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如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作者】 陈绪旺

【机构】 广西北海市合浦县白沙镇那江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教学效果的好坏与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是密切关联的。老师的除了备好课外,还要关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换句话说就是要备学生,备学生的认知,备学生的个性特点,备学生的心理发展。课堂上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教学效果是成正比的,积极性越高,学习效果就会更显著,反之则事倍功半。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中更好参与课堂,提高教学效果,笔者在长期的一线课堂中,摸索出一些方法来。
  一、 养成预习习惯,增强自信心
  预习是指学生在上课前自学有关新知识的学习过程,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前奏,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老师应尽力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既可以提高学习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学生在预习中形成自有的认知,对于一些基本的知识有所了解,甚至可以达到胸有成竹,从而增强了参与课堂的信心。没有什么比胸有成竹更能树立信心的,学生有了信心,参与课堂的积极就会自然而然的展现出来,还用担心他们沉默不语吗?让学生在旧知的基础上学习新知,并找到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实现新课标里学生自主学习目标,更训练了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的能力。如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这个内容,我们就可以让学生预习旧知“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让学生在旧知的基础上学习新知,在预习中找到新知的“最近发展区”,这样学习起来就会轻松而高效。
  二、 因材施教关注个性差异
  喜欢课堂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最基本的条件,有时候我们老师想方设法仍然没能让学生喜欢我们的课堂。原因大多是因为乏味,而乏味却又是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差异反应。学生是有差异的个体,怎样才能让有差异的个体都喜欢我们的课堂呢?这便要求老师在设计问题时就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相应的问题。设计问题时:一要考虑认知的层次,给相应的学生设计合理的问题,增强学生的应答兴趣。二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时给予肯定评价,满足学生的荣誉感。这样的课堂才能让学生真正找到自己的价值,才能发挥学生最好的水平。教学效果也相应达到预想的效果,实现高效课堂,活跃课堂。总之,因材施教,扬长补短,更好地抓住学生学习的时机,提高教学效果。
  三、 教学方法新颖并多样化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以及实现教学目标所达到的程度和效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又能更好地吸引学生。每个孩子都有着天真烂漫的个性特点,新颖的教学方法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集中精力去吸收课堂所学知识,更利于实现教学目标。为了让学生喜欢我们的课堂,老师们可以说是使出了浑身解数,想出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展示课堂形式。在众多的教学法中,有学生尤感兴趣的游戏法,玩中学对于学生掌握新知或巩固旧知都有极高的效率。另外,多种教学方法往往是交错出现而又协调统一才能发挥其显著的特点。如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学习,我们是采用讲解法、推导法、直观演示法、迁移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学生更容易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因而,我们要让课堂教学法活跃起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参与课堂,爱上课堂,在课堂中出彩。
  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多给学生一些时间,给学生一些活动的空间,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坚持问题尽量让孩子们自己去揭示,知识让他们自己去探究,规律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学法让他们自己去创造,充分发挥他们的地动性。如:给学生创设观察活动,让学生自己通过对图表、演示、板书的观察去发现;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对学具的操作,自己去探究其中的规律,关系;给学生交流、展示的机会,给学生提出问题让他们多在小组内、班上与同学、老师一起互评互议,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登台讲解等,以逐步完善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素质,参与课堂,爱上课堂。
  五、 教师用激情感染学生
  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教师除了关注学生,还要关注自己。教师营造的“激情课堂”就是星星之火,能让学生这一片急需迸发求知热情的草原,呈现燎原之势。课堂中,教师一定要注意用激情点燃学生的热情。因为学生的热情一旦点燃,不仅能使课堂充满活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需要。巴班斯基提出:“特别需要提高课堂教学激情的紧张度,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最好的紧张环境,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最好的精神心理气氛。”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情感因素对于智力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人在情绪高涨、精神振奋的状态下,接受知识的能力最强,反之则很低下。所以,课堂上教师必须努力用自己的激情支点燃学生的激情,让他们在课堂上精神更振奋,情绪更高涨,注意力更集中,思维更活跃,发言才会更踊跃。
  总之,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气氛活起来,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浓起来,教学效果自然更有效。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利于学生智力发展的课堂教学,给学生充分发挥水平的空间,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在快乐中学习,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