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想写 会写 乐写——试论中学写作教学的三重境界之想写

【作者】 陈功芳

【机构】 四川省邻水县中小学教研室

【摘要】中学写作教学应追求三重境界:诱导学生想写、善导学生会写,悦导学生乐写。应采用“激发兴趣和欲望”、“内化技能和方法”、“体验成功与幸福”三个策略,引导学生渐入写作佳境,形成写作习惯和能力。
【关键词】写作教学;;三重境界之想写
【正文】 
  中学写作教学应追求三重境界:诱导学生想写,善导学生会写,悦导学生乐写。
  诱导学生想写为第一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学生进入第二重境界“会写”和第三重境界“乐写”的前提和基础。旨在解决写作情感的需求问题。善导学生会写为第二重境界:“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澜珊处。”是学生实现由第一重境界进入第三重境界的关键和保证,旨在解决写作源泉和能力问题。悦导学生乐写是第三重境界:“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是对一、二重境界的升华,是学生写作生命快乐成长的体验,也是一二重境界追求的目的和归宿。旨在解决写作情感的愉悦和写作自觉性的形成问题。
  这三重境界互为促进,形成一个写作循环圈。一个循环圈完成又诞生另一个更高层次的循环圈,周而复始,循环上升,在螺旋式圈性递进的历程中,完成写作教学质的飞跃,完成学生写作素养和能力的提升,最后使写作成为学生终身学习、工作、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自觉的内心需求,成为“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终身伴侣。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进入这三重境界,步入良性的写作循环圈呢?
  笔者认为:可采用“激发兴趣和欲望”,“内化技能和方法”,“体验成功与幸福”三个策略,引导学生渐入写作佳境。
  激发兴趣和欲望,诱导学生想写
  想写,这是中学生写作教学应首先解决的问题。目前不少中学生谈写作色变,害怕写作,不想写作,更谈不上会写、乐写了。激发学生兴趣、燃起写作欲望、诱发写作激情是诱导学生登作文之堂入写作之室的关键。
  (一)兴趣激发的策略点击
  1、创设富有情趣的写作情境
  移植情境教学原理入写作,努力创设富有情趣的写作情境,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策略。创设情境方法很多,比如:讲故事营造写前氛围、搞活动提供写作场景、观影视调动兴趣趋升、争辩赛激活思维潜能、兴演讲激发情感流露等等,只要创设的情境有情有趣,味儿浓浓,必然诱发学生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写作方才有了入门钥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言即于斯。
  2、引入富有情趣的写作素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素材之于写作,尤如米之于炊。无米无以为炊,那怕君为巧妇。无素材无以为文,那怕君为神童。然而米也有好米、烂米;大米、小米;各类米,米不同,炊质异;素材也有有情趣之素材,亦有无情趣之素材,素材不同,学生兴趣有别,文章情异趣迥。引入富有情趣的写作素材,无疑能激发学生兴趣,写出之文也必然情意盎然,趣味浓郁。只不过不同年龄段,学生情趣侧重有所不同而已。鲁迅先生《朝花夕拾》中散文大多充满儿童的情趣,也许是因其引入大量如“捕鸟”、“堆雪人”、“偷豆角”一类儿童趣事的缘故罢。
  3、捕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时下话题作文汗牛塞栋,中考高考中俯首即拾。因其活而使学生思维灵,理路宽,文思涌。写作教学中亦应广泛训练。捕捉那些使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关心热点问题,让学生说说、议议、写写,无疑同样能激发其兴趣。话题无趣,其兴不发;话题有味,兴趣迸然。
