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及时捕捉反馈信息 提高数学课堂效益
【作者】 廖 霞
【机构】 贵州正安县庙塘镇走马村小学
【摘要】教学反馈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环节,是优化教学策略的重要手段。本文结合教学实例,针对小学生年龄段特点,提出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学”情和教师“教”情的具体反馈策略,以期能以及时、积极的反馈帮助教师反思课堂教学过程和方法,切实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关键词】 小学数学;信息反馈;及时有效;提高效益
【正文】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下,要用心引领细致观察学生学情,随时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凭借自己的敏锐知觉感受预案设计知识的深浅、难易、容量,以及课堂教学进度的快慢是否科学、合理,快速做出反应和调整,促使课堂教学更加符合学生学情,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馈的必要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馈的必要性,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剖析:第一,教师方面。从教师的角度来看,他们普遍认为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最初阶段,既不能够有效地约束自身的行为,也不能够理智地规划学习,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往往会出现大包大揽的情况,从而无意识间放大自身的角色,最终逆转师生的地位,这样一来非常不利于科学教学的开展。而这个时候,如果教师能够及时认识到反馈的作用,就可以帮助教师找到教学的定位,从而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第二,学生方面。小学生学习、生活可以说是非常被动的,这是传统教学、习惯引发的结果,比如说小学生会完全依赖于教师,从而被动地学习、被动地做作业、被动地复习,最终将学习当成一项任务。但是如果能够转换小学生的这一精力到自身,那么小学生就会从被动转换为主动,比如说主动寻找教学中的问题,并及时反馈给老师,久而久之,就能够培养小学生反思的能力,而这一能力一旦形成,不仅仅能够有利于教学的开展,对小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也必然会起到巨大的作用。
二、实施教学反馈的策略
㈠用巡视进行点评
课堂教学的反馈具有及时、全面的特点,教师能迅速改进教学,进而优化课堂结构,使学生知道接受知识是否正确、解决问题是否准确,从而坚定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的效率。教师进行行间巡视,并对学生学习情况适时地点评,能及时收集教学的反馈信息。如在“认识三角形”一课中,让学生在“做”图形的活动中感受三角形的特性。学生可以用东西摆,可以在桌子上围,也可以在纸上画,还可以剪、可以折、可以拼……使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智慧。此时教师可以通过行间巡视的方法,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获得第一手的资料。教师一方面可以在巡视时跟学生一起活动,另一方面,也可以从中观察学生活动的情况,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客观、公正评价,以便更有效地开展下一步教学环节。
㈡以数学课堂练习为载体
小学数学是培养小学生运算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课程,在课堂上光靠教师的讲是不够的,做练习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课堂上的练习要和讲授的内容联系起来,趁学生注意力还高度集中的时候,及时检查,对学生的练习反馈信息做到深入讲解,加深知识点的印象。而不能一带而过且不详细地给学生解释清楚错误的原因是计算错误还是计算方法运用得不恰当等。通过做数学练习,教师捕捉学生课堂学习信息,能够发现学生对当堂知识的理解程度,并发现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反馈。
㈢以数学课堂提问为载体
如果说课堂练习会大量的占据课堂教学的时间,那么课堂提问就是弥补这一问题的最好方式,因为课堂提问不仅仅不会占据时间,更能够及时、主动地开展,从而帮助教师第一时间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由此可以看出,以课堂提问为载体具有准确性、具体性、即时性以及简洁性的特点。当然,教师在通过提问获得反馈信息的过程中,必须从根本上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点面结合,以点带面,无论优等生、中等生还是学困生都要照顾到,以便获取整体的学习反馈信息,更加全面和客观,这样才能够有利于教师提高整个班集体的学习成绩,共同提高;第二,教师的提问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数学问题比较抽象,小学生属于形象思维,教师要将问题表达得深入浅出、化难为易,避免问题过深;第三,教师的问题要把握好量,问题过多会让学生没有充足的思考和消化的余地,产生思维疲惫,影响对问题的兴趣。问题过少,教师不能获得充足的反馈信息,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影响教学效果。
㈣以家长及时的信息为载体
如果把小学生的一天分成两半,那么一半是在学校里面,而另一半则是在家里,换言之,如果教师想更加全面、客观、精确地了解小学生,就必须1及时、积极加强与小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够贯穿小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从而获得更加全面、完整的反馈信息。具体的方式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定期或者不定期地举行家长座谈会活动。这是比较传统、常见的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方式,也是比较有效的方式,因为教师可以通过座谈会大概了解学生的状况;第二,私底下单线联系学生家长。比如说在必要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电话或者短信来联系家长,以准确地把握该学生的状况,这种形式的信息反馈更加具有针对性,也更加具有准确性。
总而言之,有效的反馈能够直接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及时地认识到有效反馈的重要性,结合自身教学的实际特点建立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反馈机制,这样才能够真正地推动小学生的成长、提高以及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丽娟.论新课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福建教育,2014(09).
