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让艺术课焕发生命力

【作者】 李 红

【机构】 贵州省玉屏县大龙中学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是现代教育的重任之一。本文从欣赏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力入手,通过“创设情景、激发情感”等方法的运用,从而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作了阐述。
【关键词】情感;情境;创新
【正文】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纲要为当今信息时代和新的世纪吹响了教育改革的号角,使我们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充分认识“科技兴教”是改革的主流,认识到教育与科技、信息相结合是创新、推动教育不断前进的主要途径。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校园网络、多媒体电教室、多媒体网络计算机课室等现代教育手段,为学生构建一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新模式。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齐佩尔说:“人类需要科学表达外界,也需要艺术表现内心的感情,音乐是最能直接表达人类的感情的,它不需要任何媒介,此语言更为直接。”《音乐新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音乐教学要突出以美育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特点。中学音乐课是深受青少年喜爱的艺术课之一,它伴随着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在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教育不仅增长学生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而且要在音乐课中发挥它的特殊功能,培养学生的欣赏音乐美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人类、创造美、创造世界的思想感情。
  音乐欣赏课,是以音乐创作和音乐表现为前提,以“情”与“境”交融为手段,让学生置身于音乐旋律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去感受、体验音乐美的所在,进一步陶冶学生的身心,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是我们音乐教学的目标。下面笔者以音乐所学课中的点滴体会,谈谈欣赏中如何创设情境、激发情感,通过音乐情境教学培养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意识
  从现代教育理论可知,培养学生的非智因素需要兴趣、动机、意志、情感、气质、性格、思想、世界观、认知方式,对学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情感,它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因为人的需要是个性积极的源泉,需要促进动机的形成,激发兴趣的产生,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是在学习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而音乐情感正是激发学生对学习的需要的主要因素。根据以上的理论基础,在音乐课中首先是激发学生对音乐课产生情感。在音乐课教学中,教师是设计师、建筑师,为学生创造一个既顾及音乐知识体系,又顾及学生的个性心理需要的是课堂学习舞台,让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舞台上积极、主动投入学习,展现自己的个性。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精心创设教学情境,使课堂导入巧妙自然。俗话说: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精彩开关,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奇、亲切的感觉。如欣赏《动物狂欢节》一课时,笔者用充满激情的语调作好开场白,引导学生进入教师设计的场景。“同学们,从大龙中学开往森林王国的汽车马上就要出发了。”让同学们随着音乐旋律进入教室,展现在学生眼前的是美丽、神奇的大森林,许多动物在迎接他们,还有漂亮的蝴蝶姐姐,翩翩起舞地巨出,高唱着欢迎同学们的到来。同学们充满了好奇心,被眼前的情景所吸引,这时,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听辨各种动物的叫声,并引导学生模仿动物的叫声,虽然没有看见真实的动物,但他们能通过音乐感受到狮子的威武神气和大象的憨态可掬。这样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的激情,刺激了同学们的求知欲,达到培养同学们学习兴趣的目的。
  通过教师的引导,同学们在听辨和模仿的过程中,展开想象的翅膀。用线条来表示狮子的吼声,用声音来模仿狮子的吼叫声,这时同学们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模仿的能力。有的同学表现出像只威刚凛凛的狮子,有的像只温柔可爱的小狮子,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了课堂的学习气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课的第一锤就敲到了同学们的心坎上,激发了学习和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不仅为教学的下一个环节打下良好的基础而是陶冶了学生的情趣。
  二、创意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教师不仅充分钻石教材,而且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心理特征,学生都有好胜、好奇、好动的特点,并充分利用这些特点,加倍爱护学生的语言和行动,引导学生耐心观察、思考和探索,为学生提供思维的空间,为学生创设一切有利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通过游戏的竞争,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如在《快乐的小熊猫》这一欣赏课的教学中,笔者将教学内容与生动有趣的游戏相结合,为初一学生创设竞赛的情境,使学生在充满情趣,愉快的游戏中掌握知识。在课中利用多媒体的形、色、声并具的功能,设计了“快乐动物园”,将竞赛题目隐藏在每个动物身上,由学生自由点地喜爱的动物,学生分组或个人来回答问题的竞赛。这种游戏活跃初一学生的课堂气氛,不仅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而且能够在学习中陶冶学生的身心,培养初中学生迎接生语的挑战承受挫折和困难。养成学生积极开动思维的好习惯,增强竞争的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感受音乐,理解音乐
  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是迈进音乐殿堂的钥匙,是开拓学生思维空间,改善思维方式的重要环节。例如初一学生在欣赏《小青蛙》时,笔者采用幻灯片教学随着音乐旋律、节奏、力度的不断变化,在视频上分别出现了美丽的月色;小青蛙玩耍、捉害虫,在荷叶上跳跃的场面,从而开发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