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新课改下初中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
【作者】 桑圣明
【机构】 山东省泰安肥城市桃园镇初级中学
【摘要】数学解题是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初中数学三维目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笔者在多年的数学教学生涯中对学生的解题能力进行了探究。因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志。为此,笔者就对解题的基本知识和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途径做一些粗浅的介绍。【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解题能力;培养探究
【正文】
数学问题千变万化,无穷无尽,单纯从题目数量来看,可以说“题海茫茫”,才会有“刷题”这一说法。如何引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就变成很多数学教师的必修课。因为能否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数学的进一步深入,而且也是衡量数学教师教学业务能力水平高低的重要参考之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解决数学问题就变成了数学教学的核心。如何让我们的学生身在题中,做到安然处之?那么我们必须要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掌握解题的核心思想,做一题,会一类。解题能力的高低是初中生多种数学能力的综合体现。如何提高初中生的数学解题能力一直是初中数学界研究和改革的热点,尤其在实施素质教育形式下就显得更为重要。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提高初中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重视对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对教学《大纲》中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不能粗枝大叶、蜻蜓点水。因为数学中的许多问题都是基础知识的综合,数学中的基本概念、性质、公式、定理是进行推理、判断、演算、解题的依据。因此,对数学中的基本概念、性质、公式、定理等,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它们的形成过程和推理依据,并引导学生注意知识之间的衔接,让学生随着学习的深入,对它们的认识和理解不断深化。
二、提倡一题多解,活跃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对一道题探索多种解法,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思考问题,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思维,提高解题能力。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抓住一道典型题目,寻求多种途径的解法,促使学生多方位、多层次地思考分析。如教学应用题,“明明到邮局买0.8元与2元的邮票共13枚,共花去20元钱,问:明明两种邮票各买了多少枚”,可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既可以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也可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解。总之,在分析多种解法后,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确各种解题方法,做一题得数题,既拓宽了解题思路,又加强了解题能力的训练。
三、多解归一,寻求共性,形成规律
指在一题多解之中,提炼出不同解法的共同性质。具体表现在:
(1)在思想方法上,有哪些是共同的。
(2)在步骤上,哪些是共同的。
(3)不同解法融会贯通:由特殊到一般,统一在了一个最本质、最简捷透彻的方法上。
一般来讲,如果仅仅从一道题目的分析讨论中,就认定了这是一般性的方法、规律,未免有点过早。真正可靠的解题思考规律的形成,应是在多解归一的基础上,即在挖掘出一题目不同解法的共同点的基础上,再比较一批题目各自的共同点,发现它们的共同点的一致性,从而形成普遍性的解题思考规律。
四、注意应用题的内容要联系实际,贴近生活
当前,我国数学教材中的问题和考题很多是脱离了实际背景的纯数学问题,或者是看不见背景的应用数学问题。这样的训练,久而久之,学生解现成数学题的能力很强,而把实际问题抽象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却很弱。而数学是以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作为研究对象的,它的许多概念、定理和方法都从现实中来,使它有更多结论去为生产和社会各行各业服务。因此,教师可在遵循教学要求的前提下,精心编制一些与生活、科学有关的问题,使学生感到自己的周围处处有数学,从而萌发学好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愿望,把学和用结合起来,达到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效果。如在学习不等式时,可编制实际生活中有关产品的生产、销售与利润问题,旅游选最合算的购票方案问题,等等,每部分内容都尽可能地反映日常生活、生产中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实际问题,使学生加深对数学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形成把数学应用于实际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是数学教学极其重要的目标。研究数学解题,特别重要的是对于揭示数学问题解决规律的深入研究,对于我们开展解题教学有重要启发。在实际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解题能力,要注意引导学生对题目中的文字信息进行筛选,多让学生说说从题目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并多思考“我是怎么解决问题的”“为什么这样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教给学生这样一种解决问题的一般性策略,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运用解题规律,灵活运用,使之在后天的解题中逐步形成一种潜意识的解题“条件反射”,从而逐步提高解题能力。
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也不是仅靠教师的潜移默化和学生的自觉行动就能做好的,而需要我们在数学解题指导中,一定要讲求一个“灵活”。要牢牢树立“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不行”的思想,对待数学题要既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要坚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另外要想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必须做到记忆好基础知识。
参考文献:
[1]陈川.浅谈初中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4(11).