[2]林彪.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05).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下,要用心引领细致观察学生学情,随时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凭借自己的敏锐知觉感受预案设计知识的深浅、难易、容量,以及课堂教学进度的快慢是否科学、合理,快速做出反应和调整,促使课堂教学更加符合学生学情,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馈的必要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馈的必要性,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剖析:第一,教师方面。从教师的角度来看,他们普遍认为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最初阶段,既不能够有效地约束自身的行为,也不能够理智地规划学习,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往往会出现大包大揽的情况,从而无意识间放大自身的角色,最终逆转师生的地位,这样一来非常不利于科学教学的开展。而这个时候,如果教师能够及时认识到反馈的作用,就可以帮助教师找到教学的定位,从而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第二,学生方面。小学生学习、生活可以说是非常被动的,这是传统教学、习惯引发的结果,比如说小学生会完全依赖于教师,从而被动地学习、被动地做作业、被动地复习,最终将学习当成一项任务。但是如果能够转换小学生的这一精力到自身,那么小学生就会从被动转换为主动,比如说主动寻找教学中的问题,并及时反馈给老师,久而久之,就能够培养小学生反思的能力,而这一能力一旦形成,不仅仅能够有利于教学的开展,对小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也必然会起到巨大的作用。
二、实施教学反馈的策略
㈠用巡视进行点评
课堂教学的反馈具有及时、全面的特点,教师能迅速改进教学,进而优化课堂结构,使学生知道接受知识是否正确、解决问题是否准确,从而坚定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的效率。教师进行行间巡视,并对学生学习情况适时地点评,能及时收集教学的反馈信息。如在“认识三角形”一课中,让学生在“做”图形的活动中感受三角形的特性。学生可以用东西摆,可以在桌子上围,也可以在纸上画,还可以剪、可以折、可以拼……使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智慧。此时教师可以通过行间巡视的方法,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获得第一手的资料。教师一方面可以在巡视时跟学生一起活动,另一方面,也可以从中观察学生活动的情况,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客观、公正评价,以便更有效地开展下一步教学环节。
㈡以数学课堂练习为载体
小学数学是培养小学生运算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课程,在课堂上光靠教师的讲是不够的,做练习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课堂上的练习要和讲授的内容联系起来,趁学生注意力还高度集中的时候,及时检查,对学生的练习反馈信息做到深入讲解,加深知识点的印象。而不能一带而过且不详细地给学生解释清楚错误的原因是计算错误还是计算方法运用得不恰当等。通过做数学练习,教师捕捉学生课堂学习信息,能够发现学生对当堂知识的理解程度,并发现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反馈。
㈢以数学课堂提问为载体
如果说课堂练习会大量的占据课堂教学的时间,那么课堂提问就是弥补这一问题的最好方式,因为课堂提问不仅仅不会占据时间,更能够及时、主动地开展,从而帮助教师第一时间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由此可以看出,以课堂提问为载体具有准确性、具体性、即时性以及简洁性的特点。当然,教师在通过提问获得反馈信息的过程中,必须从根本上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点面结合,以点带面,无论优等生、中等生还是学困生都要照顾到,以便获取整体的学习反馈信息,更加全面和客观,这样才能够有利于教师提高整个班集体的学习成绩,共同提高;第二,教师的提问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数学问题比较抽象,小学生属于形象思维,教师要将问题表达得深入浅出、化难为易,避免问题过深;第三,教师的问题要把握好量,问题过多会让学生没有充足的思考和消化的余地,产生思维疲惫,影响对问题的兴趣。问题过少,教师不能获得充足的反馈信息,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影响教学效果。
㈣以家长及时的信息为载体
如果把小学生的一天分成两半,那么一半是在学校里面,而另一半则是在家里,换言之,如果教师想更加全面、客观、精确地了解小学生,就必须1及时、积极加强与小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够贯穿小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从而获得更加全面、完整的反馈信息。具体的方式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定期或者不定期地举行家长座谈会活动。这是比较传统、常见的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方式,也是比较有效的方式,因为教师可以通过座谈会大概了解学生的状况;第二,私底下单线联系学生家长。比如说在必要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电话或者短信来联系家长,以准确地把握该学生的状况,这种形式的信息反馈更加具有针对性,也更加具有准确性。
总而言之,有效的反馈能够直接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及时地认识到有效反馈的重要性,结合自身教学的实际特点建立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反馈机制,这样才能够真正地推动小学生的成长、提高以及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丽娟.论新课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福建教育,2014(09).
[2]林彪.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