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名言警句在作文中的运用
【作者】 孙 雪
【机构】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十中学
【摘要】名言警句具有丰富的哲理性、深刻的启发性、独特的艺术性、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作文中若运用得好,不但体现语言的丰富,还能增强观点的说服力,使作文顿时有了亮色,有了名言警句的引用反映出一个人阅读量的多寡文化气息。应该学着会用名言警句,让名言警句在自己的写作中熠熠闪光,给我们的作文锦上添花。名言警句作为题目,使自己的作文题目一枝独秀,获得读者的青睐;名言警句作为开头,可以营造一种文化氛围,唤起读者的阅读情趣;名言警句用在文章中间,在文中精心穿插几个名言警句,定能使文章诗意盎然;名言警句作为论据,增强议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名言警句用在文章结尾,可以使之成为点睛之笔,升华文章的主题。【关键词】名言警句;文化气息;感染力;诗意盎然
【正文】
名言警句具有表达精美、含义深刻、脍炙人口等特点,在作文中若运用得好,不但体现语言的丰富,还能增强观点的说服力,使作文顿时有了亮色,有了名言警句的引用反映出一个人阅读量的多寡文化气息。名言警句的运用,不仅能提高我们的理解能力,丰富我们的审美情趣,还能培养我们的创造思维。应该学着会用名言警句,让名言警句在自己的写作中熠熠闪光,给我们的作文锦上添花。
名言警句作为题目
常言道,题好文一半。拟题的好坏,制约着全文的写作过程。拟一个好标题,手法是多样化的,要想使自己的作文题目一枝独秀,获得读者的青睐,不如将自己读过的名言警句 “拿来”引作标题。例如有同学写因读书而带来的诸多好处时,他用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标题,就很贴切。以名言警句作文章标题时,应因文而异,或直接袭用,或改变一字一词,翻出新意,将会让作文标题,产生“新”、“美”、“奇”的艺术效果。例《一蓑烟草任江平》、《细雨未必看不见,闲花未必听无声》、《安得广厦千万间》、《此时无声胜有声》等等。
名言警句作为开头
作文必须尽量发挥自己的“才气”,塑造好自己的“产品”形象。作文开头在不偏离主题的情况下,引用名言警句作为文章的开头,可以营造一种文化氛围,唤起读者的阅读情趣,作文的开头,也如标题一样,如果以开宗明义,新奇巧妙的姿态出现,就会扣人心弦,会让读者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如: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寿”。冯友兰先生曾经说过,属于海洋性文明的希腊文明,亦即西方文明,如同灵动的水,如同灵动的智者,追求变革,而属于大陆性文明的中国文明,却是一位长寿的“仁者”,是一座沉稳的大山,尊重传统,对“变”有天生的审慎。(《永远的葱郁永远的中国》)引孔子及冯友兰的话导入,切合题旨,意蕴丰富,既显示文化积淀功底,又展现其灵活驾驭的才思。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伴着时间的流逝,一代代先哲,一群群贤达在激流中沉淀,定格在属于他们的位置上,定格在历史的长河中——做本色的自己才优秀。”(《做本色的自己才优秀》)作者开篇不凡,引用孔子名言,在审视先哲贤达的历史地位的至高点上切入题目,令人赞叹。
名言警句用在文章中间
写作文时,如果在文中精心穿插几个名言警句,定能使文章诗意盎然。文章中间部分讲求内容充实如“猪肚”。如果能恰当地用上名言警句,必然使这个“猪肚”又肥又美。作文《圆润锋芒》(福建高考范文)的第二段,“‘一事能狂便少年’,少年的锋芒是调色盘中最耀眼的亮色。少年的杜甫面对壮丽的山河朗声宣告:‘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目光清澈而炽热,而在他前后,有李白的‘兴酣落笔摇五岳,涛成无傲凌沧州’,有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幽幽,独怆然而涕下’,有李商隐的‘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这些年轻的心脏,有力地搏动,从而翻卷出大唐的万千气象,使大唐绽放成一朵傲视群芳的牡丹,使后人远远仰望、远远怀想。”名言警句的引用,大大提升了文章的文化品质与审美趣味,蕴涵着一股浓浓的诗意美。
名言警句作为论据
