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作者】 文泽洪
【机构】 广西桂林市灌阳县高级中学
【摘要】培养中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是优化班级工作的捷径。中学生“自我教育”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从而树立崇高的理想,增强信心和力量,从而达到成功的彼岸,完成教育的使命。【关键词】中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反省
【正文】
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是指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自我修养、自我批评、自我反省、克已自制的思想意识。这是中学生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衡量教育在学生身上所起作用的重要标准之一。对此,我在班主任工作中,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一、前期教育:培养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树立崇高的理想。这是培养中学生“自我教育”意识的根本点、出发点。
中学时代,由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快速发展,自我意识的增长,学生能经常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并且能够认识自己的特点并对自己提出一些正确的要求,开始形成自己的人生观。教育中学生明白为谁活着,怎样活得更有意义的道理,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就会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乃至在人生道路上少些对困难的畏惧和疑惑,多一些信心和力量,从而达到成功的彼岸,完成教育的使命。
为形成班集体正确的奋斗目标,在班级工作建设中,提出了“作风、学风、班风”三风建设目标。确立了班训:团结、严谨、求实、创新;确立班里的目标:净、静、竞、进;确立了“自我教育”目标: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并加了一条萧伯纳名言“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质。”这些具体要求,都书写张贴在教室。使学生自觉将自己的努力、人格的形成与班级“三风”建设结合起来。
另外,举办了“我的理想”演讲主题班会;举办了“顺境更有利于出人才,逆境更有利于出人才”的辩论赛;举办了“爱护我们共有家园”知识竞赛等主题班会。这些活动,都是由班委或团支部组织,全体学生参与的,既增强了他们“自我教育”的意识,也培养了学生自觉实践的能力。
在班级管理中,我大胆地任用班干:任用班委干部7人,团支部干部3人,科代表7人,小组长7人,管门窗1人,管桌凳1人,管电视柜1人……班级管理人员共29人。我倡导的是“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学生是班级的主人,这样,班级工作井然有序,培养了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培养了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
但是,有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人生理想,有了学生正确的指导思想,还只是“自我教育”意识形成的思想保障,中学生有自己的思维,有自己的学习、生活习惯,遇有特殊情况就会出现一些反复,他们头脑中的“自我教育”意识尚经不起外界的诱惑或挫折的打击,所以要巩固前期教育的成果,还需要跟上必要的中后期教育,注重教育的“适时性、长期性”。
二、中后期教育:形成一个完整的、行之有效的自我管理体系,引导学生能运用“道德修养法”,这是培养学生形成“自我教育”意识的主要手段,还需加强“知”“行”的强化手段。
教师指导学生按照学校、班级的规章制度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行常规性的训练,以培养加强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顽强的意识品质和严格要求自己的良好习惯,它尤为适合独立性和控制力差的学生。从高一年级开始,建立一种自我管理体系——值周班委和值日生制度,将班级工作分为劳动、卫生、纪律、出勤、日常行为和其他工作等六个方面,设立各负其责的值周班委和值日生制度,行使监督权力,并认真做好班务日志记载。制定了《操行评定条例》,将以上六个方面分别列成细则,按照条例分别对每一个学生进行量化积分,一周总结公布一次——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班级工作在高一下学期基本形成完整体系,这套自我管理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是“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德育过程表现为“提高认识、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培养行为习惯”。而这四个方面在发展方向和水平上处于不平衡状态。表现出“情通理不通”,或“说话的巨人,行为的矮子”等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在德育过程中可以具有多种工作开端”。因此,在不断完善上述管理体系的同时,还引导学生会运用“道德修养法”来强化“自我教育”意识。
所谓“道德修养法”,就是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经过自觉学习、自我反省和自我行为调节,使自身品德不断完善的方法。曾子的“三省吾身”,荀子的“日参省乎已”,孟子的“自反”、“自强”等等都是通过反省修养来提高个人的思想品德。其主要方法有:
1、读书法
书是火——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溶化。”在班级工作和日常教学中,我利用班会课,给学生念一些文质兼美的课外读物、时事资料,同时鼓励他们到图书馆阅读,并要求搞摘录笔记,用佳作展览等方式激发其阅读兴趣,从大量有益的书籍中汲取自我教育的精神养料。
2、自我评价法
自我评价是指个人将自己的人格或自己的某此认识、行为与他人比较,与各种模范品质行为比较,进行自我评价的方法。每学期开学初,每一个学生都订出《学习计划》,我给他们装订成册挂在教室。半期后,作“半期自我总结”,学期结束前作“期末自我总结”,并且由班委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操行评定,当众公布。另外,由团支部组织了“爱护我们的家园”、“告别不良行为”、“谈谈我们这个班”等主题班会。通过这些方式能使学生自我评价,更好地进行自我调节,是提高自觉性和主动性的内在稳定动力。
3、榜样示范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高中学生善于模仿、崇拜英雄人物、伟人,可以让他们从实实在在的英雄形象和身边熟悉的模范人物激励自己。我还在班会课上讲述灌阳高中历届的优秀学生和高考佼佼者。我提出“从班主任做起,从班干团做起、从‘我’做起”的要求。榜样示范具有激励和导向作用,是进行德育的一种生动有效的方法。
