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培养学前幼儿日常生活文明礼仪的行为习惯
【作者】 彭炎清
【机构】 广西陆川县第四幼儿园
【摘要】幼儿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幼儿期的教育培养。幼儿礼仪教育是指幼儿在幼儿园家庭及社会生活中所必须遵守的简单的行为规范,也就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良好行为习惯和品质习惯的培养;学前期幼儿可塑性强,是个性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抓住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培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关键词】学前幼儿;文明礼仪;习惯培养
【正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交往的日益增多,人们对礼仪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文明礼仪及其习惯的养成对儿童的终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伟大教育家陶行知说得好:“人格教育,端赖六岁以前的培养,凡人生态度、习惯、倾向,皆可在幼稚时代立一适当基础。”幼儿园“纲要”中也明确提出: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和各项活动之中。俗话常说“三岁定六十”。一个人好的行为习惯和品质必须从小养成,所以文明礼仪教育是幼儿园应当开设的一门很重要的课程,那么幼儿园如何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呢?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礼仪规范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历来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培养幼儿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使幼儿习得必要的社会行为规范,也是幼儿社会领域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幼儿文明礼仪教育是幼儿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幼儿园中加强文明礼仪教育,不仅是健全人格、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奠定人生基础最佳开端的工作,更是提高全民族素质,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为了提高幼儿的文明礼仪素养,为幼儿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礼仪行为品质,形成一个从善、从真、从美的良好文明礼仪氛围。笔者所在的幼儿园是一所县直幼儿园学前班教育工作,平时教育中注以幼儿礼仪教育为突破口,把幼儿礼仪教育渗透于一日活动之中,在班级开展了“校园是我家,整洁靠大家“,“爱护公物保环境,团结友爱讲文明”等主题活动。通过活动培养幼儿文明的生活礼仪,从日常生活中各种习惯养成入手,引导幼儿从主动问候、饭前便后要洗手、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爱护公共财物等细小环节做起;还注重与家长沟通,利用“校讯通”形式把礼仪教育活动内容发给家长,让家长了解重视礼仪活动的开展,做到家园同步教育。通过老师、幼儿、家长、三条活动主线展开,笔者所从教的学前班的幼儿、家长、老师个个树立“讲文明从我做起的思想”,已经形成了“人人有礼貌、个个懂礼节、处处讲礼仪”的和谐班级。
二、创设教育情境,形成讲文明礼仪的良好氛围
学前班幼儿,他们喜欢模仿,模仿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方式,幼儿年龄小,他们没有太多的生活经验,他们对抽象的道理不易理解,模仿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榜样的力量比语言的说教更容易使幼儿信服,并能产生最直接、最具体的影响。所以,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利用各种教育手段为幼儿树立正确的榜样,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幼儿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比如福无双至:每天早上,做为班主任的我在教室门口迎接幼儿,并能亲切的问声:“早上好”。还请几个小朋友站在教室门口,担任“礼仪小标兵”,向其他入园的小朋友问好。放学时,老师和幼儿都与离开的小朋友挥手说再见。同时我也做好家长工作,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及时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礼仪教育的内容、方法及情况,以取得教育措施上一致,形成合力,提高文明礼仪教育的实效性。家长、教师在为人处世、言谈举止、仪容仪表对幼儿要有表率作用。良好的礼仪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利于幼儿礼仪行为的养成。
三、创设生活游戏情境,培养幼儿文明礼仪内化幼儿文明行为
