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以班杜拉为代表的社会学习理论则以行为、环境、个体的内在因素三者之间的交互作用来解释自主学习。他们认为自主学习本质上是学生基于学习预期、计划与行为现实之间的对比、评价来对学习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自主学习包括三个具体过程:自我观察,自我判断,自我反应;以弗拉维尔为代表的认知构建主义学派则认为,自主学习实际上是无认识监控的学习,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以后,西方学者齐英曼认为,当学生在无认识,动机和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他进而又从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的行为表现、学习的物质环境,学习的社会性等六个方面对自主学习的实质作出了解释。他认为,自主学习的动机应该是内在的或自我激发的,学习的方法应该是计划的或已经熟练到自动化程度,自主学习对学习时间的安排是定时而有效的,他们能够意识到学习效果并对学习的物质和社会环境保持高度的敏感和随机应变能力。
二、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
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是保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而达到某种目的心理动固。它表现为学习志向和愿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推动力。高尔基说:“伟大的力量来自于伟大的目的”。当一个人的学习目的越明确,追求的目标越高时,他就越有积极的学习动力。正如庞维博士说的:“内在的学习动机是评断学生是否自主的一条重要依据”。在没有外部压力或要求情况下,学生如果缺乏内在的学习动机,就不可能自觉地确定学习目标,启动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也就无从谈起。思想政治课既是一门智育课,又是一门德育课。因此,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育人功能,积极引导学生对学习目的意义的正确认识,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要学习,为谁学习,从而把自己的学习和前途、理想联系起来,以此激发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把自己志向和学习目标较化为强烈的学习动力。内在的学习动机其初级形式就是兴趣。
兴趣是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特征。兴趣同样是求和的内在动力,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价值取向与选择。在思想政治课教学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知与不知的矛盾,是求知课堂的主要任务。我们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特别讲究求知之道,这种求知之道,首要的是乐于求知,而乐于求知的关键在于激发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们只有在主体上体验到乐境,才能“为之不厌”,达到求知的最佳境界。朱熹认为:“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这强调教学中的趣味性对于求知的重要性。
兴趣往往是成功的先导和创新的驱动力。一个人当他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也就会主动去探索,执着地去追求。
教学实践证明:当学生对某一门功课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时,也就会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学习,去构筑自己的知识结构,努力提高学习成绩。相反,学生对某一学科不进去或厌学,主要原因是他对学习的过程和所学的内容没有产生兴趣,他总感到是在被迫去做别人要求他去做的事情。然而,要使学生对学习有浓厚兴趣,有赖于教师运用高超的教学艺术来激发和培养。卢梭认为:“教育的艺术就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当学生喜欢你教的学科,就是你让他不学也未必奏效。全国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这样说:如果你一堂课上得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兴趣,学得生动活泼而愉快,那么,你就是要他不要学,他也是欲罢不能。因此,作为中学政治教师,必须根据思想政治课自身的特点,苦练本领,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艺术,以情趣横溢、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情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笔者在讲述《经济常识》前言关于“经济的发展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是的关键”这一观点时,从当前国际音的激烈竞争到中美之间的关系进行评述,分析说明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忠心的重要意义。没有想到会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课堂鸦雀无声,学生听得十分投入。课后,学生纷纷要求笔者多讲述国内国际形势。目前,全年级自愿组成了若干个时事政治学习小组,他们定期举行了时事评述,论文比赛和时事知识竞赛,学习热情很高,达到预期的效果。一位教育专家讲课好,有时一本书、一位老师或一堂课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陈景润之所以几十年始终不渝地向“歌德巴赫猜想”攀登,正是由于中学时代的老师在上数学课关于“歌德赫猜想”的意义与价值的那些激动人心的阐述激起了陈景润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失去他十几年攀登不上。此外,思想政治还可采用多种激趣手段,如悦耳动听的音乐、风趣洃谐的寓言、直观形象的录像、寓意深刻的典故、引人入胜的故事等融入到教学之中,都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一、自主学习的内涵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西方各学校和我国学者对自主学习的内涵主要有如下几种表述:以维果斯基为代表的维列鲁学派认为,自主学习本质上是一种言语自我指导过程,是个体利用内部语言主动调节自己学习的过程:以斯金纳为代表的操作主义学派认为,自主学习本质上是一种操作性行为,它基于外部奖赏或惩罚而付出的一种应学性反映。