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写作兴趣

【作者】 黄玖凌

【机构】 贵州玉屏县朱家场中心完小

【摘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与写作技巧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组织学生阅读,选择儿童能够接受的名篇佳作,使学生扩大眼界。启迪智慧、陶冶情操、积累文学知识,提高文化素养。才会凭借自己想象的翅膀,把现实生活中看到的一切,通过思考,写出精彩文章。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激发兴趣
【正文】 
  小学生作文,总的来看缺乏整体认识,一开始就让他们作文,无疑会让他们感到会让他们感到茫然、困惑,使他们产生害怕的心理,以至影响到今后的作文。小学生一个普遍的特点是喜欢动喜欢做、喜欢说人、无所顾忌。针对这一点,笔者认为在小学应采取“做做、玩玩、说说、写写”的四步作文教学法,即加强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提高说写的兴趣。学生在活动中始终感情饱满,充满乐趣。笔者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小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就能挖掘内丰潜力,消除不良的情绪,战胜摆在面前的困难,揭开作文难写的神秘面纱,尝到作文的甜头。
  一、激发兴趣,表扬为主、鼓励学生多学多写
  学生在老师的语言鼓励下,常常感到“我能行”,从而产生良好的写作兴趣,克服心理障碍。有的教师只注重学生写,不注重作文廛评,这样对学生作文不利,更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因为作文是学生的劳动成果,希望知道自己的劳动果实是甜的还是酸的。甜的,甜在哪里,让大家品尝一下,让众人投来羡慕的目光。对写得好的同学,教师要给予充分的中肯的表扬,并在班上读一读。对写得差的同学,切忌写重做,“重做”是对学生最大的“惩罚”,学生本来对作文就不会写,如果要他重做,无疑是雪上加霜,丢失了写作文的信心。对写得差的同学,我们应以表扬代替批评。比如,某某同学,写篇作文不错,某某地方写得比好,语言通顺,选材好,改正这一小点,必定是一篇好文章,很多因此不上你,老师期待你的进步。如果真的要学生重做,等下课后,找学生单独谈,要先表扬一番学生。如:某句话写得比较好,某个词用得准确生动,你的作文比以前有很大进步。然后要以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讲话,心平气和地与学生交流研究弄明白错在什么地方,怎样改,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些词语,一些优秀的旬子,生动的事例,然后对学生说:“如果你再这样写,这篇作文一定会很好。”宁产学生很容易接受“重写”。这样做保护了学生的自尊,产生一种自信心态,使他的情绪激昂,满怀心情地完成作文。又如写《我最喜爱的小物品》,先让学生玩自己带的小物品,引起他们观察玩具的结构、形状、颜色等,让学生动手拆拆、拼拼、组装还原或者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添加一些装饰。学生在课堂上玩得开心,看得仔细,兴趣盎然。教师引导他们说各自的小物品以后,然后进行习作。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更充实,更活泼、有特色。
  二、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提高兴趣走出来无话可说无题可写的难处
  写作是运用语文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现在小学生作文最大的弱点就是“假、大、空”,普遍的学生认为作文就是能做的文章,于是把从作文书上看的进行复制甚至抄袭,为了改变这种现象,笔者在教《海上日出》一课时让学生重复读“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光亮。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这段文字是作者亲眼所见的景色。“转眼间”写出了太阳升起时的变化,这段文字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太阳快要升起来的情景。作者之所以写得那么精彩,就是因为作者以生活为写作素材,通过细致的观察,感受和思考才把这景色写活了。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全景式的描写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云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发真情实感。另外,在引导学生多观察社会生活的同时,还鼓励学生调动情感因素,学生为生活感动,善于从身边先材,从小事中挖掘其深远意义。随着题材的不断扩展,笔触从学校、家庭延伸向社会的各个层面,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作文的源头问题。还可自拟题目或老师提供一些题目进行训练,让学生走出无话可说,无题可写的难区,并逐渐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情社会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写作文兴趣。
  三、教师点拨,增进学生作文兴趣
  师生同在一起写作文,学生把老师当作同战壕里的战友,对学生起到激发作用,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从而产生对作文的兴趣。假如老师的作文生动形象、真情意切,耐人寻味,能感染学生,陶冶学生,在学生心目中老师成了作文明星,学生因其师而信其道,因动情而相随,因而产生对作文浓厚的兴趣。例如:有一篇作文题为《读……》,要求:1、补充完事作文题目。2、可从文母亲或同学朋友身上读出感情来。学生对这篇作文题不理解,只写人的外貌,不能从外貌发现内在本质的东西。一个学生确定为《读父亲》。笔者是这样点拨学生的:从父亲金黄的脸,可读到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从父亲像松树双眼皮的手上,可读到他干活不畏困难,不怕风霜雨雪,生活的磨炼使他的手更坚强,更有力,更能挑起家庭的重提,吃苦耐劳的精神。从父亲遇到烦心的事的时候,总看不到他愁眉苦脸,他总是微笑对待生活,体现他在困难面前保持良好的心态。总过教师的点拨,父亲的一件件往事脑海里翻滚,写作时一气呵成。又如以《幸福》为题写一篇作文,学生面对题目,不知如何下手。我哪有幸福?没有钱花,没有好吃的,学习又辛苦,只有长大:找到好工作,有了钱,才有幸福。学生的思路打不开,找不到写作文的落笔点,感到这有什么好写的。笔者这样给学生点拨的。幸福无处在,无处不有,使人高兴,愉快的都是幸福。你学习上每一次进步,每一次实验成功,出色完成任务,别人投来羡慕的目光,体育场上别人给你热烈掌声;一句亲切的问候,温馨的微笑都给心灵带来的愉悦,都会给你带来幸福。学生的思路打开了,写作源泉涌出来,写作文就轻松自如了。
  总之,老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能创造各种条件,千方百计满足小学生的表现欲,让小学生能享受自己作文成功的快乐,那对培养、激发小学生的作文兴趣,尤显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