习惯的养成有一个从生疏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自动化”的过程,所以,要为幼儿创设生活情境,提供各种实践的机会,与幼儿的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抓住机会,适时的启发、诱导,培养幼儿的礼仪行为,在生活中幼儿良好的礼仪行为在不断的形成,在感知、体验中得到内化。对学龄前的幼儿来讲,仅凭感性的认识还不足以形成习惯,幼儿的行为往往不受思维控制,有时孩子想那样做并不等于会那样做,因此,对幼儿实施文明礼貌教育还需要一个训练的过程,要寓教育于有趣的游戏中,从而让孩子在游戏情境中,文明习惯得以强化。笔者通过文学作品《懂礼貌的好孩子》、《谁做的对》等的欣赏、理解让孩子感受团结友爱、文明礼貌带来的快乐以及好处;通过做礼仪操等帮助幼儿巩固文明礼貌用语。还通过讲故事、念儿歌、情境表演、看动画片等形式,丰富幼儿的礼仪认知,让幼儿明确礼仪规范的要求,使孩子身临其境,在真实、自然的交往活动中学会文明语言及礼貌动作;尊重长辈、友爱同伴,见人主动问早、问好,在接受他人帮助或需要他人帮助时,要有礼貌地说:“谢谢你”、“对不起”、“请你帮帮忙”等等。不影响和打扰成人的工作,不随便插嘴或讲不礼貌的话。
四、创设奖励机制强化幼儿文明礼仪习惯的形成
积极的评价可以提高幼儿礼仪行为发生的频率,教师、家长的鼓励、表扬,能够使幼儿获得愉悦的体验。遵循强化的原则,我们适时地鼓励幼儿的文明礼仪行为,一开始,采用老师评,渐渐地让小朋友学着评,既评个人,又评小组。小朋友之间互相观察、发现哪个小朋友最有礼貌;哪个小朋友最喜欢帮助别;哪个组的小朋友懂得谦让,能够团结合作。每个做得好的小朋友都能够得到小奖品。孩子们在互相评价的过程中不但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礼仪问题、而且还能够互相帮助、完善礼仪行为达到要求,在逐渐提高评价与自我评价的能力的同时,也强化幼儿文明礼仪习惯的形成,使礼仪行为真正成为幼儿内部的需要。要想对幼儿的文明礼貌教育形成行为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我们抱着滴水穿石的态度,从幼儿生活中入手,运用多种办法、多种形式、生动活泼地对幼儿进行文明礼貌的教育和行为训练,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定会在成功的喜悦中享受甘甜。笔者从教的班中有一位孩子的父母教育女儿的方法,女儿上幼儿园学前班了,接孩子第一件事是询问孩子老师留了什么作业,让孩子自己说出来,他再和黑板上的作业对照。写作业的时候,眼睛离桌面必须有一定的距离,不能够趴得很低,手拿铅笔的时候姿势一定要正确。写得怎么样都不管,只告诉姿势要正确。然后他拿一根小棒,这小棒很小,他就坐旁边,看孩子的姿势不对敲她一下,腰弯了敲她一下,这都是很轻的,不是打孩子,就是提醒她。他也不给孩子检查作业,让她自己检查,一切由她自己做。每天写完作业第一件事,先把书都收拾好,把书包收拾好。然后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先把外面的衣服脱下来,放在最底下,然后一件一件脱,最后把袜子搁在最上面。第二天早上,因为袜子爱丢,先把袜子穿上再穿别的衣服。她的书柜也非常整齐。所有的这些规矩,他都告诉孩子然后跟她一起做。坚持了半年时间,孩子就跟人家不同了,坐有坐样、站有站样,写东西的时候姿势很漂亮,字也写得很漂亮,孩子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总之,良好生活常规培养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配合,在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习惯上,大人的身教是非常重要的。它需要家长和教师有长久的耐性、坚实的态度、和蔼的言语,还要有一颗爱孩子、包容孩子的心。只要我们持之以恒,一定可以通过培养良好的生活常规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只要教师、家长担负起责任,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就能使我们的下一代都成为懂礼貌、讲文明的新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交往的日益增多,人们对礼仪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文明礼仪及其习惯的养成对儿童的终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伟大教育家陶行知说得好:“人格教育,端赖六岁以前的培养,凡人生态度、习惯、倾向,皆可在幼稚时代立一适当基础。”幼儿园“纲要”中也明确提出: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和各项活动之中。俗话常说“三岁定六十”。一个人好的行为习惯和品质必须从小养成,所以文明礼仪教育是幼儿园应当开设的一门很重要的课程,那么幼儿园如何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呢?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礼仪规范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历来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培养幼儿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使幼儿习得必要的社会行为规范,也是幼儿社会领域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幼儿文明礼仪教育是幼儿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幼儿园中加强文明礼仪教育,不仅是健全人格、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奠定人生基础最佳开端的工作,更是提高全民族素质,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为了提高幼儿的文明礼仪素养,为幼儿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礼仪行为品质,形成一个从善、从真、从美的良好文明礼仪氛围。笔者所在的幼儿园是一所县直幼儿园学前班教育工作,平时教育中注以幼儿礼仪教育为突破口,把幼儿礼仪教育渗透于一日活动之中,在班级开展了“校园是我家,整洁靠大家“,“爱护公物保环境,团结友爱讲文明”等主题活动。通过活动培养幼儿文明的生活礼仪,从日常生活中各种习惯养成入手,引导幼儿从主动问候、饭前便后要洗手、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爱护公共财物等细小环节做起;还注重与家长沟通,利用“校讯通”形式把礼仪教育活动内容发给家长,让家长了解重视礼仪活动的开展,做到家园同步教育。通过老师、幼儿、家长、三条活动主线展开,笔者所从教的学前班的幼儿、家长、老师个个树立“讲文明从我做起的思想”,已经形成了“人人有礼貌、个个懂礼节、处处讲礼仪”的和谐班级。