议论文常常要议论说理,如果引用蕴含深刻哲理的名言警句充当事理论据,来支撑中心论点,往往能使文章熠熠生辉,增强议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如:“翻开那绵长的历史卷轴,映入眼帘的一位位名人志士,几乎都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希望,才取得了令人仰止的卓越功绩。诗仙李白面对自己的人生曾有过迷茫与困惑,但其能重新树立对自己前途的希望,才写出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千古绝唱,这不禁使人感到无限的振奋。继续向前追溯,回到越王勾践的身旁,我体会到了他那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正是这种希望鼓励着他卧薪尝胆,肯于寄人篱下,最终凭国人的力量,‘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坚强信念,成为了春秋五霸中的最后一位霸主,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占据了重要的一席。”(《希望是力量之源》片段)文段所引用的名言警句,都能充分论证“希望对于人生的重要作用”这一观点,富有文采和说服力。。
名言警句用在文章结尾
在作文中,以名言警句来结尾,可以使之成为点睛之笔,升华文章的主题,获得自然贴切,水乳交融的效果。作文《照海倚天》的结尾:“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流年似水,时光如电,也许,只有历史才能让“无字碑头镌字满”,也许只有历史,才能最好地诠释曾国藩在天京城破、黄袍欲加身之时写尽生平心境的一句话: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引用李白的诗和曾国藩自己的诗句作结,进一步深化了作者的观点,也留给读者无尽的反思。
名言警句,内涵丰富,意旨深远,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有时洋洋洒洒一大篇,却不如一句名言警句来得简洁,来得有力。正确使用名言警句,使作文表达质量跨台阶跃层次,所以平时积累名言警句,写作中有意识运用,形成良好习惯,这样提高作文表达质量。名言警句在作文的各部分都有用武之地,多用名言警句,它能让我们的作文更富有魅力。
参考文献:
[1]刘小树:《100条名人名言》,天津科技出版社,2009
[2]王荣生:《新课程与语文教学内容》,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3]许逸红:《励志哲言》,中国出版集团, 2010
[4]王增奎:《作文训练法》,中国知识出版社
[5]陈晓龙:《教育艺术》,广东,2004
名言警句具有表达精美、含义深刻、脍炙人口等特点,在作文中若运用得好,不但体现语言的丰富,还能增强观点的说服力,使作文顿时有了亮色,有了名言警句的引用反映出一个人阅读量的多寡文化气息。名言警句的运用,不仅能提高我们的理解能力,丰富我们的审美情趣,还能培养我们的创造思维。应该学着会用名言警句,让名言警句在自己的写作中熠熠闪光,给我们的作文锦上添花。
名言警句作为题目
常言道,题好文一半。拟题的好坏,制约着全文的写作过程。拟一个好标题,手法是多样化的,要想使自己的作文题目一枝独秀,获得读者的青睐,不如将自己读过的名言警句 “拿来”引作标题。例如有同学写因读书而带来的诸多好处时,他用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标题,就很贴切。以名言警句作文章标题时,应因文而异,或直接袭用,或改变一字一词,翻出新意,将会让作文标题,产生“新”、“美”、“奇”的艺术效果。例《一蓑烟草任江平》、《细雨未必看不见,闲花未必听无声》、《安得广厦千万间》、《此时无声胜有声》等等。
名言警句作为开头
作文必须尽量发挥自己的“才气”,塑造好自己的“产品”形象。作文开头在不偏离主题的情况下,引用名言警句作为文章的开头,可以营造一种文化氛围,唤起读者的阅读情趣,作文的开头,也如标题一样,如果以开宗明义,新奇巧妙的姿态出现,就会扣人心弦,会让读者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如: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寿”。冯友兰先生曾经说过,属于海洋性文明的希腊文明,亦即西方文明,如同灵动的水,如同灵动的智者,追求变革,而属于大陆性文明的中国文明,却是一位长寿的“仁者”,是一座沉稳的大山,尊重传统,对“变”有天生的审慎。(《永远的葱郁永远的中国》)引孔子及冯友兰的话导入,切合题旨,意蕴丰富,既显示文化积淀功底,又展现其灵活驾驭的才思。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伴着时间的流逝,一代代先哲,一群群贤达在激流中沉淀,定格在属于他们的位置上,定格在历史的长河中——做本色的自己才优秀。”(《做本色的自己才优秀》)作者开篇不凡,引用孔子名言,在审视先哲贤达的历史地位的至高点上切入题目,令人赞叹。