总之,“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过程。在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意识培养的同时,还应该把“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结合起来,才能使“自我教育”方法取得更佳的效果。
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是指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自我修养、自我批评、自我反省、克已自制的思想意识。这是中学生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衡量教育在学生身上所起作用的重要标准之一。对此,我在班主任工作中,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一、前期教育:培养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树立崇高的理想。这是培养中学生“自我教育”意识的根本点、出发点。
中学时代,由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快速发展,自我意识的增长,学生能经常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并且能够认识自己的特点并对自己提出一些正确的要求,开始形成自己的人生观。教育中学生明白为谁活着,怎样活得更有意义的道理,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就会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乃至在人生道路上少些对困难的畏惧和疑惑,多一些信心和力量,从而达到成功的彼岸,完成教育的使命。
为形成班集体正确的奋斗目标,在班级工作建设中,提出了“作风、学风、班风”三风建设目标。确立了班训:团结、严谨、求实、创新;确立班里的目标:净、静、竞、进;确立了“自我教育”目标: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并加了一条萧伯纳名言“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质。”这些具体要求,都书写张贴在教室。使学生自觉将自己的努力、人格的形成与班级“三风”建设结合起来。
另外,举办了“我的理想”演讲主题班会;举办了“顺境更有利于出人才,逆境更有利于出人才”的辩论赛;举办了“爱护我们共有家园”知识竞赛等主题班会。这些活动,都是由班委或团支部组织,全体学生参与的,既增强了他们“自我教育”的意识,也培养了学生自觉实践的能力。
在班级管理中,我大胆地任用班干:任用班委干部7人,团支部干部3人,科代表7人,小组长7人,管门窗1人,管桌凳1人,管电视柜1人……班级管理人员共29人。我倡导的是“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学生是班级的主人,这样,班级工作井然有序,培养了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培养了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
但是,有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人生理想,有了学生正确的指导思想,还只是“自我教育”意识形成的思想保障,中学生有自己的思维,有自己的学习、生活习惯,遇有特殊情况就会出现一些反复,他们头脑中的“自我教育”意识尚经不起外界的诱惑或挫折的打击,所以要巩固前期教育的成果,还需要跟上必要的中后期教育,注重教育的“适时性、长期性”。
二、中后期教育:形成一个完整的、行之有效的自我管理体系,引导学生能运用“道德修养法”,这是培养学生形成“自我教育”意识的主要手段,还需加强“知”“行”的强化手段。
教师指导学生按照学校、班级的规章制度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行常规性的训练,以培养加强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顽强的意识品质和严格要求自己的良好习惯,它尤为适合独立性和控制力差的学生。从高一年级开始,建立一种自我管理体系——值周班委和值日生制度,将班级工作分为劳动、卫生、纪律、出勤、日常行为和其他工作等六个方面,设立各负其责的值周班委和值日生制度,行使监督权力,并认真做好班务日志记载。制定了《操行评定条例》,将以上六个方面分别列成细则,按照条例分别对每一个学生进行量化积分,一周总结公布一次——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班级工作在高一下学期基本形成完整体系,这套自我管理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是“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德育过程表现为“提高认识、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培养行为习惯”。而这四个方面在发展方向和水平上处于不平衡状态。表现出“情通理不通”,或“说话的巨人,行为的矮子”等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在德育过程中可以具有多种工作开端”。因此,在不断完善上述管理体系的同时,还引导学生会运用“道德修养法”来强化“自我教育”意识。
所谓“道德修养法”,就是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经过自觉学习、自我反省和自我行为调节,使自身品德不断完善的方法。曾子的“三省吾身”,荀子的“日参省乎已”,孟子的“自反”、“自强”等等都是通过反省修养来提高个人的思想品德。其主要方法有:
1、读书法
书是火——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溶化。”在班级工作和日常教学中,我利用班会课,给学生念一些文质兼美的课外读物、时事资料,同时鼓励他们到图书馆阅读,并要求搞摘录笔记,用佳作展览等方式激发其阅读兴趣,从大量有益的书籍中汲取自我教育的精神养料。
2、自我评价法
自我评价是指个人将自己的人格或自己的某此认识、行为与他人比较,与各种模范品质行为比较,进行自我评价的方法。每学期开学初,每一个学生都订出《学习计划》,我给他们装订成册挂在教室。半期后,作“半期自我总结”,学期结束前作“期末自我总结”,并且由班委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操行评定,当众公布。另外,由团支部组织了“爱护我们的家园”、“告别不良行为”、“谈谈我们这个班”等主题班会。通过这些方式能使学生自我评价,更好地进行自我调节,是提高自觉性和主动性的内在稳定动力。
3、榜样示范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高中学生善于模仿、崇拜英雄人物、伟人,可以让他们从实实在在的英雄形象和身边熟悉的模范人物激励自己。我还在班会课上讲述灌阳高中历届的优秀学生和高考佼佼者。我提出“从班主任做起,从班干团做起、从‘我’做起”的要求。榜样示范具有激励和导向作用,是进行德育的一种生动有效的方法。
总之,“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过程。在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意识培养的同时,还应该把“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结合起来,才能使“自我教育”方法取得更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