二、创设教育情境,形成讲文明礼仪的良好氛围
学前班幼儿,他们喜欢模仿,模仿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方式,幼儿年龄小,他们没有太多的生活经验,他们对抽象的道理不易理解,模仿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榜样的力量比语言的说教更容易使幼儿信服,并能产生最直接、最具体的影响。所以,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利用各种教育手段为幼儿树立正确的榜样,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幼儿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比如福无双至:每天早上,做为班主任的我在教室门口迎接幼儿,并能亲切的问声:“早上好”。还请几个小朋友站在教室门口,担任“礼仪小标兵”,向其他入园的小朋友问好。放学时,老师和幼儿都与离开的小朋友挥手说再见。同时我也做好家长工作,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及时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礼仪教育的内容、方法及情况,以取得教育措施上一致,形成合力,提高文明礼仪教育的实效性。家长、教师在为人处世、言谈举止、仪容仪表对幼儿要有表率作用。良好的礼仪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利于幼儿礼仪行为的养成。
三、创设生活游戏情境,培养幼儿文明礼仪内化幼儿文明行为
习惯的养成有一个从生疏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自动化”的过程,所以,要为幼儿创设生活情境,提供各种实践的机会,与幼儿的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抓住机会,适时的启发、诱导,培养幼儿的礼仪行为,在生活中幼儿良好的礼仪行为在不断的形成,在感知、体验中得到内化。对学龄前的幼儿来讲,仅凭感性的认识还不足以形成习惯,幼儿的行为往往不受思维控制,有时孩子想那样做并不等于会那样做,因此,对幼儿实施文明礼貌教育还需要一个训练的过程,要寓教育于有趣的游戏中,从而让孩子在游戏情境中,文明习惯得以强化。笔者通过文学作品《懂礼貌的好孩子》、《谁做的对》等的欣赏、理解让孩子感受团结友爱、文明礼貌带来的快乐以及好处;通过做礼仪操等帮助幼儿巩固文明礼貌用语。还通过讲故事、念儿歌、情境表演、看动画片等形式,丰富幼儿的礼仪认知,让幼儿明确礼仪规范的要求,使孩子身临其境,在真实、自然的交往活动中学会文明语言及礼貌动作;尊重长辈、友爱同伴,见人主动问早、问好,在接受他人帮助或需要他人帮助时,要有礼貌地说:“谢谢你”、“对不起”、“请你帮帮忙”等等。不影响和打扰成人的工作,不随便插嘴或讲不礼貌的话。
四、创设奖励机制强化幼儿文明礼仪习惯的形成
积极的评价可以提高幼儿礼仪行为发生的频率,教师、家长的鼓励、表扬,能够使幼儿获得愉悦的体验。遵循强化的原则,我们适时地鼓励幼儿的文明礼仪行为,一开始,采用老师评,渐渐地让小朋友学着评,既评个人,又评小组。小朋友之间互相观察、发现哪个小朋友最有礼貌;哪个小朋友最喜欢帮助别;哪个组的小朋友懂得谦让,能够团结合作。每个做得好的小朋友都能够得到小奖品。孩子们在互相评价的过程中不但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礼仪问题、而且还能够互相帮助、完善礼仪行为达到要求,在逐渐提高评价与自我评价的能力的同时,也强化幼儿文明礼仪习惯的形成,使礼仪行为真正成为幼儿内部的需要。要想对幼儿的文明礼貌教育形成行为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我们抱着滴水穿石的态度,从幼儿生活中入手,运用多种办法、多种形式、生动活泼地对幼儿进行文明礼貌的教育和行为训练,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定会在成功的喜悦中享受甘甜。笔者从教的班中有一位孩子的父母教育女儿的方法,女儿上幼儿园学前班了,接孩子第一件事是询问孩子老师留了什么作业,让孩子自己说出来,他再和黑板上的作业对照。写作业的时候,眼睛离桌面必须有一定的距离,不能够趴得很低,手拿铅笔的时候姿势一定要正确。写得怎么样都不管,只告诉姿势要正确。然后他拿一根小棒,这小棒很小,他就坐旁边,看孩子的姿势不对敲她一下,腰弯了敲她一下,这都是很轻的,不是打孩子,就是提醒她。他也不给孩子检查作业,让她自己检查,一切由她自己做。每天写完作业第一件事,先把书都收拾好,把书包收拾好。然后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先把外面的衣服脱下来,放在最底下,然后一件一件脱,最后把袜子搁在最上面。第二天早上,因为袜子爱丢,先把袜子穿上再穿别的衣服。她的书柜也非常整齐。所有的这些规矩,他都告诉孩子然后跟她一起做。坚持了半年时间,孩子就跟人家不同了,坐有坐样、站有站样,写东西的时候姿势很漂亮,字也写得很漂亮,孩子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总之,良好生活常规培养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配合,在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习惯上,大人的身教是非常重要的。它需要家长和教师有长久的耐性、坚实的态度、和蔼的言语,还要有一颗爱孩子、包容孩子的心。只要我们持之以恒,一定可以通过培养良好的生活常规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只要教师、家长担负起责任,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就能使我们的下一代都成为懂礼貌、讲文明的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