名言警句用在文章中间
写作文时,如果在文中精心穿插几个名言警句,定能使文章诗意盎然。文章中间部分讲求内容充实如“猪肚”。如果能恰当地用上名言警句,必然使这个“猪肚”又肥又美。作文《圆润锋芒》(福建高考范文)的第二段,“‘一事能狂便少年’,少年的锋芒是调色盘中最耀眼的亮色。少年的杜甫面对壮丽的山河朗声宣告:‘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目光清澈而炽热,而在他前后,有李白的‘兴酣落笔摇五岳,涛成无傲凌沧州’,有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幽幽,独怆然而涕下’,有李商隐的‘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这些年轻的心脏,有力地搏动,从而翻卷出大唐的万千气象,使大唐绽放成一朵傲视群芳的牡丹,使后人远远仰望、远远怀想。”名言警句的引用,大大提升了文章的文化品质与审美趣味,蕴涵着一股浓浓的诗意美。
名言警句作为论据
议论文常常要议论说理,如果引用蕴含深刻哲理的名言警句充当事理论据,来支撑中心论点,往往能使文章熠熠生辉,增强议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如:“翻开那绵长的历史卷轴,映入眼帘的一位位名人志士,几乎都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希望,才取得了令人仰止的卓越功绩。诗仙李白面对自己的人生曾有过迷茫与困惑,但其能重新树立对自己前途的希望,才写出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千古绝唱,这不禁使人感到无限的振奋。继续向前追溯,回到越王勾践的身旁,我体会到了他那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正是这种希望鼓励着他卧薪尝胆,肯于寄人篱下,最终凭国人的力量,‘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坚强信念,成为了春秋五霸中的最后一位霸主,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占据了重要的一席。”(《希望是力量之源》片段)文段所引用的名言警句,都能充分论证“希望对于人生的重要作用”这一观点,富有文采和说服力。。
名言警句用在文章结尾
在作文中,以名言警句来结尾,可以使之成为点睛之笔,升华文章的主题,获得自然贴切,水乳交融的效果。作文《照海倚天》的结尾:“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流年似水,时光如电,也许,只有历史才能让“无字碑头镌字满”,也许只有历史,才能最好地诠释曾国藩在天京城破、黄袍欲加身之时写尽生平心境的一句话: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引用李白的诗和曾国藩自己的诗句作结,进一步深化了作者的观点,也留给读者无尽的反思。
名言警句,内涵丰富,意旨深远,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有时洋洋洒洒一大篇,却不如一句名言警句来得简洁,来得有力。正确使用名言警句,使作文表达质量跨台阶跃层次,所以平时积累名言警句,写作中有意识运用,形成良好习惯,这样提高作文表达质量。名言警句在作文的各部分都有用武之地,多用名言警句,它能让我们的作文更富有魅力。
参考文献:
[1]刘小树:《100条名人名言》,天津科技出版社,2009
[2]王荣生:《新课程与语文教学内容》,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3]许逸红:《励志哲言》,中国出版集团, 2010
[4]王增奎:《作文训练法》,中国知识出版社
[5]陈晓龙:《教育艺术》,广东,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