[2]张玉龙.探究提高初中数学解题能力的策略分析[J].中学教学参考,2015(11).
数学问题千变万化,无穷无尽,单纯从题目数量来看,可以说“题海茫茫”,才会有“刷题”这一说法。如何引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就变成很多数学教师的必修课。因为能否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数学的进一步深入,而且也是衡量数学教师教学业务能力水平高低的重要参考之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解决数学问题就变成了数学教学的核心。如何让我们的学生身在题中,做到安然处之?那么我们必须要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掌握解题的核心思想,做一题,会一类。解题能力的高低是初中生多种数学能力的综合体现。如何提高初中生的数学解题能力一直是初中数学界研究和改革的热点,尤其在实施素质教育形式下就显得更为重要。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提高初中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重视对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对教学《大纲》中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不能粗枝大叶、蜻蜓点水。因为数学中的许多问题都是基础知识的综合,数学中的基本概念、性质、公式、定理是进行推理、判断、演算、解题的依据。因此,对数学中的基本概念、性质、公式、定理等,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它们的形成过程和推理依据,并引导学生注意知识之间的衔接,让学生随着学习的深入,对它们的认识和理解不断深化。
二、提倡一题多解,活跃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对一道题探索多种解法,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思考问题,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思维,提高解题能力。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抓住一道典型题目,寻求多种途径的解法,促使学生多方位、多层次地思考分析。如教学应用题,“明明到邮局买0.8元与2元的邮票共13枚,共花去20元钱,问:明明两种邮票各买了多少枚”,可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既可以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也可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解。总之,在分析多种解法后,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确各种解题方法,做一题得数题,既拓宽了解题思路,又加强了解题能力的训练。
三、多解归一,寻求共性,形成规律
指在一题多解之中,提炼出不同解法的共同性质。具体表现在:
(1)在思想方法上,有哪些是共同的。
(2)在步骤上,哪些是共同的。
(3)不同解法融会贯通:由特殊到一般,统一在了一个最本质、最简捷透彻的方法上。
一般来讲,如果仅仅从一道题目的分析讨论中,就认定了这是一般性的方法、规律,未免有点过早。真正可靠的解题思考规律的形成,应是在多解归一的基础上,即在挖掘出一题目不同解法的共同点的基础上,再比较一批题目各自的共同点,发现它们的共同点的一致性,从而形成普遍性的解题思考规律。
四、注意应用题的内容要联系实际,贴近生活
当前,我国数学教材中的问题和考题很多是脱离了实际背景的纯数学问题,或者是看不见背景的应用数学问题。这样的训练,久而久之,学生解现成数学题的能力很强,而把实际问题抽象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却很弱。而数学是以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作为研究对象的,它的许多概念、定理和方法都从现实中来,使它有更多结论去为生产和社会各行各业服务。因此,教师可在遵循教学要求的前提下,精心编制一些与生活、科学有关的问题,使学生感到自己的周围处处有数学,从而萌发学好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愿望,把学和用结合起来,达到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效果。如在学习不等式时,可编制实际生活中有关产品的生产、销售与利润问题,旅游选最合算的购票方案问题,等等,每部分内容都尽可能地反映日常生活、生产中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实际问题,使学生加深对数学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形成把数学应用于实际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是数学教学极其重要的目标。研究数学解题,特别重要的是对于揭示数学问题解决规律的深入研究,对于我们开展解题教学有重要启发。在实际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解题能力,要注意引导学生对题目中的文字信息进行筛选,多让学生说说从题目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并多思考“我是怎么解决问题的”“为什么这样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教给学生这样一种解决问题的一般性策略,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运用解题规律,灵活运用,使之在后天的解题中逐步形成一种潜意识的解题“条件反射”,从而逐步提高解题能力。
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也不是仅靠教师的潜移默化和学生的自觉行动就能做好的,而需要我们在数学解题指导中,一定要讲求一个“灵活”。要牢牢树立“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不行”的思想,对待数学题要既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要坚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另外要想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必须做到记忆好基础知识。
参考文献:
[1]陈川.浅谈初中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4(11).
[2]张玉龙.探究提高初中数学解题能力的策略分析[J].中学教学参考,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