  (二)欲望燃烧的策略点击
  1、提供尖锐的矛盾现场
  对剧要有“戏”,“戏”在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欲望需要“燃烧”,“燃烧”在于尖锐矛盾现场之“火”。集中尖锐的矛盾现场通过目睹、思辩、可以内化形成内心的冲突。而内心思想的矛盾冲突,迫使要表达。大有“不吐不快”之时,诱其渲泄于纸页,自然笔走龙蛇,行文如流水。笔者曾故意制造“师生心理冲突”逼使学生短时高效写出了激情四溅、文光华然、词句铿锵、义理俨然的好文章。那还是“年轻方刚”、“风华正茂”的我,作为古路乡中八八级二班语文教师兼班主任,为照毕业照,故意不征求意见,采用高压政策,强硬统一照相,结果如预料一样,班上一片哗然,不少学生义愤填膺,矛盾骤然上升,大有剑拔驽张之势,然后我说:“谁认为统一照相不对,就请写在作文上,不少于800字,理由充足,文词佳好,归优秀等级者过半,老师我就不强求统一照相,否则,哼哼!”此语一出,如投石激水,更似水溅油锅,然而只一会儿功夫,就不闻室内鸦雀响,但闻奋笔疾书声。最后,学生们惊人的情感迸发,令人赞叹的严密说理,叫人怦然心动的婉词陈情,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地让我高兴地取消了统一照相的高压政策。针对时事和日常生活提供尖锐的矛盾现场,可以燃烧起学生原本人人皆有却隐而未觉的写作欲望。“不吐不快,如鲠在喉”;“一吐为快,身心爽彻!”也许就是这一策略功效的写照吧。
  2、提供反面的社会时弊
  学生的心灵纯洁而透明,其眼中是揉不得沙子的。虽然其言辞和观点有时偏激,但大多数情况下恰是正义的反映。反面的社会时弊常常能触发其愤懑的情绪,引导得法往往能使其转化为捍卫主流抨击时弊,倍增责任感的情感。比如,对中小学生沉迷电子游戏、吸毒、追求享受的现象进行剖析。中小学生对弃学打工、新的“读书无用论”进行辨析。在正反对比中体验善与恶、美与丑,形成正确的审美倾向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3、提供感人的真情片断
  动人心者莫先乎情。真情写作十分重要。常言“文情并茂,文为情之苗,情为文之根”,可以说无情不成文。提供感人的真情片断,可以使学生生情、痴情、移情,情动于中而辞发于外,方能用真情打动别人,使文章具有感人之情,动人之心,毅人之志,从而以文化人、教化天下。比如近几年发生在中华大地上,撼动全国人民之心的几件大事中,“非典”时期抗击非典的真情片断,“冰灾时期”抗击冰灾的动人场景、“5·12”汶川大地震时期“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感人画面,无处不是真情的彰显,“汶川不哭,四川不哭,中国不哭”,“汶川挺住,中国挺住”“四川加油,中国加油”可以说是发自国人内心深处的深情鼓励。这些鲜活的真情片断无不扣动学生心弦,只需轻轻一拨,必然弹奏出真情的乐章。教师要善于收集具有真情的材料,立足于先动其情后发其辞再成其文的诱导原则,必然燃起学生激情写作的欲望。
  4、回忆催人泪下的成长往事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在其生命成长的历程中亲历过或见闻过很多往事,其中不乏感人的事情,通过回忆,回味当时的情感体验,也能燃其写作欲望。很多回忆录就是在这种冲动下写出来的。
  (三)激情宣泄的策略点击
  屈原激情宣泄而作《离骚》,杜甫沉郁愤懑而写《石壕吏》,李白豪放之情凝作《月下独酌》;学生激情诱发,蓄势成湖,后疏之导之,使喜、怒、哀、乐皆成文,既书写锦秀文章,又有益身心健康。激烈的辩论会、激情的演讲赛、有力的抨击论坛等等均可以成为让学生“一吐为快”激情宣泄的有效策略。在争辩中、在演讲里、在抨击时既使真情得以抒发,真理得以彰显、精神得以舒扬,同时更训练了学生思辩力、表达力、写作力。
  兴趣是需要激发的,欲望是需要燃烧的、激情是需要宣泄的。这是诱导学生进入第一重境界“想写”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