自主学习包括三个过程: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以班杜拉为代表的社会学习理论则以行为、环境、个体的内在因素三者之间的交互作用来解释自主学习。他们认为自主学习本质上是学生基于学习预期、计划与行为现实之间的对比、评价来对学习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自主学习包括三个具体过程:自我观察,自我判断,自我反应;以弗拉维尔为代表的认知构建主义学派则认为,自主学习实际上是无认识监控的学习,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以后,西方学者齐英曼认为,当学生在无认识,动机和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他进而又从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的行为表现、学习的物质环境,学习的社会性等六个方面对自主学习的实质作出了解释。他认为,自主学习的动机应该是内在的或自我激发的,学习的方法应该是计划的或已经熟练到自动化程度,自主学习对学习时间的安排是定时而有效的,他们能够意识到学习效果并对学习的物质和社会环境保持高度的敏感和随机应变能力。
二、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
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是保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而达到某种目的心理动固。它表现为学习志向和愿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推动力。高尔基说:“伟大的力量来自于伟大的目的”。当一个人的学习目的越明确,追求的目标越高时,他就越有积极的学习动力。正如庞维博士说的:“内在的学习动机是评断学生是否自主的一条重要依据”。在没有外部压力或要求情况下,学生如果缺乏内在的学习动机,就不可能自觉地确定学习目标,启动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也就无从谈起。思想政治课既是一门智育课,又是一门德育课。因此,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育人功能,积极引导学生对学习目的意义的正确认识,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要学习,为谁学习,从而把自己的学习和前途、理想联系起来,以此激发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把自己志向和学习目标较化为强烈的学习动力。内在的学习动机其初级形式就是兴趣。
兴趣是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特征。兴趣同样是求和的内在动力,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价值取向与选择。在思想政治课教学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知与不知的矛盾,是求知课堂的主要任务。我们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特别讲究求知之道,这种求知之道,首要的是乐于求知,而乐于求知的关键在于激发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们只有在主体上体验到乐境,才能“为之不厌”,达到求知的最佳境界。朱熹认为:“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这强调教学中的趣味性对于求知的重要性。
兴趣往往是成功的先导和创新的驱动力。一个人当他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也就会主动去探索,执着地去追求。
教学实践证明:当学生对某一门功课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时,也就会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学习,去构筑自己的知识结构,努力提高学习成绩。相反,学生对某一学科不进去或厌学,主要原因是他对学习的过程和所学的内容没有产生兴趣,他总感到是在被迫去做别人要求他去做的事情。然而,要使学生对学习有浓厚兴趣,有赖于教师运用高超的教学艺术来激发和培养。卢梭认为:“教育的艺术就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当学生喜欢你教的学科,就是你让他不学也未必奏效。全国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这样说:如果你一堂课上得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兴趣,学得生动活泼而愉快,那么,你就是要他不要学,他也是欲罢不能。因此,作为中学政治教师,必须根据思想政治课自身的特点,苦练本领,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艺术,以情趣横溢、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情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笔者在讲述《经济常识》前言关于“经济的发展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是的关键”这一观点时,从当前国际音的激烈竞争到中美之间的关系进行评述,分析说明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忠心的重要意义。没有想到会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课堂鸦雀无声,学生听得十分投入。课后,学生纷纷要求笔者多讲述国内国际形势。目前,全年级自愿组成了若干个时事政治学习小组,他们定期举行了时事评述,论文比赛和时事知识竞赛,学习热情很高,达到预期的效果。一位教育专家讲课好,有时一本书、一位老师或一堂课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陈景润之所以几十年始终不渝地向“歌德巴赫猜想”攀登,正是由于中学时代的老师在上数学课关于“歌德赫猜想”的意义与价值的那些激动人心的阐述激起了陈景润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失去他十几年攀登不上。此外,思想政治还可采用多种激趣手段,如悦耳动听的音乐、风趣洃谐的寓言、直观形象的录像、寓意深刻的典故、引人入胜的故事等融入到教学之中,都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