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高中英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探究

【作者】 曾 进

【机构】 四川省邻水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此,在教学中,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在笔者平时的教学中,把学生合作学习中培养听说能力放在了首要位置,非常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
  合作语言学习(Cooperative language learning),顾名思义就是学生以相互合作的方式来学习语言。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成绩,有利于学生形成团队精神,有利于帮助教师建立学生之间融洽的关系,有利于帮助教师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
  然而,笔者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却也出现了不少矛盾与困惑:其一,在学生“探究”的合作下,害怕浪费时间,从而影响教学进度。其二,在学生“自主”的合作下,害怕监控不力,从而失去活动应的意义。其三,在学生“平等”的合作下,害怕参与不均,从而影响教学质量。正如一位老师这样苦笑着评价合作学习,他说:“三分之一在笑,三分之一在闹,还有三分之一什么也不知道。”与其这样费时费力,还不如让学生安静地多做几道高考题来得更实在,更立竿见影。他的话可以这样讲,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代表了相当大一部份教师的想法。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有可能尽量改变这一现状呢?
  第一,学生的“探究”合作,教师应根据其授课的具体情况,切不可为追求形式而设计内容,这样表面的热热闹闹,而实际上却收效甚微。因此,教师应深入挖掘课文内涵,仔细斟酌话题,考虑学生的需要,设计的任务要尽可能真实,从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出发,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话题内容,使学生之间出现思想火花的碰撞或语言水平的长进,激发学生参与真实语言活动的动机,从而让活动的每一分钟都显得充实而必要。
  例如,在教学外研版必修1 Module 2 My New Teachers之前,可以让学生参与讨论What kind of teachers do you like?学生在合作学生中尽可能地学到对喜欢的老师的描述:
  S1: I like teacher who are amusing and can laugh with their students.
  S2: I like teachers who make sure that everyone in the class understands.
  S3:I like teachers who are always very kind and are willing to help the students.
  ……
  在学生积极讨论之后,再进行课本的听力训练,显然让问题显得简单,也让学生增加了合作学习的兴趣。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合作学习入手,进行听说训练。教学过程强调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让学生有成就感,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也使得课堂更加自由开放,更富有情境性,更利于学生的合作。引导和激励学生的主动参与,并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第二,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常常害怕“自主”的学生,失去了教师应有的监控,而造成用母语交谈,失去了用英语表达和交流的机会。所以,(一)要让学生在思想上充分重视。让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英语课堂讨论活动是为了给他们提供一个英语交流的平台,通过意见交流式的互动经历,运用英语,增加英语语言储蓄。(二)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有话可说。在活动前,一定要给足,给够所用的目标语言,让人人能开口,会开口。(三)让“Only English”深入人心。每一个学生都是监督员。(四)教师要把目光始终关注全班同学,而不是某一成员,或某一个小组,并且教师要循环走动,一定不要在某一位置太久,以忽视其他学生的讨论。
  例如,在教学外研版必修1 Module 3 My First Ride on a Train这一模块时,设计了以“Which of the vehicles travel on…?为主题的小组活动。
  (1)老师设计如下表格并分发给各小组:








  (2)教师用简洁语言说明小组合作的要领及目标语言。
  S1  Which of the vehicles travel on roads?
  S2  I think taxis can travel on roads.
  S3  In my opinion, bicycles and motorbikes can travel on roads.
  …
  小组内每一个学生均要用英语作答,并且把表格传递给下一位,作好记录,将答语填写在表中。








  (3)小组成员根据表中记录的内容,轮流向本组成员汇报结果,然后进行汇总。
  (4)教师选择几组作汇报交流。
  从以上活动来看,合作学习不是一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每个成员在小组中承担特定的职责,而其职责可以根据设计的内容进行定期调整,交换角色,确定发言顺序,控制发言的时间,记录小组学习过程,发言内容,小组讨论以及代表本组汇报结果。
  第三,我们常常担心小组内“平等”的参与,实则是“少数优秀学生的天下。”客观上,由于学生语言功底的参差不齐,以及学生个性特点的不同等等,往往会造成优秀者“一手遮天”的现象,即他们往往代替了小组成员的意见,而语言表达欠缺,内向的学生成了优秀生的陪衬,更多的时候内向学生会百无聊赖,袖手旁观,成为“看客”或“听众”。游离于课堂讨论之外,也就逐渐拉大了教学的差距。
  所以,在合作学习中,要进行合理的分组。老师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性格特点等方面的异同,让每个成员在活动中各自有不同的角色,不同的分工,不同的任务,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总之,在高中英语学生合作学习探究过程中,要不断进行总结与反思,开展生动活泼,富有成效的英语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从而强化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